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頻頻點頭:「這就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李玄霸道:「那不是很好嗎?趕緊把閻家兄弟叫來,讓他們畫一張唐太宗跪祖廟圖流傳後世……哎喲。」
或許李唐不會動其他四姓,但滅了滎陽鄭氏似乎真的不是不可能,畢竟滎陽鄭氏是李建成的妻族,為李建成出力不少。
李玄霸頷首:「很符合父親喜歡甩鍋的性格。他大概念著』都是鄭氏的錯『,念得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現在大唐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綻放封建時代的光和熱,造就封建時代最璀璨的輝煌。
杜如晦還真能。
李世民看著兩位心腹忠臣痛苦的模樣哈哈大笑,半點沒有安慰他家「房謀杜斷」的意思。
這不興滅的啊!
你說這不符合孔孟荀子的教導, 他搬出黃老莊周, 但一說起學問,他們又個個都是儒經大家。
長孫無忌對李玄霸道:「有額外需要我做的事嗎?」
歷史中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二人也搶奪過注經權。
這一點在後世人看來一頭霧水。為什麼向官員推薦自己就不是浮躁,直接參与官府的考試就是浮躁?
房喬放下捂面的雙手,道:「當初太原王氏遺孤逃到北魏,就能重建太原王氏門閥,為何琅琊王和陳郡謝北上的族人比當年太原王還多,卻不能重建門閥?我們明白為什麼,世家也明白為什麼,但百姓不明白。因為世家對外的宣傳是只要他們還有一個人,也算是世家門閥。所以你才能用輿論壓制山東五姓。」
李智雲笑道:「他好不容易獨當一面,那還是瞞著他吧。」
李玄霸偏頭:「房玄齡的話好有道理。二哥,你是皇帝,你自己看著辦。」
你要是不鬆口,朕就住你家不走了!
但「禮」的解釋權掌握在他們手中,不僅是學識的評價標準,連士人一言一行的「規矩」都掌握在他們手中,無論他們做什麼都是「完美的士人」。非世家門閥的士人想要獲得較高的評價, 必須通過他們的認可。
崔仁師冷汗直冒,卻不敢再說「不敢」,因為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他雖然不喜鄭氏主家的無能,但也不想看到宗親被殺啊。
李玄霸抬手打斷道:「滎陽鄭氏先與李建成狼狽為奸,又在小五被刺殺時冷眼旁觀,他們自己把滅族的把柄送來,不就是上趕著想被滅族?你也別太焦急,滎陽鄭氏滅門,和你們博陵崔氏又有何關係?北魏已經亡了很多年,難道你們還要認可北魏編纂的《氏族志》,山東五姓真的同氣連枝共進退,讓山東郡望之地彷彿國中之國了?」
李智雲道:「我這仇當然自己報。不知道士信聽到我受傷,會不會嘲笑我。」
正當李玄霸滿懷期待地等待博陵崔會做出什麼時,誰曾想最為矜持清冷的范陽盧氏,居然最先率領族人進入京城。
明明可以事先和他們說明,李玄霸卻非要在做完一切后露出壞笑,「沒想到吧?」,想著就是氣。
李世民焦急道:「他是認真的!他和圖書說要山東五姓就像是捏緊的拳頭,不如趁此機會斷其一指,讓他們的拳頭再也握不攏!」
李世民唉聲嘆氣。
房喬雙手捂著臉,整張臉皮都在抽搐:「李三郎啊李三郎,魏玄成總是彈劾你,彈劾的真是有道理。陛下!你不能如此縱容李三郎!」
不過李淵當時所下的「投牒自舉」的命令,仍舊是讓士子先去獲得各自州縣地方官員的舉薦。唐太宗試圖讓「投牒自舉」擴展到士子直接參与科舉考試,被魏徵勸了回去。
李世民按著弟弟的肩膀搖晃:「是你讓他們看著辦,現在房玄齡瘋了,你必須負起責任!」
李玄霸輕笑著讓崔仁師坐下:「或許他沒有,但他有沒有,和朝廷滅不滅滎陽鄭氏有何關係?」
房喬笑不出來,腦海里難得生出了彈劾自家搭檔的想法。
李世民認真地問李智雲:「小五,你知道朝中最不受歡迎的人是誰嗎?你覺得某人如今神憎鬼厭的名聲,是不是自己活該?」
當日杜如晦表現得十分興奮,房喬則神情凝重。李世民還擔心杜克明做事激進,房玄齡不夠積極。
李玄霸侃侃而談:「所以唐太宗一生雖然推廣儒學,但在科舉制度建設上並無突破,甚至還有停滯倒退的跡象。」
現在杜如晦聽到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話,只覺得熱血湧上心頭,很是興奮。
誰知道房玄齡第二日就上書要滅鄭氏滿門???
