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九姨太朝船艙的暖火爐里添些木炭,準備燒水煮茶。僕人們守在旁邊,看自己老爺釣半天一根毛都沒釣上,恨不能自己變成魚到水裡咬鉤。
「有的,目前中國有不少追求民主,反對自由的政治力量。比如同盟會的孫先生,他接受過西方教育,曾經在倫敦遊學,對歐美非常友好。
德國公使表示要退出租界,交出治外法權,這事已經被近幾日的報紙大肆渲染。幾家官媒喉舌還特意搞了個系列專欄……
掃了眼技術備忘錄,查爾斯又看向桌面上中國駐英大使提交的意向書,要求英國勢力從中國退出。
幾個僕人碰頭看了電報,明白了袁世凱大怒的緣由,紛紛搖著腦袋的嘆道:「好毒啊,這計好毒。想出這種毒計的人缺大德了。」
「做不到,這顯然做不到。」查爾斯搖了搖頭。
英國的被選者們給出一個悲觀的展望。
說來很可笑,自己的東西被強盜送回來,還得感謝強盜仁慈。可收回德租界還是被中央政府當做重大的外交勝利。
這問的有什麼意思?
桌面上有英國外交部門收集的中國情報,但查爾斯沒看,反而打電話給首相府。他得慶幸首相是被選者團隊內的精英,否則就要抓瞎。
不用想,官媒肯定又要將此當做外交勝利宣傳一波,狠狠的鼓舞一番民心士氣,強化自己中央的權威。
中國目前的中央政府積弱,但地方勢力也不強。「聖光」團隊用好了大義名分,還是可以強化集權。
但查爾斯的辦公桌上有hetubook.com.com一份絕密級的技術演化備忘錄,內容是百年後的科技對當下各國國力的影響。
《辛丑條約》,「庚子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要每個中國人賠列強一兩銀子。
清末很多重臣是靠辦理洋務陞官的,典型的就是李鴻章。「聖光」降臨后,這些人本質沒變。
袁世凱看了幾句就神情大變,面容冷峻,手指因怒極而抖動。旁邊的姨太太和管家都不敢出聲,生怕受魚池之殃。
袁世凱準備讓手下去帝都打聽消息,比如問問德國公使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看向第二份電報,是段祺瑞發來的。
釣魚沒釣成,倒是車站的電報房派人送來消息。一名親衛抓著電報紙,騎著馬跑來送信。
八國聯軍進北京,可就在十年前啊。
英國官僚們已經在討論要如何對中國政府進行還擊,讓那些黃種人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袁世凱若是阻撓便顯得薄恩寡義,不但攔了段祺瑞的路,還攔了整個北洋軍官團的晉陞之路。北洋上下都要怨恨。
第一份消息是從海外來的,美國總統馬可世表示願意效仿德皇,考慮跟中方談判,廢除《辛丑條約》中跟美國相關條款。
隱居在河南安陽洹上村的袁世凱正在洹河的一條小船上垂釣。這位北洋締造者做老農模樣,穿了件蓑衣,戴著斗笠,命人將河面冰層砸開,丟了一根釣竿進去。
「怎麼會這樣?」袁世凱就想罵,「德國人成了軟蛋,美國人也跟著慫。到底出了什麼和圖書事?這些洋鬼子搞出如此大變化。」
但馬可世不可能遵循英國的意願。他一改美國簡單粗暴的外交手段,巧妙將中國選做撬動的支點,而不是歐洲。
只是國人認可,袁世凱就不認可了。他也某種意義上勾結內外的買辦,洋人若是不夠強硬,他就沒了價值。
如此算來,大不列顛國王的權力還不如德國皇帝呢。後者下令就可以改變國家外交政策,前者只是虛君,絕對做不到。
如此奇恥大辱直接觸發了國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這也是「辛亥革命」的根本原因。
「馬可世什麼時候變聰明了?」查爾斯在倫敦的白金漢宮內低頭沉思,辦公桌上擺著近幾日從全球收集來的信息簡報。
北洋軍隊也是靠洋人支持才辦起來的,其中很重要一根支柱就是德國——北洋早年的裝備和訓練是德國一手包辦。
畢竟西方各國的資本家生活在舒適區,不會隨隨便便拿錢出來淘汰自己當前的產業和設備。可在發展下一代技術上,中國跟列強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看完電報,袁世凱的臉已經變成青色。他重重跺腳,破口大罵道:「姓蕭的好大狗膽,竟然敢來挖我北洋的牆角。
「你掖掖藏藏的,有什麼什話不能說?」看管家舉動,袁世凱就知道沒啥好消息。他劈手將電報奪下,展開觀看。
