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何夕看到的款式一模一樣。
不過,朱元璋畢竟是朱元璋,當年推赤心入腹中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做過。而今拉攏一個小娃娃的心,更是輕而易舉。不過,先拉攏人心。就要先知道,這個人想要什麼。
但凡毛筆字寫得好的人。寫硬筆一般都不錯,畢竟漢字是一樣的。甚至寫毛筆字的人對字形架構等方面,比寫硬筆的人感悟更深。
整個筆桿與筆帽都是金銀錯的工藝。何夕拿來一根,很壓手,大概有一兩百克,雖然金色不純,至於價值,已經不是何夕可以估量的了。何夕沒有見過如此大的金件。更不要說,這一下子有十根。
在徐保兒的督促之下,大概一個時辰之後。老工匠捧著一個托盤。紅木托盤之上,有一層綢緞。綢緞上並排放著十根金筆。
這一日,何夕等朱元璋將上午的奏疏批閱完了。這才將兩部書呈上。
這書,他不急於今日讀。只是草草翻了一遍,就看見了何夕目光落在金筆上。
朱元璋就是這樣。
何夕說道:「說常用也常用,但是近一二十年,用鋼筆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都是用圓珠筆,中性筆。」
以此為前提,朱元璋要思考如何安排何夕。
縱然朱元璋沒有學過硬筆。但是朱元璋也是練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毛筆字。自言自己的毛筆字,能夠出去見人的地步。雖然談不上多好,但想來和圖書
比後世的書法愛好者要勝過許多。畢竟一個是愛好,一個工作技能。
朱元璋說道:「鋼筆?這筆在你們哪裡是用鋼做的?」
他這一段時間,雖然一直住在乾清宮中,身處大明最核心區域。但是何夕卻沒有太多的感覺。無他,朱元璋的生活樸素。朱元璋的乾清宮,不過是房子大一些而已。吃的東西,也是粗茶淡飯。最多的時候,也不過四菜一湯。比後世的工作餐強不到哪裡。
倒不是說御廚不行。大明剛剛開國。誰也不敢糊弄朱元璋。大明的御廚還行。但是缺少後世很多調味品。在何夕吃了也覺得平平。
此刻的何夕才知道,為什麼要一下子造十支筆。
他這一輩子都沒有想過,用黃金作筆。
想讓何夕真心實意地為自己辦事。他還要做很多事情。
再加上朱元璋原本就多疑的性子。讓他完全相信如此離奇的事情,實在有些不大可能。
何夕心中暗道:「沒有想到,朱元璋也用這個。」
隨即拿起一根金筆,吸好墨水,開始寫字。果然金筆頭又軟又耐磨,何夕寫字很順手。何夕說道:「不錯。」
何夕說道:「好。」
「我想要什麼?」何夕一愣。
何夕一時間,有些失神。
似乎是後世知識得到太容易了。以至於後世很多人讀書習慣與古代人截然不同。很多古人一輩子能讀的書不過幾十本上百本。所以每一本書都深讀細讀過。甚至凡是讀過和_圖_書的書,都能誦詠之,也很正常。
好在終於完工了。
雖然銀作局的工匠,幾乎是等於大明工匠最高水準了,但造出來的鋼筆,不,現在應該叫做金筆,依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什麼塞墨,漏墨等等。簡直是層出不窮。
朱元璋如此問,也是有深意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雖然不願意,但也不能不相信,眼前這個人,很可能真的是從後世來的。如果說之前他說的那些歷史是佐證之一,而今鋼筆,或者說金筆也是佐證之一。
朱元璋對何夕這兩本小冊子的態度,也是如此。
就在也大概半個月。何夕終於用二十多萬字的篇幅,將六百年的歷史,與科技緣起,發展,作用。重要人物都寫了下來。不過,何夕也留了一個心眼,六百年歷史,寫到了清朝滅亡。至於後面的都沒有寫。
朱元璋說道:「對,你想要什麼?」
朱元璋也算見多識廣了。這種筆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他甚至派錦衣衛專門抓了幾個海商,或者與西洋有聯繫的人。也沒有見過這種筆。
而且經過這麼多天的磨合,這金筆也是越造越好了。而且何夕也不知道,銀作局為他造了多少筆,用了多少金銀。反正這金筆用得越來越順手了。據說連墨都是專門研製的。
是真的金筆。
朱元璋從何夕的舉動之中判斷出,何夕對鋼筆這東西,僅僅是知道結構而已。具有怎麼造。何夕是不知道。但是和-圖-書這東西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卻造出來。
「大人,先試試筆吧。」徐保兒賠笑道。
朱元璋拿起金筆,在面前的紙上寫了幾個字。
