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敵人勢力最薄弱的地方

養殖場方面,圍網和育苗池因為都是現成的,所以布置得很快,增氧設備和投飼料、投藥裝備也都布置到了位,只是研究所還沒建好,教授和學生們想要休息時只能到一座簡陋的木屋坐一會,晚上則是到附近的村鎮去住。
只是……這個農協居然大大方方地允許成員退出?
他先是感謝了一下對方對自己養殖場伸出的援手,隨後就是拐彎抹角提起了關於馬鈴薯收購的事,表示自家的馬鈴薯將來會走產業化的路子,一部分加工成魚飼料,一部分當成特產賣到東京,可能不會經過農協進行售賣。
在秀則的想法中,這裏的農協應該會利用農民資金緊張的收穫季,直接收購農民手中的土豆,自己來做熟成,然後開春漲價賣掉才對,很多農業大縣基本都是這麼乾的。
出乎意料的是,米豐先生聽完后絲毫沒有生氣的意思。
「是這樣,您農場旁邊有一戶叫村上的農家,他最近想要退出農協,所以要出售手裡的農協股票,不知道您有沒有接手的打算?」
原來如此,綜合農協賴以控制普通農戶的六大能力「合法性、銷售渠道、知識技術、價格壟斷、信息差、暴力強制」中,這家專www•hetubook.com•com門農協只有合法性和知識技術,至於剩下的四種能力都沒有,所以才會如此「卑躬屈膝」。
今年的畢業生他們肯定是已經搞不到了,但他們希望秀則趕緊去北海道大學、札幌大學還有北海道水產專門學校去,簽至少30個人回來。
期間,他們也向秀則提出了招募人手的問題。
「不會,但需要溫度控制得很好才行,木屋的厚度也要恰到好處……這是當地農協的會長米豐先生告訴我們的,要我們自己摸索的話恐怕要摸索很久。」
早知道就不這麼遮遮掩掩了。
「原來如此……不會發芽嗎?」
另外一種則是「專門農協」,也就是只管單一產品農事,同時沒有金融許可權的協會,比如這個地區的農協主要負責的就是馬鈴薯生產和儲藏、加工技術。
秀則剛想問「那為什麼不用溫控冷庫」,但想了一下后也就釋然了——與其花那麼多錢建冷庫,還不如用純天然的小木屋+北海道的冬天。
秀則奇了:「那利潤從哪裡來呢?」
秀則總算明白了米豐為什麼會對自己如此友好——他不在乎你有沒有銷售渠道,也不在乎自己是https://m.hetubook.com.com否會通過這個農協採購農機,他只在乎你種的是不是馬鈴薯。
顯然,東大和近畿大過來實習的學生最終將有一大半人不會留在北海道,想要繼續擴大養殖場規模,他們就需要招人。
至於秀則擔心能否要到對方校招攤位的事,日比谷教授表示這不是問題,他會負責幫忙找人,弄最好的位置給他。
「久世先生不必如此拘禮,我們這裏和其它地方的農協規矩有些不太一樣啦……哦,對了,正好有一件事我想要問您。」
不過,這裏的農協居然願意幫忙幫到這個程度,透露核心機密?秀則心中犯起了嘀咕。
「主要是靠加工馬鈴薯澱粉的利潤……實不相瞞,最近銷量不太好,被進口的玉米澱粉擠了很大的市場,所以經營有些困難啊,敝人一直在想要不要和其它農協合併的事。」米豐有些不太好意思。
聽了這話,秀則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帶廣畜產大學雖然還不錯,也是唯一一家有獸醫專業的國立大學,但秀則他們要找的卻不是獸醫,而是水產專門學校,所以只能去札幌搞。
他又不是沒有見過中央農協和石川縣農協的嘴臉,其它地區農協的所作所和*圖*書為他也多少聽說過一些,帶廣農協現在的表現簡直和他所知道的任何一個農協都不一樣。
不懂就問,秀則當即便打電話給了田中:「為什麼要建那麼多木房子?」
太好了,就這樣,慢慢搞起來吧!秀則心中有底了。
秀則本來是抱著度假的心態而來,結果現在又多了一樁事,只得安排進了自己的行程表裡。
而像這種專註于單一品種種植和加工的專門農協,在如今的日本佔比已經不高,像是北海道的110多個農協中,這樣的專門農協只有不到10家了。
作為老闆,秀則當然不能小氣,所以便把兩位教授和他們的學生拉到了帶廣市,好好犒賞了一下。
久世秀則:「……」
「我們這裡是一個『專門農協』,主要負責提供農技指導和化肥、地膜、農機的流轉、保管,還有農作物的倉儲,不涉及保險、金融還有婚喪嫁娶之類的業務。」米豐向久世秀則解釋道,「所以進出是自由的。」
難道這天下的烏鴉居然也有幾隻灰的?等會得過去看看。
至於日比谷教授還有小松教授他們,完成了今年的育苗任務后也是鬆了一口氣,因為去年一年的經驗,再加上在這裏養鱘魚水不用給水體和_圖_書降溫的原因,所以他們的活也少了很多。
看著他小心翼翼的樣子,米豐先生似乎猜到了什麼。
「股票?」秀則奇道,「不加入農協銷售渠道也能購買嗎?」
養殖場建設的速度不能算慢,但見慣了某國建設速度后的秀則,到了現場后依然有些失望。
唯一令秀則有些驚訝的是農場旁的小木屋倒是建起了不少,那一溜小木屋帶著剛剛砍伐下來的木頭清香,讓這個新農場看上去充滿了生氣。
對農協股票,秀則倒是知道一點,只是很多地方上的農協股票都只允許在同地域間的農協成員進行轉讓,不準上市,所以如果有人要出手的話,只能內部消化掉。
理論上說,真正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是後者,但奈何因為前者更加賺錢,而且面對風險時更加強壯的原因,日本農協最後絕大多數都變成了「綜合農協」,從紅白家事到金融保險,凡是與農戶生活相關的產業和服務都無所不包,甚至你買個自行車出門都要通過綜合農協買。
日本的農協也分幾種,一種是「農業小政府」式的綜合農協,負責買種子、農機、地膜、化肥的同時還搞金融、保險、統一銷售,頗有點舊時期大地主的感覺。
至於湖邊和圖書的農場,大概是因為人手不足的關係,翻出來的地並不多,土豆倒是在五月初就種了進去,但因為不成規模的原因,估計收貨量不會很大。
「您請說。」秀則倒是想知道他的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麼葯。
這就是區域優勢,屬於人力無法改變的成本,就好像在潮濕的馬來西亞建無塵車間、在美國中部搞農場、在巴西70%含鐵量的礦山附近開煉鐵廠一樣,你別的控制得再好也沒法抵消如此巨大的天然優勢。
「好事啊!」他連連點頭,「既然如此,能不能請久世先生也幫個忙,將我們這一帶的馬鈴薯一起宣傳出去呢?算您的入股。」
「當然可以。」秀則說,「不知道農協在這方面有什麼規矩沒有?」
不知道為什麼,米豐先生說到這個的時候,顯得還有些不太好意思。
「為了熟成。」田中榮治解釋道:「這裏的土豆很特別,收穫后只需要在冰點以上一點的低溫中放一個冬天熟成,開春后就會變得很甜,風味極佳。」
接下來,他又來到了帶廣農協,會見了這裏的會長米豐正勝先生。
「總共還有九家農戶。」米豐答道。
「現在這家農協還有多少成員?」秀則試探著問。
秀則頓時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