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裂變
第六十七章 死亡樂章

「『轟-2』已經定型,少量試產機已經用於對俄國腹地轟炸。聽說英國放開軍事出口限制,允許向我們提供六百馬力航空發動機。」
聊著天,「032」號依靠「高精度」慣導和無線電導航飛回齋桑泊空軍基地——「高精度」是相對而言,飛回來后實際誤差三四公里,靠地面燈光進行修正。
為避免遭受俄軍轟炸機的空襲,機場有十幾條不同方向的跑道,且有專門在荒野中開燈誤導來襲者的假跑道。
打完急速射的獨立炮兵正在前移,支援前線的重任落在各師屬炮兵身上。機械化步兵端著各自武器,藉助營連級迫擊炮打出的照明彈,進入俄軍陣地,撕開敵人戰線。
「電戰-1」的任務有兩個,首先是用掃頻器找到俄軍雷達信號並確定其位置,隨後向其投擲反輻射炸彈。
最新的「黑豹」戰車打頭,以集團衝鋒的形式離開出發陣地,快速向剛剛遭受重炮轟擊的區域前進。
霰彈槍和衝鋒槍配合,掃蕩戰壕。戰鬥工兵背著噴火器上前,製造燒烤大宴。軍用推土機冒著橫飛彈丸,聽著叮噹亂響的跳彈撞擊,將反坦克壕推平。
在空軍基地附近,西北方面軍指揮部內燈火通明。當初在遼東指揮第一師的曹少剛上將盯著沙盤,準備迎接一場漫長鏖戰。
一旦有戰機被發現,隱蔽的高射火力便會瘋狂開火。地面猶如亮起千百朵焰光之花,瑰麗而致命。
每輛戰車背後都有至少一個班跟著,既防止敵人側面打擊,也充當戰車的眼睛。時不時有士兵跑到戰車的車尾,抓起聯絡電話告知裝甲兵朝什麼方向開火。
大口徑高炮的炮彈就在「0hetubook•com.com32」號周邊爆炸,雖然離命中戰機還有很遠距離,但隆隆爆炸和氣流震蕩還是灌入加壓的機艙內。
返航了,機組成員稍稍放鬆,聊起最近流傳的新裝備。
兩小時到了,新的『電戰-1』抵達戰場,呼叫『032』號進行任務交替。『032』號的中尉指揮官嘆道:「『轟-1』機體的潛力到極限了,六百公里航程實在太短。」
真跑道一般不開燈,直到塔台確認己方戰機靠近才會臨時亮起,且地面安裝菲涅爾透鏡等光學助降系統,協助戰機安全降落。
但受限於當前電子技術水平,反輻射炸彈的定位能力相當糟糕,遠不如轟炸機用人工目視瞄準的無線電制導炸彈。
夜間降落猶如懸崖疾走,稍有不慎就是機毀人亡,比執行作戰任務還危險。每次降落都是在鬼門關外走個來回。
哪怕國防軍冒著巨大風險將機場建在齋桑泊,可距離塞米巴拉金斯克還是有三百多公里距離。
西北距離中國腹地太遠,幾千公里道路又沒通火車。二十幾萬部隊全靠卡車運輸補給。國產卡車有大半填在西北,近兩年運輸任務加大,損耗暴增。
近千門155毫米口徑重炮抬起炮口,炮兵軍官按地圖標定位置,接到上級命令,在五分鐘內向已標定的俄軍陣地傾瀉上千噸炮彈。
在彈片橫飛的戰場上,每當炮塔轉動,就意味著有某個目標要被摧毀。六十毫米彈丸噴射而出,狹路相逢的勇士們在用生命見證自己的榮耀和戰果。
戰火中,個人的命運猶如草芥,從不被珍惜。戰火過後,只有真正強大的群體才能倖存m.hetubook•com.com,享受安寧,繁衍生息。
駕駛員正在調轉機頭,準備返航。機組成員都明白中尉的意思。
一部電台五分鐘就能發出的電報,現在要十幾個假髮射源協助,耗費半小時以上才能發完。更別提不同電台不同部隊間需要協調發射和接受頻率,指揮效率大大下降。
十點半到,曹少剛上將一點頭,機要室幾十部電台瞬間滴滴作響,向整個西北方面軍各部下達作戰命令。
地面噴射萬點光芒,俄軍防空部隊用大口徑高炮向天空發射照明彈。其探照燈部隊也間斷性工作,幾十條光柱掃視天空。
幾年還是最新裝備的「灰狼」車族跟在「黑豹」後頭,負責補槍。步戰車帶著步兵越過開闢的雷區,越過五公里死亡火線,將他們釋放在俄軍前沿。
炸裂的火焰,冰冷的裝甲,士兵們用暴力和血肉揭開戰爭的殘酷和豪情。生與死之間沒有時間讓人思考,唯有日常訓練養成的肌肉記憶在發揮作用。
時間臨近夜裡十點半,整個指揮部安安靜靜,機電室里幾十部電台前卻坐滿了機要員,掛少將軍銜的參謀長有些緊張,帶著參謀部一群校官低聲討論。
戰機降落,跑道燈光立刻關閉。
想要迎接和平的曙光,就必須經受戰爭的摧殘。沒有絕望中的廝殺吶喊,就無權要求上蒼的青睞愛憐。
深夜12點,在前線視察的托洛茨基還在炮聲中酣睡。
不是每次出擊都能獲得戰果,但「電戰-1」的出現讓俄軍指揮通信和預警系統受到壓制。原本一部雷達就能解決的空情搜索,現在需要三部以上交替完成。
「前兩天看報紙,說中央預判世m.hetubook.com.com界戰爭將愈演愈烈,軍費開支要提前增加。唉……看樣子這仗還得持續很多年。」
警衛的臉從黑暗中浮現,冷漠的低語道:「別吵,托洛茨基同志在休息,他已經連續工作七十二小時,有什麼事天亮再說。」
隨著戰場上電子設備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電子作戰同樣是矛與盾之間的對決。看誰的腦子反應快,誰的設備更靈敏,誰能識破對手的伎倆。
