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洛陽百姓太激動

荔枝容易腐爛,進貢荔枝都是進貢的掛果的荔枝樹,能讓荔枝多保鮮一段時間。
高熲坐鎮洛陽,一邊屯田一邊恢復東都附近生產秩序,掃平零星匪患。李世民帶著自己的心腹下屬來到長江邊上,首先被李靖一頓勸諫。
李世民當皇帝后,想修個新房子很困難,但以給太上皇修新宮殿為由建造溫泉行宮,就無人會反對。
冼夫人的後人即使只剩下一個太監也恪守忠良終身,所謂滿門忠良,被滅滿門了也還是忠良,真不負君王。
李玄霸捂著嘴鼻看了一眼,已經看不出來李密的長相。
就是李玄霸這人嘴欠,逢人就說這工作本來想交給李智雲,讓房玄齡和杜克明稍稍歇口氣。既然他們自己撞上門來,那就是自己不想休息。
其實高力士是累有功勛的大忠臣,官至右監門衛大將軍,晉爵渤海郡公,聽聞唐玄宗駕崩后嘔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而且,他還是滿門忠良的冼夫人和馮盎之後。
李世民南下親自招降馮盎,馮盎誠惶誠恐,對李靖哭喪著臉道:「我是不是投降得太慢?」
可惜就算把荔枝果樹栽種下去,果樹就算存活,明年也不會結果了。所以荔枝特別金貴,皇帝都是按顆賞人。
誰曾想突厥嚮導前腳收了他的錢, 當夜就砍下了他的腦袋, 向唐兵換取賞錢, 「狡猾」的就像是和平時期的中原百姓。
李密往突厥逃的時候, 半路就知道李世民已經擒獲頡利可汗,便雇了幾個突厥人當嚮導,想要往西突厥去。
長安的百姓還在看熱鬧,沒有參与進這場皇袍加身呢,怎麼剛成為大唐百姓不久的洛陽百姓如此激動?
高熲:「??!」
後世很多人知道冼夫人,知道高力士,甚至連馮盎都聽說過,但絕對不知道,高力士是馮盎的曾孫,冼夫人的第七世孫,本名馮元一。
竇慧明掩嘴笑道:「好,好,罵就罵。」
高熲頷首。大德對大雄的脾氣還這麼大,他也就放心了。至少兄弟二人現在的感情沒有改變。
李世民這麼一說,高熲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高盛道又看了一遍李玄霸寫的計劃書,眉頭突然緊皺:「大德,我相信你一定能好好運用這筆錢,但若換成居心不良的人,恐怕會變成新的橫徵暴斂的工具。」
宇文珠知道李玄霸還讓李密的骨灰入土了,氣得給李玄霸寫信,第一次把李玄霸罵了一頓。
李靖已經基本打下了長江沿線,正在和佔據嶺南的豪強商談。
李世民也掐準時間北上,一路安撫災民,平定騷亂,開倉賑災。
房喬、杜如晦等人聽到高盛道的嘆息之後,居然來找李玄霸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抱怨,只是一時說漏了嘴,他們並無真的認為李玄霸只會說不好的事。
李靖見李世民麾下還是這麼活潑熱鬧,十分頭疼。
李密跟隨楊玄感起兵時, 親戚就已經被楊廣收拾了一遍,現在長安城中沒有李密的近親。
馮寶死後,冼夫人安撫百越、鎮壓叛亂、打擊豪強、推行漢化,極大地推動了嶺南生產技術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她被梁、陳、隋三代冊封,曾為陳朝中郎和-圖-書將,被隋文帝冊封為譙國夫人,准許冼夫人開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並掌管嶺南六州兵馬的權力。
李昭正好在附近駐軍, 長孫晟也在。
