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孫祖傑這段話就宣判了這個方案的死刑,因為從昨天閔總的談話中,孫祖傑已經意識到政策即將轉向,換句話說,中國大規模的國企改革運動就要告一段落了。
這些有高額收入的同志之所以選擇這麼做,一是到了一定程度,金錢只是數字,他們在乎的是社會地位;二是為了合群,不願意太過顯露;當然還有一個說不出口原因,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也許中樞會突然改變政策呢。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底線,借銀行的錢購買國有資產,如果這樣的做法,被中樞明文認可的話,那麼可以想見,接踵而來的混亂。
到了這一步,孫祖傑也沒什麼好說的,有的事情可以做,不可以說;有些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既然那位陶總選擇與他對著干,那也沒什麼好客氣的。
當然更進一步,也許陶總的背後還有人,這些人攛掇的他試探中樞的政策底線,所以他才搞出了這份企業改制方案,並且公之於眾。
而一個部級幹部的級別待遇,等於多少真金白銀,雖然誰也沒有算過,但是孫祖傑知道他自己的待遇,中國花在他身上的錢,這些年加起來沒有千萬,最起碼也有幾百萬。
而孫祖傑,儘管是在任的中樞副秘書長,華投的老領導和決策小組的組長,但是對華投高層的人事調整,他同樣沒有過問,只是在組織部詢問意見時,作為老領導,他發表了一些看法。
而對於中層的具體調整,這還是孫祖傑第一次聽到。雖然孫祖https://m.hetubook.com•com
傑是華投改革小組的常務副組長,但是定下了基本方案之後,對於具體工作他一直沒有插手。
當然,孫祖傑之所以這麼寫,還有另外一層深意,他總有一種感覺,這份報告出現在他的面前有些古怪,也許同樣這些人也在試探他。
當然了,這麼做的後果,孫祖傑也同樣明白,企業家將不可避免的背上原罪,這也許是那位精明的陶總選擇宣揚改制的關鍵吧,他同樣也不願意背上這個鍋。
當然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孫祖傑的威望和人脈擺在那裡,他真要過問了,誰也拿他沒辦法,這裏面的度就需要孫祖傑自己來把握。
歐派視聽上市前的改制,給董超和管理層的激勵股的同時,也剝奪了這些人的種種級別待遇,華投與董超等人,簽署的是勞動合同。
這個時候這份改制方案已經不合時宜,當然就算在去年年初,孫祖傑視察時的態度也是只能做,不能說,原因就是這個鍋太大了,誰也背不起。
這也是今天劉副主任跟孫祖傑彙報的主要內容之一,當然了,僅限於華汽的中層骨幹,華投高層的調整是中組部的工作範圍,經貿委並沒有資格參与。
到了九十年代之後,鄭老闆,華投高層陸續搞出了多個基金,一邊投資,一邊搞些自己喜歡的科研,做些資助大學生的活動,等等。
孫祖傑翻來覆去自己看了好幾遍,最後寫上了自己的意見,該方案還存在著法律上的障https://m•hetubook.com.com礙,需要進行更科學,更嚴密,更合理的論證和計算,建議由專家評估后,再予討論。
董超成為第一個,未來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所以華投這些選擇放棄行政級別的同志,此時也同樣有了盼頭,他們的鬥志更加充足了。
越是如此,他越不能掉以輕心,都已經走了九十九步了,絕不能在最後一步,掉到坑裡。而且正好可以廢物利用,用這件事來打消董超從華投拿到巨額收入的社會影響。
既然想進入政壇,再有一大堆錢,那就太不合適了,孫祖傑已經做了表率,他們當然也有樣學樣,這就是領頭羊的傑出作用。
而且合同說得很清楚,在他們離職和退休后,相關股票將會被回購。所以從法律上說,董超拿錢合法合規,雖然看起來有些多,但是放到國際上,這四千萬根本算不了,一個頂尖職業經理人,絕對值這個價錢,這一點中樞當然心裏很清楚。
孫祖傑已經意識到,春蘭最後走向衰落的關鍵原因,也許就是因為大家都太過聰明了。既然誰都不願意背鍋,那麼背鍋的只有春蘭,再加上亂七八糟的多元化實驗,春蘭不完蛋簡直沒有天理。
也許正是如此,華投才會放心大胆的給,董超才會毫不客氣的接了過來,當然了他拿到之後變成了基金會,也是華投高層的普遍做法。
所以這份改制方案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中樞通過,就算春蘭完蛋了,也在所不惜。對於國家來說,沒有春蘭,還有夏蘭、https://www•hetubook.com.com秋蘭,反正肉都爛在鍋里,中樞根本不在乎。
拆分之後,華汽的企業經營和管理將繼續有華投出身的同志主導,外來的同志輔助;但是黨委、財務、監察等職能部門將主要由外來的同志負責,華投出身的同志協助,並慢慢退出這一塊管理。
只不過中層這麼大的變動,會不會對華汽有所影響,想到這裏,孫祖傑又搖搖頭,自己有些杞人憂天了,他知道這一點,中樞能不知道嗎?
