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祥瑞

趙翁等人都說:「大人寬和,我們在大人的治下,有何仇不可解呢?」
他們一同到了縣丞家,就有兩個人扶著雷保、雷廣父子,眼眶濕潤地問縣丞:「大人,這可如何是好?」
福祿縣數年沒有縣令,「父老」們逍遙自在、自逞威風,都有各自的勢力,這一切卻又都不容易繞開縣丞、主簿等官員。縣丞、主簿一向也識趣,受一點「父老」們的賄賂,也受一點「父老」們的氣,總體而言雙方都還過得下去。
大家想了一下,縣丞這狗東西,吃了他們多少好處,現在卻不肯為他們出頭。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就先看看縣令要怎麼辦吧。或許,沒那麼糟糕呢?
童波道:「這人不太好。」
摳出一千戶放到縣衙的賬上,顯得好看,也免得魯刺史真要查她的賬,問她一個「為何戶口流失」。
「父老」中也有為雷保父子說話的,說他:「必是一時忘了,一后再也不敢了。可是如今這官學、衙里的差使這……」
祝纓道:「查賬!從縣衙的賬查起,這回我要你查清每一筆!從縣衙查起!」
出了二門,童波正等在外面,湊上前道:「大人……」
縣丞見狀,抱了本簿子,小心翼翼地過來給祝纓交賬:「大人,這是公廨田的產出……」
先把衙役打手給攢齊了,然後召來了侯五、小吳、曹昌談話。
祝纓穿著正式的官服,在城中一座高樓上對街面上致意。
再有,因為許諾過各「父老」,需得有族中長者首肯,才能過來參選。
花姐被她逗笑,道:「你心裡有數就好。」
而縣衙接下來的招新,她是絕不會讓這些人染指的。不過她還說:「諸位也該想想,家中父兄做了吏,就是斷了子弟正經仕途了。正因如此,諸位可以把五服之內親戚的名字報給我,我不選他們,免得連累了你們。」
衙門口是流氓的呻|吟,祝纓就坐在衙內,開始斷案。她斷案很快,略小些的案子,直接拖出去打。大一點的也不是沒有辦法避免。做了縣令才知道,如果地方官想胡作非為,實在是太方便了。
祝纓道:「只要想查,總是能查得出來的。福祿縣沒這本事去揚了戶部的賬。明白嗎?哪怕戶部的賬也沒了,我就親自實地丈量去。」
那一邊,又有人敲響了衙門外門的大鼓!
————————
祝纓心說:壞了,有人要寫信來催我了。
縣丞笑道:「所以啊,現在有他們哭的。」
縣丞心道:你們現在想到我了?之前可沒見你們對我有這麼尊重啊!
————————————————
「是!」
顧翁有點點心動,但仍有疑慮。如果來福祿縣的是段嬰,他對進學、出仕有許諾,顧翁是肯信的。如果說話的是劉松年、王雲鶴,顧翁二話不說就磕頭拜門子。
祝纓又問他這兩隻鳥如何飼養,得知就喂點正常的食水即可,有蟲子喂一點更好。
祝纓道:「娘,我懂你的意思了。」
張翁忙站了起來,拱手道:「才見縣裡有好物,叫他回家拿錢來買。」
張仙姑藏不住話,說:「哎喲,我身子沒那麼不好,是心裏……我這心呀!」
張仙姑急了,說:「我哪是說老三不好呢?我是擔心她!老三,我就怕你,總是威風,威風著威風著,就叫我不認得了。」
「看看去。」
顧翁伸出一個手指,道:「第一,他是個極聰明的人,一學就會。咱們這裏來過多少官員?你幾個能這麼快學會、學好的?」
「哦,那就好,那就好。」
