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此國盡滄桑且看今朝我最狂
第六十四章 聖約翰里放厥詞,小說報上刊宰執(七)

1921年8月聖約翰
《圍城》裏面的呂校長為了阻止「方鴻漸」的那篇《梅毒和鴉片》的演講差點把喉嚨咳破
「鴻漸先生,學生想去當記者,可是一時找不到機會,只好隨便找個職業再說了。」
Separate the Red Sea,Save the tow fishs.(分開紅海,拯救二魚。)
因此,我們袁大師便用這篇演講輕輕鬆鬆地折服了聖約翰大學的教師和學生,還有若干旁聽者。
這一男一女的距離越來越近:
尼奧·袁
她又瞧見倏然之間,那張英俊的臉龐上喜色滿溢,人家裂開嘴角露出了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
「紅色牧師」董健吾是在四一二之後的1928年入的黨,光這個時間點已經能看出他的不凡了。
我們的袁大師接過了這個小夥子手中的《妻妾成群》單行本……還是盜版。
道可托袁不出所料地被熱情的聽眾們堵在了演講台上。
宋子文瞥了一眼自己的妹妹,開口解釋道:「安德烈,事情是這樣的……」
其次,他表面上坦率地承認現代的西方文明優於現代的東方文明,可是他卻努力地破除西方文明本質上的優越性。
這次輪到的是一位華人牧師,他用雙手遞上了一本《鄉村教師》,口中很是客氣地道:「道可托袁,鄙人姓董,名健吾,教名是安德烈。」
而天魔傳人的兩個兒子也在大同幼兒園裡面呆過,他們這一批「紅二代」正是董健吾找張學良幫忙才送到了蘇聯。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抬頭挺胸和-圖-書,併攏雙腿,擺平兩肩,雙手交疊在胃部的位置……總之,擺出了和教科書上一樣完美的POSE。
「嗯……」安德烈·董現在……說不定未來也不會明白這兩句話的含義,不過他至少知道這都是聖經典故,也不是什麼忤逆上帝的褻瀆之言。
「哦……」
贈鄒君韜奮,
心頭鹿撞的宋家三小姐忍不住霍然起身,玉足也很是激動地往前邁了幾步。
宋家兄妹對視一眼,點點頭道:「也好。」
天魔傳人曾經說過,TG內部有兩個怪人,一個是當過和尚的許世友,一個是在當牧師的董健吾。
於是他老人家又留下了一項「神跡」……
著名報人鄒韜奮的第一份職業是在上海厚生紗布交易所裏面當英文秘書。
「道可托袁,謝謝你。」
「安德烈,是你啊。我們可很久沒見了。沒錯,我是來聽演講的」宋家大公子一指身邊的女士介紹道:「這是我妹妹,奧利芙……」
袁燕倏這次稍稍沉吟了一下,提筆用英文寫道:
不過正因為被「小開」(潘漢年的綽號,小開在滬語里的意思就是富二代)領導過,他老兄後來也吃了掛落。
而她發現對方似乎也發現了這一點,這個英俊男子臉上的笑容愈加燦爛,閃動的目光越發明亮。
首先,他「借鑒」了《槍炮、病菌和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所提出的環境決定論,以此否定當今最流行的人種決定論。
其實「五餅二魚」這個聖經典故正和十二使徒中的聖安德烈有關,在《約翰福音》第六章中有記載安得烈對耶穌說的一句話: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
「吁!」
我們袁大師的這和_圖_書次演講自然是博得了一個大……大……大的滿堂彩。
十步……
袁燕倏題於民國十年聖約翰
「這樣的啊。鄒同學,請繼續為你的理想而努力吧……」
我們袁大師大筆一揮寫下了:
因此就算他的這篇演講還沒有使出十成功力,只能說是做了一個比較基礎的科普。可他所展現的哲學高度、理論深度、學識廣度是同時代普通知識分子們完全不能比的。
她接著就發現盯著自己猛瞧的英俊男子用手一撐桌子就瀟洒地越到台前,「蹬蹬蹬」地快步而來……
不過總這麼被堵著也不是個事兒。
「不客氣,董牧師。」袁大師向他意味深長地笑了那麼一笑,便轉向了下一位道:「這位小姐姐……」
四人寒暄了幾句,貴人事忙的卜校長告辭離開。
好吧,其實就是因為這裏面女性比較少。所以袁燕倏沒有淪落到昨天那樣落荒而逃的境遇。
這一次演講是圓滿結束了,可是袁燕倏還是脫不了身啊。
這位仁兄的父親堅信「讀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希望自己兒子「將來能做一個工程師」。可是他對於此道真的沒有什麼天分,認為自己「實在不配當工程師」。
見到老友的董牧師很是高興地走了過去招呼道:「保羅斯,你也來聽道可托袁的演講。」
她終於決定還是用英文比較好。
看見了自己得意門生走了過來,卜舫濟笑著招了招手道:「安德烈,你見過保羅斯了嗎?」
GO!
要知道他老人家可是有著偶像級高顏值的明星級大作家,這篇演講之後還要加上大學者的Title。
董健吾看這兩位都沒有走的意思,不由得問道:「你們這是在等道可托袁的簽名嗎?」
於是袁燕和圖書倏登高一呼,要給這些聽眾簽名留念。在場眾人也大喜過望,乖乖地排起了隊……
一步……
袁家大少爺和宋家三小姐終於FACE對上了FACE!