「反輻射」作戰基本是嚇唬對手,逼對方關機。
前線戰鬥工兵開始突破雷區,在寬大的戰場上選定突破點,使用火箭發射的爆破索開闢幾百米寬度的安全通道。
黑乎乎的戰場猶如驚雷落地,電光四射。茫茫黑暗中不時亮起強光,那是炮口火焰釋放的洶湧能量。
曹少剛敢發動決戰,底氣在於最近日本卡車產量提升,外加進口美英法卡車,才讓前線囤積足夠糧油彈藥,能正兒八經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
空軍剛接手這款戰機時愛不釋手,認為有它就讓敵人的所有無線電設備通通閉嘴。可才一年功夫就嫌棄它腿短,還覺著其電磁壓制能力遠遠不夠。
機艙內空間狹窄,六名機組成員擠在一起,緊盯各自的顯示屏,操控不停的電鈕,接受或釋放無線電波。
「電戰-1」是由「轟-1」改進而來,拆掉很多無用的負重,增加燃油載荷,可巡航時間終究有限。
戰場上瞬間雷鳴電閃,火光衝天。
紛亂、黑暗、狂躁,這是人間地獄的交響,是散布死亡的樂章,是恐怖血腥的畫作。它侵徹骨髓,震撼大腦,令弱者瑟瑟發抖,讓懦夫悲哭哀嚎,將文明湮沒如塵。
120毫米口徑的車載m.hetubook.com.com迫擊炮發射照明彈,持續點亮俄軍陣地。
依靠高度計和地面燈光,駕駛員緩緩降低高度。
但俄軍也不傻,他們一旦發現自己的頻段被|干擾就會跳頻,或者布置多部雷達和電台交替工作,甚至用假的發射源欺騙「電戰-1」的機組成員。
近戰夜戰是國防軍重點訓練科目,力求在技術條件尚不成熟的戰場上,儘可能的發揮部隊主觀能動性,打對手個措手不及。
俄軍中亞部隊兵力更多,足有四十多萬人。沙皇的近衛精銳被派到前線,且有大批配屬部隊進行支援。
「032」關閉發閉動機,呼呼響動的螺旋槳停止旋轉。
前三點機輪在跑道觸碰降落,機身震動。輪胎和跑道摩擦,機艙內噪音倍增。機組成員卻隨之大鬆一口氣。
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很多戰車的車長嫌棄指揮塔的觀察孔太小,乾脆打開指揮塔艙蓋,露出半個身子在炮塔上指揮炮長。
地勤人員開著拖車將其送入機庫進行維護。幾小時后,會另有機組駕駛它升空作戰,保持對俄軍的電磁壓制。
遇襲的俄軍在拚死反擊,一線失守后,他們躲在側打倒打火力點內繼續頑抗,妄圖等待己方火炮覆蓋,或者是援軍堵住缺口。
當托洛茨基在俄軍前線酣睡,戰事並未停止。在他頭頂的七千米高空,一架四發「電戰-1」特種機正在顛簸的氣流中飛行。
十六個獨立炮兵團布置在上百公里寬的正面。
「軍報上寫了,說我國這八九年發展很快,但家底不厚,跟世界先進水平不但沒有拉近,反而有越來越遠的趨勢。」
「西北電戰032」號已經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上空盤旋兩小時,彈倉內攜帶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四枚五十公斤「反輻射」炸彈都還在,倒是多裝的燃油快要耗盡,即將返航。
西北方面軍下轄有三個裝甲師,十二個步兵師,十六個獨立炮兵團,兩個陸航師,五個空軍師,總共二十五萬部隊。
「八九年前?那時我家連肉都吃不起,我爹每天發愁家裡七八口會餓死幾個,壓根想不到有天他兒子會飛到天上炸俄國人。」
「英國佬不安好心,一個勁是蠱惑我們跟美國打。不過真有六百馬力航發,『轟-2』的載彈量能上五噸,航程應該能上兩千公里,那可太厲害了。」
前線步兵會沿著敵人的壕溝前進,每每遇到阻礙就動用火箭筒或無後坐力炮進行突破。若是有實在難啃的目標,班排級士官會停止前進,抱著步話機喊火力支援。
俄軍中亞方面軍,近衛第三軍的一名傳令兵急匆匆跑到這位軍事委員會主席落腳的小木屋外,焦急的大喊:「主席閣下在嗎?我們的前線被突破了。」
1919年1月15日,中國西北方面軍向俄軍駐守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發動全面突擊,力求奪占這個額爾齊斯河的重要據點,打通攻擊俄國腹地的大門。
所以「電戰-1」更傾向於執行第二種任務,找到俄軍雷達或電台頻率,並進行干擾。
可沒有那個指揮官喜歡苦戰鏖戰。
這是決定中亞近四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歸屬的戰爭,中俄都必須傾盡全力。
這不需要準確知道對手無線電發射源的位置,只需利用飛機上多種頻段天線接受信號就可以,隨後以更強的信號予以壓制。
「八九年的時間怎麼可能追上英國兩三百年的積累?就算是俄國人,都說它是歐洲最弱的列強,可跟我們打的一樣難分難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