這就讓「父老」們非常難受了,祝纓把這個數目卡得太准了,還給他們留了三分之一。就這三分之一,讓他們不捨得冒險跟縣令對著干。
兩人急了,只反覆說:「不是這樣的威風,過了些兒。」
眾「父老」悚然。
顧翁覺得這樣也還能接受,他一揖到底,又說:「大人恕罪,草民家中有些奴婢日久繁衍,人手多了,又開了點荒地,都不及上報縣衙入冊,這……」
她雖巡察十三鄉,始終沒有忘記縣城。縣城才是她與京城連接的紐帶、對全縣發號施令的中心、治理全縣的根基之地。
「父老」們請見的時候,祝纓已經吃完了早飯正在看邸報。
————————————
今天,「父老」們的態度都很端正,祝纓看了一眼縣丞。縣丞怕祝纓知道「父老」來找過他,其實祝纓並沒有派人盯梢。屁大點的縣城,縣丞住得又不太遠,祝纓搬個梯子爬到房頂,就能看到縣丞家裡賓客如雲了。
祝纓把自己的道道划完了,便下了逐客令:「諸位可以回去準備了。」
祝纓南下兩千七百里,段嬰往西北走了兩千三百里吃沙子。段嬰也是個能人,又是位大才子,因為他的才華,使不少部落的首領傾倒,他們與段嬰相處甚歡,派出使者向朝廷求典籍。
到得八月十五,縣城已煥然一新,人口也稠密了許多。許多「父老」都在縣城置了房子,也有一些搬過來住的。有些人自己來住,讓長子在家鄉看守和*圖*書。有些人派了兒孫到縣城居住,自己卻回鄉里居住。
他們各自盤算的時候,祝纓卻在縣衙里又發了一次令——縣衙先要遴選書吏、衙役。
老兩口住在西院,祝纓和花姐過去時,他們的燈還沒熄,正在那兒長吁短嘆。
祝大說:「你……你……你這門口那些,是不是下手,有點兒……有點兒……太威風了?」
一場「夜宴」之後,福祿縣的諸「父老」都沒有馬上離開,他們都在縣城裡住下了。其中有些人自己在這不大的縣城裡就有房子,有些人是借住在縣城的姻親同族朋友家,還有一些就住在客棧館舍里。
魯刺史說「不必去管福祿縣了」就是真的完全不管了,算算日子, 現在已經七月了, 南方地氣炎熱, 沒多久就要開始秋收了。眼見祝纓也沒有真的像個官場愣頭青那樣一本奏上去把福祿縣變成個下縣, 則祝纓就得把這一年的租賦給糊上去, 同時背上之前許多年的逋租。
主簿道:「不錯,不錯,是有些憋氣。這些不懂事的東西,竟想爬到咱們的頭上了。」
「父老」們跪下求饒。
祝纓道:「路上有伴兒么?」
趙翁問雷保:「你呢?」
「可是這……」
祁泰也不與她客套,答應一聲就開始幹了。
田畝也是一樣的道理。祝纓還要括地,她說:「我剛到大理寺的時候,正趕上複核舊案,往前追了幾十年的舊案吧。種種手段,也都知道一些,有些地方呀賬實在平不上了,它就自作聰明,大不了一把火揚了賬本嘛!」
縣丞道:「什麼如何是好?你們才在縣衙里沒聽縣令大人的話么?」
「那,接下來你打算做什麼呢?」
——————————
她下令在衙內設一個箱子,如果不方便找她當面談可以投書到箱子里,也算自首。
她的新衙役班子湊齊了,命小吳帶人,先把街頭地痞流氓抓一抓。仿著當年鍾宜的做法,縣衙大門兩邊枷著,一氣枷了十幾個人。
單汪縣令一個人就在這兒幹了六年,他不管事兒,壞人這六年卻沒閑著冬眠啊!汪縣令之前,福祿縣對下面的管轄就有些鬆懈。零碎加起來一二十年的「垂拱」。現在有一個人來說要管,不少人就想來試一試了。
這一頭,縣丞、主簿決定不管「父老」了,犯不上,又不是自己親爹,憑什麼讓他們為這些士紳與縣令硬扛呢?