「這……太感謝您了,鴻漸先生!」
董健吾轉頭看了看那條長長的隊伍,聳了聳肩膀道:「那我們就坐下來等吧。」
他也沒有辦法計較這種事情了,攤開書頁正要開寫,鄒恩潤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他抬了抬圓框眼鏡改口道:「鴻漸先生,您還是寫鄒韜奮吧,韜略的韜,奮鬥的奮……」
袁燕倏寫完這句一語雙關「預言」之後,隨手又寫了一行字道:「鄒同學,這是兄弟我的通訊地址。以後有什麼事情就寫信到這裏吧。」
宋子文和董健吾這對老同學還有點話題可聊,宋美齡可是一直注意著台上的袁燕倏呢。
剛才那個鄒記者肯定要比眼前這位董牧師更加出名,但是就歷史傳奇性來說,前者就趕不上後者了。
不過他畢竟是一位聖公會高階牧師,實在不敢讓袁大師深入講解「基督教」這個問題。因此他在感謝了道可托袁之後,便直接宣布演講結束。
我們的袁大師呼出一口粗氣,甩了甩手,站起身來往台下看去……
「呃……」
其實吧,《西風東漸》這種科普性文章放在後世也沒有什麼高明的,其中的史料基本上是網上隨手可得的大路貨。
安德烈·董剛剛走下了演講台,一眼就看見自己的恩師卜校長正在和一男一女聊天。
本來不大關心男人長相的袁燕倏聽到了這個名字,不由得抬起頭來打量了一下這位歷史名人。
三步……
「哦,那敢問鄒同學接下來去哪裡高就啊?」
「嗯……」
其中這位女士他不認識,不過那位紳士可正是和圖書他的老同學。
五步……
兩步……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五卅慘案」期間,他帶頭在聖約翰大學降下美國旗,升起中國旗。這樣一來,他便與卜舫濟決裂,被開除學籍。離校后,他在上海聖彼得教堂擔任牧師。
「鴻漸先生,學生叫鄒恩潤……」
「這位牧師先生,請教上下是……」
因為小鄒就是靠《生活》雜誌發跡的。
其實他早在1914年就考入了聖約翰大學,而且專攻神學。卜舫濟非常欣賞他,於是讓他留校在神學院繼續深造,還授予他隨堂牧師一職。
「呼……」
致安德烈·董牧師:
因此她第一時間就發現人家站了起來,那對灼灼的郞目也看向了自己。
他們這一等就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這還是因為袁燕倏簽名簽的實在不耐煩了,也顧不得「淘」歷史名人了,快馬加鞭地簽完了接下來幾百個名字。
她的柔夷微微一動,就等著送上去讓人家行吻手禮了。
READY
「這位同學,請問怎麼稱呼?」
而且他原本的專業就是社會科學中的顯學——經濟學。
「其實中山先生也非常欣賞道可托袁,希望請他當高參,而我接下來就要去廣東。所以么……」
他還是中共特科重要成員,著名的「大同幼兒園」就是他創辦的,埃德加·斯諾也是他想辦法送到蘇區的。陳賡和潘漢年當過他的直接領導。
未來「民國第一雜誌」的大主編那真是感激涕零,給鴻漸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興高采烈地走下了演講台。
我們的袁大師又聽到了一位「熟人」,抬頭這麼一看……
最後,他的立場無疑是進步的。解放思想能有錯?實事求是能有錯?實幹興邦能有錯?
幸虧,這幾百號聽眾絕m.hetubook.com.com大部分是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其他小部分聽眾也不是沒有素質的人……
可是袁燕倏畢竟是一位來自一百年後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穿越者,他的學歷好歹也是一個碩士,讀的還是和北大齊名的上大咳咳咳……
「鴻漸先生,學生讀的中文專業,今年剛畢業。」
過好生活,當好記者。
不過從小接受淑女教育的她還是很及時地克制住了自己激動而又紛亂的心情。
也不用社科專業學者,隨便一個業餘愛好者花點力氣和時間都能敷衍出來。
「分開紅海」實際上暗指董牧師日後會成為紅色的地下交通員,而「拯救二魚」說的自然他照顧「毛家二龍」的事迹了。
民國十五年,他當上了這本雜誌的編輯。在他的努力之下,《生活》周刊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躍發展成為「風行海內外,深入窮鄉僻壤的有著很大影響的刊物」;發行量最高達到15.5萬份,「創造了當時期刊發行的新紀錄」。
她的臉蛋上掛上了淡淡的笑容。
不過人家文學天分還是有一點的。因此在1919年9月,他破格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三年級學習。今年7月他拿到了文學學士學位。
他和藹可親地問道:「鄒同學,你讀的是什麼專業啊?」
而聖約翰大學的卜校長等「袁鴻漸」的這篇《梅毒和鴉片和基督教》演講結束之後,還笑容滿面地走上台來給他點了一個贊。
當然啦,他這篇演講是有針對性地「投其所好」,而這個「其」便是這個時代的賽里斯進步知識分子。
嗨,這年頭不管美利堅還是賽里斯,盜版比起一百年後那是更加肆無忌憚好伐,而且《妻妾成群》這個書名很有「聯想性」,所以就算是盜版的單行本居然也賣的不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