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子,我都提前通知你了,你居然還讓我好等。」坐在樹下看書的李玄霸收起書本,開玩笑道,「不愧是世家大儒,這腔調你真是拿捏准了。」
李玄霸攤手:「我說是就是。我現在也是文壇領袖,我說了就算。」
李玄霸黑著臉道:「不是。我覺得是二哥做了什麼!」
居然親眼見到了一位世家大儒,好像是史書中的人從泛黃的書頁中走了出來,士子們激動不已。
難道洛陽百姓把李世民「扣住」不準離開,真的是意外?
馮盎對次子馮智戴道:「你早年征戰過多,有舊傷在身。我將你留在京中,除了讓你當質子,也是因為長安的氣候可能對你的身體更好,名醫也很多。如果你的身體好轉,跟隨這樣的皇帝,說不定不會忌憚我們馮家在嶺南的地位給你建功立業的機會,不必等到下一代。」
待他離開后,災民們才再次竊竊私語,尤其是寒門庶士討論最為激烈,連小吏都參与進來。
「四處開書院?!這不就是漢末的大儒嗎!他叫什麼名字!」
「什麼?漢文帝真的存在?我還以為那是村老用來哄小孩的故事。」
李世民道:「如果我現在趁著民勢登基,百姓反噬可能就是一代而亡。」
如果大儒真的能像李玄霸所計劃的那樣造勢造出來,他們這群有大儒之名的人,心情會很複雜。
王雲失笑:「那就是百姓自發請求秦王殿下登基了。恭喜兩位殿下,這就是民心。」
王雲收斂神色,再次沉默作揖。
李世民雙手按在李玄霸的肩膀上,手指不由收緊。
李世民被迫留下來安撫洛陽百姓,高熲去長安城把李玄霸找來解決問題。
當然,高熲等人只是在好奇,只短短几年,能不能把一介鐵匠賊帥培養成世人交口稱讚的大儒?
馮智玳忙垂首:「不敢。」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倚著門嘆氣,就像是門神。
「那這樣的漢朝,怎麼就滅亡了呢?」災民們很疑惑。
只是天下重歸和平,百姓不當賊也能活得下去了,他們才從「民賊」變回了「百姓」。
李玄霸道:「我就替天下百姓跪這一次,以後不跪了。」
雖然他們說的大部分是「野史」,「史」的部分不太多,故事足夠「野」,但他們對災民們說,大漢的「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都是真的。
這天下難道還有被百姓逼迫「篡位」的皇帝??!
李世民一開門,就飛起一腳踹向李玄霸,嚇得宇文珠花容失色。
但李玄霸卻面無懼色,連躲都懶得躲,李世民果然停到了他面前,然後抬腳輕輕在他衣服下擺踹了個腳印。
李世民真沒做什麼。他就是從大運河回來, 在洛陽下船補給,然後就走不掉了。
話到嘴邊,他們卻說不出口。
李玄霸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不是二哥早就知曉的道理?」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道:「是啊,然後呢?你還能定他私自縫製皇袍的罪?」
李世民根hetubook.com.com本就不該當什麼太子!他是被隋朝皇帝禪位的大隋秦王李世民,直接就該當皇帝!