這些高層的人事安排事實上只是開胃菜,在年後,華汽的人事調整才會進入高潮。由經貿委具體負責,通過中組部協調,華監委,中樞部委,汽車總公司,淮西省,各大央企等等,有二十多位精明強幹的年輕同志被調入華投,他們將成為華汽的中層管理骨幹。
這兩年,對於有關華投高層的調整,他都是這個態度,基本不過問,有關部門了問到了,他也只會實事求是的評價,並不摻雜太多個人的想法。
會議討論的過程和結果,華副主任也會及時向孫祖傑彙報,聽取他的指示,這樣可以保證會議討論時,孫祖傑的意志得到充分貫徹。
雖然董超進不了行政機關,但是能夠統領中國電子集團,這個由半個電子部下屬企業研究所改制過來的超級國企集團,董超表示非常滿意。
想到這裏,孫祖傑就對鐵老闆十分佩服,舉重若輕,一個人事調動,就幫助華投解決了大問題……
華投在這一輪調動時佔了不小的便宜,已經都這樣了,他還要咋咋呼呼,那就太和*圖*書過分了,蛋糕總不能你們一家吃呀,這樣悶聲發大財不是挺好的嗎?
這一次也同樣如此,人事調整之前,在外考察的孫祖傑,從來沒有打過電話,但是這些人事調整,他都知情,他的職務本身就決定了他可以收到足夠的信息。
董超走出華投,成為中國電子集團的總經理,就表明中樞認可了這些華投人的做法,政策上有所調整。
也許鐵老闆是想給其他國企樹立一個模樣,再聯繫到國企高層越來越多的待遇,孫祖傑意識到華投的薪酬管理模式很有可能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這件事看起來與董超拿到幾千萬,除了數量級別上有些差異以外,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但是兩件事有本質的區別。
想到多元化,孫祖傑就更加惱火,因為他的反對,春蘭的造車在去年上半年停了下來,可是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說服了江東的領導層,春蘭在去年年底又開始準備起造車了……
還是看看文件實在的多,他放下茶杯,又開始了批閱文件。當孫祖傑看到一份報告時,孫祖傑氣得摔掉了筆,蠢,真夠蠢得!
華汽相應崗位的同志同時將離開華投,根據組織需要和個人意願,有的進入黨政機關,有的進入企事業單位,有的則回到華投其他單位。通過這樣的方式,華汽完成了拆分后最重要的人事安排,正式脫離華投的領導,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央企。
這是中樞領導工作的慣例,要是什麼事都要領導做,那要那麼多助手幹什麼。當然了,他也不是什麼都不管,代表孫祖和-圖-書傑出席小組會議,參与討論的一直都是華慎中。
畢竟華投現在的董事長是嚴總助,他已經調離了,他這個決策小組的組長,負責的是大方向把關,其他的事情,他不方便多問,要不然嚴總助就沒辦法工作了。
如果說八十年代,大家對錢比較看重的話,到了現在,華投的中高層早就不再看重錢了,他們的未來目標非常明確,學習孫祖傑從央企走向政壇。
老子當年考察蘇北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叫你低調一點,低調一點,最好不要讓人知道。可是你就是不聽,這下好了,改制方案直接就報到秘書處了,不用想了,肯定玩完。
最重要的是,董超的股份被收回,這也意味著,歐派視聽的管理層持股,事實上只是一種工資福利,並不涉及國企所有權的改變,某種意義上也是華投對於董超放棄級別待遇的補償。
如果再考慮到這些年歐派視聽的發展,華投給董超的四千萬,根本不算吃虧,要不然鐵老闆也不會在此時這麼放心大胆的做。
孫祖傑的人生也許有些特別,但是黎央毫不特別,這個時候,再想著拿錢,那也實在太low了,據說,董超私下裡不知道抱怨了多少次,可是木已成舟,他也沒有辦法。
想明白之後,孫祖傑又再一次看了看他對春蘭改制方案的意見,他還想加上兩句,不過想了想,又停了下來,這樣就夠了,沒必要畫蛇添足。
本來今天彙報工作的人應該是華慎中,只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劉副主任需要親自過來彙報,對此孫祖傑當然也很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