這句話另外一層含義, 便是庶人之上的階層,吃飯睡覺,一言一行, 都要遵循禮。
李玄霸道:「世人皆傳,』山東之人質,故尚婚婭『。你們認為自己血統高貴,所以要互相聯姻,連皇族都看不上。」
他表情猙獰:「我定為你報仇!」
還不是唐太宗的李世民道:「這都是魏玄成的錯。」
在李淵寵信尹德妃,滿朝文武都繞著尹德妃家走時,杜如晦寧願與尹德妃家產生衝突被揍一頓,也不肯像其他官員那樣在尹德妃娘家門口下馬,可見頭有多鐵。
李玄霸笑道:「君主無能,國家就會衰敗;若君主接連無能,就到了該改朝換代的時候。誰會真心奉承無能之人身居帝位?無能之人又憑什麼能身居帝位?所以沒有能力的君王是不可能做到垂拱而治的,只會君權旁落。」
兩人沒有在心裏嘀咕,十分不客氣地異口同聲道:「活該!」
李世民驚恐地鬆開手。
李世民對房喬和杜如晦侃侃而談:「一個強大的王朝必須有一個強大的朝堂,一個說一不二的皇帝。皇帝可以主動聽從勸諫,但不能被任何人鉗制。」
范陽盧氏此舉別說令世人詫異,李世民和李玄霸兩兄弟也摸不著頭腦。
李玄霸為李智雲換繃帶,頭也不抬道:「我要做的事已經做完,朝堂怎麼下詔,長孫將軍就如何做吧,我沒有額外的事。」
歷史中呂布沒有認義父,但殺丁原后名聲爛透。這就是因為丁原是呂布「舉主」,呂布是丁原「故吏」。
然後,輝煌之後就是灰hetubook.com.com燼,灰燼極盡升華,迸發出新的火光,誕生出全新的璀璨輝煌。
兄弟二人說著說著正事,就開始胡亂迫害忠良。
什麼是注經權?
