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6章 遊獵

「還有朝鮮,長白山一夥毛賊,朝鮮三千里江山、十余萬兵馬解決不了?恐怕是根本就不想用心去剿,更存了禍水北引、賊寇守國門的心思吧?」
「還有蒙古諸部,年初爆發的走私案,蒙古人在大同、榆林一線悄悄向武鄉賊走私糧食食鹽、販賣戰馬,攪進去的還不是一兩個部落,連鄂爾多斯部去年被武鄉賊打得那麼慘,都有牧民悄悄和他們交易,滿蒙一體,終究是比不過吃飽肚子。」
「睿王爺好神箭!」頭戴網巾、一身漢家衣袍的洪承疇淡淡地笑著,策馬跟在多爾袞身後,他掛在馬上的弓箭沒有動用的跡象,戰馬屁股後邊也沒有懸挂一隻獵物。
「一則便於計功,射中敵軍,只需查驗箭矢標記名字便知是誰的功勞……」多爾袞頓了頓,有些猶豫:「二則……」
「這還只是羽箭而已,一匹戰馬至少要十兩銀子,按照八旗定製,一名合格的騎兵至少要三匹戰馬和圖書才夠使用,一身盔甲少說也得十幾兩銀子,八旗都支付不起,何況是其他薪餉更少的各軍?」
「洪先生猜得沒錯,皇上一人擔著整個大清天下,如今身子不行了、擔不住了,底下的奴才們自然就尋覓起能幫皇上分擔的人來了!」多爾袞坦坦蕩蕩地點點頭,也勒住戰馬,認認真真地問道:「洪先生,此等危局,有何法可解?」
洪承疇忽然撲哧一笑,開玩笑一般地說道:「不知道睿王爺知不知道,如今京師釣魚樓一個二等廚子的月餉都有二兩銀子,八旗驍勇,恐怕平日里還不如一個廚子過得舒坦。」
弓弦響,一箭飛射而出,一隻賓士得幾乎四腳離地、快要飛起來的兔子身子猛地一扭,撲通一聲滾倒在地,四條腿還在不甘地抽搐著。
洪承疇沒有直接回答,從箭囊里抽出一支箭來,摸著上面的刻字,問道:「睿王爺,大清軍中,無論將帥兵和圖書卒,所用箭矢都有在箭桿上刻上名字標記的習慣,這個習慣在明國極少,在流寇那裡也極少,在武鄉賊那裡甚至根本不存在,唯有清軍之中,無論漢滿蒙皆極為普遍,此是為何?」
「大清各軍的箭矢都需要自己購買,而大清給各路軍兵開了多少銀餉呢?」洪承疇把玩著那支羽箭,絲毫不理會多爾袞略顯難看的臉色:「按照大清定製,八旗馬軍月餉四兩,但實際上除了各旗戈什哈和少數精銳,有幾個能領實的?大多隻能領三兩月餉,披甲步軍一月只有二兩月餉,不披甲的,月餉只有一兩五錢,也就是說,一般的八旗兵將一月薪餉連買一袋羽箭都艱難!」
多爾袞沉默了一陣,眼神有些躲閃:「宸妃娘娘憂思之症一直不見好,皇上每日守在永和宮中,自然也跟著日日憂思、積鬱成疾了。」
「當初在關外,長白山中莫說野兔野雞,便是大蟲黑熊都多如牛毛,和_圖_書入了關,連圍獵都不知去哪,只能在這燕山之中轉轉了……」多爾袞放緩馬速,掃了一眼洪承疇:「洪先生一貫深居簡出、不理政事,今番卻能接受本王的邀請來遊獵,本王也是大感意外啊!」
多爾袞又是一陣默然,洪承疇見他不搭話,也微笑著沒有說話,過了一陣,到底還是多爾袞綳不住了:「洪先生何出此言,大清入關之後蒸蒸日上,有何處可憂?」
「皇上最忌諱的,就是八旗貴胄交結漢臣,除了肅親王以外,與漢臣相交的八旗貴胄,都受過皇上的處罰,睿王爺這麼敏感的身份,卻主動邀請在下同行遊獵,在下也意外得很!」洪承疇哈哈一笑,朝京師方向看了看:「皇上的身子……還好嗎?」
「單單是為了宸妃娘娘?那皇上可真算得上古來第一深情的皇帝了!」洪承疇冷笑一聲,看著多爾袞的戈什哈將那兔子取來:「睿王爺,您既然邀在下來遊獵,何https://m.hetubook.com.com必遮遮掩掩,皇上到底是憂于妃,還是憂於國啊?」
「流寇軍備靠搶掠后再分配,自然沒有刻印的習慣,明軍箭矢由朝廷裝備,只有將帥家丁瞧不上朝廷給的那些垃圾,又有餘錢購買優質箭矢,才會有刻印的習慣,而武鄉賊的箭矢同樣是由朝廷裝備,但他們的質量很高,價格也比大清的低得多。」
「睿王爺冒著天大的風險邀在下來遊獵,難道是為了聽在下說些奉承的虛話嗎?」洪承疇哈哈一笑,拍了拍箭囊:「無糧無餉,再強的軍隊也會飛速墮落的,在下是親身經歷過的,大清如今還能靠壓榨蒙古、朝鮮和漢人包衣來勉強維持,可又能維持多久?」
多爾袞眯了眯眼,冷笑一聲:「洪先生,你倒是膽大妄為,這些話恐怕是本王正白旗中最親近的奴才,也沒幾個敢對本王說的。」
「長此以往,大清會慢慢被掏成一個空架子,一推就倒!」洪承疇忽然勒住戰馬,朝和_圖_書京師方向一指:「睿王爺,此事您應該比在下更清楚,皇上英睿神武、天降神君,在下都明白的道理,皇上也不會不清楚,皇上是憂國憂民,所以身子才出了問題,也沒太多的精力去管束身邊之人了,睿王爺這場遊獵,皇上恐怕永遠也不會得知了吧?」
「二則箭矢也不便宜,方便回收使用!」洪承疇見多爾袞說不出口,乾脆自己解答道:「一等青鶴翎,每五支價銀一兩八錢,最便宜的三等青鶴翎,每五支也價銀一兩四錢,按照八旗配備的最低標準,一袋十二支,便要二兩六錢。」
「今年至今,山東、直隸等地有多少旗庄和漢人豪門的莊子遭到那什麼游擊隊的襲擊?這些游擊隊背後固然有武鄉賊的支持,可是他們能在大清的眼皮底下站穩腳跟、讓大清尋之不著、剿之不能,往根子上說,不還是因為大清對漢人包衣和農戶壓榨過度,讓不少漢民明裡暗裡地支持他們、充當他們的耳目後盾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