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之驀然回顧,果然發現讓耐力屬性提高最明顯的、她這段日子以來進行的訓練都是以提高有氧耐力為主——也就是練習中長跑的方法——而她短跑所需要的卻是無氧耐力。
沈文斌意猶未盡地念著計時牌上的成績,「22秒13,陳煥之又一次刷新了她的個人最好成績,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其他人跟她的差距太大了,哪怕她後面整個速度和節奏其實都有點崩,但是別人也趕不上了。」
「放心吧,」陳煥之笑眯眯地回答,「我可不想放棄一切刷新最好成績的機會。」
發現了這一點以後,陳煥之細細回顧幾年來的屬性變化,當她放下對這個系統無視科學的偏見,發現其他屬性上面也早有端倪。
對陳煥之來說,她的200米優勢並沒有100米那麼明顯,在距離更長的比賽中,如果她也像100米比賽一樣前30米就超出來、50米開始甩人,那隻能證明一件事,就是她的節奏又失控了。只有像現在這樣,前100米的速度壓制在11秒1到11秒2之間,在100-150米之間達到最大速度,最後50米才能留有餘力衝刺、保持住一個不太崩潰的速度。
有那麼幾個月,她是純粹根據系統面板的屬性提示來選擇訓練方法的,她一貫這麼任性,劉鑫源也拗不過她,但練了這麼幾個月,耐力屬性增長了近十點,成績進步卻並不明顯。
其實這個事實如此顯而易見,如果陳煥之不是那麼堅信系統的魔力一定能夠打敗科學、堅信到無視一切不和諧跡象,那她早就應該發現這一點。雖然在系統面板上同樣表述為耐力,但這顯然是個綜合指數。
得出這個結論還是洲際杯之前的事,到現在不過短短兩個多月,先從訓練中糾正以前的錯誤做起,首先就是耐力的練習從以前的不分有氧無氧唯屬性論、變成遵照劉鑫源的指示進行相應訓練,這段時間以來,耐力屬性幾乎沒增長多少,但實戰效果顯而易見——陳煥和圖書之原地踏步了幾個月的200米成績卻開始鬆動了。
而徐指導雖然職級未升,卻名聲日重,在田徑隊內、他的一畝三分地上稱得上是說一不二,按他原則,管你各省分不分豬肉、什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賽場上就是成績說話。成績夠好所有人都從一個省里選拔也可以,成績不好那找誰說、說什麼都沒用。
她一貫的身體素質鍛煉方法是在訓練中看屬性值後面箭頭顏色深淺、屬性增長快慢來挑選最有效、最適合自己的訓練。
一般高水平的200米運動員的成績是他100米成績的兩倍加0.4秒,而世界級運動員的200米成績應該等於甚至小於自己百米成績的兩倍。
也怪不得劉鑫源說這話跟做賊似的,這幾句的欠揍程度簡直創出他個人新高,萬一被記者或者別的懂中文的運動員聽了宣揚出去,賽后被套麻袋的風險且不說,「消極比賽」、「不尊重對手」的名聲就沒得跑了。
那段時間可把陳煥之給鬱悶壞了,明明那麼努力訓練,屬性值的增長看得見,成績卻原地踏步,她甚至有些懷疑是不是系統出了BUG。
後者比如說巴哈馬的勞斯瑞爾,她在400米領域稱霸已久,近年來逐漸向更短距離轉型,幾年下來200米她已經是世界最頂尖的幾個人之一,但100米她的最好成績也沒能突破11秒。
又比如說李雪茹,她的百米紀錄10秒79早就被陳煥之打破,但是200米記錄22秒01卻是陳煥之到現在都沒能靠近的,而這兩個成績也正好近乎完美地符合了百米成績兩倍加0.4秒的規律。
但在這個好處之外,陳煥之忍不住懷疑,自己一直以來遵循的「怎麼練讓屬性面板增長快、就怎麼練」的原則,究竟是抄了捷徑、還是走了彎路呢?
