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令先真是個神奇的存在,他上朝的時候拿出一本把本名給塗掉的奏本,當朝讀了出來,寫的是請尊奉蕭令先的生母為後。根本不用思考,朝上就炸開了鍋,不管是哪一派的,愣是沒一個人肯公開表示贊同!蔣進賢死死咬著先帝在世的時候關於追封的定論,一點也不肯鬆口。
蕭令先的皇帝生涯是以給人加官晉爵開始的。他為加重鄭靖業的份量便於穩定朝局,以鄭靖業「先帝老臣、輔佐有功」為理由,封鄭靖業為新平侯。——這是老皇帝教過的,市恩于老臣。
鄭靖業與秦越並肩出了大正宮,一出宮門鄭靖業臉就綠了:「這都是怎麼教出來的?你沒講過宗法禮儀么?」
蕭令先自知理虧,死活不肯說來源。
秦越哀嘆兩聲:「此事聖人謬矣!」
蕭令先在這件事情上的狂妄,是被先帝給「慣」出來的。想先帝能一破「陋習」尊奉生母為太后,蕭令先便以為自己也能成功。而且,先帝臨朝四十載,對世家的破壞比得上一次改朝換代的大屠殺的清洗作用了,到了先帝晚年更是力排眾議,立了個非嫡非長生母也不尊貴的蕭令先做太子。這讓蕭令先覺得,跟世家扛上了沒什麼大問題。
鄭靖業緩了臉色:「也不獨你一人,誰都沒想到啊!」
秦越忍不住道:「聖人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追謚上面嗎?國家大事不管了嗎?四夷藩屬弔唁的使臣就要到了,趙王、秦王也要赴京了,讓他們看到這樣的情形,體統何在?」
鄭靖業冷著臉問皇帝:「這封奏疏臣聞所未聞hetubook.com.com,聖人從何而來?」官員很多,天下各種文件也很多,一個人看,累也累死了,就得先經過篩選,一般二般的人,他的奏摺不可能直遞御前。鄭靖業問皇帝程序問題。
早幹什麼去了?
蕭令先也學會策略了,先退一步,追謚皇太后。
鄭靖業道:「聖人覺得自己的學問比那些皓首窮經的世家更高嗎?聖人對禮法的比那些在禮法里泡大的人更熟悉嗎?驟然出言,臣等措手不及,根本就是無言以對!」
在魏靜淵之前,做宰相的都會被封國公,魏靜淵改革,刪了這條政策,他自己都沒要封爵。蕭令先趁著自己新即位的東風,給了鄭靖業一個侯爵,在這當口,誰都說不出什麼來。如果說反對鄭靖業,那就是贊同魏靜淵,世家就是自打耳光。不反對,只能贊同。鄭黨更是只是一力支持。
先帝能得顯宗之廟號,也是因為他御極四十載,文治武功皆有建樹所致。
這些沒有什麼,至於先帝的原配夏皇后,妻隨夫榮,也沒有什麼異議。新君登基之後第一次被大臣們抽,卻是在他生母的追奉問題上。
鄭靖業不得不說:「今日議不出結果來,還是先散朝吧。」
秦越是死活不理解:「明明是個溫和端方的人,素來喜歡規矩的。」
秦越臉都氣歪了,鄭靖業只問了蕭令先一句話:「聖人只要給臣一個能夠說得通的道理,臣就為陛下去爭!」
蕭令先把希翼的眼神放到了鄭靖業、池之、秦越、柳敏等人的身上,這四個人被他看得一震,沒
www.hetubook.com.com一個肯為他說話的。秦越是想反對來的,考慮到皇帝初登基,地位也不穩,如果當老師的當朝反對,只會讓蕭令先的處境雪上加霜,能忍著不開口就算好的了,根本不會幫忙說話。柳敏機警,深知此事不可能成功,也是一言不發。池之更是臉沉得能擠出水來。
他學的是他爹的那一招漫要天價,坐地還錢。他還是有一點頭腦的。與先帝並列不行是吧?先皇太后,過兩年再提謚為皇后的事情。反正他的目標是要打擊世家,把世家打壓得不吱聲了,沒人在禮法上挑他的刺了,他就可以從容把生母也謚成皇后。
蔣進賢問:「父與母,孰先?」蕭令先只能答:「父」。蔣進賢就告訴他,是你爹定的你娘追謚為昭儀,不讓她當皇后的。現在你當了皇帝,想提高一下生母的待遇,咱們理解,所以讓她做德妃。沒追謚皇后是你爹最後定下的,你要孝順,就不要推翻他的結論!
新君的性格里有寬和包容的那一面,這才為先帝選中立為太子。但是,這個寬和包容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的。對他的手足同胞,再討厭,他還有個底線——不能殺。對他爹的妃子們,再討厭,也還有一個底線——不能辱。對於自己親近的大臣們,那就是比較交心。
顧崇這個討人嫌的傢伙跳了出來:「從來皇太后無追謚之理。」皇太后都是活人當的,沒有死人!現有的例子,先帝的生母李太后,活著的時候做了太后,死了的謚號還是德妃。顧崇管著國子監,m•hetubook•com.com
整天別的事兒不幹,專研究這些個東西。
秦越冷不丁地問道:「臣當日教義安郡王讀過的書,義安郡王已經還給臣了嗎?如今眼前坐的是聖人,所以把所有的道理都忘了嗎?」
世家在蕭令先生母追謚的問題上死死地咬著,不肯讓蕭令先追謚生母為皇后。蕭令先情知這樣不行,退而求其次,我追謚為太后總行了吧?