可現在么,洋人主動廢約了。中央政府臉面大增,蕭金浪總統的名望絕對要高漲一波,民間對官方的怨氣也能大幅消解。
現在跟歐洲的白人說中國將m.hetubook•com•com
影響到他們的生活,這觀點肯定會被嘲笑。
「可惡,被這些傢伙算計到了。」查爾斯重重一拳捶在桌面上。
查爾斯聯合歐洲打擊美國的意圖自然破產。因為大英最強,反而成了眾矢之的,被所有勢力警惕排斥。
「馬可世的意圖很明顯,他希望把中美德聯合起來,先打破英法的殖民地壟斷。德國佬肯定不會拒絕,算是美國的天然盟友,關鍵反而是在亞洲的中國。」
但國人看了消息,肯定會忽略這個詞,將「考慮」當做事實,認為在德國退出租界后,美國也要讓出。
「過去」,衛星、偵察機,前線記者會收集數不清的情報,各國元首不用費勁就能知道世界最偏僻角落的消息。
大型的被選者勢力只剩四家,如果其中三家聯合起來搞另外一家,被圍毆的肯定會死的很難看。
英法美日俄德等國並非鐵板一塊,彼此矛盾重重。我國雖弱,也當據理力爭,維護國家利益。今日之積弱,不是國人媚外之因由。」
袁世凱正在發脾氣,見有電報來,讓管家趕緊去拿。只是管家先看了電報,卻猶豫的不知該不該給老爺看。
誰讓國家貧弱呢,弱國無外交嘛。能有這點成果,國人也是精神振奮,舉國歡騰,表示認可。
段芝泉啊,段芝泉啊,這小子翅膀硬了,現在要飛出我的手掌心。別人高官厚祿挖他,他竟然來問我如何應對?真正該死!」
短期來看,大英可以仰仗自己的工業積累獲得最大利益。但從長遠來看,中國
和-圖-書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快速拉近跟歐美列強的差距。
查爾斯國王對外交部的應對非常滿意,大方的表示可以給與中國內部的反對派更多援助。武器、裝備、訓練,這些都可以有,只要能拖住「聖光」就行。
可現在科技的大倒退導致信息傳遞變得低效而緩慢。哪怕是人類最強的大英帝國,對於全球的了解也乏善可陳。
一名管家在船上念報紙,念到一半就見袁世凱把手裡的魚竿一丟,摘下頭上的斗笠摔在腳邊,不耐煩的罵道:「這德國人怎麼突然就慫的像軟蛋似的?」
袁世凱回家「養病」,就指望保住跟洋人的關係,挾洋自重。畢竟原本的清末沒幾個官員知道該如何跟洋人打交道。
當英國佬準備下套,「聖光」團隊也在排雷。
此外中國公務員階層中也有很多親西方的官員,如有必要可以加以聯繫,相信能對當前的中國政府施加相當影響。」
「考慮」?其實就是釣魚,背後肯定是有條件的,就看魚上不上鉤?
查爾斯只能靠手裡少量信息進行判斷,並以此決定國策。他希望把美國孤立在美洲,不讓它介入到世界島的事務中。
奈何「聖光」降臨,不許「中間商」賺差價,把洋買辦通通踢開。團隊有熟悉歐美政局的專業外交人員,比袁世凱這種二把刀更清楚外交規則。
英國外交官自然知道中國提出的要求。他們不明所以,只當是遠東的土著被德皇的瘋癲舉動撩撥起幾分妄想,對此報以嗤笑和嘲諷。
如此算來,中英關係惡化就無和-圖-書法避免了。
釣魚的木船就在河邊,袁世凱把電報一丟,氣的跳步上岸,疾走不休。他也是上年紀的人,腳下不留神,當場摔了一跤。
首相府很快派了一名外交方面的事務官來白金漢宮,向查爾斯一世國王介紹遠東的情況,至於中國的反對派……
美國的消息看不懂,但段祺瑞的電報卻明白無誤——中央政府用廣東軍區司令的官職引他南下。他不斷然拒絕,反而發電來問。
電子、醫藥以及新材料新工藝,很多「未來」產業的投資並不多,但效益極高。比如磺胺和青霉素的大規模量產,各家團隊絕對已經開始著手了。
管家和姨太太慌的不行,連忙上去扶,卻被袁世凱氣惱推開。船上僕人有識字的,瞧見飄在河面上的電報,撿起來看了眼。
段祺瑞若是忠義,就應該主動推了這門任命,讓中央政府請袁世凱出山。可他發電報的意思,擺明是自己動了心,要袁世凱讓位。
「必須先擊破這三家中最薄弱的一環。」查爾斯盯上了備忘錄中一個紅筆標記的單詞『a』,「扶持其國內反對派,製造內亂。」
英國被選者和追隨者數量僅次於美國,總數超過四千。可他們卻不足以控制整個國家,英國議會上下兩院是絕對不會批准從中國退出的。
想不明白,索性不想。
洹上村其實是京漢鐵路邊的袁家府邸,有火車和電報通到此處,袁世凱的消息還是很靈通的。
「今日之德意志有如此善意,概應我中國不可輕辱。四億同胞凝聚一心,彙集之力量足以對抗歐洲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