但劉鑫源卻握著拳頭、心裏一直默默喊著「好!好!壓住了、一定要壓住了!」
看台上的外行觀眾們,比如宋怡之類的大粉絲hetubook•com.com,連彎道上誰前誰后都看不太懂,但賽場主持人的解說簡單明了,惹得宋怡一顆小心臟撲通撲通亂跳:明明100米一開始就把別人都壓住了,怎麼200米都跑了這麼多了還沒把別人甩開呢?不可能是要輸吧?
以前她以為這是因為兩個技能不足以覆蓋全程,如果后五十米也有技能加持可能她對疲勞的感知會輕一點、也就能保持更高的速度。但現在真的有了三個成熟可用覆蓋全程的技能,她卻發現后五十米更糟糕了——不跑200米不知道,極速技能可比單純地光使用速度或衝刺技能累得多了,同時提高兩個屬性消耗的體力最少是同樣時間內用衝刺技能的1.5倍,這還是在提高敏捷本身不造成太大負擔的基礎上。
現在的田聯主席是個英國的事兒媽,博爾特和陳煥之都曾被他點名批評過比賽勝利后急於慶祝,沒有挨個跟對手親切友好地擁抱握手互相祝賀之類的。博爾特壓根兒沒理他,陳煥之本來也不想理,卻被郭培義勸說最好還是照著這位主席先生說的做——畢竟國人傳統上以謙虛禮貌為美,陳煥之跟謙虛已經扯不上關係了,禮貌就必須高標準保持了,為了更廣闊的天地、為了13億的市場,一切妥協都是值得的。
大方向大約是沒錯的,畢竟她現在也是百米賽道上數一無二的人物了,但如果想要更迅速地提高成績、尤其是她的弱項200米的成績,那她就得進行更科學的訓練了。
別看她耐力屬性現在也七十齣頭了,按說也是接近世界級的水準,但是最近、準確地說,是最近半年,陳煥之才發現,可能她對系統的理解本身就有誤,這個系統並不像她一開始想象的那樣無視科學和身體的基礎情況。
對系統來說,有氧耐力強了耐力屬性變高、無氧耐力強了耐力屬性同樣提高,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什麼區別來,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她的耐力屬性提高了那麼多,成績卻沒有進步。
https://m.hetubook.com.com直到劉鑫源一語驚醒夢中人,「你說你個練短跑的,這段時間又別著哪根筋了,好好的練哪門子有氧耐力呢?」
最近一年來,陳煥之感覺自己百米登頂指日可待,就逐漸開始在200米上多花些心思,彎道練習自然不必說,這種基礎練習多少遍也不夠。還有就是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耐力,畢竟她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彎道,而是最後五十米的速度崩盤。
要按照以往的傳統思維,亞運會固然是備戰兩年後奧運會的重要一環,但也得照顧一下各個省份的情緒,反正冠軍陳煥之沒跑,爭得只是銀牌銅牌,那怎麼好全給了這同樣的兩個人呢?
簡而言之,其他人的身體更適合專項,而陳煥之則相對要稍微均衡一些,不多,只是稍微,畢竟她也是專項訓練了這麼多年了。這種均衡程度不足以讓她跨項——如果讓她去跑400米,她大概立刻就要倒地裝死了——但多少能讓她的身體更健康一些、對運動傷害的抵抗能力更強一些。
前者比如說蘇方方,其實她無氧耐力在高水平運動員中算差的,但因為能夠和諧處理過彎道時候的左右腿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也就是俗稱的過彎技術好,兼且善於合理分配體能和速度,被劉鑫源稱為他所見過的人中「跑得最聰明」的一個,這才能勉強做到這一點。
在200米的決賽中又重現了百米賽場上的那一幕,中國三個選手全體進入決賽而且佔據了最好的三個賽道。從個人最好成績看,百米還能跟蘇方方、元繪雲一起進入第二集團軍的日本選手福島,在200米上卻徹底掉隊了——她就是那種比陳煥之更典型的,後繼無力、200米成績等於百米成績兩倍還得再加一秒的選手。