大漢之後,再無大一統的盛世王朝。現在仍舊有許多人都自稱漢人,懷念那段哪怕皇帝平庸的時候,百姓也比亂世中過得好的歷史時光。
李玄霸與兩位故舊隨意聊了幾句,沒有留他們用飯,親自把他們送了出去。
「聽說叫王雲,字守義。」
當高熲到了長安,聽到李玄霸堅稱一切都是李世民的錯時,他難得迷糊了。
李玄霸道:「現在有了。唐文帝會成為超越漢文帝的千古明君,這一場登基典禮會成為後世皇帝夢寐以求的儀式。哦,對了,記得留下遺詔,告訴你的後世子孫,別亂給你加謚號,搞得謚號都不值錢了。」
畢竟現在亂世餘波未平,這裏的百姓和小吏,說不定都當過「民賊」。
王雲的再塑造,李玄霸的老師們都有參与。
一同回來參加李世民登基, 等李世民登基后再繼續回南方撫民和剿零星未滅的匪徒的李靖更是直接裝病,把明哲保身發揮到了極致。
一日、兩日、三日……日日官吏們都只是安排他們清理廢墟,補種田地,沒提把他們遷徙到邊塞,也沒說要打高麗。
王雲很好奇:「洛陽可是晉王殿下的計謀?」
李玄霸將書卷插入腰間,笑道:「我可不敢欺負琅琊王氏的大儒,天下士人都會唾棄我。許久不見,真是認不出你了。」
「難道是太原王氏的大儒?!」
「王夫子,你怎麼在這?」一位武將打扮的人找來,「殿下召見你,我找了你好久。」
李世民堅稱,出現這麼大的變故,一定是阿玄的錯!
「我也聽過這個故事!三皇五帝一起爭奪天下,最後是秦始皇和漢高祖決戰楚河!」
這不過是晉王殿下聽到了王夫子夫妻二人的名聲,好奇地召見他們,然後心生敬佩地親自將他們送到回家而已。
馮智戴拱手,心生嚮往。
他經歷了陳、隋,如今歸順大唐, 自詡見多識廣。馮家雖然一直坐鎮嶺南,但也沒有放棄詩書之家的傳統, 馮盎也算熟讀史書。無論是親眼見的, 還是書中讀的,馮盎從未見過這樣的「被逼登基」啊!
以前亂世時嶺南還能偏安,只要他們馮家人行得正,嶺南百姓就不會有太大的苦難。
「是我們村的夫子。不對,也不算我們村的人,他說他四海為家,到處收學生。」
好了,他家氣死人的阿玄回來了。
一邊,他們很厭惡「大儒是造勢造出來」這個說法;另一邊,如果一個鐵匠短短几年就能成為大儒,那儒家先賢教化萬民的理想就不是空談,而是路途雖然艱險遙遠,但能夠達到的終點。
「不是,聽聞是南邊的。」
李玄霸隔著門就聽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裴行儼說他壞話的聲音,試探性地在心裏喊了一聲,果然把二哥喊了出來。
李玄霸請高熲留在長安,與裴世矩、蘇威兩位老臣一同準備二哥的繼位典禮,然後和圖書帶著早就準備好「勸進登基」的演員們從長安出發,一邊監察沿路災區官吏救災賑濟情況,一邊將洛陽的事宣揚出去。
王雲得了晉王殿下的賞賜,將賞賜捐贈給官府賑濟百姓后,繼續過著以往清貧的教書夫子生活。
預定會留在京中的馮盎次子馮智戴道:「哪怕如大隋一樣有個近四十年的和平時期,也有一代人能在和平中度過了。」
馮盎嘆氣:「能親眼見證這件事,也是我們的福氣。如果將來大唐真的如大漢一樣,能成為持續百年以上的盛世王朝,我們馮家替大唐鎮守嶺南,將來史書上必有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啊?是秦始皇嗎?不是西楚霸王項羽嗎?」
大唐剛建立,太子都還在親自帶兵打仗,能給他們減免徭役賦稅就不錯了,誰能指望官府會救他們?