房喬收回瞪著杜如晦的視線,也露出了憂心的神色:「李三郎,你確實該好好休息。陛下,你不能再讓李三郎繼續忙碌。」
「啊啊啊啊阿玄啊!快幫我勸勸玄齡!他瘋了!」
但這在當時就是如此。無論是兩漢還是魏晉,士子都要先拜到官僚門下,得到官僚舉薦才能考試。這樣的行為在魏晉南北朝得到鞏固,只有通過世家舉薦的人才能做官。
李世民十分想念魏徵,哪怕魏徵會拉著他袖子勸諫。
杜如晦皺眉。
哪怕魏徵自己也是寒門士子,也認為讓士子直接參与考試,會讓社會風氣變得浮躁,助長自吹自擂之風,必須通過官員的舉薦。
直到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也是封建制度即將滅亡的時候。
李世民嘆氣不語。
李玄霸道:「我已經指了,你自己悟。若悟不出來,那便是滎陽鄭氏該有此劫。舊時漢魏高門都已經破落,區區北魏門閥而已,不拿出點本事來,憑什麼能免罪?還是說,滎陽鄭氏真以為自己無罪?」
仰面朝天的杜如晦和雙手捂面的房喬異口同聲道:「這算什麼讖緯?!這不是讖緯!!」
……
長孫無忌道:「等羅士信聽到你受傷的消息,大概會向陛下請求回京。」
杜如晦大笑道:「我如今才知為何』王、謝『二人做那損人不利己之事。有時候』損人『比』利己『還快意!」
下個時代的人自會做下個時代該做的事。他們立足當下,需要的是將當下能做的事盡善盡美。
長孫無忌道:「房杜二人之前偏袒山東士族,一直壓著我送來的彈劾文書,你確定他們會按照你的想法做?」
舉薦的官員就是「舉主」,被舉薦的士子是「舉主」的「故吏」,「故吏」對「舉主」有「道德」上的從屬關係,這種政治制度又稱「二元君主制」。
「注經權」在他們手中,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哪怕皇帝說不對,世人也認為是世家說得對,皇帝應該遵循「先賢」的規矩。
房喬睜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著自己的好搭檔兼摯友。這不是我認識的杜克明!
在李玄霸府中擔任文吏的崔仁師對李玄霸道:「鄭太常求到卑職家中來,想請卑職向晉王殿下闡述,滎陽鄭氏絕無謀逆之心。」
長孫無忌剛才說了房喬偏袒山東士族,現在也瞠目結舌。
李玄霸聳肩。是不是又如何?反正我照樣說。
「滎陽鄭氏是否能活下去,取決於你們自己。」李玄霸淡淡道,「去打探一下朝中要做何事吧,只要你們是大唐的忠臣,我二哥是寬厚之人,豈會牽連無辜?」
自周朝起, 維護階級統治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禮」。士人有士人的禮, 大夫有大夫的禮,諸侯有諸侯的禮,天子有天子的禮。
他們知道世家「注經和圖書」,但聽李世民和李玄霸細緻講述何為「注經權」前,卻從未想到「注經權」會囊括整個社會的制度規範。
「我前些日子殫精竭慮,消耗了過多精力,如今又被小五受傷嚇到,已經病倒。」李玄霸把被子拉起來,遮住腦袋,「咳咳咳咳。」
李世民拍了一下弟弟的肩膀,老氣橫秋道:「我知道。我再不放他休息,母親就要讓我跪祖廟了。」
李世民瞪著李玄霸。
李世民的笑聲太魔性太氣人,逼迫杜如晦和房喬打起了精神。
盧赤松代表范陽盧氏上書,願意獻出家中全部藏書謄抄本,替大唐充盈弘文館書庫。
李世民只好親自去房喬府中與房相促膝長談,抵足而眠。
房喬和杜如晦則眉頭緊鎖,艱難消化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胡侃」。
杜如晦道:「是啊,我京兆杜氏若沒有我,也不過如此。」
李世民:「……」
這「禮」不單單指禮儀,還包含了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 籠統來說,可以算是當世的「規範」。
李玄霸慢吞吞幫李智雲穿好衣服,轉頭道:「發生什麼了?」
當世家掌握了注經權后, 學識壟斷反倒是小事, 庶族有了足夠的錢財,也能換得學識。
難道要自己獨立承擔房玄齡突如其來的瘋癲嗎?不要啊!
