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美利奸
第十三章 心態

很意外,總部痛快的批了,連問都沒多問,但要求分期購買。五十億美元要攤在一年的費用周期支出。
廠區的辦公樓上,晶圓廠主管羅志恆隔窗瞧著宿舍樓那邊的熱鬧。作為從英特爾挖來的台籍高管,五十幾歲的他正沉吟不已。
特別優秀的還可以繼續翻倍。
菜鳥們將用半年時間掌握當前這條內存生產線,並將其逐一拆解,運回大陸再重新安裝。這一拆一裝是絕佳的培訓和學習機會。
僅僅是一個晶圓廠,光是給這支技術隊伍開薪水,「聖光」一年就得花掉兩億美元。這給錢的痛快勁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中芯國際」給台籍人員開的薪資倒是高,就沒想過好好培養大陸人才。很多大陸優秀人才用腳投票,在FAB行業干幾年就跳槽去干管理銷售搞金融。
想的越多,羅志恆就忍不住朝自己辦公室的窗外看。
徵詢稿同樣是一份設備採購清單,但採購對象是大陸企業。雖然價格便宜一個量級,但在技術水平上比美國產品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在羅志恆眼裡,「聖光」真想發展起來,必須做好連續虧本十五年以上的心理準備——就好像當年的「三星」。
但這次「聖光」總部用行政命令強壓下來,要求每個高級技術人員針對自己崗位和專業認真寫回復。
可哪怕是國內「獨大」的「中芯國際」也有「養寇自重」的嫌疑,在招聘國內工程師的價碼極度偏低。
但半導體產業都是學霸乾的活,讀二十幾年書跑出來談情懷談機遇,給錢卻那麼點,哪個人才會幹這m•hetubook.com•com行?
「大陸員工的薪資是美國本土的十分之一啊,也是我的十分之一。」羅志恆捫心自問,代入本地人的心態也有些擔心某天被取代。
「大陸目前還根本沒有能跟台積電相抗衡的晶元代工企業。」羅志恆想給自己尋求一點安慰,可翻看「徵詢稿」,這點安慰卻立不住。
「大陸過去那麼落後,是出於什麼考慮搞了全套產業鏈的?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完全不能帶來任何好處啊。」
羅主管在美國幹了二十幾年的半導體,混過多家國際大廠,也是被「聖光」開的五十萬美元年薪挖來。
「從這點來講,『聖光』很有野心。它或許真沒想過近期要盈利。可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有錢終究是好的,目前很多美國設備還是不受限制的敞開賣。羅志恆讓秘書給多家半導體設備企業發出詢價意向,對方很快派人前來推銷。
這也不知道是那個王八蛋想出來的主意。結果就是台灣面板產業跟韓國聯手坑大陸廠商,控制對大陸的產品供應,哄抬價格。
2010年,台灣面板產業還有發言權。過個五六年,台灣面板產業就被逆轉,產線跟不上時代,逐步丟掉大陸市場。
校招的本科生是(6k×15個月),碩士生是(8k×15個月),地點是高消費的上海,工作還天天加班。
除了人力資本,半導體設備也貴。
百來名國內新招收的菜鳥排著鬆散隊形,拎著行李箱,開開心心的走向晶圓廠的宿https://www•hetubook.com.com舍樓。大家進樓就發現美國人的宿舍真心比國內好。
既然怕,又能做些什麼呢?
羅志恆覺著這真是有點意思。
對這個事嘛,很多技術精英是消極怠工。
但這些錢就好像學費,是免不了的。
「聖光」橫插一杆子重開爐灶,校招薪酬直接翻一兩倍。不敢說平齊互聯網大廠,好歹也提高受聘人員的基本水平。
國內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一向小氣的很,歸根到底還是缺課太多,高端人才嚴重不足,眼界實在太窄。
哪怕「聖光」目前壓根就沒這筆錢,賬面上的流動資金瀕臨枯竭。但總部認定自己能弄來錢。
羅志恆自己就跑了,卻回頭擔心其他台灣半導體人才也跟著跑怎麼辦。就算台灣的不跑,韓國日本的人才也會跑,甚至連美國人才同樣會跑。
大陸不缺人才。
今天美國宣布對中國進行徹底的封鎖,明天大陸就可以自己造個計算機用,性能也能達到十年前的水平,軟硬體不缺。
隨便搞次流片測試,幾百萬美元就沒了。
宿舍樓那邊的熱鬧逐漸平息,新來的大陸菜鳥都安頓好,明天就可以進行在崗培訓。
「唉,這其實跟台灣和日本企業很像嘛。一家大企業領頭,儘可能採購內部自家人的產品。哪怕產品性能爛一點,也要咬牙忍著。」
出於傲慢的嘲諷和出於冷靜的訝然都有。
其實用來辦公和日常運用已經綽綽有餘。
只要羅志恆能想得到的半導體需求,大陸都有。
雖然業界絕大多數人不認為大陸半導體產業能對和圖書外界產生什麼挑戰,但少不了小小的起些波動和議論。
