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裂變
第六十六章 炮火前線

風雪寒夜,炮聲震天。
英法停戰後放棄對俄軍援更是無情重擊。
托洛茨基連續工作三四天,眼睛布滿血絲。他向警衛吩咐道:「我睡一會,沒有重要事務別叫醒我。」說罷,他蓋了兩件軍大衣,就在小木屋的行軍床上睡下。
其發動機用上了機械增壓,動力提升到二百五十匹馬力。且底盤改為扭桿懸挂,綜合性能遠超俄軍同類戰車,在戰場上表現出極強的攻擊性。
「那什麼時候能發?」
不……不能用「服從」這個詞,應該叫「合作」。
俄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中國到底利用自家水路朝西北運了多少物資,反正那些看似簡陋乃至破爛的木船一直川流不息。
「我在問你。」
重型炸彈製造的震波傳遍整個塞米巴拉金斯克,郊外樹林的小木屋內不時落下灰塵,可托洛茨基頂多把鼻子遮一遮,沉睡不醒。
阿勒泰這種偏僻至極的西北小鎮硬生生建起城市,搞起了採礦業,又有了小煉鐵廠,還鋪設了一條通往克拉瑪依的窄軌鐵路,在烏倫古湖周邊開墾土地,建設農場。
可機電室的發報員卻搖頭道:「現在不能發報,甚至不能豎立天線。中國人有電子戰機在高空徘徊,能搜索我們的無線電信號。」
「可我無話可說了。」
沙俄經營中亞上百年,基礎條件遠比中國要好。
中國從腹地前往中亞,一路全是戈壁沙漠,交通和後勤都是噩夢般的困難。可俄國前往中亞有大量河流和鐵路,且沿途人口眾多,後勤難度降低一兩個數量級。
「尊敬的弗拉基米爾同志……m.hetubook.com.com」自來水筆的筆尖劃過粗糙紙頁,沙沙作響,「我已抵達中亞前線一周,情況不甚樂觀。」
房間內忽然一震,封閉的門窗抖了幾下。屋外傳來巨響,木製的房屋隨之吱嘎幾聲,猶如錯位。煤油燈上的火焰搖曳不定,因為木桌也移動了位置。
一旦塞米巴拉金斯克失守,中國可以沿著河流攻擊新西伯利亞,乃至鄂木斯克。屆時別說遠東了,俄國腹心都要丟個乾淨。
比如過去西伯利亞鐵路的流暢是建立在大批崗位採用中國派遣工的基礎上。那些派遣工可以拿很低的工資卻把工作乾的漂漂亮亮,原因是中國政府會給與補貼。
可戰爭打了近一年,俄軍傷亡超過十萬,被對手一點點的逆推回來。博拉特中將指揮的近衛第三軍輪換了兩撥部隊,還是無法阻止對手前進的步伐。
托洛茨基重新寫了一份報告,命令警衛立刻發給聖彼得堡。他相信後方同志能明白自己的意思,盡全力將前線所需運上來。
揮揮手,托洛茨基讓警衛離開。他則走到窗前,揭開厚厚的窗帘向外看。作為後勤兵站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正遭到殘酷的轟炸,地面防空卻無所作為。
「別胡說,散布這種失敗主義言論很危險,要上軍事法庭的。」
探照燈部隊放射光柱照亮天空,防空陣地的高炮在拚命噴吐彈丸,黑夜中不時亮起曳光長鞭,集中抽打某一個空域。
原本的俄國熟練工受高薪吸引跑到中國搞鐵路運營去了,且不願回來。
托洛茨基更疑惑,「為什麼https://www•hetubook•com•com中國的飛機可以夜間飛行,我們的卻不行?」
思路回到戰場,托洛茨基重新提筆給在聖彼得堡的軍事委員會寫信。他首先提到了改造后的俄國紅軍確實提升了士氣,且有效利用了俄國在地理上的優勢。
就靠這條河,中國在過去五年利用俄國資源造了上千條木製蒸汽船,呼呼的從俄國朝中國西北運送物資。
房樑上積累多年的灰塵被震落,四下彌散。
俄國革命太順利,沒經歷什麼慘烈的犧牲和波折。沙俄就好像一棟破屋子,在內外合力下輕輕一推就倒。
托洛茨基受命組建俄國紅軍,他注意到中國軍隊的建設過程,並汲取了對手的不少優點。比如「官兵平等」「嚴格紀律」「把黨支部建在連上」。
運輸量說十萬噸肯定不止,百萬噸或許誇張,但打個八折總是差不離。
他們抵達目的地后先投擲照明彈,隨後用制導炸彈摧毀地面的河道港口,炮兵陣地,兵營,以及一切值得轟炸的目標。
托洛茨基的辦公室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的郊外,是一棟藏在林間的小木屋。他坐在一盞煤油燈前,正給聖彼得堡寫報告。
這些傢伙都是投機分子,他們的頭目就是另一個「弗拉基米爾」,聖彼得堡的市長,尼古拉二世的左膀右臂。
大批俄共「布」黨員正在接手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並改造舊軍官的思想,讓他們站到布爾什維克的一邊。
這條河流發源於中國阿勒泰地區,是鄂畢河的重要支流,貫穿西西伯利亞。百噸級貨船可以直通上游的齋桑泊https://m.hetubook.com.com
寫完報告,困意上頭。
