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聖光時代
第十一章 X光機

蔡學斌更頭疼了,他作為民政部的部長親自來工地,就是為了解決動員勞動力以及移民的問題。
這其中有一半是工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資料。為了儘可能減重,團隊將文本內容全部拍成了微縮膠片。
巴澤爾一世打算跟中國搞好關係,順勢將這座醫院轉交給了中方,包括醫院內的十幾名德籍醫護也成為中方僱員。
兩孩子吃肥肉片時還高興的大呼小叫,被母親一哭嚇的慌了神,叫嚷不想走。可他們立馬就挨打,被罵做沒出息。
老童生捻著山羊鬍子很不高興,覺著自己的文采被浪費了。這等泥腿子才喜歡的快板根本不應該出自他手。
這卡車來自陝西重汽,時空重啟后變成一家年產量不到兩百的作坊式企業。其生產的卡車也是古董級。
蔡學斌的轎車把斷腿的張大牛直接送到富爾曼的手裡。老頭瞧了眼傷口,搖搖頭道:「粉碎性骨折,必須做手術。但很幸運,我們正好造了一台X光機。」
其動力通過皮帶輪傳向車體後橋,通過鋼板和扭力彈簧進行減震,設計的相當粗糙,車速也慢,但相比人力手推車卻又有質的改變。
富爾曼老頭笑呵呵的拍拍擔架床上的張大牛,「別怕,你將享受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科技。讓我看看你的骨頭碎成啥樣了?」
窮困的社會需要傳奇,需要模範,需要希望和激勵,需要把人心凝聚起來。這是「聖光」宣傳部門那幫學傳媒的傢伙向整個團隊提的要求。和-圖-書
橡膠是現代工業必需品,種下去至少六到八年才能割膠。但巴澤爾一世對中國的橡膠種植表示高度關注——德國想要贏得一戰,必須獲得足夠橡膠。
什麼主人翁精神,沒有的事。
蔡學斌說要把兩個孩子送去上學。張家媳婦也不懂,只當老爺要把兩孩子收去當僕人。她覺著是天大的好事,又跪下要磕頭。
「聖光」團隊中要說那個能力是被選者中最強的,肯定要屬建設部門。什麼中建交建鐵建電建,都是干過超級大工程的精兵強將。
是不是積極工作?還行。
現在天冷,卡車運來的蜂窩煤成了城市和工廠必須的取暖和生活物資,所有運力都安排的非常緊張。
臨別時,當母親的哭的兩眼淚汪汪,摸摸老大的腦袋,抱抱老二的身子,一個勁的叮囑要聽老爺的話,到城裡好好乾活,最好永遠別再回來。
宣傳幹事是個前清童生,識文斷字,但說話文縐縐的。蔡學斌看了他寫的文案,發現像衙門口貼的告示,不是給底層老百姓看的。
在這些基建狂魔眼裡,只要民政部能確保後勤供應,密雲水庫的工程真心不值一提。他們都指望把祖國山河再建設一遍,使之迸發出震驚世界的偉力。
張家媳婦送來的兩袋大米被工地買下。中午她就在工地上幹了個打雜的活,負責給一千多號雇來的勞工當廚娘,包每日兩餐,月薪兩元六角。
和明末那次類似,被選者可以攜帶不超越1910年技術hetubook.com.com水平的物資進行時空重啟。物資以重量計算,只要背得動就行。
聽到高鼻深目的外國人講中國話,還是被「通曉語言」直接翻譯的地方腔,張大牛像白日見鬼似的驚怖——有個怪物在向他口吐人言。
「原歷史」上修建密雲水庫,土共能從周圍近三十個縣區抽調二十萬民工參加勞動,九個月搬遷五萬移民。
這醫院最早是「八國聯軍」進北京時德國佬建的戰地醫院,附近還有美國人創辦的同仁醫院,都是入侵者為自己軍人和僑民提供醫療服務而建設的。
水利部幾位倒是很有信心,就差拍胸脯打包票了,「放心,我們可都是基建狂魔,來自各大建設集團,國內國外的工程都干過。
蔡學斌到密雲水庫的工地視察,順帶給一家困難戶解決些難題。他派司機用自己的車把在工地受傷的張大牛往帝都城內送,還安排了張家母子三口的工作和學習。
產品名稱叫機械驅動載貨車,10馬力雙缸汽油發動機,整車重量一點二噸,載重量一點五噸,就是個在車廂下裝發動機的四輪馬車。
對於一個沒文化的農婦來說,這個薪水也不少了。畢竟太祖當圖書管理員時,月薪八元,已經算高薪。
這麼重要的設備,「聖光」不可能不需要。但靠進口就免了,太貴。中國需求量太大,必須靠自製,以當前的技術水平,核心部件是「鎢絲X射線管」。
蔡學斌希望「抄作業」能讓工程難度降低,和*圖*書在1913年完成水庫建設。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讓帝都的發展走上快車道。
是不是因為某種英勇表現而負傷?不是,那傢伙純屬看熱鬧,距離放炮點太近。
除了文字資料,團隊還帶來了種類繁多的實物。比如一萬顆巴西三葉橡膠樹的種子,它們將在條件合適的時期由團隊「熱科所」的成員種到海南去。
還說什麼要看看骨頭?