李玄霸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華清宮即驪山腳下的溫泉行宮,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時,現在已經荒廢。
宇文珠笑得差點嗆道:「郎君,你趕緊去洛陽把兄公接回來,不然觀音婢就要改道去洛陽當皇后了。」
聞言,李智雲吞下荔枝肉道:「我不怕名聲,我去挖。」
冼夫人是俚族首領,嫁給高涼郡太守馮寶。嶺南漢俚聯姻的傳統由此開始。
相處了一段時間,他才明白為何弟弟會提起李世民和李玄霸時露出彷彿溺愛幼弟般的表情。李世民他了解不多,但李玄霸確實很孩子氣。
見李玄霸這副輕鬆的模樣,眾人雖然很無語,但心中恐慌也消失不少。
高盛道作為高熲的繼承人,名聲在外,他的話很多人附和。
李玄霸道:「慈善就是這樣,說是慈善,其實斂財。所謂權貴捐贈的錢如數奉還,然後主辦方和權貴三七分成,就是這個慈善的真面目。」
李玄霸早就安排在京城居住的各地百姓代表,終於能完成他們的任務了。
高盛道嘆息:「你看得很開。這也是因為你會讖緯,看透了未來的原因嗎?」
高盛道也半開玩笑道:「你說得很對。介意我問一問我在另一個世界的未來嗎?」
萬貴妃正剝著柴紹送來的荔枝,李智雲這個不孝子只知道張嘴吃荔枝,就像個弱智媽寶一樣。
明朝李贄誇讚:「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
別的國公夫人都是因為嫁給了國公才得以冊封國公夫人,冼夫人夫妻倆正好相反,因為冼夫人戰功卓越,她的亡夫才在各個朝代被追封為國公。
高盛道再次勸說道:「你叫我的字即可,不用這麼客氣。」
李世民道:「我還能如何應對?當然是狠狠揍阿玄一頓!」
竇慧明笑出了眼淚:「他只是說說,不會真的這麼做。你表現了你的仁慈大度,得到了士人交口稱讚,他為了你,也會捏著鼻子大度。」
「高大兄,聽聞你是渤海高氏出身,要不要在渤海高氏開辦族學?」李玄霸道,「大唐以後會推廣科舉,渤海高氏的族人若以科舉晉身,也算清貴了。」
因有這樣的記憶,李玄霸不喜荔枝,將自己的份額都給了特別嗜甜的李智雲。
他在當營銷號小編的時候已經還完了債,經濟水平好轉,荔枝當季的時候還是吃得起荔枝的。何況他當初在南方打工的時候,荔枝便宜得能爛在樹上。有段時間他剛還了一筆賬,窮得把荔枝當菜下米飯,齁得翻酸水。
宇文珠知道那把火是李密放的后,就一直咬牙切齒等著報仇雪恨。結果李玄霸卻跟個沒事人似的,還把李密好好安葬了?!
裴行儼不了解李靖,也不妨礙他附和長孫無忌。
他知道李密曾經密謀追殺李玄霸和李智雲,便將李密的屍首送往長安, 告訴李玄霸這個好消息。
至少自己能吃鮮荔枝吃到吐。
現在李密已經死了,李玄霸也就把這件事放下了。
和_圖_書李玄霸不認為把骨灰埋在亂葬崗算好好安葬,但這時候……咳,乖乖認錯就行。
他又嘆息,李玄霸曾坦言,他看到的未來是沒有讖緯者自身存在的未來。但這樣的未來已經改變,所以讖緯相面都成了「虛妄之言」,旁人實在不需要因為李玄霸會讖緯,好像就被李玄霸看透了一切,繼而排斥李玄霸。
馮盎此人可能後世知名度不高,但他祖母冼夫人可是聲名赫赫。
地震之後正好需要安置災民,李玄霸做了這麼多準備,足以給災民提供能夠干體力活的賑濟糧,能以為太上皇修溫泉行宮的名義以工代賑,既賑濟了災民,又能刷一刷「孝順」的名聲。
因中原王朝目前還難以完全控制嶺南等偏遠等地,所以嶺南與南詔等地都是羈縻府州,即少數民族領袖自治制度。馮盎只要向大唐遞降書,嶺南道就不用打了。
李玄霸道:「有啊,只是他們都只記得不好的事。我說房玄齡和杜克明能當宰相,我二哥能當皇帝,這還不算好事?」