祝纓又安慰他們:「他們鬆快了六年,我得給他們緊一緊才能接著當好人呀。我是來過日子的,又不是來打人的。放心。」
祝纓又問:「張翁,昨天你身邊那個後生呢?你叫他十一郎的那個。」
她這時已重整了整個縣衙、縣城的秩序,新的吏員、衙役們稱不上死忠,卻也都願意跟著她干。照顧「自己人」的生活,祝纓是駕輕就熟的。
「父老」們都說:「不敢。」
祝纓道:「那是以前。」
「你上司不管你了」, 絕大多數時候不算是一件好事。「不管」不僅僅是「不找你的麻煩」,更多的是「不帶你玩兒了」的意思。大家都有的,你沒有, 大家都知道的, 你不知道, 大家其樂融融,你一個人凄風冷雨。大家出頭露臉, 你隱形。
顧翁仍堅持著意見,認為新縣令是個萬事都在心裏的深沉之人,還是合作的好。交田就交田、交人就交人,只要祝纓能夠做到允諾的事情,倒比他們與縣令對著干要好。
縣丞已經想明了,縣令願意立威當然是好的!縣令立的是官威,他縣丞也是官!他狠狠地瞪了主簿一眼,恨不能罵主簿一頓。
這個案子讓一些觀望的人再也忍不住,他們開始告狀來了。
不用攜帶東西,朝廷的政令下達到福祿縣就要快得多。表彰的旨意下到福祿縣的時候,祝纓正收到魯刺史給福祿縣的行文。他命祝纓上報今年之租稅,以及往年逋租補繳情況,祝纓直接拿筆把逋租那一行給劃了。
原告之中,有一些是自己識幾個字,自己寫的訴狀,裏面夾著不少白字。也有是請人寫的狀子。
說得縣丞等人頰上肌肉一跳。
朝廷徵兵愛選良民,祝纓亦然。她列出的條件,第一條就是,全家得住在縣城!然後再談其他。衙役不是必須識字,書吏也不用三代都是良民。同時,她又正式設女監、招收女卒。因為級別的關係,
花姐忍笑道:「好。」
「顧翁言重了,坐下慢慢說。」
吏員與鄉間士紳之族是絕對的「不可兼得」,這個沒得商量。
縣丞道:「什麼就拿定主意了?咱們一向不是遵守朝廷法度的么?縣令大人又沒違法。」
皇帝笑道:「可。」
祝纓與他們說了幾句話,顧翁就站起來,拱手問道:「大人,草民等今日有事來請您示下。」
「不敢,不敢!」
祝纓擺了擺手,道:「你們的顧忌我也明白,你們所求我也知悉。誰守朝廷的律法,我保誰前程無憂。諸位,中元節近了,不要忘了我的事。對了,縣城會越來越好的,各家攜了子弟,都搬和圖書來住一住吧。縣學的遴選,就定在秋收之後。」
祁泰那裡先查出了縣衙賬簿上的問題,祝纓也不啰嗦,命小吳帶人,將幾個賬史抓了過來。賬合不上,先打二十板子,再起出贓物、贓款,再拖到縣衙外面扒了衣服打。打完了,枷三天。黜落。
「您……您不核一下數目?」
又伸出一個手指,道:「第二,他有心,願意學。一來半月,引而不發,這份心機,大家掂量。」
「就是,看著像是獠人的種!」童波皺著鼻子說。
花姐把完脈,說:「沒什麼大礙,多喝點茶水就好啦。」然後跟祝纓一同出來,她有點擔心祝纓,跟著祝纓回了房。
她寫了信給政事堂,小聲提福祿縣的一些小難處加以暗示。別人用祥瑞給自己謀個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祝纓卻用兩隻野雞換朝廷免掉欠租。
雷保大怒,看了祝纓一眼,又不敢當場咆哮。雷廣也想說話,被張翁拉住了。
「你們不是也愛看打板子的么?」
他又小心地問:「那縣學生的遴選……」
「父老」們嗚咽一片,一群男人哭得眼淚鼻涕往下流,縣丞道:「你們以前做得也太過了。」
顧翁請示的就是祝纓昨天講的那幾件事兒。在坐的大部分是當家人,都知道做一件事兒嘴上說就只是說說,得有細節章程,才能說明這個人是干實事的。顧翁斟酌著措詞,道:「還有些事兒,怕會錯了意。」
地痞無賴打完了,七月十五也過了。改過自新的大門已然關了,該算賬了!
