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裂變
第七十六章 躁動

由於就業崗位減少,外來移民隨之暴跌。北美甚至反過來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人口流出,上百萬人才外流。他們或返回歐洲,或前往東亞。
洛克菲勒家族擺明是要分散投資,分散風險——大英可以換家,財團也可以呀。資本可是沒有國界和祖國的。
英國表示可以提供美國能提供的一切產品和金融服務,要求切斷中美商貿。這將猶如一道枷鎖,將美國經濟徹底搞崩。
這種怪異的結合起到遏制經濟危機的作用,並重新提供就業崗位,恢復社會穩定。可財團也被套上枷鎖,從「為所欲為」到「重重受限」,難以再現過去的無法無天。
劇烈的扭轉帶來激烈的社會矛盾,民眾對政府變得畏懼而厭惡。但財團為了避免破產,又不得不接受軍政府送來的軍工訂單,並對其表示支持。
老洛克菲勒顯然是希望各家財團聯合行動,利用好自己掌握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同進同退,既對抗「兄弟會」軍政府,又給可能爆發的戰爭預留生存空間。
基地內停靠著美國大西洋艦隊主力,是六艘三萬多噸的超無畏艦,五艘大型艦隊航母的母港,也是對抗英國海軍的重要樞紐。
烏蘭烏德屬於季節性凍土,一到夏天,地面翻漿極為嚴重,道路變成爛泥塘。這別說作戰了,根本無法通行。
北疆地域又比黑龍江大幾倍,耕地面積至少翻番。這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
由股市爆發的經濟危機蔓延到全美,一年來引發無數破產和悲劇。梅隆財團主要經營銀行,面對大筆呆賬壞賬。
經濟糟糕,政治hetubook.com.com更糟。
控制北疆,切斷俄羅斯伸向太平洋的黑手,中國領海將擴張到北冰洋。若能趁美國內亂進一步拿下阿拉斯加,今後朝北美髮射核彈頭就容易多了。
因為大英本土艦隊隨時可以在夏季通過北冰洋,穿過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這隻需12到15天而已。
這是中國收服故土的最後窗口期。
中國實行金融管制,且對財團保持高度壓制。其私有經濟極為弱小,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全靠國家投資建設,土地更是國有,完全不給外資興風作浪的空間。
卡巴耶娃的個人經歷雖然離奇,但在時代的浪潮下只是微不足道的些許水花。頂多在若干年後,契卡的早期檔案被公開,在一堆派遣人員名單中能找到她的名字。
與此同時,掌控全美的馬可世正站在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帶著安全帽仰望船廠一號船塢內正在建造的「企業」號航母。
「兄弟會」的軍政府強行上位,將小政府的美國社會扭轉成中央集權制。馬可世為掌握權力,公開宣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元首,一個聲音」。
另外,英國又拉著法國宣布制裁美國獨裁政權,禁止其產品進入英法及其殖民地市場。作為美國最大海外市場的中國也變得態度搖擺。
總之戰爭步伐越來越近,美國獨自硬抗全世界且獲勝的可能性實在太小。其財團不得不考慮另一種生存方式……
中國還沒答應英國,只要求英法快點交付「泡水戰艦」。但對中英法德搞石油貨幣卻很有興趣,希望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美國沒崩盤之前搞定。
安德魯·梅隆丟下紙牌,摩根財團的約翰·摩根也沒興趣玩下去。後者面容陰沉,嚴肅的說道:「如果中英真的從東西兩邊發起攻擊,美國能撐住嗎?」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民族融合就是必走之路。
各位,請你們注意,英國海軍在北大西洋很可能是佯動。
因為若沒有美國這個共同敵人,極具排斥性的石油貨幣反而沒那麼容易推進。
對於中國執行的政策,全世界都看在眼裡。
更大可能是混亂中沒有檔案留存。
可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極大刺|激了馬可世——中日聯合艦隊兩艘航母組成的特混編隊突然在南美耀武揚威,威懾當地幾個國家保障華人移民安全。
各國海軍都在大建,但能派上用場的只有戰前就熟練使用的艦隻。馬可世在船廠只待了不到半小時就離開,轉而前往不遠的諾福克海軍基地。
「可現在等不及了。」馬可世在船廠長嘆不已,「該死的英國佬隨時可能殺過來,不可能再給我兩年時間。」
美國海軍的策略也傾向於將主力布置在東海岸,確保東海岸的精華地帶免受英國海軍航空兵的打擊。
