千子想想也對,就沒有繼續深究下去:
千子的思路被打斷了:「漫畫家?誰?」
但與此同時,幼教需要的素質卻並不低,按照日本教育法,幼教資格還有「臨時資格」和「普通資格」兩種,即便是臨時資格,那也需要通過三年以上的工作實習和涉及到許多學科的考試,比如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課程論、教育方法論等,考試合格后才有普通資格證。
當然,說是青年,但實際上也快過保質期了——空知英秋今年29歲,差不多也要變成大叔了。
更關鍵的是——便宜!
要知道,那可是2015年後了,而且她們所在的幼兒園還是中等水平以上的。在那個時候,中國准一線城市幼教普通都有三四千、北上廣深的幼兒園老師動輒七千往上,好一點的月嫂甚至收入破萬。當然,三四線的還是領著兩千左右的(小聲)。
兩者的不同就是保育園是「官營」的,也就是隸屬於日本厚生勞動省,屬於一種「社會福利」性質的機構,主要面向雙職工家庭、單親媽媽、多子女家庭和窮人家庭。
「把它納入到基金會的體系中來后,整體不虧就行。」秀則解釋。
請現實明星代言的話,天價的代言費幾乎是一種必然。日本電視劇、電影明星雖然片酬不太多,但人家頂流就指望廣告代言費活了,這方面可絕對
和*圖*書不會和你少要。
這也是為什麼千子疑惑秀則說「幼稚園」的原因,在她看來,並非所有單親媽媽都適合做幼兒園老師。
正因為它所面向的對象是這樣的群體,所以它收費也較為低廉,一個月大概只收三千円,雖然下午兩點下課但只要多加一千円,就可以延遲到晚上,這個即便是低收入家庭也承受得起。
「空知英秋。」秀則解釋道。
而動漫代言相對於傳統明星的又一個好處也顯現了出來:那就是靈活。
賺錢的大頭,果然還是要看周邊啊!
明星不可能每時每刻給你待命,讓你看廣告效果,但動漫人物可以。
從這點上說,應該將保育園翻譯為「託兒所」比較恰當。
而中國和美國廣告人現在做網路廣告方案都很類似——別說做十幾個方案了,為了講究效率,他們連一個完整的方案都懶得做。一個晚上就給你做出半個方案先丟上去試運行,如果效果還行就繼續改良,投訴太多就乾脆推翻重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我們要隨著客戶一起進步」。
其實原因歸結下來,還不是因為走傳統媒體上廣告成本太高,網路媒體成本低嗎?所以效率重於實時反饋。
實習時間久,工作壓力大,而且還拿著全日本最低的工資,這些幼師的處境可想而知。藤林杏那種立志在幼和-圖-書
兒園工作的,不得不說那是真愛,因為你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她是因為錢才選的這份工作。
「秀則剛才說的是『幼稚園』?不應該是『保育園』嗎?」千子有些不太懂:「不過,工資都不太高吧?」
而且,同樣都是「幼師」,而且都需要有幼教資格,但保育士的資格證比幼稚園領取的難度要低一些。
在日本,保育園和幼稚園是不同的,哪怕它們工作都是幫家長看孩子,國內有些網站把它們都翻譯成「幼兒園」,多少有些不太嚴謹,可能他們僅從功能上進行了翻譯吧。
後來推特上還有日本幼稚園老師公開哭訴,說自己月入只有11萬円多點(七千人民幣不到),完全不夠花,而且孩子只要出一點問題,家長就會找上門,她們壓力都很大什麼的。
不對!
「有些事情總要做了才知道,想太多沒有意義……走吧,我們一起出去散散心,順便去見一位漫畫家。」
國內就有做網路廣告的就吐槽過,日本人喜歡為一個廣告做十幾個方案,最後經過不斷討論后才選出一個,哪怕明明一開始就知道該用哪個方案,可他們依然也要做十幾個,為此耽誤了不少時間。
一旦出了醜聞,找明星索賠都沒用,明星頂天了給你退違約金,但日本廣告媒體的中間流通費用那也是超級貴,明星可不能給你彌補這https://m.hetubook.com.com方面的損失。
「準確的說,是希望您筆下的人物代言『萬事屋』。」秀則解釋道。
而動漫人物就好多了,虛擬的東西嘛,怎麼可能給你搞出諸如「洛天依吸毒」之類的東西出來呢?
