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十三章 金筆

徐正說道:「老奴不知道何秘書要什麼樣的筆。要不,何秘書屈尊去銀作局指點一下工匠。否則下面的小的們,也不知道何秘書想要什麼筆啊。」
徐正畢恭畢敬地說道:「還請何秘書示下。」
「聽見了嗎?」
兩個小冊子,加起來也不過十幾萬二十幾萬字。用電腦處理,並不是太困難的。但是用毛筆寫下來,卻是一個大工程。而且毛筆字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練好的。
比如,不知道何年月下的東京熱。他都忘記了。
那就是毛筆字。
對於朱元璋要他寫的兩個小冊子。何夕根據自己的印象,擬了大綱。然後從這些雜亂無章的資料之中扒出一些他自己遺忘的知識點。其實寫起來並不是太困難。
「是。」這些工匠立即下去了。
而金就不一樣,金本身就很耐磨。而且熔點低。容易加工。特別這裡是銀作局。對於金銀加工工藝最為擅長。對於這種精細的東西,用金銀加工,比用鐵加工能加容易。
徐保兒說道:「何大人,何出此言。還請何大人安坐。我這裏馬上就好。」隨即對這些工匠說道:「何大人的意思,你們都聽清楚了。我不管,你們有一個難處,兩個難處,還是一千個難處,一萬個難處。你們需要什麼。我不打半點折扣。但是,何大人就在這裏等著。這筆今日必然造出來。否則,就別怪雜家讓你們難堪。」
徐保兒是徐正的身邊的紅人,銀作局上下都不敢怠和-圖-書慢。銀作局主管太監,已經下面大匠,一字排開,都在下面等著。
不將鋼筆當成筆來打造,而是將鋼筆當成金銀工藝品來打造,雖然有些困難,但並不是無法解決的。
何夕說道:「我不是毛筆,而是一支硬筆。用墨水的硬筆。是一根金屬筆,要做細活。」
而今他的筆記本電腦,與手機之中各種雜亂無章的資料,就成為他最大的金手指。當然了,筆記本與手機本身的一些功能在這個時代堪稱神器。
而熱源卻來自每一個工匠身邊的火爐。這些火爐都不大。溫度卻很高,最少能軟化金屬。只有這些金屬軟化了。才能下手打造。旁邊還有一些個小桌子,應該是工作台。上面擺著不少精細的工具。
幾個工匠竊竊私語一番,推舉出一個老工匠出來說話,老工匠說道:「大人要的筆,說難也不難。只有兩個難處。第一個難處,就是這筆,中間需要一根細管,用於導墨。只是墨水濃稠,細管太細,時間一長必然堵塞。」
這一支筆,是鐵筆頭,以軟木為筆舌。用魚膠定模做筆囊。雖然筆桿與筆帽還沒有做,整個鋼筆透漏出一股簡陋的氣質。何夕將筆拿在手中,熟練的吸墨水。然後寫字。
何夕用一根眉筆,畫出來一個圖樣。說道:「就是這樣。下面有一個金屬筆頭,這裡有一根細管。讓墨水從上面流下來。這裡有一個筆舌,讓墨水不要流得快。外面再有筆www.hetubook•com•com桿筆帽。大體是這樣的。」
何夕搖搖頭,說道:「也不行。」
而今何夕也沒有想過出宮。但是,在宮裡走走,似乎也不錯啊。
何夕有一個說不上好還是壞的習慣。大抵是上學的時候。電腦手機都是禁品。學校不讓帶。更沒有什麼信號。連電話卡都沒有。所以,他想要看什麼。不管是視頻與資料。都是先下載到上面的。
下面的工匠看了。
何夕看出來,這些工匠已經打出來筆尖的雛形。
何夕聽了,一時間也沒有辦法。
而今的墨水與後世的墨水完全不一樣。而今的墨水都是給毛筆用的。稠一些,更好。但是對於鋼筆卻不一樣,鋼筆是利用毛細原理。所以中間導墨的細管是越細越好。而今這個時代墨,即便調得稀一些,也難免堆墨積墨。堵塞管道。
不過,片刻這些大匠造的筆,都試驗了一遍。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何夕細細看了,不由得嘆為觀止。這些工匠手巧之極。在他看來,極其簡陋的工藝下,將何夕的要求也達成了。
何夕在銀作局衙門裡喝了一會兒茶。有些等不及了,就在徐保兒帶領之下,進入銀作局後面的工棚之中。一進去就感到一股熱氣迎面而來。只見一排工匠。都在幹活。
只是何夕並沒有學過畫圖。所以畫出來的亂七八糟的。
一直住在乾清宮偏殿之中。不要說見識大明江山,就是連大明宮廷都沒有看完。
一個老工https://m.hetubook.com.com匠說道;「何大人。這東西我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只能試著造一下。能不能成?」