如今中國在齋桑泊里修了造船廠,用百噸級木船順流給前線部隊提供後勤運輸。雙方為爭奪河道控制權打的熱火朝天,都投入裝甲部隊進行廝殺。
「啊……好吧。你說怎麼辦?」
托洛茨基過去搞革命理論,搞動員演講,猛然來搞軍隊建設才發現諸多細節決定俄軍戰鬥力就是有差距,算列強中最弱的。
等著一開戰,中國工人或撤離或被捕,原本高效的鐵路貨運瞬間出現千百個問題。連脫軌撞車之類惡性事件都層出不窮,因為相關崗位沒了熟練工。
中國軍隊是黨和政府自己建立的,自己土改,自己徵兵,自己訓練。政治主官接受過完整的軍事訓練,和軍事主官能密切配合。
在開闊的中亞戈壁上廝殺,雙方比拼的就是裝甲部隊。在這方面,中國投入戰場的新型重型戰車展現極大威脅。
托洛茨基連忙扶住煤油燈,卻被灰塵嗆的直咳嗽。警衛從門外進來,緊張的問道:「主席同志,您還好吧?」
在過去一年中,俄軍在戰爭中學習了戰爭。步炮結合已被裝甲突擊取代,空地聯合打擊正逐漸成型,一切像模像樣。
木屋外,夜航的中國轟炸機還在持續投彈。機組利用英國佬提供的高精度慣導作為導航,在六千多米高空飛行。
「為什麼中國人可以夜間來轟炸我們?我們卻沒有夜間起飛的戰鬥機?之前可沒這種情況。」
要不是被中德在戰場上打的喪失勝利信心,這些傢伙是絕不會向俄共「布」考慮。他們其實是地主和資產階級hetubook.com.com的代表,是因為普大帝的原因而選擇服從。
在付出殘酷代價后,俄國佬學會了燈火管制,地面偽裝,設置假目標,乃至雷達短促開機,高炮設伏防空。
俄軍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數量和質量都不比中國軍隊差。此外還有英法支援,雙方在裝備上其實沒啥代差。但在組織和紀律上,沙俄軍隊遠不如對手。
「等天亮后,我們的戰機奪回制空權。否則一發報,絕對會招來敵人的反輻射炸彈。包括雷達也如此。」
補貼的原因又在於中國需要用西伯利亞鐵路從歐洲各國運送貨物,這比海路更快更及時,時運力非常寶貴。
俄共「布」相信經過改造的沙俄軍隊也能煥發活力,變得英勇善戰,所向披靡。托洛茨基來中亞前線就是為了試驗自己的想法。
要不是戰爭打斷了這條運輸路線,再讓中國這麼偷偷摸摸的運下去,不知其西北會變成什麼模樣。
俄共「布」沒把這棟破屋子全給拆了。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選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重建。
警衛無法解釋,只說可以去問問。
俄共軍隊是接手沙俄而來,軍官團大多是過去的俄國貴族。
「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更多的部隊上來。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戰車,好歹運更多的戰防炮來。且不要小口徑的型號了,需要七十毫米以上口徑的才能擊穿對手的裝甲。」
從開始運木頭,到後來運建材和糧食,再到運鋼鐵和發電機。
但「坐在辦公室里想」和「下部隊實施」是兩碼事,托洛茨基在近一周的考察和實踐中隱隱察覺現實和預想有莫大差m.hetubook.com.com距。
「要不是為了儘快掌控政權,列寧同志是絕對不會跟那個屠夫合作。等我們徹底掌握軍隊,捷爾任斯基同志自然會清洗這種不可靠分子和他的手下。」
「不知道,防空部隊已經儘力,死傷慘重。但到目前為止,他們無法對付在六千米甚至七千米高度飛行的敵機。可能是我們跟中國之間拉開了技術代差。」
因為震動和受驚,剛剛寫好的紙頁被筆尖劃破,留下烏黑的痕迹。托洛茨基煩躁的將破損紙頁揉成一團丟在地上,向警衛問道:「發生什麼事?」
「中國的夜航轟炸機向附近的防空陣地投擲了重型炸彈,距離我們不到五百米。」警衛答道。
「卑劣的叛徒,不可靠的牆頭草,企圖向俄共『布』滲透的陰謀家。」想起那位禿頭市長,托洛茨基就發出冷笑。
屋外的警衛帶著報告走向附近的機電室,命令發報。
博拉特中將表示前線需要更強的戰車,可目前俄國局勢因為政變一團糟,官僚體系陷於癱瘓,軍工系統無法獲得資金和原材料。
中國也就近兩年才穩住自己的西北邊疆,準備在阿勒泰一帶向西擴張,迎面撞上俄軍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近衛第三軍。
克拉瑪依油田的開採設備大半是從歐洲進口,利用俄國境內水路運抵,甚至連開採人員都從俄國的巴庫和秋明地區雇傭。
60毫米火炮,52倍徑炮管,超過二十噸車重,六十度傾斜的硬化前裝甲足有五十毫米,等效八十毫米均質鋼板。
同樣的,中國不僅利用西伯利亞鐵路,也利用俄國境內通往中亞的河流。比如流經塞米巴拉金斯克的額爾齊斯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