杜如晦按著額頭道:「如果天下皆由君主一力承擔,若有一個無能君主該如何是好?」
杜如晦笑容燦爛,房喬兜著手面無表情。
李玄霸冷眼看了崔仁師一會兒,直到崔仁師作揖躬著的背已經撐不住在發抖,才放下手中茶盞,單手將崔仁師扶起。
羅士信也已經獨當一面,外放當總管了。李智雲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不能向好友及時炫耀,略感寂寞。
李世民像一股旋風似的衝到弟弟身邊,長孫無忌十分熟練地避開了李世民的衝撞。
他們也認為「投牒自舉」不可取,但聽李世民和李玄霸嘲笑另一個世界的唐太宗時,才恍然「向朝堂自舉是浮躁,向官員自舉就不是浮躁」這件事似乎道理不通。
崔仁師離開時面白如紙,腳步虛浮。
李智雲虛弱地捂著耳朵,緩緩縮進薄被裡:「我傷口好痛,先睡一會兒,二兄,三兄,你們慢慢聊。」
杜如晦唏噓道:「我總算想明白你們要做什麼。關中郡姓為何權勢比山東郡姓大許多,仍舊在山東郡姓面前自矮一頭?因為』注經權『還在老門閥手中;已經算不上門閥的』王、謝『為何能壓著山東郡姓罵,因為』王、謝『世家門閥雖然被滅,但手握』注經權『的影響卻不會這麼容易消失。他們在百姓心中,仍舊是那位於頂尖的世家門閥。」
若是有魏徵在,魏徵一定能幫自己抵擋住房玄齡的瘋癲。杜克明根本攔不住啊!
李玄霸緩緩倒下,搶了李智雲的被子。
「父親聽后,也說要滅鄭氏滿門。」李世民抱頭,「他說是鄭氏蠱惑李建成勾結突厥。」
李世民把弟弟的腦袋按在懷裡,敲了個滿頭包。
李世民有氣無力地m.hetubook.com.com擺了擺手:「朕……我在年幼剛見到隋煬帝時,阿玄就說隋朝要滅亡,我會當皇帝。我還沒回過神,阿玄就和我說起唐朝的衰敗和滅亡。現在你們終於能體會我的痛苦了,多聽聽,別捂耳朵。」
唐太宗興儒學,建立弘文館、史館、司經局等機構,命令大儒編纂勘校書籍;擴建國子監,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學;命令全國官員積極舉薦士子參与科舉考試,並試圖深化李淵當初的「投牒自舉」的政策。
杜如晦哀嘆一聲,再也撐不住自己臣子的姿態,往後一倒,就像個魏晉狂士一樣對著皇帝展露了自己的下巴。
這件事換到後院里, 便是世家女子頭上戴絹花,小家碧玉的女子頭上戴珠釵,自然是世家女子清雅;換作世家女子頭戴珠釵,小家碧玉頭戴絹花,便是小家碧玉寒酸;就算二者都戴絹花,那就是小家碧玉對世家女子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等李智雲重新回齊魯河北時,他才會重新回到朝堂,為前線督送後勤物資。
聽了李玄霸的誅心之語,崔仁師坐不住了,忙起身說「不敢」。
杜如晦笑道:「李三,你做了這麼多事,該歇一歇了,接下來交給我和玄齡。你這身體,我真擔心你再殫精竭慮,就該病倒了。」
本來山東五姓還在冷眼旁觀,哪怕污水潑到他們身上,他們也堅信李唐不會動他們。何況現在山東之境又起烽火,李唐還需要他們幫忙安撫百姓。
李淵當皇帝后,不僅設立「常科」考試,每年固定考核人才,還在武德五年允許士人向各自州縣官員「投牒自舉」。
將來子孫不能躺著享福?那就遁入深山也~。
李玄霸捂著嘴:「咳咳咳咳。」
李玄霸道:「杜克明憂愁的問題,史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若能推翻陳腐的先祖規矩,狂傲的世家子弟們還會拍手歡笑。
長孫無忌:「我還有事,我先走了。」他不等李世民說話,仗著自己是國舅,拔腿就跑。
李玄霸以憂心弟弟的傷勢為借口,暫時休息。
就算敬佩李玄霸超出此世的眼光,他們也覺得李玄霸太過氣人,該揍。