何夕從西華門出了南京皇城,進入宮城之中,在宮城西南角,大片的區域就是宮中十二監的地盤。而銀作局就在其中。
何夕聽到用金,頓時有些不適應,這可是金。即便僅僅造一個金筆頭。恐怕也要十幾克了。以後世金價來算。最少要一兩千元吧。這遠遠超過何夕的消費承受範圍。更不要說,這加工工藝了。
何夕嘆息說道:「這就算了吧,我再想其他辦法。」
何夕說道:「不行。」隨即換了一個。
徐保兒說道:「聽見了,就立即去辦事。需要什麼,一概批准。」
很快一支筆就到了何夕手中。
結果另外一支筆,一筆下去,就好像是刀子一般,將下面的字給劃出一個大口子。
何夕說道:「那好,我就這裏等著。」
何夕想來想去,心中忽然有一個念頭。心中暗道:「這個辦法,或許是可以的。」
僅僅寫了幾個字,筆下就有一大團墨。
更不要說,這些事情朱元璋有話在前了。不可能假手於人。只能自己寫下來。
何夕說道:「沒事,只是我突發奇想而已。如果能造出來,自然是好。但是不能造出來,也不會怪罪你們。不過,這工作量不大。」
但是另外一個問題,何夕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該怎麼辦啊?」何夕摸著筆記本電腦的金屬外殼。這種在後世十分常m•hetubook.com•com見的金屬觸感。在這個時代,卻是一種特別的享受。畢竟,這種外殼處理工藝,在這個時代,簡直是天頂星人科技。
何夕一愣,不過他而今只有一個官職,那就是秘書郎。在別人稱呼之中,自然要稱呼何秘書郎。這個郎一般省略。就好像稱呼某人為某翰林,而不是某翰林學士,某翰林編修一般。
金不僅僅是財富的象徵。同樣也是一種金屬原料。其實,之所以不能用鐵。一方面鐵容易生鏽。時間長了會出問題。另外一方面就是金屬處理的問題。筆尖一點,需要的處理工藝不同。
於是徐正立即讓一個小太監徐保兒,帶著何夕出了乾清宮。走在宮廷之中,看著周圍的紅牆。有一種北京紫禁城的味道。只是,大明剛剛建國,皇宮雖然在朱元璋稱吳王時期,就已經開始修建。但是真修繕完,也是洪武初了。而今才不過十幾年。而且開國之初,南京故宮以宏大為主,在精細之處,卻沒有多少。
徐正不明就裡。也不知道何夕的硬筆是什麼樣硬筆。不過,在皇帝的命令,不管何夕提出什麼樣的要求。徐正都會答應,更不要說區區一支筆了。
徐保兒說道:「你接著說另外一個難處吧。」
只是雖然名字一樣,但是古今含義決計不同。
第一個困難,就是文字原因。雖然說漢語一脈相承,但是白話文與文言文到底是不同。不過在古文運動之中,文言文與古代白話分道揚鑣。說話倒也罷了。如果落於文和_圖_書字,在遣文造字上需要特別雕琢。這不是寫一個節略幾百字的。而是數萬字甚至更多。
何夕說道:「剛剛的問題,你們的看見了。有沒有辦法處理。」
何夕說道:「也好。」
徐保兒說道:「什麼材料?」
何夕想要造的就是鋼筆。
徐保兒是徐正的義子,而保兒,某舍。都是這個時代的常用名。比如沐英,小名就叫周舍。
很多人用羽毛筆。何夕也試過一下。根本不行,太細了。體驗感非常差。在何夕看來,還不如毛筆。何夕想來想去,覺得鋼筆似乎也沒有什麼高科技。所以想讓工匠試試。
老工匠說道:「用金最好。」
來到大明也有數日了。何夕都沒有出過乾清宮。
徐保兒說道:「都別愣住了。快去做事吧。你們每一個都做一個。呈上來看看。」
老工匠說道:「這話估計要細,並不多。」
這些工匠立即說道:「聽見了。聽見了。」
這個困難,還能克服。
老工匠連忙點頭,說道:「另外一個難處,就是這筆尖。這筆尖用鐵的話,太過鋒利。紙張無法承受。如果想用的話。恐怕要用其他材料。」
何夕說做就做,他立即找來徐正,說道:「我想請宮中造一支筆。」
但是何夕而今面臨兩個困難。
雖然上了大學之後,就不需要了。但是這習慣卻保留下來。所以,他用了幾年的筆記本之中,有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了。電視電影電子書等等。甚至他今日翻找。還找到很多,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東西。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