張家媳婦戰戰兢兢的,不敢相信自己能賺這麼些錢。農民一向缺乏現金,平日只能以物易物,賺點錢是很難的事。
兩個孩子也順利的吃到了肥肉片的午飯,開心的在工地上來來回回的跑。他們對工地上的貨運卡車最為感興趣,不停繞著轉。
水利部的幾位哈哈發笑,有人道:「宣傳還是小事,我這幾日走訪附近幾個村子,移民安置的土地問題更難啊。」
除了大量農業良種,團隊攜帶的貨物中包括各種1910年的高科技貨物,其中就有十根「鎢絲X射線管」。
用詞樸素點,不要太誇張。畢竟老百姓也不傻。
大部頭書籍的內容被縮小到極致,必須靠投影儀才能看清,靠影印版重新印刷復現。此舉將上千噸重的文字資料縮減到不到百噸,大大節省了運輸重量。
搞工程的有個特點,個個都是「萬金油」,從政經商教學參軍搞管理,能用到任何一個行業。
那就宣傳一下張家的愛人吧。丈夫因公負傷,張家媳婦還積極向工地出售糧食,並主動參与工程勞動。
蔡學hetubook.com•com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讓前清童生把宣傳稿改成天津快板的形式,簡單上口——竹板那個一打呀,別的咱不誇;誇一誇,政府為民修水庫,為了咱大家……
幾個官員稍微碰頭,把水庫工程處的宣傳幹事叫來,要求找工地的工人了解情況,發掘張家四口是否有什麼值得表揚的。
重點強調共和國改天換地的豪情壯志,勞工張大牛不幸負傷,張家媳婦賣糧求葯,被領導及時發現並送醫救助。
「土改什麼的,暫時不用想了,軍隊沒完成整訓,政府沒那份力量。只能靠科學的規劃和高效管理加以彌補。」蔡學斌說道。
太嚇人了!
負責衛生部的李院士對這座兩層樓高,有二三十張病床的醫院非常滿意。富爾曼老頭自告奮勇,擔任這所醫院的院長兼外科主任。
兩個孩子靠近簡易食堂的灶台就覺著暖和,這比自家漏風的屋子舒服多了。他們想幫把手去搬蜂窩煤,被工頭訓斥后,才老老實實的縮到母親身後。
現在「聖光」控制的共和國是個瘸腿政府,只能靠花錢雇傭以及機械設備來彌補動員能力的不足。
是不是生活困難?是。
當初管理的項目也是土木狗加農民工慢慢干成的,工地上什麼狗屁倒灶的事沒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發生的。眼前真是小場面。」
這樣一件先進事迹不能浪費。
帝都附近有門頭溝、房山、楊坨等好幾個煤礦。煤炭質量不錯,低硫、低氮、低磷,開採也較為方便。
蔡學斌批了個條,讓https://www.hetubook.com.com司機把張大牛和兩孩子送往城內第一人民醫院籌備處,地點在東交民巷的使館區,後世叫「帝都醫院」,前身是1905年建的「德國醫院」院。
團隊技術人員自製了第二代X光機所需的濾線柵和鎢酸鎘熒光屏,並因陋就簡的在醫院內建了保護性的鉛室,製造了鉛層防護服,搞定了拍攝醫用X光的全套設備。
「作為在本醫院第一個拍X光的病人,我將很榮幸的親自給你操作。」
「你這不行,這不是給我看的,是說給工地上的工人聽的。況且你寫的駢四儷六,我也看不懂。」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光射線,幾個月後拉塞爾·雷諾茲就製成了世界第一台X光機。它使人類在沒切口的情況下,觀看人體內部。
這話說的把蔡學斌逗樂了。
目前中國社會太落後,沒經過土地革命的洗禮,地方勢力盤根錯節。老百姓沒把自己當國家的主人,軍隊受紀律約束還能義務勞動,其他的就別想了。
「聖光」團隊中有三百多工程精英,是目前政府內最好的「救火隊員」,哪裡缺人就朝哪裡調。
蔡學斌和水利部的同僚也苦笑抱怨,「我們就不該找前清文人來干宣傳,應該找天橋說書說相聲的來。」
這破玩意已經是當前最先進的高科技,水庫工地上只有十五輛,目前用來運輸工具、燃料和食物。
「聖光」團隊兩千多人,靠周青峰和瑪莎的血清強化,人均背負重量超過一百二十公斤,帶到1910年的物資總重超過兩百五十噸。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