衙役里,也有被祝纓放回老家當土財主的,也有留下來的。返鄉的,做里正、做保長,都比當普通農夫要強。也有覺得縣城更好而不肯走的,祝纓便做主,讓他與老家「分宗」,單立出來。回鄉的人,日後如果願意,也可到縣城來重新參選。
祝大也說:「官兒的威風,也不能這樣的威風吶!」
主簿笑道:「那倒是。不過,這年輕人確實容易生事哈。」
「好!」
祝纓道:「核數目?是你不識數還是我不識數?咱們倆,都要識數呀。我說過了,既往不咎。關丞,以後多指教了。」
抄起汗巾擦了擦臉,祝纓披了件衣服到前面去驗貨。
祝纓接到的狀子也是五花八門,有妻女被霸佔的,有賭博收債砍死人的,有毆鬥殺人的,有搶劫的……
祝纓到了福祿縣之後,保持了在京城的作息。雖然能自己做主了,她沒有起得更早,卻也沒有睡懶覺。家中祝大與張仙姑年紀漸長,覺變得少了,起得也都不晚。
縣丞也料錯了,這些「父老」見他不動了就沒打算跟新任縣令掰這個腕子。
「不敢不敢,一定一定。」
以侯五的腳程,秋高氣爽之時一路驛站到京城也就一個月多一點,時間剛剛好。
祝纓道:「那是我操心的事兒。」
就像祝纓說福祿縣「父老」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眼裡沒上官, 上官眼裡也就沒有你。庶務細節上, 能有八百種辦法憋死你。
「父老」之二的趙翁道:「據我看這縣令倒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既往不咎,這道理妙呀!」
「父老」們聽出他這話中味兒有點不對了,都求縣丞:「您給我們指條出路吧。」
祝纓道:「你們是要在衙門裡謀個差呢?還是依舊算我的家人?都要想明白,胥吏雖然有些小權,卻也有弊端。曹昌,你更要想明白。如果有心,由吏而轉升做官,也不是不可以。你們自己想想。」
縣丞被逗樂了:「叫你們自己選,還不夠寬宏大量的?自打大人到了福祿縣,除了頭天打了個照面,諸位父老眼裡還有縣令?還有朝廷?你們厲害得很!」
話說得很輕,聽得人心裏猶如擂鼓。
祝纓道:「福祿縣地處偏僻,原本學問不是很好,又少聞正音雅訓,這不是福祿縣父老的錯。所以這遴選,我先不考官話正音,入學之後再正發言也不遲。凡本縣子民,合朝廷規定的,都可報名遴選,諸位家中子侄當然也是在內的。好好溫書,冬至之後我親自考核遴選。
縣城裡的人,比鄉間那等偷了寡婦錢瓮滾回家不帶打掃痕迹的賊要精明一些,在祝纓看來也還是「淳樸」的。
最後又伸出一個手指,道:「第三,據我看,他在縣城這些日子里,並不嚴酷。他的家人也很和氣,並不生事。人的本性是壓不住的,看他家那些僕人,就是天天挨打受罵的樣子。自縣令赴任以來,咱們確實不曾登門拜訪,這是咱們做得岔了。」
「出路?你們還沒死心嗎?!」縣丞厲聲道,「還想拿捏長官?!」
她指的這兩個人,也是常年械鬥的兩族,世仇,但是這兩族的最富的人昨天就能在一張桌子上坐著吃飯而不抽刀互砍的。
兩人到了前衙,祝纓見到了所謂「獠人的種」,這是一個穿著青衫的年輕男子,個頭稍高,皮膚白晰,與本地人是有些許的不同,卻也眉清目秀、品貌端莊。祝纓問他姓名,他說:「晚生趙蘇。」
她要立梅花樁,要立刀桿,要https://m.hetubook.com.com立靶子,要扎草人,老兩口都一個勁兒地贊同。一個官員,她有時候不幹正事也挺好的!官員的父母這樣想。
祝纓做了個請的手勢,關丞放心地離開了。祝纓搖搖頭,翻看公廨田的產出,這就是她的長項了。她一慣的風格,對自己人從來都是很照顧的,尤其是在錢糧上。
