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為了解決區區幾千人的流浪漢問題都那麼麻煩,秀則並不認為自己是救世主,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將整個日本小農經濟的問題解決。而日本政府目前對小農經濟所取得的成果與其說是因為他們改革,還不如說是因為城市化發展而自然消亡的因素要多一些。
農協一千多萬會員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不到兩百萬,人均耕地面積在3公頃以下的占絕大多數,這天然不適合資本大規模注入。而且由於農業需要參与其中的人精細化、專業化經營,絕非那種把錢投下去就什麼都不用管的行業,所以也不為資本市場上的熱錢所喜愛。
路上,千子和秀則開起了玩笑。
哪怕是一直到了現在,到了農協行將就木的時候,秀則也依然不認為農協的存在本身就是罪惡。只能說它是在某個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比較適合現實情況的一個產物,只是現在明顯已經不那麼適合了而已。
「喂……真的假的?」她有些驚訝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
不過看準風向,然後在參与改革的過程中分到屬於自己的一份,這點秀則倒是可以保證。
佐佐木早夜滿臉堆笑:「那怎麼可能!咱們都是朋友不是嗎?」
「嗯……聽完買地的事後,原來的那種感覺更加強烈了呢,難道秀則是想要打算打造一個實業帝國嗎?」
「那就再加一條『到期后,債務人可用貸款半數金額加上年化4%的利率共同購買』50%股權『,行了吧?」秀則沒好氣地瞪了一眼佐佐木:「放心吧,不會坑你家老公。」
「……馬鈴薯那個東西,小規模種的話不賺錢吧?」
秀則攤手:「幹嘛賺錢?不賣就是了嘛,找當地的農協加工成土豆澱粉后,直接餵魚。」
北海道的農協倒也算是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因為北海道比較冷,所以很多適合在日本本島種植的作物都不適合在北海道種,他們就選擇了和毛子相同的農產品——土和-圖-書豆來當拳頭產品。
不過北海道房地產真不行啊,真不行!因為北海道每年凈流出人口5萬左右,而且這些人口還都是年輕人,和中國東北的情況差不多,除了政府比東北那邊要清廉一些外,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多的優點。
一幫的佐佐木聽到這裏,突然插話進來:「但是,萬一我們將魚塘和地皮經營得很好,遠超這份貸款價值呢?」
正因為他和秀則是朋友,所以田中榮治覺得自己不能讓朋友誤入歧途:「馬鈴薯如果不能大規模種,不管是用來做澱粉還是薯片,恐怕都賺不到錢。」
田中榮治有些疑惑:「旁邊的土地也買?種什麼呢?如果什麼都不種,會被國家取回土地所有權吧?」
秀則無可奈何:「……算了,反正政府審核這方面材料要很長時間,現在就把報告打上去,等需要資金了再來找我拿就好。」
「這倒是,今年夏天的時候,我們為了給魚苗池降溫想了很多辦法,天最熱的時候還往裡和*圖*書面倒了冰塊。」田中榮治點頭稱是。
而秀則瞄準的養魚業,在北海道也有鮭魚、鱒魚的養殖,再加上人煙稀少,水質也還不錯,所以用來養鱘魚倒也不錯。
但久世秀則卻沒有笑,於是千子的笑容也漸漸收斂了起來。
日本雖然禁止美國牛肉大規模進口,但美國的玉米澱粉卻早早地進入到了日本的市場,並且搶佔了相當大一塊的日本澱粉市場,所以土豆澱粉如果壓不下成本的話,絕對無法和美國玉米澱粉做競爭。
日本的農業在日本人口負增長的情況下,糧食自給率也從60年代的70%以上直接跌落到了30%,原因大多就是因為這種類似的情況。
「北海道還能種什麼,當然是種土豆了。」秀則理所當然地說道。
儘管北海道的銷售額絕大部分來源於畜牧業,但那些都不怎麼賺錢,而土豆加工產業儘管只佔銷售額10%,但產生的利潤卻佔了北海道農業30%以上,其餘比較賺錢的就是花卉市場買賣,尤其是和_圖_書
薰衣草精油已經成為了化妝品市場上的重頭戲。
「……因為咱們的鱘魚不是冷水魚嗎?所以在北海道養的話,成本會低一些吧?」秀則啟發道。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北海道農協比其它地方的農協更睿智、更本分,而是因為北海道開發得比較晚,天然就地廣人稀。
在很多蠱惑國人去投資日本房地產的軟文中,北海道也是一個輸出的重災區,日本新聞後來還一度誇張地說「中國人快要把北海道買光了」「北海道要變成中國一個新的省份」之類,可以算是一個例證。
「所以,只要鱘魚苗能夠成功養活並出籽,那購買一片湖順便買下旁邊的土地,也很正常對吧?」秀則摸著下巴說。
一番商議后,幾人算是敲定了大體方向,隨後秀則和千子便提出了告別。
「啊?」
恆大前幾年也試圖跨界搞農業,但投資不少,取得的成果和利潤卻非常有限,最後不得不又出售相關業務,為資本介入農業做了一個反面教材,有興趣的人可hetubook.com.com以了解下恆大是如何用房地產思維布局農業,最後慘敗而歸的。
「沒關係,做就是了,我出錢。」秀則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不是政府的『認定農業者』,所以無權買農耕用地。但我可以以個人的名義借給你一份十年期無息貸款,並且約定到期后可以用土地抵押,無需補償損耗——到那個時候,應該就會有允許非農企業法人購買農地的法律出現了。」
對秀則出的主意,田中榮治有些遲疑:「那個……我的話,可能沒有自信能做好。」
在日本農村家庭收入普遍偏低的狀況中,唯有北海道農業鶴立雞群,農戶平均收入甚至比東京白領職員還要高,儘管各種種、肥、機支出也不少,但每年一個農戶家庭落個三百萬円還是做得到的,其中更是有年入5000萬円的村子存在。
「甚至更極端一點,直接買一台做魚飼料機器,自己做就是,不過最初為了消除當地農協的敵意,我個人建議還是找北海道農協去做。」秀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