只是這一次,他不需要再出外尋訪學生,只要開壇講學,台下便學生如雲。
一位布裙荊釵,笑容溫婉的女子粗聲粗氣道:「殿下,你怎麼還和以前一樣,老欺負我男人。」
李世民看著百姓們進獻的「從犄角旮旯里找出的隋朝皇帝丟掉的皇袍」,扶額嘆氣不止。
「當我傻嗎!這明明是新繡的!」李世民咬牙切齒,「洛陽百姓把我堵著不準離開或許是他們自發的行為,但這皇袍絕對是阿玄的準備!」
「那就是琅琊王氏!是琅琊王啊!」
李世民拔腿往外跑:「阿玄來了!他催命似的讓我開門!」
王雲苦笑:「晉王殿下,難道不是因為你提前到了一日,我才沒有在住所等你嗎!」
裴行儼起鬨:「快定罪,我早就看不慣……嗯?李二,你怎麼突然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馮盎皺眉制止幼子:「聽聞太子殿下曾經是大隋的秦王,深受隋朝皇帝信賴,他不一定會樂意聽到你詆毀隋煬帝。我讓你們小心謹慎,謹防禍從口出,你忘記了嗎?」
宇文珠看得分外無語。這群男人為何如此幼稚?大街上還有百姓偷看呢?你們不要臉面嗎?
「剛才那人是誰啊!」
魏晉南北朝幾百年,大隋短暫統一后二世而亡,讓世人都把隋朝也只當做亂世的一部分,一段只是讓人喘口氣的短暫平靜。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面面相覷。
孫宣雅笑得直不起腰,王雲的大儒面具也綳不住了,忍俊不禁道:「三郎君所言極是。」
現在李世民即將登基,登基之初就要廣召天下有名望的隱士入朝為官,王雲就正在徵召列表內。
李世民往前走了幾步,見弟弟沒跟過來,狐疑地轉身。
裴行儼:「我弟弟才剛出生。你和你家兄弟……哦,你和你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都一般。」
李世民把手臂從李玄霸肩膀上放下來,自嘲道:「就算我登基,也阻止不了天災。」
那可是話本中的人物呢!是能舉起城門的大儒!
正好路過王雲隱居的地方,李玄霸便和故人小聚一番,聊聊近況。
大漢統治下的祖宗們日子也太好過了!
旁邊的小吏搖搖頭,背著手離開,也沒和圖書在意。
災民們聚在一起幹活時竊竊私語。
寒門庶士很想說,其實在大漢也有橫徵暴斂,比如漢武帝晚年,百業凋敝,天下戶口逃亡過半。只是漢武帝晚年醒悟,且有個好孫子漢宣帝,大漢又重新變得強盛。
「對,你只是對皇帝有敵意。」
高熲也認為,只有李玄霸會這麼折騰,也才敢這麼折騰。
「大漢不是很久很久的事了?那什麼三皇五帝是不是也是大漢的皇帝?」
「這就是話本中說的好皇帝嗎?就是那個漢文帝,我還以為話本都是假的呢。」
馮盎這次進京帶了一大家子人,讓兒子們去長安長長見識。
李玄霸與他們匆匆相逢,又匆匆離去,繼續做著各自的事。
現在李世民還只是太子,李淵才是皇帝。雖然朝中都知道李世民是實權皇帝,但名義上李淵禪位也得資源。李世民若真的在洛陽登基,那就是篡位自立。
李世民:「……哦。」
長孫無忌雖然不和兄弟互踹,但他開始和裴行儼互踹。
李世民嘴角微抽:「我從未聽過還有這樣的登基典禮。」
李玄霸道:「狂士就是這樣。老師們都說我有魏晉遺風。」
孫宣雅摸了摸鼻子:「每次聽你這麼說,我都懷疑你是不是瘋了。」