第二天,一群「父老」登衙拜見,一是為之前自己疏忽了縣令大人請罪,二是請示縣令大人之前說的清退隱戶、各家吏員之類的事情怎麼安排。
學業有成的,我也不會讓他被埋沒。」
祝纓道:「好好乾。」
縣丞十分生氣了!這些混蛋,夜宴時唯唯諾諾,宴散之後跑到他家裡來!是想要鼓動他同縣令大人作對嗎?刺史大人都拿縣令大人沒法子了,要是叫縣令大人知道他們到了我家……
接著便召來祁泰:「祁先生,下面該你了。」
祁泰這人,居然還不知道祝纓已經在福祿縣折騰起來了,他眼皮也不翻地問:「大人要我做什麼呢?」
祝纓道:「知道你們一向不那麼和睦,幾輩子的人的誤會,哪有那麼容易化解的?強要你們和解,你們兩個在我面前言笑晏晏的,我都不信。咱們不急,慢慢來,我一項一項與你們拆解清楚。你們可以互相不搭理,但不能毆鬥犯法。誰犯法我辦誰。」
「怎麼了?」
她並不對縣丞說什麼,而是全縣下令:「誰閑了去抓兩隻白翎子野雞回來!有重賞!」
縣丞道:「我看打得還是輕了!怎麼方才縣令大人說的話,你們都當耳旁風嗎?他已說了『既往不咎』,這就不錯啦!你們呢?非要往前扒拉著過去的日子不放?是想等著他與你們算一算舊賬?你們經得起清算嗎?!」
此時縣丞又來請示祝纓:「秋收,該收租了。可是咱們的欠租還……」
他放緩了聲調,輕聲說:「雷保,你也不冤枉。你怎麼就不會看看眼色呢?縣令大人都出了告示,你還想私下毆鬥,是不把他放在眼裡!他豈能叫你好過了?」
祝纓道:「放下吧。」
打雷保父子時,老兩口看得津津有味。等到衙門外枷了一排人的時候,兩人卻突然害怕了起來。祝大又想起了自己當年陷入官司時的事兒。
張翁不悅地斥道:「粗鄙!怪道祝大人要黜了你的身份!」
縣丞嘆了口氣,說:「我是寧願祝大人整頓本縣的。沒有縣令出手,咱們管理本縣少了點名正言順的味道。你想想,這幾年這些士紳對本縣官員確實不算是十分尊重,竟是要分庭抗禮了,你我又拿不出手段來彈壓。為什麼?不就是少了這麼一個名份么?佔著名份的那個人他又不動手。」
劉松年一邊罵她「三千裡外也躲不掉王雲鶴的怪味」,一邊跟皇帝說「當使邊陲之地亦沐聖恩」。王雲鶴便請免了逋租。
「怎麼了?」
小吳大喜:「謝大人!」
此時,「父老」們便都齊聚了。
縣丞奮力一拍桌子:「你別起歪心思!」
這本來應該是一項極大的政績,卻又因為祝纓為前任平賬,竟只能隱於福祿縣的戶籍之中了。
縣丞冷笑道:「我還不知道你們嗎?一肚子的鬼主意!我話放在這裏,都別給自己找不自在。回吧。」
醜話說在前頭,選入縣學之後就要守規矩!再有遲到早退曠課違法,又或者學業沒有精進的,統統黜落。
————————
她又指了「父老」堆里的另兩個人:「你看,他們倆還是能在一張桌子上坐著吃飯的。這樣就夠了。我也不必要他們在我面前握手,顯得我會調解。」
祝纓道:「多少年了,都不斷案,福祿縣欠的不止是租子,還有案子呀!我虧大發了,不該叫汪縣令這麼輕易就能脫身的!」
——————————
「父老」們沒有人撐腰,只得訕訕地離開,主簿卻留了下來。他與縣丞對坐,問縣丞:「老兄你拿定主意了?」
常寡婦卻又站了出來,說:「那雷家占我家的地,又如何算呢?」
曹昌道:「我還是跟著您,給您牽馬吧。」他爹娘就有個不當僕人的執念,現在算是幫工,身份上還是普通百姓。
————————————————
侯五最先坐下,吳、曹二人也跟著坐了下來。
祝纓道:「好。我便將衙役交給你。」
他們約定,明天一同去縣衙正式拜見新任縣令。
白雉,祥瑞中十分出名的品種。偏僻山林里比較容易找一些,如果沒有白雉,什麼白鳩也行!