羅志恆作為主管,很仔細的翻閱整篇「徵詢稿」。他甚至把這份徵詢稿的電子檔發給自己在台灣的朋友和美國同行。
「也不知道「聖光」能不能維持一二十年?」羅志恆長長嘆了聲,「若是能持續投資,倒還可以期望一下。」
可在被批准的設備採購清單下,還壓著另一份意見徵詢稿。對這個稿子,羅志恆也覺著頗為值得玩味。
「台積電」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已經發展了三十幾年,積累了龐大的應用人才庫。
另一面則是廠區門口在鼓噪吵鬧的瑞蒙德本地工會。稀稀拉拉的十來個人已經糾纏好幾個月,但他們什麼也得不了。
「菜鳥」們的花名冊就放在羅志恆的辦公桌上,其中一部分還是他親自遠程面試,全都很優秀。只要這批人在行業內幹個十幾年,必然會成長起來。
尤其是有歐美大廠工作經歷的人,看到徵詢稿上明顯性能落後的設備,大多直接嘲諷這樣建出來的生產線毫無市場競爭能力。
如今瑞蒙德的工廠里還有兩百多類似來歷的技術層。有大陸的,有台籍的,有華人出身,有美國本土的。
就這種要命的關頭,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的所長還公開表示「國產晶元替代不應成為主旋律」——這腦子大概是吃屎長大的。
「台積電」是代工廠,其設備和技術也來自全世界。靠區區一個台灣地區,壓根湊不齊產業所需。
美國地域廣闊,平原又多,居民喜歡住郊區或小城市。其人均住房面積九十幾平米,到處和*圖*書都是大房子,這確實比國內強太多了。
「『聖光』還真是新公司,官僚氣息非常淡。老闆只管掌握企業發展方向,不輕易插手具體事務。」羅志恆對此倒是很開心。
「聖光」大有把瑞蒙德工廠當做一間軍校,不斷培養能攻堅打硬仗的自家人才。
這麼干只為培養出自主可控的供應鏈。
但人才有腳,是會跑的。
這麼長期的虧本投資,靠企業自身根本無法承受,必須有國家級的力量兜底——馬斯克的「太空探索SPACE X」也是靠美國NASA的全力支持。
兩人一個套房,面積很大,有大陽台和獨立卧室,共用客廳和衛生間。傢具電器很齊全,住的非常舒適。
羅志恆對此是憂心忡忡。
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明年這時候,菜鳥就不能再叫菜鳥——學霸們成長起來很快的。
當年大陸搞「惠台政策」,主動自我閹割不發展面板產業,讓利給台灣。希望台灣方面能多少感受到大陸的誠意。
但「聖光」還是向高級技術人員發了這個上千頁的意見徵詢稿,要求對羅志恆等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主管花時間詳細討論用大陸自己體繫到底能搭建出什麼水平的生產線。
「三星」是這麼乾的,「豐田」是這麼乾的,「台積電」和「富士康」也是這麼乾的。
畢竟不是小錢,掌握批款權力的人也許不懂,但不允許被糊弄,總得搞出點儀式化的流程來彰顯自己才是領導。
貿易戰後,「中興」「華為」等國內科技企業連續被美國卡脖子。
等到2020年,這個產業在台灣幾乎被殺絕了m.hetubook.com.com
稿件上隨便拉一個單項出來都顯得落後,拉十個單項也平平無奇,可拉上百上千個單項后就叫人毛骨悚然了。
那些是短板,那些會影響良率,那些需要重點突破,業內老手往往簡單一段話就能讓企業發展少走彎路。
就這樣,國內還在各種「惠台」,好處都給資本家——熱臉貼人冷屁股,買辦勢力真是殺不絕。
就不提光刻機了,IC設計中要使用的工具,如高帶寬示波器、網路分析儀、協議分析儀、邏輯分析儀、EDA軟體、emulator、Tapeout等費用,這些都是天價。
新員工花名冊旁有一份設備請款清單,是數名高管簽名向帝都總部要錢買設備,總價超過五十億美元的採購金額。
大家被「聖光」硬生生砸錢收于麾下,一來維持工廠運轉,二來培養從大陸招聘來的上千號碩博菜鳥。
「現在大陸的半導體產業跟五年前的面板產業何其相似?」羅志恆翻看總部傳來的徵詢稿,「沒技術,沒產能,沒市場。」
大陸液晶電視幾家大廠被坑的大出血。
哪怕在英特爾,技術部門要設備,好歹開幾個會。主管要向董事會說明一下這些設備到底用在何處,有什麼利弊。
面板行業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種事全世界如此,連美國國會批款都免不了召開一輪又一輪的聽證會。啥都不懂的議員老爺問出各種古里古怪的弱智問題。
這種虧本不是一年虧個幾千萬美元,而是每年幾億十幾億美元的虧。不虧夠幾百上千億美元,大型半導體企業是絕對發展不起來的。
任賢選能,不看出身。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