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遺憾道:「哎,該讓杜克明去!」
在《唐律疏議》中,盧祖尚所犯之罪為「對捍制使」,《舊唐書》刑法志明確其罪名為「忤旨」,按律當判處絞刑。
哦,唐太宗繼位「冤」殺的第一位大臣啊。
唐太宗又親自召見盧祖尚,再次承諾兩年之期,並抱怨匹夫都能遵守諾言,你怎麼能耍我?
盧祖尚並非范陽盧氏,而是河南樂安豪強。隋末時當地豪強紛紛起兵佔據鄉里, 盧祖尚也自立為刺史, 后獻地降唐, 得封郡公。
魏徵之後評價過唐太宗的毛病。唐太宗的毛病是典型的帝王病,有法不依,有程序不用。
他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不行!」
他剛當上皇帝,大唐還未掃平天下,不思休養生息,就修建了新的奢華宮殿,被友人蘇世長諷諫,「這麼華麗的宮殿是隋煬帝造的吧?」
李玄霸揮手打斷李世民道:「別老壓榨一個人。」
彷彿火山爆發的李世民把盧祖尚丟給大理寺,並在朝堂上炮轟盧祖尚好逸惡勞,不肯承擔責任。雖然他沒殺盧祖尚,但盧祖尚之後別想當官了,給他留給爵位就算是對得起他獻城之功。
無論是真正的昏了頭,還是運用冷酷帝王心術, 大多都是在唐太宗晚年時才發生,唯獨盧祖尚是唐太宗在貞觀二年殺的。
直到貞觀元年十月,歸順大唐的馮盎才佔據上風。唐太宗派人招撫,叛亂的酋帥才投降。
外患上,突厥打得李淵和李建成父子抱頭喊遷都,要把長安留給突厥人牧馬。唐太宗剛繼位,突厥人都快打到長安了;
李世民只是生氣自家老師那麼一大把年紀了還主動坐鎮嶺南,盧祖尚才二十多歲而且還是個武將,居然借口體弱多病抗旨m.hetubook.com.com
不遵。更生氣的是,盧祖尚還當著薛收的面這樣說。
反正自己已經決定,二哥再怎麼想也沒用。
之後唐太宗自己評價此事,「向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為太暴」。
唐太宗在這件事上有錯嗎?
唐太宗和房杜兩人一陣忙碌,把封官流程迅速走完。杜如晦親自去盧祖尚府中宣讀詔書。
雖然只是豪強,但中原的豪強都很有學問,盧祖尚既是將領, 也是文人,武德年間當官時名聲不錯。
李玄霸道:「冷靜點。瘴氣本來就是假的,只是蚊蟲叮咬和中暑而已。我又不去山林里,確定不會有事。南方溫暖,說不定對我的病還更好。而且除了我,誰能把已經得病還不肯回來的薛老師綁回來?」
原本歷史中盧祖尚也只有三十歲。唐太宗選定盧祖尚去交州任職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盧祖尚足夠年輕,身體扛得住。
李玄霸一邊看盧祖尚的上書, 一邊在腦海里搜索歷史中盧祖尚的信息。
李世民無語:「杜克明還沒回京呢。」
李世民聽完李玄霸說的另一個時空的事後,心裏的氣居然少一些了。
李玄霸慢條斯理地把歷史中盧祖尚會做的事告知二哥:「他現在也是先同意,等詔書念完了才說不去嗎?」
李淵命溫大雅撰寫《大唐創業起居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的形象是所有記載中最為光輝偉岸的,溫大雅對李淵所有行為都基本持誇讚態度。
李玄霸再次打斷:「我去。」
盧祖尚還是拒絕。
滿朝文武今朝有酒今朝醉,彷彿回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代,搶個皇帝當就是為了享受享受,根本不在乎王朝的持續,默認自己待著的https://m•hetubook•com.com是個短命王朝。
李玄霸失笑:「小心他辭官。雖然抗旨不行,但辭官是沒問題的。」
更別提李淵封王是從祖父的堂兄弟開始封,祖父、父親、自己的堂兄弟即後代,無論是垂垂老矣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全部封郡王。
李世民仍舊皺眉:「讓我再想想。」
唐太宗剛開始脾氣還是好的,盧祖尚對宰相杜如晦抗詔也沒追究,而是找盧祖尚的妻兄去勸說,並給出承諾,卿啊,你就去救救急,就一兩年時間而已!兩年後朕必召你回來!朕可以提前寫好召你回來的詔書!就兩年!
嶺南馮盎雖然歸順,但嶺南還有其他實力強大的酋長,一直在與馮盎爭鬥。
唐太宗繼位的時候, 大唐內憂外患, 就像是一棟裡外都被人錘擊的爛房子。
就是在盧祖尚被殺的貞觀二年,唐太宗留下了在屏風上寫下各地都督刺史簡介,評價「(都督刺史等地方官)此輩實治亂所系,尤須得人」的典故。
這要先提一提這件事的背景。
李世民嘆氣:「我也擔心。現在伯褒氣得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你今日不進宮,我也準備出宮找你一起去伯褒府中安慰他。可惜那張君政太稚嫩,只通過了鄉試。遲個幾年,他有這樣的志向,我就給他機會。」
李世民點頭:「薛老師說,嶺南恐怕會生變。實在不行,就讓魏玄成……」
光憑「庭斬」這個行為,此事確實是冤案,因為人還沒交由大理寺審問定罪呢。
李世民陰陽怪氣道:「啊?是嗎?河東那把火?」
李玄霸道:「交州的事很緊急?」
唐太宗才剛登基,還來不及甄選人才。就算甄選了人才,也要先磨礪幾年,看看成色才能m.hetubook.com.com用。
李世民皺眉。
這等封疆大吏,皇帝也要多次詢問本人的意見。
等到杜如晦來了,正式任命的詔書念完了,催促盧祖尚出發的時候,盧祖尚卻說「我回家后冥思苦想,還是覺得嶺南太苦了,我身體吃不消,不去」。
李世民露出了古怪的神色:「是啊,這次也是先同意。我讓薛伯褒宣讀的詔書。」
嶺南叛亂剛平息,交州都督、宗室李世壽就因為貪污搜刮太過,當地百姓和豪強皆怨聲載道。
所以武德年間朝內奢靡成風,官吏多貪污受賄,尸位素餐的冗官無數。
內政上,李淵自從當了皇帝之後不僅擺爛,還變得越來越抽象。
盧祖尚將要赴任的交州,乃是嶺南軍事重鎮。
雖然李淵也做了許多實事,但與他荒誕抽象的地方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什麼去了嶺南就回不來了,那是流放的地方巴拉巴拉,坐鎮嶺南的薛道衡不僅是李世民、李玄霸的老師,還是薛收的親生父親!你當著親兒子的的面說別人親生父親「去嶺南的人回不來了」,你是故意找揍吧?!