此刻,何夕心中發生了什麼改變。只是這改變一時間也說不清楚。
「是。」何夕說道。他心中暗道:「看來,我一定要在毛筆字上下功夫了。」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現實,這是何夕從未來借鑒過來的。
這就是朱元璋不直接賞賜,而是詢問何夕的原因。
何夕被這奢侈,不知道如何面對,看著金晃晃的金筆,小心翼翼拿了起來,說道:「好,多謝你了。」他心中暗道:「這個是黃金啊。」
誠然,現代的科技與後世不能比,但並不代表,大明頂級權貴與後世的小老百姓的享受是真的一樣。
寫出來的字,剛硬深刻。倒也不差。
因為在出了問題的事情下,可以輪換,甚至有幾個專門大匠,等著給何夕修筆。
何夕說道:「這其實是西人發明的筆,西人古代,也就是現在,他們都用羽毛筆,就是拔下飛禽的羽毛,上面打孔,然後蘸著墨水寫字。到了後來,科技發展才有人發明出鋼筆。應該是用鋼造的吧。具體我不清楚。不過,我帶來一根中性筆,陛下也是見過的。我來之前大多都在用中性筆了。」
朱元璋二話不說,推開手中的事情,細細看了起來。何夕只能站在一邊等候。有些無聊的何夕無意將目光轉到書案之上,他https://www.hetubook.com.com忽然看見一絲金光,定睛看過去,卻發現了一支金筆。
何夕在銀作局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彙報到朱元璋這裏。
「而且因為工藝的問題。這筆老出毛病。而後世的鋼筆,可沒有那麼多的毛病。一根鋼筆能用好多年。」
事實證明,權力的好處。讓人無法想象。就這樣,雖然工藝不足,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在大量資源堆砌之下,何夕在用筆上並沒有遇見什麼問題。畢竟有問題,只需給外面的侍衛。再取一根用便是了。
老工匠立即說道:「大人,這筆因為墨水的原因。每人吸入墨水之中,如果不寫,必須立即清洗乾淨。所以,備下十根。讓何大人備用。」
是的。對於民主共和,共產主義。何夕也不知道該怎麼給朱元璋說,他擔心這些無君無父的話,講給最獨裁的皇帝聽,是會葬送自己的小命。
只能留白。拖延一二。
一方面,他想從這些東西,去感悟後世的種種。反思他而今的政策。而另外一方面,朱元璋也反省想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何夕是不是在信口雌黃。說實話,如果不是朱元璋那日親眼看見,何夕從虛空門戶之中摔了下來。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如此荒謬的事情發生。
這樣的工作量,不知不覺之間,何夕讀書時候手指上的老繭,再次長了出來。
所以,他想從何夕手稿之中。找破綻。
何夕根本沒有感受到,大明王朝權力與財富。甚至有一和-圖-書
種還在現代的錯覺。
此刻的朱元璋好像真是何夕的長輩一般,言語之中,有一些溫情,說道:「不過,此事不急。你前段時間,獻策有功。而今獻書有功。俺不能不賞。我又不知道,賞你一些什麼。今日,你自己開口,想要什麼,儘管開口。」
「這東西,是你們常用的筆嗎?」忽然一個聲音傳來。正是朱元璋,卻發現朱元璋並沒有細看,只是粗粗翻閱了一下。在朱元璋看來,這裏面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揣摩的。
面對何夕帶來的種種好處,朱元璋決定將何夕攥在手中,這也是給何夕造假身份的理由之一。但是這還不夠。朱元璋這麼多年來,對人心揣摩得非常到位。知道得人難,得人心更難。
而今日,何夕忽然才意識到,他是在什麼地方。十根金筆,即便不是純金的。在後世,也是何夕要辛苦工作好幾年才能賺到的。而今卻是他開口,就到了他手中。
朱元璋說道:「這筆,倒是不錯,只是毛病太多了。還要用金子打造,天下方定,百業待興。容不得鋪張浪費。你在宮中尤其是這樣,豈不知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今後這筆,你只能私下用,還是好好練你的毛筆字吧。不能一直這樣。」
須知,元朝的時候,與西方聯繫不少。否則也不可能有馬可波羅遊記。而今雖然大亂方定,但是滯留在中國的外國人,也是有不少的。既然都沒有見過。
其中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何夕都不敢去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