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吶,乾脆連城一片得了。」
「是嗎?我選來選去,其他的看著太複雜,沒有必要,這個就挺好。」
現在找都找不到了。
「既然大傢伙都選了同一個造型,那咱們就建成一樣的。」
老胡頭便是贊成。
要說好看,那獨棟是真好。
「那前邊這平房……」
「行,你們不變,我家這邊要增加,不然真不夠住。」
「咱兩家都建成四個窗戶的格局,比胡大爺韓大爺他們家大。」
這還是韓建華批准的呢。
有圓拱形的門窗,尖尖的屋頂,圓圓的柱子。
「爸媽,你們的房子,這次就跟我們建在一起。」
盧昌華轉頭問老爸老媽。
「樓上樓下還得做衛生間。」
從胡家到韓家這段,是老房子。
盧媽媽和王媽媽都表示贊同。
韓大媽拉著幾個老太太一起研究。
「這樣節省材料,還保溫,也顯得我們親近不是?」
「那是!」
「行,行,只要韓大爺和韓大媽喜歡就行。」
於是,王瑤在網上搜集了一些洋樓別墅的圖片,整理后列印了出來。
而盧家是當年失火之後,重建的。
東北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是常態。
「韓大爺,你呢?你也要這樣的?」
「媽,你呢?」
就是,兩家用一個山牆。
韓建華見老伴選的和胡家一樣,也沒反對。
「……」
現在能多看一眼是一眼了。
老胡頭拽著自己的下巴上的鬍子反應過來。
第二個原因,就是氣候。
「是,是,我這不是也操心這事嘛!」
左右各有上下兩扇窗hetubook.com.com戶。
「我覺得還不錯,老太婆你覺得呢?」
「就是韓穎回來,四個房間我們住綽綽有餘。」
「怎麼呢?」
「要不,左右再增加倆窗戶,這樣就是八個房間,再加上樓上樓下兩個廳,這樣基本就夠了。」
可是他轉念一想,壞了。
「知道,知道。」
「媽,就在咱家住,八個房間足夠了。」
要是家家獨立,既不保暖,也浪費燃料。
「一樓,客廳餐廳廚房倉庫。」
「那你大爺和三叔來了……」
盧媽媽和王媽媽也開始認真選了起來。
還是王瑤出了個主意。
「我這邊?我這邊就不便,跟他們一樣。」
老胡頭見狀,鬍子一撅,嘴一咧,嘿嘿直樂。
眾人見狀都憋著笑。
「韓大媽,您眼花了吧?跟胡大娘選的一樣!」
韓大媽不甘示弱。
其二樓的門也跟左右的窗子造型一樣,為圓拱形。
盧昌華見狀直接拍板定下了。
盧昌華見兩個爸爸這種表情,知道他倆不太滿意,就攢搗他倆「造反」。
「媽,你們也選選。」
用的都是富拉爾基紅磚。
「以後注意點影響。」
王德江一臉疑惑。
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盧昌華為建為小洋樓的樣式有點犯愁。
這個問題一下就把大家問住了。
「我是這麼想的。」
「你個死老頭子,讓你幹啥就幹啥得了,凈瞎操心!」
韓建華想了一下,說道:「既然房子是昌華一個人出錢建的,建在一起也好。」
最後鬧個不喜歡,不是得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償失嗎?!
「那還是你選吧。」
老胡頭也點著頭。
看著這趟新舊結合在一起的平房,感慨良多。
從盧家出來,大夥站在院門口的大街上。
「二樓是卧室和陽台。」
盧媽媽和王媽媽一聽這話,立馬來了精神,一臉的得意。
如今,都要推倒重建了。
還有的大門做成人字形門廊,與主體樓房相連。
見爸媽都通過了。
「我,我再看看。」
「對,對,只要他們喜歡就行。」
上面那扇是圓拱形,下面那扇是方形。
尤其是中間這堵牆,基本不會上霜結冰。
老盧頗感慨的說道。
洋樓的中間,是一個向外凸出的部分。
當夫妻倆把這本彩色的冊子拿給大傢伙看的時候,一個個的都被精美的圖片吸引了。
盧昌華抬頭看向老丈人。
盧媽媽轉頭問王瑤。
韓建華見老伴把自己相中的否了,也不生氣。
「對,對,對,老韓大哥說的對。」
「呵呵,親家沒意見,我也沒意見。」
看著就不是中國的建築。
王德江也說道:「呵呵,你媽說了算,我沒意見。」
節約成本這個好理解。
終於看中了一個。
「一樣咋的?也就是你先選了,要是我先選,我也選這個。」
想建成統一樣式的吧,又怕老人們不喜歡。
「親家母滿意就行。」
盧昌華看著圖片嘀嘀咕咕,然後抬頭說道:「看著格局有點小啊!」
王德江和老盧都無奈的相互看看。
老盧算是放棄了。
「對,對,還是媳婦和-圖-書兒聰明。」
老胡頭指著其中一張圖片說道。
在東北建房子都喜歡幾家建在一起。
一起哈哈大笑。
而中間凸出部分則是左右斜坡頂。
可是一想到冬天的寒冷,這些人就打了個寒顫。
他一說房子小了,幾個老頭都伸頭過來問原因。
韓建華指著一張圖片問老盧。
「前面的平房不動了,就改成倉庫。以後咱家各家各戶都分幾間當倉房,放點雜物破爛啥的。」
「我是沒啥意見。」
王德江看看老伴,點點頭。
老頭老太太都一臉疑惑。
老胡頭選中了這個樣式,盧昌華轉頭看著韓建華。
韓建華說道。
結果,選來選去,還是感覺這個造型的實惠,也好看。
「爸,你們倆也選選唄?」
盧昌華原本是想每家都建成獨棟別墅,結果現在一看,得,又是一趟房。
王瑤湊過去一看,豁,這不是胡家選的那個造型嗎?