————————
「父老」等忙說:「那是那是,必定據實以報!」
張翁的姻親,住在縣城的顧翁道:「雷家後生,難道沒讀過史嗎?竟不知道晉時王導南渡,到建康后是學吳語的么?那是一代賢相的做派呀!那你這身份黜得就不冤。諸位,縣令大人到了咱們這裏,他乾的第一件事可不是什麼巡察、為民申冤,是學說話。你們今天聽到他說話了嗎?不是官話,多麼清楚明白的福祿話呀!」
侯五嘴巴不逢時,長途押運卻是和*圖*書令人放心的。祝纓把兩隻白雉裝籠,又準備了一些土儀,連同幾封信,都讓他帶著押送到京城。
破家縣令,滅門刺史。從來民不與官斗。一個軟蛋,他們還能想想,逼得太狠他們就不得不反抗,新縣令這個人又不軟也沒現在就要逼死他們,他們根本無法下決心抱團反抗。
她說話很給面子,所謂「農戶」就是大族的隱戶。她不再提這些大族之前違法的事,大族也必須交出一部分人口。她對「父老」們說的一千戶,是個約數,還是去了零頭之後的約數,實際上,據她的估計,這些大族手上的隱戶,應該在一千五百上下。
期限也是七月十五中元節。
眾人愕然,旋即佩服。
「哎。」
祝纓道:「不在本縣戶籍?」
魯刺史很好奇祝纓要怎麼把這事糊過去, 同時也在等著看祝纓出醜。
從縣衙出來之後,他們中有許多人互相使著眼色,都沒有馬上回住處,而是聚到了縣丞那裡。當著祝纓的面,他們一時服了,出了門又覺得虧了,又想掙扎一下。
祝纓道:「你們怎麼打算的?」
縣令太凶,走的就不是斯文的路數。
「父老」之一張翁道:「這小縣令城府很深呀!雷保,你這是自己不懂規矩了。」
祝纓道:「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馬跑得太快叫它一下子住腳會把背上的人掀飛出去。有些人家使喚了些農戶或修個房子、或鑿個池塘已經已經動工了的,不拆。這些人依然要按時登記、造冊,為編戶齊民。你們仍可用他們,直到完工。既往不咎,但是從現在開始,得付錢。不能耽誤農時。其他事兒,也比照辦理,如何?」
她最後指了指雷廣,道:「你先違紀,我黜落你。不過既然說了既往不咎,我再給你一次機會,本將遴選,你也可以參与。」畢竟她已經把雷氏從吏籍里除了名,雷廣就還有資格參選。
「有的有的。」
衙門前的哀號持續到了七月十五中元節,祝纓下令把門前這些人先放掉。縣城上下開始過中元節。
這件事兒,如今魯刺史是不想給祝纓平的, 他在等著看祝纓的笑話。又不是街頭打架, 當場就要定個輸贏。大家都有的是時間,幾天、幾個月、幾年, 甚至幾十年, 這些官員們一輩子就是干這個事兒的。
祝纓道:「往日與律法有違之處,既往不咎。諸位都是體面人,我也願意全大家的體面。就以中元節為限,中元節前一切如實上報,咱們翻篇。中元節之後,如果我發現有人弄鬼,倒查它九族二十年內所有不法之事!」
就算大家都是糊弄一下上官, 私下還跟你說話,州里的好事就不會分你一杯羹了。州里如果要賑災, 少分或者不分你。刺史攢個局、組個隊一起上京,福祿縣就搭不上這便車了。
福祿縣離京城太遠了,邸報都是數日前的舊聞。這邸報上面,鄭熹的存在感頗低,大理寺裴清等人的消息反而時不時地有一些。祝纓又留意著,這邸報上寫著一條很短的消息,是誇段嬰的。
邀了花姐,兩人一同去看望父母。
祝纓正在後面練功,做了縣令之後,連練功都方便了許多。與「父老」們核對了戶籍數、田畝數之後,祝纓就閑了下來,張仙姑和祝大終於不用再心驚膽戰地在後衙聽女兒在前面打人了。