四位老師中,只有自家丈人這家沒有人壓榨,李玄霸心裏頗不是滋味。
李世民像是想起了什麼,面色古怪道:「我曾經讓阿玄給我兒子當老師時,也是這麼對阿玄說。阿玄回答,如果給我一個李元吉,我該如何應對?」
高熲嘆氣:「希望將來你的儲君之位不會再起波折。」
他們改了一下標語,以各郡縣宿老的身份,勸「秦王」李世民登基。
高延福出身渤海高氏,也是因罪凈身入宮。或許是對馮元一的經歷感同身受,他才庇佑年幼的馮元一。高力士後來被封渤海郡王,也是因為所認義父是渤海高氏出身,慣例冊封祖籍地為封號的緣故。
李靖不喜歡多話,勸諫點到即止,沒有拉著李世民的袖子一直嘮叨。
李玄霸吃了一顆荔枝。雖然荔枝掛在樹上,據說是新鮮的,但他仍舊覺得有一股子腐爛味,和他記憶中的荔枝味道完全不一樣。
「吃你的荔枝吧。」李玄霸從荔枝盆栽上摘了一顆荔枝,連殼塞入李智雲嘴裏。
李世民接到李玄霸的罵人信時,李玄霸還送來了荔枝幹。
李玄霸罵了二哥幾句后,繼續給高盛道安排任務。
高熲沉默半晌,臉色陰沉:「揍得好!」
現在回憶起來,李玄霸居然覺得那些苦難也算過得不錯了。
二哥你做了什麼,才讓洛陽百姓逼你登基啊!
李玄霸把高盛道所做的事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李密曾經和楊素交好。長孫晟和楊素有交情,曾見過李密幾面。雖然李密的模樣和十幾年前有些不同,長孫晟認人的本事很強, 還是一眼就看出了那具屍體就是李密。
確實,李玄霸也做了許多很好的預言,但聽到預言的人都對不好的事印象深刻,才傳言李玄霸的讖緯不說好話。
李玄霸所提出的「慈善」雖然聽著新穎,但細思之下內在含義很簡單,不過就是利用權貴的虛榮心,用榮譽換取權貴的錢財,用於賑濟貧寒百姓。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便是如此。
「阿玄!你乾的什麼好事!我被洛陽百姓圍著燒香叩拜,他們要逼我hetubook•com.com在洛陽趕緊登基!不登基不準走,怕又出現地震!你趕緊來洛陽把我救出去!」
他唏噓的不是冼夫人和馮盎,而是馮盎那個出名的宦官曾孫。
長孫無忌和李靖共事過一段時間,對李靖較為了解。他面無表情道:「能把李藥師逼成諫臣,主公你應該多多反省。」
「慈善拍賣會和慈善排行榜大概就是這個流程,高大兄還有什麼不明白?」李玄霸問道。
李世民笑著對長孫無忌和裴行儼道:「李藥師怎麼也要轉職諫臣了?我麾下的諫臣是不是太多了一點?」
李玄霸道:「世上所有政策都是如此,在好人手中就是好事,在壞人手中就是壞事。我們只能保證這些政策在我們手中是好的,能用來救人即可。」
馮盎除了有一個出名的祖母,還有一個出名的曾孫,名為高力士。
他未見李玄霸時,聽過李玄霸很多傳聞,無外乎都是智多近妖、足智多謀和老城早熟之類。
他知道河東郡那把火是李密放的,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和李密又各為其主,雖然他肯定會殺了李密,哪怕李密降了他也會找機會弄死李密,但他心裏對李密的仇恨其實沒多少,只是單純有仇報仇。
湊巧的是,李玄霸寫信讓李世民暫時別回來,先把馮盎帶回來時,也在唏噓馮盎的曾孫。
對了,現在的渤海郡公正是他出身渤海高氏的師兄,高表仁。高延福大概是他八竿子打不著的旁支族人。
李靖敬佩冼夫人滿門忠良,願意給馮盎時間。
說來,其實現在的李唐皇室在族譜上, 也屬於隴西李氏,非要扯關係還和李密是一族的。李玄霸當然不會遷怒隴西李氏。
將來朝堂上不會也如此熱鬧?自己還是一直外放鎮守邊疆,別回朝堂了。