以爆發為例,腿部力量的訓練會同時提高強壯和爆發兩個屬性,這個毫無疑問。但其實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的訓練同樣如此,身體其他部位肌肉的瞬間爆發力同樣被體現在爆發屬性中,之所以下和*圖*書肢訓練體現在屬性面板上效果最明顯,只不過因為下肢幾乎是全身上下最容易出效果的肌肉群了,而它恰好也是短跑中相對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
而她用觀察模式看別人的屬性面板時,因為別人是根據自己的項目進行部分肌肉群強化訓練的,因此當他們屬性相同的時候,對方在本身項目中的成績表現就會比陳煥之好。
劉鑫源早已不是過去那個連個正式身份都沒有的掛靠教練,雖然還沒有正式下文,但眼看著就要跟徐指導平起平坐了,陳煥之的巔峰要是能多維持幾年,他做到副總教練也未可知。
不、說不定這樣背道而馳的方法還讓她的無氧耐力退步了呢——就像快慢肌比例這種此消彼長的關係——只不過在這幾個月間,其他屬性也在增長,這才能保持住成績的原地踏步。
「但是她衝刺那幾十米真的是……太讓人熱血沸騰了,」沈文斌說,「雖然一直都在高速地運動中,可她猛地衝出來那一下簡直就像是極靜到極動的對比、像一把利劍一樣突然之間刺出來,哪怕後面她速度慢下來,之前衝刺拉開的差距也太大了……」沈文斌猛然被耳機里的導演提醒,意識到自己立場好像不太中立,他輕咳一聲,正好畫面從陳煥之和兩個隊友一起披著國旗慶祝切換到比賽的慢鏡頭,「好,讓我們再來看一下比賽慢鏡頭回放,中國隊這次包攬了獎牌這還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至於技能,陳煥之經過各種實驗確定,與訓練中特定方向的加強不同,技能所增加的屬性是均衡的,比如她的衝刺技能現在能增加85點爆發力,這85點大概是按照人體本身自然的比例均衡分佈在身體各個肌肉群中的。當她開啟技能后,即使是在做負重臀橋這樣的腰腹訓練,也能感受到十分明顯的加強。
但隨著陳煥之的成績突飛猛進,她上頭一條線的領導們、教練們都在受益。
那陳煥之呢?她是跟蘇方方一樣無氧耐力差——相比她其它高到驚人的屬性來說——和_圖_書但是又沒有蘇方方那樣好的技術。
25日晚上,羊城奧體中心熱身場,在陳煥之去檢錄前,劉鑫源不放心地叮囑她,「這回可別像預賽似的瞎跑了,」他左右看看,見沒人注意這邊,連忙壓低了聲音,「我知道你覺得怎麼跑都是個贏,但是也得尊重對手,跟你平時成績差太多別人還以為你在亞洲比賽上就不屑於認真呢。不過也不用太拚命,就當是訓練,能把訓練水平發揮出來80%,咱們就交代過去了,行嗎?」
雖然賽前跟教練放出了大話,但比賽開始后,陳煥之前四五十米都沒建立什麼優勢,最少從彎道上的相對位置看,她和蘇方方、元繪雲都差不多。
這也是短跑屆公認最合理的一個節奏。
上屆亞運會是為了備戰北京奧運會,是例外中的例外,這一屆就是個普通的倫敦奧運會,總能分一下豬肉了吧?半年前各省的體育局都做如是想。
近期效果可能還不怎麼明顯,但長此以往,對於中國女子短跑,當然是利大於弊。
「是,」解說嘉賓馮主任也說,「我看元繪雲的成績大概在22秒9到23秒之間,蘇方方應該比她再稍微慢個0.0幾秒,也都非常出色了……哦計時修正出來了,陳煥之22秒14,也是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了。她這次節奏控制地不錯,以往她參加這種實力差距比較大的比賽的時候就容易節奏失控,這次就很有進步。前100米稍微壓了一下自己的速度,把主要體力都放在彎道進直道、再加上直道衝刺的前半截那幾十米上,到後面衝刺其實還是體力跟不上,她200米確實是、非常出色但是沒有100米那麼……」馮主任遺憾地搖了搖頭。
比如說耐力屬性。
「……馬上彎道進直道要開始最後的衝刺了!陳煥之現在只是稍微領先……衝出來了!陳煥之領先!她還在不斷擴大優勢、最後50米、哎陳煥之速度有點下降但是元繪雲追不上了……好的衝線!衝線!」
所以她就把把訓練重點放在了增強耐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