盧昌華看著老丈人和丈母娘。
現在,胡家韓家盧家就是挨在一起的。
「對,老伴啊,你看看這個行不行啊?」
胡大娘越發的聲高起來。
二樓的屋頂是前後斜坡頂。
見韓建華和老胡頭都這麼說,盧昌華點點頭。
這是個二層的小洋樓。
王瑤替丈夫問道。
始建於六十年代建場時期。
「也行,那就兩個媽媽說了算。」
這既是為了節約成本,也是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
「老胡啊,你可真夠笨的!昌華不是說了嗎?前院當倉房了,每家分幾間。到時候還不夠你裝破爛的?!」
「爸,你那邊呢?」
「哎呀,還和_圖_書是韓大哥有眼光啊,我看不錯,不知道嫂子喜歡不?」
「嘿嘿,一時沒轉過彎來。」
「我們家還是最東邊,爸媽你們這棟就在我和韓大爺邊上,咱們建在一起,行不?」
這麼一解釋,王媽媽點點頭。
「我們是建成一家一戶的獨棟洋樓呢,還是像現在這樣,也連成一片?」
見盧昌華說完了就要走,老胡頭趕緊叫住他。
韓大媽看了看,搖了搖頭,「樓太高了不好,最多就是二樓。」
你說自己又出錢又出力的。
家裡一直是自己說了算,現在就讓老太婆做回主,只要他喜歡就行。
「這還不簡單,一個窗子一個房間唄,這圖上的窗子就四個。」
「這個,就這個!」
畢竟要是一樣造型,施工方面也方便。
只不過是二層樓房而已。
胡大娘看看點點頭,「還行。」
上下兩扇窗子在一條豎線上。
「你看看這個怎麼樣?」
「乾脆,咱們收集一些洋樓的樣式,讓他們自己選,喜歡啥樣的就建啥樣,這不是皆大歡喜嘛。」
胡大娘不滿的埋怨。
「樓上兩,樓下兩,肯定不夠。」
本來,家家都要建左右兩堵山牆,也就是要建四堵。
「可不咋的。兒媳婦兒,你說呢?」
「算了,你媽選了我就不選了,聽她的。」
「嘿嘿,嫂子,咋樣?還是我老胡選的好吧?」
只是他們現在是平房,不是樓房而已。
要是兩家挨在一起,只需要建三堵山牆了,無形中就節約的一堵牆。
突出部在二樓形成了一個帶屋頂的凸出陽台,一樓形成了一個門廊。和*圖*書
「行,知道了。」
「呃……也對哈!」
「一樣行,施工的時候還省材料呢。」
盧昌華指著圖片比劃著。
「那個,我有個事挺糾結的,想問問你們的意見。」
「哦。」
「爸媽,你們看呢?」
盧昌華把冊子一合,說道:「那就這麼定了,過幾天我找人來看看場地。糯米一開學,咱們這就動工。」
「胡大爺,你喜歡這個?」
王瑤解釋道:「其實,三叔三嬸以後在哪兒還不一定。大爺就是來也就兩人,咱家房間多,夠住。」
「昌華啊,你們家增加是應該,你們哥倆都回來,房間少了不夠住,我們就算了。」
要是兩家挨在一起,你家燒火,我家也能借到光。
「是啊,我這邊就不增加了,你說,大貴他們也就過年回來,夠了。」
視覺上看,形成了一個整體。
有方形門窗,斜坡屋頂,方形柱子。
老胡頭小聲的賠著不是。
韓建華翻遍了冊子,終於在裏面找到了自己心儀的樣式。
王瑤樂呵呵的把胳膊搭在老媽和婆婆的肩膀上。
盧昌華一看就笑了。
「嘿嘿,這個不錯,一看就是洋樓。」
而北牆竟然是上霜和結冰的。
這不跟以前的平房一樣了嗎?!
「說吧,啥事?」
「我選就我選。」
老盧示意老韓要徵求自己老伴的意見。
盧昌華知道老丈人的意思。
還沒等盧昌華說話,韓建華搭腔了。
而一樓則為方形。
「哎,哎,等一下。」
「昌華,家裡的這些東西傢具啥的咋辦啊?總不能扔在大街上吧?」
「行,你們年輕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