貞觀二年適用的還是《武德律》,已經失考。《武德律》量刑較重,《唐律疏議》是其改良版本。
馮盎與談殿等俚僚人酋帥相鬥,叛亂幾乎波及整個嶺南道。
但優秀的史官就算完成政治任務, 也會用春秋筆法留下點東西。
李世民:「……」
這些官可不是李淵在進軍長安的路上為招攬豪強許諾封的官, 而是當了皇帝后封的官。
你耍人啊?!
奉承他的封大官, 跳舞跳得好的胡人也封大官, 比李隆基重用安祿山還離譜, 至少安祿山真的有政績。
按照程序,唐太宗應當把盧祖尚交由大理寺處置,之和-圖-書後如何判刑,或者是否赦免,都該經過大理寺來執行。
錯很大。
大唐沉重的財政負擔,層層攤派在百姓身上。大唐就不像個統一王朝開國的模樣。
「晉王暫代交州都督一職,即可赴任。」李世民咬牙切齒道,「朕的老師年邁,朕的弟弟病弱,他們為了大唐都自願前往嶺南。盧祖尚!朕雖不殺你!但你定會被釘在史書之中被人唾棄!」
唐太宗趕緊讓李世壽滾回來,急需派一個清廉正直的賢能之人去救急。
唐太宗卻是將盧祖尚「庭斬」。
雲南的六詔還在觀望,與唐軍摩擦不斷;
他狠拍了一下桌子,咬牙切齒道:「不想去就提前說啊!現在詔書都頒布了,難道讓我收回詔書?皇帝的詔書豈能兒戲?伯褒也氣得不行,薛老師都在嶺南,盧祖尚還不到三十歲,他裝什麼老病!」
於是「冤」案發生,後世聽聞后無不為無辜的盧祖尚垂淚。
李世民道:「伯褒氣得說要自己去了。父子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赴任,不然我就讓他去了。」
李玄霸拍著二哥的肩膀道:「哥,相信我,我從來不拿自己小命開玩笑。」
貞觀元年,嶺南局勢惡化。
盧祖尚是不是被冤殺?
李玄霸贊同:「是啊,他身為武將,還未到而立之年,居然以身體為託辭……哎,他找個稍稍走心一點的理由,比如奉養老母之類的,我倆都能忍。」
盧祖尚的問題在於,他之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已經在朝堂上拜謝了。
不喜歡的人就算有功勞都要殺,喜歡的人就算犯下了重罪也能赦免。竇軌濫殺無辜,李高遷臨陣脫逃,李淵都是先下獄,然後迅速官複原職,甚至再升一級。
盧祖尚拒絕。
李玄霸懶得等二哥再想,徑直回府收拾行李了hetubook.com.com。
溫大雅所撰起居注中,誇讚李淵書法好, 字寫得快,曾經一天封了一千多個官,唰唰唰就把封官詔書寫完了。
「你不同意,我就用你的字跡寫詔書,你還能定我偽造聖旨之罪?」
只是武德朝吏治散漫,完全由李淵心情決定,所以盧祖尚仗著自己有清正廉潔的名聲,以為皇帝顧忌羽毛,不會治他的罪。
唐太宗怒了。身為皇帝,連任命官員都任命不了,我還當個什麼皇帝?斬了!
比起另一個世界的自己捉襟見肘,低聲下氣三番五次地求盧祖尚去赴任,被照臉抽了后還要反省太殘暴,自己情況好許多。沒有父親的折騰,貞觀朝吏治情況不錯,替代盧祖尚的人不缺。
「李大德!你是不是找揍!」
貞觀元年,唐太宗剛改元,就著手吏治改革,加強邊疆防備。
當年孫吳為了坐穩南方霸主的位置,就在蠶食交州上花了大力氣,所以現在交州是嶺南難得的受中央直管,而不是羈縻統治的州。
當然,在正常的王朝里,若不是流放貶謫,遇上一個脾氣好的皇帝,官員也不是不能找借口不赴任,比如要奉養老母之類。
情況很緊急,而選官的流程其實是很長的。
特別是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唐太宗尤為重視。
李世民道:「也對。那就小五……」
李玄霸道:「智者千慮偶有一失。火又不是我自己放的。交州又無戰事,你有什麼擔心?等會試結束,如果張君政上榜,就把他派來給我當副手,我試試看能不能把他培養出來。有志向的人肯定比單純接受命令的人更容易做出成績。」
捉襟見肘之間,唐太宗和房玄齡等人冥思苦想,最終選擇了盧祖尚。
前面已經介紹了武德朝的情況——官多如牛毛,能用者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