《舊唐書》曰,「(唐太宗):』致治之術,在於得賢。今公等不知人,朕又不能遍識,日月其逝,而人遠矣。吾將使人自舉,可乎?『而魏徵以為長澆競,又止。」
李玄霸道:「他們壓著你的彈劾文書,你的文書不還是能送到二哥案上?他們只是對外做出一個不偏不倚的態度而已。現在小五被刺殺之事為真,他們抓住了對方馬腳……」
在原本歷史中,他被隋朝官吏舉薦了都懶得去做官,本身就是個狂士性格。
深化推廣「投牒自舉」顯然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手段,但唐太宗的優點是聽勸,又有個不足之處是太聽勸,手下文武百官都說「投牒自舉」不好,他就放棄了。
科舉考試並非一朝一夕形成。隋文帝建立分科考試,是改革了兩漢時的察舉制。
杜如晦確和*圖*書
實有著世家子弟的傲氣。而過分狂傲的世家子弟,向來是連世家自己的規矩都不放在眼裡。
李智雲的另一位好友和心腹,李世民在鄭家的內應鄭仁泰抱著李世民的大腿哭。
李玄霸道:「你看我幹什麼?我已經賦閑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或許你可以請父親幫忙?」
「房玄齡說滎陽鄭氏本就支持李建成,我已經赦免了他們一次。這次小五遇襲之處附近正好有鄭氏的田莊,一定是鄭氏想要為李建成報仇。他要誅殺鄭氏所有男丁,流放鄭氏滿門!」
李世民笑著合掌稱讚杜如晦說得對,杜如晦得意洋洋拱手。
李玄霸話音未落,李世民高亢的尖叫聲就從外面傳來,人未至聲先到。
被搶走被子的李智雲:「……」
「常科考試」加「投牒自舉」,才是後世科舉的雛形。
在京郊駐兵的長孫無忌匆匆回來,看到李智雲精神很好,鬆了口氣。
至於李世民和李玄霸認為「君主專|制」比「君主垂拱而治」更合適,他們即使現在所做的事都是維護李世民的「專|制」,但這與先賢不同的話,也讓他們難以立刻接受。
李玄霸道:「趨利避禍不就是讖緯的用處?」
房喬提起僵硬的嘴角,譏笑道:「看來世家門閥也不過如此。」
再說了,京兆杜氏也沒有「注經權」,所以把老門閥手中的「注經權」砸了,豈不快哉?
我算不上頂級門閥,但你京兆杜氏也算是大門閥了,你就這麼容易接受了陛下和李三郎離經叛道與當世不容的思想?
《禮記》曰:「禮不下庶人。」
李智雲傻傻道:「就、就猜測而已,便要滅鄭家滿門?房相的戾氣是不是太重了?他開玩笑的吧?」
魏晉南北朝時,他們捫虱而談是清貴,爛醉如泥是清貴, 只知清談是清貴, 吃多了五石散滿大街裸|奔那也是狂士風範。
李世民還真想過把太上皇搬出來背鍋打圓場,讓太上皇說鄭家是親家,不能對鄭家太過。
李智雲道:「二兄,我不敢回答,我只是弟弟,不能說兄長的壞話。」
春秋戰國禮樂崩壞, 到漢朝重新平定天下時,也重新塑造了「禮」。
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政策,在如今,正是封建制度發展的黃金時期,最適合現在生產力的生產關係就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李玄霸搖頭:「嚇唬得了已經較為衰落的博陵崔,可嚇唬不到清河崔、范陽盧和隴西李。不過山東七望已去其三,還能翻起多少浪花?」
誰知道房喬要來真的,山東五姓世家有點疑惑了。
李玄霸嘴微張,半晌沒說出話來。
崔仁師臉色大變:「殿下!……」
兩漢被舉薦的孝廉入京后要經過考試才能授官,隋文帝將考試規範化,分科取士,是為「科舉」。但隋朝時的「科舉」不允許士子投牒自舉,必須由五品以上官員舉薦,才有資格參加考試。而且隋文帝時考試時間也不固定,實際內核仍舊是察舉制。
崔仁師嘴唇哆嗦道:「請殿下為卑職指一條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