那你也許會想,保育園是國立,收費又低,管孩子的時間還長,那當然是保育園划算了,對吧?
在這個時期井噴也不是沒有道理,一方面是日本動漫黃金時代長大的一批人開始成為社會中堅,二來就是大家上班開始低頭看手機,不看地鐵廣告和電視廣告了。
而且請現實人物還有一點非常麻煩——明星出個緋聞啥的那都還算是好的,萬一爆出個大丑聞,比如發表了不當言論,或者被曝出吸毒啥的,那廣告商就得把廣告光速下架,這可是一筆巨額損失。
「我們談一談吧,談好后,再去找編輯社。」
……
漫畫人物代言商品在日本由來已久,在《魔女宅急便》時代,大和運輸(黑貓宅急便)便給予了贊助,不過真正迎來井噴期,還是在智能手機流行以後,像是火影的泡麵、曉美焰的洗髮水之類的玩意應有盡有。連東京奧運會每個項目都用了不同動漫人物代言,雖然讓路飛代言游泳項目到底是什麼迷惑行為依然不得而知。
其實適合單身女性做的工作遠遠不止幼兒園阿姨這一份工作,但就現在而言,秀則更www.hetubook.com.com加傾向於基金會開展這方面的業務。
空知英秋本人還譴責過動畫公司都是「惡德企業」,就因為票房不管有多少,都不會分給原作者超過上限的錢,就算幾百億日元票房也只會分作者不到一千萬円。
而幼稚園則是私立的,園方也有盈利需求,不僅收費相對要高,而且幾乎都是下午兩點放學,鮮有例外。
見她愁眉不展的樣子,秀則又勸了一句。
「你是說,找我代言?」面前的青年一臉的驚喜。
有了這種共識后,日本廣告公司對於虛擬人物的開發可謂是不遺餘力。當然,要不是後來人工智障愛醬、遊戲部和hololive一系列事情把他們也搞懵了,他們大概還真以為虛擬人物就什麼事都不會出。
同樣,對於漫畫家而言,這也是一種雙贏,因為動漫改編和電影放映給他們的錢實在是太少了。
「說什麼呢,這不是在幫千子解決問題呢嘛。」秀則半真半假地答道:「單親媽媽自己也有小孩要照顧,讓她們來負責這方面工作很合適。」
保育園收費低,但它負責的也僅僅就只是「看管」孩子而已,除了提供一頓免費午餐、強制午睡外,「保育士」們唯一做的就是看住孩子不要四處亂跑,讓他們一起在園內玩,偶爾也做點手工之類的。
雖然中國家長們普遍吐槽孩子「上個幼兒園怎麼都那麼貴」,但從行業平
和*圖*書均收入來說,這可能不算什麼壞事。
「是我的錯覺嗎?總覺得秀則很熱衷於這種……嗯……遍地開花的機構?」千子發覺到了什麼。
因為這能夠為秀則綁到更多人在自己戰車上。
就算動漫廣告不理想,撤換時廣告商只需要拿幾千塊抽個小畫師的臉,讓他連夜加班把效果做出來,畫師會拒絕嗎?
所以,空知英秋顯而易見地心動了。
「我沒說錯,就是幼稚園,不過要加個前綴,就是特定的『社區』幼稚園,專門為大公司扎堆的員工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大公司那裡要到錢。」秀則糾正道。
在日本「一億總中流」的時代中,幼稚園老師收入也是最低的,在有少數貴族幼兒園拉高均價的同時,幼稚園老師的年均收入也普遍在180萬-230萬円之間,可以說是日本平均收入最低的職業,沒有之一。
而收費高的幼稚園,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前幼兒園」,老師不僅讓孩子們玩,而且還要負責教授孩子學習。念書識字當然不可少,體育和手工、美術也不能落下,還要教授英語,昂貴一點的幼稚園甚至教騎馬和滑雪這種。
而且更關鍵的是,不管是幼稚園還是保育園,幼教老師的收入都不高。哪怕日本教師的收入確實令人羡慕,但這顯然不包括幼稚園的。
千子稍微明白了一點,但疑惑更深了:「能行嗎?或者說,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