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裂變
第二章 軍備競賽

眼下看來,掉隊的國家將很容易跟其他列強拉開代差,戰爭沒打先輸一半。」
我在這裏兩年了,總感覺德國啥事都想拉我們下水。我跟德國佬聊過,他們說現在歐洲局勢非常詭異。
馬普托除了有中德正規駐軍,還有一千人的民兵,雙方混編。國防部倒是知道海外情況複雜,這次隨胡大眼一起抵達馬普托的還有大量裝備。
這麼一說,胡大眼頓覺肩頭壓力大。
這些車輛在萬噸輪的貨倉里被挨個吊出,上岸后就是能在莫三比克橫著走的軍力,隨時可以補充兵力強化成一個民兵旅。
啊……怎麼會?不是說殖民者在衰弱么?胡大眼有些不解。
處長接著道:「非洲就是弱肉強食,誰弱誰倒霉。當地的黑人在這裏住了幾千年,給我們當黑工算他們走運,因為天朝不玩蓄奴那套。」
解決供水供電后,交通、通訊、餐飲、住宿等設施陸續出現。特別的是社區人員無一例外會配槍——進入醫院、銀行、學校等地需要存放槍械。
這條街很多商鋪是德國人開的,市政府是中德互派官員共管,稅收和支出都是雙方一起經營。雙方鼓勵通婚,今年新辦的學校同時教中文和德語。
中德民兵獲得實力提升的消息迅速傳開,並隨著鐵路的電報線傳到四百多公裡外的約翰內斯堡,再傳到一千三百公裡外的開普敦。
這還是暫時沒啥壓力的陸軍,海空軍就更苦了——美國出了一款綽號「奶瓶」的單翼戰鬥機,瞬間淘汰了空軍一千多架老舊款式。
中國到非洲的移民全員配槍。
中央決定對外開和-圖-書放時,也決定對外移民,緩解國內部分地區的人口壓力。
馬普托的中國移民定居點猶如一根刺,扎在英國佬心頭。巴克斯頓男爵早就想把這根刺給拔了。
處長把困難說清楚,倒反過來安慰道:「也別太煩惱,中央肯定比我們更明白。我們做好自己的事吧。
布爾人現在都快嚇死了,要不是我們在背後支持,他們早就不敢有任何反抗。德國人說在歐洲也是類似情況,他們用了個詞……」
可對於海外的幹部來說,中國已經拚命追趕,可工業底子薄的特點在十年內沒法改變。
兩年時間能建好一個偌大的城市社區,胡大眼是非常佩服的。他向處長低聲問:「現在這裡是中德共管?地盤咋分配啊?難不成各佔一半?這能長久?」
一戰前,近千萬中國移民已經遍布世界,是民族對外擴張的天然先鋒隊和同盟軍。現在不把他們團結起來,難道等猴子們得勢後來屠殺嗎?
這幾年國內發展快,出現好多新技術新玩意。但除了葡萄牙這種破落戶,真正列強沒一個玩的比我們差,甚至玩的更好,真不好對付。
這片華人街區入夜後也不冷清,反而燈火璀璨。其規劃時就帶兩台高壓燃煤鍋爐和三千馬力的小型蒸汽輪機發電設備,有電力技|師鋪設供電網。
處長想了想才從腦海里把德語翻譯過來,「叫「軍備競賽」。所有人都在拚命發展,不斷搞出過去從未有過甚至想過的技術。新技術沒個兩年就又被淘汰。
「海外的社會跟國內真不一樣啊。」胡大眼對武器不陌生m.hetubook.com•com,但對吃飯都帶槍倒是好奇。
燃煤鍋爐的高壓蒸汽可以用來供暖和烹飪,連帶澡堂子也配上。充足的電力應用極大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吸引大量人流夜間活動。
胡大眼聽得也憂慮重重。他看過些軍隊內參,知道國外軍事力量的發展正出現井噴現象。比如最新的車輛柴油機已提升到三百馬力,完全淘汰蒸汽車輛。
海軍在非洲布置一支小艦隊已是過去不敢想的,可跟英法美三家的實力差距不但沒變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
美國不是允許個人持槍么?好,每個在美華人都應該擁有槍支保護自己,且應該接受軍事訓練,並且建立學校,定期舉辦強化凝聚力的團體活動。
進行國策研究的「老夫子」對過去的中國移民和僑居情況做了總結——善於經營,但一盤散沙,毫不團結,自然成為別人欺壓的魚腩。
抵達非洲的第一夜,胡大眼洗洗風塵,站在駐莫代表處五層辦公樓的樓頂涼台,接受給他辦的歡迎儀式,也俯瞰由中國移民在兩年內建設的城區和街道。
天朝在東亞屬於一家獨大,小日本前些年蹦躂過,但現在也被壓下去。可英法底子厚,這些年越來越強,德國佬有點受不了。」
跟胡大眼來莫三比克的移民都是青壯或退伍軍人,至少接受三個月軍訓,會玩槍弄炮才能上船。
國內培訓海外幹部時就特意強調殖民統治要向英國學習經驗,有效利用土著管理土著,做好分化瓦解工作。
包括四輛配備90毫米平射炮的六輪裝甲車,二十輛帶裝甲的和*圖*書四輪越野車,三十輛帶機槍的輕型卡車。