三人一走,剩下的就都是自己人了。
鄭靖業接著說:「還有您的兄弟,也需要安撫!又有邊州諸軍,御林親衛,事關國家安寧。」
蕭令先受到了打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鄭靖業道:「聖人知道後果嗎?新君登基,本就是威難服眾!為什麼三年無改於父道?不止是孝,更是謹慎,一著落錯,滿盤皆輸!」愁死了,怎麼弄了這麼個熊孩子?
還不行!
同時,他對世家不太感冒,這也很正常,皇室都有這麼一個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拚命想辦法把女兒給嫁進世家、給兒子娶世家女,一方面又對世家比皇室還牛氣表示憤慨,難為他們沒得精神分裂!
蔣進賢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見蕭令先堅持己見,他利索地拂袖而去:我是顧命大臣,有種你不顧你爹的遺命殺了我啊!
蕭令先的表情變得非常難看。
蕭令先完全沒想到他會遇到這樣大的阻力!世家不答應不說,還一口一個「婢妾」,連鄭靖業和秦越也不幫他。
「用心國政就行!」當老師的秦越冷冷地頂了回來,他比當宰相的鄭靖業還敬業。或者說,更失望,更憤怒。
接下來死人就www.hetubook.com.com比較難搞了,先帝壓抑世家不假,但是他的人緣兒不錯,鄭靖業心中有膈應,還是覺得這個皇帝已經算好的了,大力為他爭取。又有不屬鄭黨亦非世家的中間派,對皇帝的印象亦好,也希望能給皇帝以美謚。世家雖對皇帝挺不滿意,內部也有人覺得皇帝算厚道人。
腫么可能?蕭令先恨得不行,還是老實不敢強逼。蔣進賢得意地走了,臨走還看了鄭靖業一眼,小樣兒,掉坑裡了吧?韋知勉四下一看,跟著蔣進賢走了。
幾番作用之下,皇帝被謚為景帝,廟號顯宗。每個皇帝都會有謚號,除非他被廢了,又或者亡國了,這種情況下有沒有謚號全看別人的心情。但是廟號卻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有的,這是要看皇帝的能力的,幹得好的才有,大家覺得你幹得不好,對不起,拜拜了您吶!
追也只能追謚為先帝德妃。
衛王乾脆咳得驚天動地,蕭深無法,扛著他爹回家看病了。
他的老師是秦越,一個挺典型的文人,講究個寬和慈和、遵守規矩,蕭令先原本學得也是不錯的,當一賢王是夠了的。蕭令先以前多好啊,恪守本份,一點也不跋扈,認準了盡忠,皇帝說啥就幹啥,太子大哥說啥就是啥,老師說什麼就聽什麼。
從來活人比死人更容易搞定,除鄭靖業外,蕭令先加得最順手的是自家人:太子妃為皇后,公主為長公主,長公主晉陞成大長公主,先帝遺妃有子者隨其子封號稱太妃,無子者依原品級稱號前綴「先帝」二字。
從這一點上來看,他稱得上是一個好人了。
蕭令先擺出死豬和_圖_書不怕開水燙的架式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秦越千算萬算,忘記了一條:一旦登基,蕭令先的身份就來了一個華麗麗的大轉身,由臣而君!
先帝的遺志他也是有堅決執行的意願的,把世家壓抑到一個水平線下,既用其能,又不使其過份膨脹,達到一個平衡,配以非世家出身的大臣,共同為國家出力。同時,善待宗室,宗室有能為者亦能為國效力,共同打造一個美滿和諧、幸福向上的大帝國。
孩子,誰告訴你跟世家不對付的人就會無視禮法、縱容你把婢妾與正妻同列了?襄城侯——哦,現在是杞國公了——的眼神能殺人了你知道嗎?
蕭令先目的沒有達成,臉色難看已極。把顧命大臣和他老師都給留了下來,試圖說服他們,尋求支持。
蕭令先對鄭靖業很信任,他要做的事情也需要鄭靖業的支持:「老師說的是。」
蕭令先以前是十七郎,太子、未來的皇帝是他大哥,他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人。陰差陽錯讓他了太子,現在還做了皇帝。
鄭靖業道:「聖人不是說過,三年無改於父道的嗎?」
「今天朝上已經被駁過了。」鄭靖業面無表情地看著蕭令先。
秦越像含了塊黃連:「他以前不是這樣的!這都是怎麼了?」
「一定有辦法的!」蕭令先眼睛都紅了,上台之後第一件發自內心想辦的事情就這樣慘淡收場,蕭令先不想接受這樣的現實。
唉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人搭理他!
這樣的話怎麼可能打得動老狐狸們?
「孝!」
「那是孝,眼下,亦是孝。」蕭令先強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