李玄霸道:「但你可以成為一個會賑災的皇帝。」
聽到這些人錯漏百出的「傳說故事」后,他們按捺不住,湊上去為同鄉們說起真正的「史書故事」。
災民們肯定會說,那也是有盼頭的好日子。哪像現在遇到一個壞皇帝,接下來的肯定是亂世,而不是期待下一個皇帝是好皇帝。
李世民收回手,幫李玄霸撫平肩膀上的褶皺:「算了。你的計劃是什麼?我怎麼登基?總不能真的在洛陽登基,那我就是篡位了。」
隨李靖進京的馮盎瑟瑟發抖。
「阿玄,有時候我會出現錯覺,你不僅是我的雙生弟弟,還是一個對我有敵意的陌生人。」
若是不回中原,兒子們偏安一隅,可能會眼界狹小, 以為嶺南那荒蕪的地方就是一切,自己當個土霸王就滿足了。要見到中原的繁華, 開闊了眼界,他們在嶺南才不會犯錯。
他們雖罵李玄霸是狂士,但參与此事的熱情非常高。李玄霸堅信,老師們腦後都有反骨。
李世民道:「但水本不會這麼湍急。」
庶族地主一般都是村中宿老,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比較「接地氣」,不會以和農人交流為恥。他們就是如今聲勢還很弱小的寒門庶士。
李玄霸眨了眨眼:「是這樣嗎?」
如今不僅馮盎瑟瑟發抖, 他三十個兒子也圍著他們的老父親瑟瑟發抖。
李世民和李玄霸打過招呼后,摟著李玄霸的肩膀道:「小五呢?我被堵在洛陽,他居然不過來救我?」
災民們瞠目結舌。
災民中也有讀過幾本書的庶族地主。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兩個副將都袖手旁觀,說這種事自己不敢擅自處置,讓李世民看著辦。
他們世代留在嶺南,榮華富貴世代相傳,所圖的除了家業的延續,就只剩和*圖*書下青史留名了。
洛陽中,百姓都把隋朝皇帝的衣服翻出來了。
誰家兄弟是用互踹打招呼?!
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剛剛還和他們并行的晉王妃宇文珠,以及李玄霸帶來的護衛,現在全都不見了。
百姓怎麼敢這樣做?!
能跟隨這樣的皇帝,哪怕只是給陛下牽馬,也比留在嶺南當土霸王揚眉吐氣。
馮家人都挺起了胸。
李玄霸道:「二哥,登基吧。」
災民們笑道:「這話可不興說,小心被砍腦袋。」
李世民臉上笑容消失:「很嚴重?」
官吏們居然派人來探查他們的受災情況,把他們組織起來清理廢墟,恢復生產,還給他們發糧食。災民們都擔心今日吃了官府的糧食,明日就會被拉去高麗戰場,或者被拉去又修一條運河。
孫宣雅笑得把優雅仕女的皮都笑破了,重新變成了齜牙咧嘴的農婦大笑:「我這些年也讀了好多書,殿下你別誆我,魏晉遺風可不是這樣。」
李玄霸道:「我承認,我在其中做了微不足道的一點貢獻。」
「因為大漢皇帝也以為自己天命所歸,肆意虐民,不再好好對待百姓,百姓就揭竿起義,如現在反了大隋一樣,反了大漢。」一位口音稍有些古怪的儒士打扮的中年人道,「誰對百姓好,百姓就願意支持他,一直讓他當皇帝;他對百姓不好,在王朝統治下和亂世差不多,那麼不如進入亂世,百姓和皇帝都別想活。」
高熲都快八十了,這場面他真的沒見過。
被扣住好啊!這效果比自己布置的戲台更好!
