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崇禎年間,因為武鄉義軍沖入湖廣,加之左良玉盤踞廬州,明廷便在安慶專設一巡撫,管轄安慶、太平、池州三府,名義上是協助左良玉抗賊,實際上則是為了制衡左良玉在廬州的大軍,首任安慶巡撫便是時任淮揚右參議的史可法,后史可法升調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又以淮揚道參議鄭二陽接任。
「我這遊方道士,算命不準,但騙人還是有一套的,百姓不會瞞著我,官府也看不到我這過境的小蟲子,這樣才能了解些真實情況。」
「一路東來,正好順便看看,扮個遊方道士,方便不少……」宋獻策呵呵一笑,跟著武紹進了衙署之中:「武靖侯,您也知道,整風肅紀之前,江西的情況最為嚴重,整風肅紀之後雖然情況好了不少,但藏在暗處的蟑螂老鼠又怎麼可能一把就抓完?此番動用大軍,征糧征夫、後勤調用都需要各地官府配合,其中上下其手的機會https://www.hetubook.com.com
可不少。」
安慶城,此處位於南直隸西南部,南臨江西九江府、西接湖廣黃州府、西北靠大別山,東南倚長江,素有「萬里長江此咽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與九江隔江相望、互為犄角,把守水陸要衝,為南畿上游之要衝重鎮。
宋獻策也沒有穿著官袍,一副遊方道士的打扮,領著家奴清風在城門處排了半個時辰的隊才進了安慶城,到了安慶衙署,差點又被值守的戰士當神棍轟了出去。
「執政倒是大手筆!」武紹嘿嘿一笑:「聽說馬六甲、雲南、青藏都在準備戰事,執政這是要四面開戰啊!放在殘明和東虜身上,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鄭二陽並非有能之人,左良玉盤踞廬州之時時常勒索官紳、敲詐各地官府,軍兵常常越境至安慶府、太平府等地騷擾,鄭二陽與之多有摩擦、關係和*圖*書極差,互相之間彈劾的文書都堆成小山,當大熙軍東進入廬州之時,鄭二陽眼見左良玉和大熙軍在廬州鏖戰,卻始終按兵不動,沒有派遣一兵一卒支援。
「中土上國對付四邊蠻夷,四面開戰有什麼奇怪的?」宋獻策微笑著說道,看著武紹一臉輕鬆的模樣,又提醒道:「雲南、青藏只需守御,馬六甲有不少外邦土人幫忙,也不算難搭,塞外也差不多,草原上自有草原上的規矩,只有這江南之地,看似易取,但實際上卻最為麻煩。」
如今的安慶幾乎成了一座兵城,城外連綿起伏的兵營一直延綿至天際,赤紅的旗幟幾乎連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城外不時有一股股騎兵向東而去,掀起一股股的煙塵,長江之上,一艘艘船艦也順江而下,密密麻麻地布滿了長江江面,排隊等待著進入安慶周圍的港口。
直到左良玉在廬州脆敗,狼狽逃去揚州,大熙軍直逼鳳陽
m.hetubook•com•com之時,鄭二陽才終於反應過來,頓時慌了神,趕忙組織兵馬欲援救鳳陽,但他匆忙出兵,又一路逼著軍兵日夜趕路,底下的將士一合計,左良玉都攔不住大熙軍幾日,他們這一兩萬人馬跑去鳳陽主動去招惹士氣正盛的大熙軍豈不是送死?他們既沒補餉又無賞賜,又何必為朝廷賣命?
「此事我清楚,執政專門寫了信過來提醒我,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嘛!」武紹呵呵一笑:「江南官紳、奴僕、軍閥、復社、豪商,勢力錯綜複雜,易取而難治,我大熙若是不想日後江南動亂不止、搞到最後只能揮起屠刀,首要便是分清敵我、對症下藥!」
但安慶城內卻少見大熙的戰士,大熙軍軍紀森嚴、嚴禁擾民,部隊基本都被約束在城外軍營之中,只偶爾有採買或休假的戰士才會入城逛逛,反倒是不少百姓成群結隊地跑去城外,送上一堆堆的物資。
明初之時,明太祖建和*圖*書都於南京后便開始策劃上抵九江、下至蘇松出海口的江防體系,以拱衛南京安全,明成祖北遷之後,長江江防體制也逐步完善,直到嘉靖年間逐漸定型形成定製。
聽聞消息的武紹從衙署里出來,看見宋獻策這副模樣,頓時笑開了花:「宋先生,你這是個什麼路數?不|穿官袍也就罷了,怎麼搞成這副窮酸模樣?若不是你隨身帶著印信,今日你怕是進不了這安慶府衙的大門了。」
「執政要北上山西,執政準備趁多爾袞和豪格內戰的時機大舉出塞,徹底消滅濟爾哈朗所部和蒙古八旗,鏟滅東虜在塞外的統治……」宋獻策簡單地解釋了幾句:「此番塞外動兵,一則配合關外的游擊隊和朝鮮聯軍向東虜龍興之地挺進的行動,二則征服蒙古諸部、消滅濟爾哈朗后,我大軍便能直接從草原抄襲開原、鐵嶺一線,直撲瀋陽,對東虜形成包圍,徹底斷了他們東歸之路。」
「宋先生辛苦了……」武紹呵呵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笑,點點頭,他掌江西等地兵務,這些貪污腐敗的政務問題不歸他管,武紹也沒有深問的意思,朝衙署大堂指了指:「咱們正好在商議軍務,宋先生也來聽一聽,劉國能部東進之時,本侯就已經下令各軍準備了,收到軍機處的軍令后便開始集結大軍,我之前還以為執政會親自來指揮這滅明的大事,沒想到竟然是宋先生來了。」
三省大戰之後,大熙軍兵臨安慶,安慶守軍嘩變綁縛新任安慶巡撫張國維直接投降,南直隸的西南門戶、江防咽喉兵不血刃落在了大熙手中,大熙便賜封原掃左五營的掃地王張一川為中和伯,領軍鎮守安慶,歸屬江西武紹治下指揮。
於是走到半路上,明軍便突然嘩變,將鄭二陽綁了逃回安慶,之後大熙和大明三省大戰,安慶守軍按制歸屬江北巡撫楊一鵬指揮,但安慶守軍卻一動不動,坐看楊一鵬被大熙一支偏師擊潰逃往淮安,戰後鄭二陽也因此背了鍋,被盛怒的崇禎下令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