這是一艘排水量三萬六千噸的主力艦隊航母,艦體高大巍峨,即將下水接受舾裝。按照原計劃,它會在兩年後正式服役,加入美國海軍。
「我兒子目前就在中國,希望能從中國領導層獲得一個保證。」老洛克菲勒繼續道:「中方表示如果真發生什麼無法阻止的災難,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國的投資也將受到保護。」
https://m.hetubook.com.com「我向中國外交人員直接詢問過,中國是否真要和英國聯手。」老洛克菲勒說道:「對方表示不可能知道這種最高層的決策,卻也坦誠建議『雞蛋別放在一個籃子里』。」
作為梅隆財團的執掌者,安德魯·梅隆甩手丟下自己的紙牌,用自嘲的語氣對桌前各位精明強悍的朋友說道:「我們是如何落得當前這個可憐地步的?」
而美國海軍從東海岸穿過巴拿馬運河調往西海岸,或反向機動也需要8到10天。
按理說,美國人應該熱愛美利堅,可各家財團一邊拿政府訂單大造軍火裝備的同時,又對獨裁者馬可世極其痛恨。
當問及戰爭,來自芝加哥財團的麥考米克輕輕敲了敲桌面,低聲道:「我問過海軍的朋友,他們現在非常緊張。因為中英真的在做戰爭準備,絕不是開玩笑。
這樁婚姻的背後是一年多來中國對北疆地區控制力度的極大強化,是國防軍推翻了反動的沙俄政府,解放了當地居民,獲得合法統治權。
「後世」黑龍江的糧食產量佔全國九分之一,有大片適合機械化耕作的平坦農田,種糧成本很低。
這種脫離港口,完全靠自身補給船提供後勤保障的遠洋軍事行動極具威懾力和突然性,表示中國有能力繞過關島、威克島、夏威夷等地,對美國西海岸發動打擊。
對美國人來說,既不想要馬可世,也不想要英國。但他們沒得選。
其意義絲毫不亞於當年美國「大白艦隊」的環球航行,威懾小日本。
除非當事人留下回憶錄,否則無人知曉一個斯拉夫女人為什麼會在戰爭和*圖*書期間從聖彼得堡來到烏蘭烏德,並最終嫁給一個國防軍少校軍官。
美國財團越來越覺著彆扭,但又毫無辦法。
在座的財團領袖都是老奸巨猾之輩,從不相信什麼友誼和正義。他們他已逐漸接受戰爭不可避免的觀點,頭疼的只是如何應對。
這支艦隊從台灣出發,一路跨越近兩萬公裏海域,耗費近一個月時間。它沒有驚動任何人,毫無預兆的出現在美國後院。
很顯然,這個提議引發幾位財團領袖極大興趣。他們轉而開始討論些細節,比如資金轉移如何避開美國財政部和國稅局的監管。
周青峰在北疆巡視,正好看到地方報紙上刊發的結婚啟事,以及新成立的北疆自治區給這對新人送上的祝福。
德皇巴澤爾一世在仔細研究美國變化后,大笑表示:「這不就是希特勒上台後的德國嗎?面對經濟危機靠國家力量發放貸款,強推工業和經濟。
洛克菲勒財團是最早跟中國建立商業聯繫的美國財團,跟中方有密切互信。老洛克菲勒得到的勸告看似含糊,其實已經很明顯。
但沒有歐洲的熱戰,訂單隻來源於軍隊和政府。若再失去廣闊市場的支撐,民眾還是沒得利。這發展到最後必然是軍國主義,必然是對外擴張。」
一旦等俄共「布」把手伸過來,當地俄裔可不會如此乖乖聽話。而控制北疆對中國太重要了,因為這裡是東亞最好的糧食產區之一。
目前來看,中國社會穩定,政策有延續性,蕭金浪總統將會有第三個任期,對外資還是很友好的。
各家財團很明白當前局面絕不是宣傳的那麼簡單。老洛克菲勒把朋和*圖*書友們聚集起來,就為私下商量如何攜手應對。
這可真是最新消息,牌桌前的財團領袖無不一愣,隨即心頭大罵老洛克菲勒太狡詐——這關頭把自己兒子送到中國,豈不是兩頭下注,穩贏?
過去美國媒體始終宣傳民眾擁有反抗政府的權力,可現實是媒體根本沒有獨立性,眨眼就成了軍政府的喉舌。
美國海軍實力強大,但兩面作戰帶來極大麻煩。若是在東西海岸平分佈置艦隊,很可能被對手輕鬆摧毀。
千百年來,漢族從河南的小片土地擴張,靠耕戰佔據東亞大陸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現在它也有足夠多人口稀釋周邊民族,手段就是通婚。
這是軍政府反覆宣傳的論調,且有很多佐證。
「當前」是個沉重的詞。
比如英國海軍正加緊備戰,加拿大已經組建了超過一百五十萬的陸軍,並裝備大量戰車和轟炸機。但英國表示自己是為了推翻獨裁者馬可世,解救美利堅。
當蔣翊武壯膽求婚,部隊乾脆給新郎放三個月假。師級首長開玩笑的要求他努把力,假期結束前把新娘肚子搞大。
紐約曼哈頓,老洛克菲勒邀請幾名財團朋友到自家打牌,在煙酒的放鬆下,聊起當前世界格局。
明知中國此舉必有深意,可馬可世為此狂躁不安,腦子裡冒出個瘋狂念頭——要不要在跟英國決戰之前先解決中國海軍?
現在海軍部的史丁生將軍非常焦慮,因為他搞不清對手會從那個方向殺過來,只能將艦隊分開布置。」
可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卻讓歐美財團羡慕至極。洛克菲勒財團對中國的投資賺到盆滿缽滿,帶動其他財團也嘗試到中國發展。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