造個祥瑞給皇帝送過去,換朝廷免了福祿縣的逋租嘛!前任縣令們真是忒老實了!如果沒有白雉、白鳩,其實白虎、白狼也可以。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湊幾株靈芝。再不行,就只好自己再干回老本行,做點障眼法了!
祝纓可不敢明著跟皇帝說:給你祥瑞,給我免稅。
然後是判雷、常兩家的毆鬥案,還好這次沒來得及出人命,就賠湯藥費。因為福祿縣已經是非常的偏遠了,再流放就不知道要流放在哪裡去了,傷人者打板子了事。這也是本地難治的原因,它太偏僻了。
別說本就不清白的,就算是清清白白的,這些地方官的手段也能逼死無數富戶了。
兩道令發完,祝纓就開始攢衙役。
祝大這老封翁做得,一向是比較飄的,只恨自己不能明著更飄一點。閨女升堂他想旁聽,閨女斷案打人,他恨不得喝彩。
祝纓也就不再多逛。自打出巡時張仙姑起疹子,她就留意著父母的身體,兩人都不年輕了,祝大的年紀還要更大一些,如果因為跟著她出來做官而生病,她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祝纓忽然問其中一人:「昨天不曾見你,你是今天才來的嗎?」
三人不明就裡,都老實地站著。祝纓道:「坐吧,咱們聊聊。」
主簿道:「這打得確實慘了點兒。」
「父老」們告退,各回去琢磨。
這恰又是祝纓的長項,她說:「唔,你們不來找我,我也要與你們講清的。」
顧翁苦笑道:「大人莫要取笑了,大人昨日便知道了,福祿縣幾十年沒出正經仕途的官員了。」
她發布了兩條標準:一、全縣的人口,只要符合條件的都可參選。二、選中之後,全家都得搬https://www•hetubook.com•com縣城來住。
縣丞這幾年都沒有今天這樣暢快,他心情好了,卻也不想跟「父老」們把臉撕破。
祝纓平和地問常寡婦:「與你家佔了雷家的地一樣算。」
常寡婦告雷保,本是無奈之舉。祝纓抬手就打,竟是毫不含糊。
小吳抱著一疊狀紙,咋舌道:「還以為福祿縣這偏遠之地民風淳樸,哪想得到竟然有這許多大案子!小人想到會有,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啊!」
雷廣年輕,又挨了打,見這些長者不幫著自己父子,忍不住道:「你們就甘心讓他欺負了?!這是要在大家頭上拉屎了!」
不滿的人當然是有的,卻無人想做這個出頭鳥。
大理寺有複核之權,但是如果不報,那就不容易受大理寺的管。京兆尹會把京兆府的流氓直接拖大街上打死,這事兒就沒見報大理寺之後再打的。縣城亦然。
當然,這裏不是沒有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分宗」。另立門戶,雖然有同一個祖先,但是從守法上你們是兩支了,互不統屬。就不用同姓族老同意了。
同一天,她又發了另一道針對縣衙內的命令——既往不咎。但是,得自己過來跟她自首。以往有什麼貪贓枉法又或者侵佔官產的事情,吐出來,跟她老實交待了,這件事就翻篇了。如果還心存僥倖,她就要動手了。
祝纓道:「不用擔心我,我心裡有數的。我家的事,從來不能太聽父母的話。」
「他們也是怕我變成個酷吏,移了心性。」祝纓說,「我都明白。」
三人被問住了,小吳試探地說:「大人的意思是?」
諸君老婆孩子都在縣令大人手裡,你們向著誰呢?