說罷,李玄霸就把華清宮的修建方案提前拿了出來,讓房喬和杜如晦在百忙之中為他監督修宮殿。
地震如約而至,眾人先猛地站起,然後站立不穩,跌倒在地,面有懼色。
高盛道嘆氣:「好吧。我差不多都明白了,只是需要實踐。若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來請教你。」
李靖不是喜歡勸諫的人,但這次他不得不勸諫。他知道主公剛及冠不久,正是閑不住的時候,很想親自打下所有江山。但現在主公掃平中原,北定東|突厥,西突厥也已經派人前來稱臣,只剩嶺南一地,大可不必如此強迫症,非要跑這麼遠來完成最後一塊輿圖填色。
高盛道離開后,對許多人嘆息了這件事,說他人誤會了李玄霸。
李世民唏噓:「冼夫人和馮盎啊,我知道。」
李玄霸開玩笑道:「我看到的不是未來,而是與這個世界不同的發展。所以說我是騙子也對。」
「東都洛陽控制不住了,百姓們堅信你的謊話,都開始給大雄鑄神像建廟宇了!」高熲急匆匆返京,對著搞事的李玄霸一頓噴。
只李玄霸坐在椅子上晃來晃去,一邊看信,一邊嘮嘮叨叨,沒個正形。
李玄霸笑道:「大兄都說了多少次了?我回答了多少次了?還不煩嗎?我叫你大兄,可不是因為客氣,而是親近。我還叫高三兄師兄呢。」
高盛道無和圖書語道:「別說這麼遠,現在震得這麼厲害,你都不害怕嗎!」
李世民道:「母親已經鬆口,不再阻止我讓阿玄幫我教育太子。只要母親鬆口,阿玄就翻不波浪。」
李玄霸對二哥可沒有好脾氣,他寫信把李世民回罵了一頓,罵人的文字量是李世民的兩倍。
這天下本就該是「秦王」李世民的,正因為真命天子沒有及時歸位,龍脈才動蕩不安啊!
這場地震都被李玄霸提前預知了,還有何可懼?當務之急,該是立刻賑災,沒空讓他們畏懼天災。
高老師都把人送到自己手中了,他怎麼能不壓榨?可惜自己的老丈人一家都閑散慣了,不好用。
柴紹在荔枝掛果的時候就差人把荔枝盆栽送來,到長安后差不多成熟。
李玄霸比李世民更先知道李密的結局。
高力士身為忠良勛貴之後,因被誣告而凈身入宮,仍舊不改宏圖大志忠君立功,以宦官之身得封郡公,卻仍舊因身體殘缺被人輕視侮辱,真是可嘆。
高老師家兩位師兄,真像是聖賢書里走出來的完美兄長。
勸諫一句后,李靖就將馮盎的情況告訴了李世民。
李世民笑道:「就算再起波折,我只會自責,不會怪別人。」
他早就聽三弟悄悄吐槽過,李玄霸給朋友的「讖緯」,幾乎沒有好事。
李世民得知了李密的結局,也寫信把李玄霸罵了一頓,還說要回來挖了李密的墳。
武則天稱帝時為按下朝堂不滿,重用酷吏萬國俊排除異己。眾所周知,歷來酷吏除了幫主人排除異己,還會自己濫用職權。
聽聞晉王殿下列了天災列表,房公和杜公等朝中相公都忙得焦頭爛額,晉王殿下更是一翻年就已經病了兩次。打仗這麼簡單的事,別說全權交給我,就是裴行儼、長孫無忌等人,也能主帥一方,主公還是應該回京城早日登基。
他雖不在乎外界的評價,這些評價不能損他絲毫。那些人越敬畏他,他倒是越耳根清凈。
他安慰道:「只要好好教導,儲君一定會很優秀。」
李智雲在口味的愛好上和李世民一致,都是嗜甜如命。李玄霸吃什麼口味都偏清淡。
李玄霸道:「被楊廣流放北疆柳城,病逝柳城。」
李玄霸滿頭霧水。
馮元一因年幼被免於處死,被閹割為奴。李千里憐惜他,將他帶回宮中為宦官。馮元一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名高力士。
已經有了「房謀杜斷」名聲的兩位朝中相公私下約酒,提起李玄霸就罵。
李玄霸道:「我知道,但他罵我,我就要罵他。」
主公你沒事可做就回京啊!