不過他們只是笑一笑,沒有在意。
被父親勒令在角落裡垂首反省的馮智玳眼珠子轉了轉,眼中出現一絲狡黠。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沉默地退了幾步,想躲又不敢走。
但隋煬帝當政時,就是嶺南也要服徭役。
李玄霸點頭。
「錯覺。二哥,我建議你去找孫醫師看病。」
「父親啊,以前隋朝皇帝登基也是這副模樣嗎?我在史書中沒讀到過啊!」
「我發誓,這真的是錯覺。我對二哥絕不可能有敵意。」
王雲,字守義,自北魏起就已經居住在京兆郡的琅琊王氏子弟,知世郎王薄的新身份。
沿路災民遇到地震本來很麻木,早就習慣了自己扛。
農人們撓撓頭,好像也有點激動。
孫宣雅的女學也終於辦了起來。稍稍富裕一點的寒門庶士,都願意請孫宣雅來教導他們的妻女讀書習字。
突厥倒是打了,那是太子殿下自己打的。太子殿下還是大隋秦王的時候就愛去草原抓突厥可汗,現在又去草原抓了幾個,和老百姓們沒關係。
李玄霸驚訝一番后,冷靜下來,心中的驚訝變成了興奮。
李世民沒有住在還未修繕好的皇宮中,而是住在了一直有打理的他和李玄霸曾經居住的小院子里。
馮智戴的弟弟馮智玳小聲道:「大隋三十多年時光,至少有十年時光,百姓過得不一定有亂世好。至少我們嶺南是這樣。」
李玄霸道:「我離開了長安,他得坐鎮宮中協助母親賑災。」
李www.hetubook.com.com世民面色大變,他一把把李玄霸拉起來,訓斥道:「我說過,無論現在還是以後,你都不可跪我!若你都將我當皇帝,我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李世民和李玄霸都不在乎臉面,長孫無忌和裴行儼等下屬的臉面也被李二郎和李三郎吃了。
李世民嘴唇翕動,想說的話堵在喉嚨,卻半晌沒說出話來。
王雲雖是鐵匠,也識得字,讀得幾本書,不然也成不了「知世郎」。他十分聰明,幾乎過目不忘,理解能力也很強,只在西京待了一年,就被李玄霸那些真正的大儒老師「外放」去遊學了。
災民們嚇了一跳。我們中混入了一個大官?!
洛陽百姓深信太子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在隋朝小皇帝自焚時,隋朝皇帝就已經將天下禪讓給李世民。李世民遲遲不登基,才導致國運無人鎮壓,龍脈出現震蕩,地龍憤怒翻身。
李玄霸道:「是民心,也是懸在皇座上的利劍。二哥能被百姓簇擁登基,那麼百姓也能把他屁股底下的椅子翻了,再簇擁一個人登基。王夫子,這層紙,就由你給百姓點破了。」
居然有這麼長的王朝?居然有這麼多好皇帝?居然有這麼多官府會賑濟而不是趁著天災更加橫徵暴斂的「治世」?
兄公的武力值多可怕,這一腳踢中了,我家郎君豈不是要斷好幾根骨頭。
王雲作揖,淺笑不語。
按照常理,李世民帶著軍隊, 百姓應該遠遠繞道。但現在洛陽百姓就是圍了上來, 還是求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總不能讓兵卒開道吧?
李玄霸感到了肩膀的疼痛,但一聲不吭。
「別胡說,大唐皇帝和大隋皇帝哪能一樣?我看大唐說不定是大漢!」
但那也是明日的事了,災民們還是乖乖聽話,沒有反抗,活過今日再說。
李玄霸道:「父親會在最近的吉日宣布禪位,你在洛陽領旨,百姓進獻皇袍,你身披皇袍,步行穿越災區,帶著你的下屬走上一旬半月回長安。你進城那日,父親會帶著百官在城外迎你,為你戴上帝冕。」
庶族地主在好時節能吃飽肚子,能遊學讀書。天災一來,他們就淪落得和曾經租種他們田地的佃農差不多。如果挺過災難,他們重新建好房子,補種田地,恢復元氣肯定比普通的農人強。但在那之前,他們也只能領賑濟糧為官府幹活來維持生命。
剛才滿口反言的儒士起身理了理衣袖衣擺,抬手將發冠扶正,跟隨武將離開。
而且馮家人不需要全部都留在嶺南,他其餘兒子也要去朝堂找官做, 家族才不會被中原文化拋棄, 退化成為蠻夷, 所以馮盎把三十個兒子都帶上了。
能堅信王朝不會覆滅,亂世不會到來,只需要等到下一個好皇帝,這是多麼難以想象的事?
李玄霸撩起袍子,俯身跪下:「如今亂世未平,天災又至,民不聊生,急需一個好皇帝。請太子殿下登基,救世濟民!」
李玄霸抬腳踹了回來。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疑惑地看著李玄霸。
李玄霸停下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