趁現在世界格局混沌,落後地區勢力劃分不明,中央政府出面,依靠黨組織將華人華僑擰成一根繩,要讓這個群體有發言權。
我在這裏成了家,娶了個洋媳婦,就想在這裏開枝散葉,一直待下去。可不想有天也被趕跑。」
軍方情報局已經向陸軍和軍工體系發出警示,美英法最新的戰車都用上了五十毫米以上口徑的長管火炮,前裝甲普遍在六十毫米以上。
上頭說了,為了應對當前越來越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國和友好國家必須緊密團結。所以中德在莫三比克的利益是融合的。
葡萄牙人把最好的地塊佔了,但這周圍還有大片可以開荒的農田和挖掘的礦場。他們發現中國人居然也會蠻不講理的搶劫,還很不適應,想把我們趕下海。
處長搖搖頭,「情況比想象的更複雜。不來這海外不知道英法的厲害,人家在全球殖民幾百年,勢力極大,盤根錯節。
造船是對整個工業體系的終極考驗,冶金、化工、機械、儀錶、動力,沒有一個是容易的,追趕起來太難。
可你知道在南面英國在開普敦、伊麗莎白港、德班港的南非艦隊有多少軍艦嗎?兩艘無畏艦,大小十幾艘巡洋艦,碾壓我們毫無問題。
殖民者的電台和卡車突然多了上百倍,掠奪當地礦場和農作物的能力隨之暴增。工程機械也多了,公路鐵路建設速度大大加快。
因為人多,社區配套又更加完備。
因為奴隸幹活沒效率嘛。
另外德國佬說目前要撐不住的還不是他們,而是東面的hetubook.com.com沙俄。有消息說沙皇尼古拉二世橫徵暴斂建陸海軍,結果把底層逼得要鬧革命。
港口蛇鼠混雜,各路白人黑人來來往往做生意。
東南亞華人已經有較強勢力,中央就支持他們跟西方殖民政府討要應有的權力,壓制土著猴子,乃至乾脆獨立。
英法殖民地多,家底厚,目前還拼得起。德國似乎有點跟不上了,很多資源要靠中國供給,比如他們的石油。
在樓頂露台上,狗剩抓著當地的朗姆酒,指著亮著電燈的街區,說道:「我們剛來的時候,這裏就是荒地,一塊磚都沒有。
華工在美國干最辛苦的活,拿最微薄的薪水,卻備受歧視乃至搞出「排華法案」。華人在東南亞最勤勞最聰明,卻每次都成為社會暴力的泄壓對象。
這讓國內陸軍極為焦慮,因為這意味剛剛定型的一款主力戰車還沒投產就落伍,必須重新設計,且還得預判對手在今後五年的可能進步。
可英美最近都整出快速戰巡和兩萬噸航母,讓還在學習造八千噸輕巡洋艦的國內造船廠壓力山大。
南非艦隊兩條無畏艦就壓的我們受不了,英國本土艦隊有十幾條超無畏和航母,把德國壓在家門口門憋屈死了。
抵達非洲后,這些人就是民兵,接受當地代表處的管理和指揮。
處長繼續道:「上上個月的《參考消息》看了嗎?裡頭有我寫的一篇關於英國在南非的文章。
目前在馬普托的中國社區專門給黑人建了宿舍和學校——學校里教些低級技能,比如制磚、貨運、駕車,順帶淘汰太蠢太刁頑的。
海軍更別提了,幾個造船廠在兩和*圖*書三年前剛剛完成升級建設,大批在歐美培訓的工人紛紛返回,原本是要大展身手的……
近幾年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國內陸軍再次換裝,步兵槍械從單發栓動轉向半自動。幾十萬支老舊槍械被淘汰,國內又禁槍,乾脆向國外提供算了。
幾個列強都在研究柴油機動力的裝甲戰車,每年就有一個性能上的小迭代。
在開普敦的英國駐南非總督西德尼·巴克斯頓男爵為此感到憤怒——中國人居然來搶非洲地盤,這是對大英的極致羞辱。
狗剩也憂心忡忡,嘆聲道:「我不懂啥國家大事,只知道英法美若真遠遠超出,當初我們怎麼用艦炮轟葡萄牙人,日後也是同樣遭遇。
世界秩序尚未建立,搞韜光養晦只會備受欺負。
當時海軍派了兩艘巡洋艦來,用203毫米的大管子轟。才半天,葡萄牙人投降,這地就歸我們了。」
駐莫代表處的處長是社區的管理者,哈哈大樂道:「這裏可是淘金地,賺錢不難,就看誰的拳頭大。沒點武力,說話都沒人聽。」
比如國內海軍在馬普托建軍港,有兩千港口炮兵和要塞駐軍,常年有一條輕巡和三條驅逐艦和十幾艘巡防艇。
最近馬普托周圍的匪幫猖獗,應該是英國人背後搗鬼。胡得志同志,剿匪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在中國社區能獲得更好的生活,有穩定收入和庇護,賺的錢還能獲得醫療和教育。以至於不少白人農場和黑人部落的人口逃來,成為廉價勞動力。
「是。」胡大眼立正敬禮,接下這個任務。
國內經濟近年特別好,老百姓非常樂觀,對這些情況沒切實體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