李密屬於隴西李氏。不過隴西李氏是個大家族,同屬於隴西李氏的家族可能住在天南海北,一輩子都沒說過話。
……
地震之後,竇皇后帶著萬貴妃和後宮妃嬪親自搭建粥棚賑濟災民;宇文珠匆忙趕回京城,應對地震后京城可能出現的疫病;長孫康寧仍舊在李昭軍中,與父親長孫晟一起安撫突厥首領,商議再次分割東|突厥之事,待李世民快回京的時候再回來當皇后。
李靖安慰道:「嶺南消息閉塞,你不過是花些時間打探消息,以免被賊人騙而已。你身為大隋忠臣和*圖*書,小心謹慎並不為錯。主公親自來招撫你,只是因為他重視你。」
房喬和杜如晦雖然已經忙得腳不沾地,但還是拿著李玄霸新分派的工作離開了,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高盛道哭笑不得。
高力士常和李白捆綁出現,即著名的「高力士脫靴」,好像高力士是只知奉承唐玄宗才得寵的奸宦似的。
這個會漢話的突厥商人還對著唐兵的人嘲笑李密:「他居然當著我們所有人的面說他是天可汗的敵人,想要去投奔西突厥對付天可汗,這不是專門求著我們殺他領賞嗎?」
李玄霸還唏噓,說不準房玄齡和杜克明就是不想休息,才故意來向自己道歉討活。
嶺南地形崎嶇,氣候悶熱,瘴氣叢生,不好攻打。還好現在嶺南的實際掌控人馮盎心系中原,並不想脫離中原王朝自立,所以還能先商談。
「阿嚏!」李玄霸揉了揉鼻子,「不用猜就知道是二哥在說我壞話。」
天氣較為炎熱, 屍首送到長安時都爛了。
李玄霸雙手抱頭:「究竟發生了什麼!啊,高老師你別擼袖子,洛陽和我又沒關係!不是你駐守洛陽……好吧,我的錯,不對,是二哥的錯!」
他吃了一塊荔枝幹,笑了笑,對高熲道:「阿玄脾氣還是這麼大。」
李玄霸想了想,先把李密的屍骨燒了, 以免傳染瘟疫, 再把李密的骨灰埋在亂葬崗, 立了個墓碑。如果李密將來有親戚想要為他收殮, 或許能找到地方。
沒幾日,李世民也派長孫無忌回長安求助。
在高盛道的賣力宣傳下,試圖求關係讓李玄霸相面的人變少,京中再說起李玄霸的「讖緯」和「相面」,多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
高盛道沉默地看著李玄霸。
嶺南離中原遙遠,馮盎正在打探中原的消息。他是半個漢人,雖然馮家會仍舊世代鎮守嶺南,但他也希望能有子弟能回中原。所以只要大唐確實已經基本問鼎天下,他就肯定會投降。
高盛道嘴角微抽:「在你看到的未來中,難道就沒有一點好事?」
但高大哥的細緻體貼,還是讓李玄霸心頭一暖。
李世民奪得洛陽后本準備回京,得知李玄霸等人要用地震為他刷聲望后,感嘆了一聲「民生多艱」,繼續南下。
她還記得當初李玄霸有多危險。她不知道為李玄霸流了多少淚,一度認為要與李玄霸天人相別。
他在心裏補充,只是因為東|突厥和洛陽太沒用,降得太快,導致主公沒事可做,跑南邊來了。
李玄霸知道這場地震的日期,李玄霸與高盛道、房喬等人提前三日在帳篷里居住,以便於地震來后第一時間發出政令。
聖曆元年,嶺南遭災,萬國俊坐鎮廣州當監察御史,當時鎮守嶺南的是馮盎之孫馮君衡。馮君衡沒有及時奉承萬國俊,萬國俊便誣告馮君衡指使嶺南受災的流民謀反。女帝詔令嶺南討擊使李千里,將馮氏宗族和冼氏宗族毀墳滅族。
高盛道覺得李玄霸這話很有哲理。
李玄霸道:「其實我確實更常對你們說壞事。壞事需要改變,好事不需要,那麼自然知道壞事就夠了。不過既然你們都誠心來道歉了,我不討點什麼多不好意思。」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