好在運氣不錯,找了沒多久,就有人鄉民抓了兩隻「白翎子野雞」帶到了縣衙里。
祝纓道:「那是要好好保養才行。鄉間濕氣重,你家那裡又臨湖,如果方便,不如請令堂到縣城靜養呢。」
可惜遇到的是祝纓。
主簿低聲道:「他們要是向祝大人告發咱們索賄呢?」
花姐先勸老兩口:「小祝從來心中有數,她打的,必是該打的人。乾爹乾娘看他們可憐,可知被他們欺負過的人更可憐呢!從前頭縣令算起,過了多少年那樣的樣子,才得小祝撥亂反正。」
「現在就看這些人怎麼跟祝大人掰腕子啦!」
你還能做什麼?小吳腹誹。
趙翁道:「如此說來,倒不妨看看他如何計較了?」
祝纓道:「有趣。侯五,來,跑一趟!」
這事早有人察覺了,被顧翁一句點破,他們都點頭。紛紛說,這縣令今天打人雖凶,但似乎並不是要來整治大家的,還是要與大家好好相處的。
張仙姑拉著祝纓的手說:「老三啊,我知道做官兒威風,但不知道是這樣的威風。真是嚇人吶!你是來當官兒的,咱們干點兒好事。」
祝纓心情不錯,張仙姑和祝大兩個卻憂慮萬分。福祿縣城本來就不大,很快就逛完了一圈,兩人雖有人奉承,卻推說「上了年紀,累了」回到了縣衙。
雷保道:「我敢走么?」他又狠狠地瞪了常寡婦一眼。「父老」們說話的時候,常寡婦一直沒有插言,此時也不在意雷保的眼色,她對眾人一福,道:「我與各位長者同進退。」
侯五道:「我本來就是門房,您都答應給我老衣了。」
「什麼意思?」
祝纓問道:「什麼病?」
縣丞顯然在賬面上已做了些修正,祝纓心裏算了一下,還行。
祝纓道:「當然是接著打啊!真見鬼,我什麼時候也不是好人吶。你幫我個忙,他們要再擔心,你幫我勸一勸。就說,我說過的,先打完一遍才能當好人。」
那人慌忙起身:「是,因家母舊疾複發,昨天不及來拜見,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祝纓放下邸報,正了衣冠,命將人帶到前衙的花廳那裡。
「誣陷朝廷命官,罪加一等,」縣丞低聲說,「咱們又不礙大人的事兒。」
祝纓又問他是哪裡人,他報了是福祿縣下某鄉的人,祝纓道:「哦,快出福祿地界了。你尋找白雉辛苦啦。」取了白雉一看,兩隻鳥,還怪有精神的。
小吳卻大聲說:「大人,小人願意!」
童波道:「那倒沒問。」
與此同時,各「父老」也陸續向縣衙重新申報自己的田產、擁有的奴婢、佃農的數量等等。祝纓派祁泰與他們核賬,祁泰是個不會看人眼色的人,祝纓要一千,他一個不留神給核出了一千一百戶出來。
街面上的百姓都笑著指指點的,也都對她致意。一如王雲鶴做京兆那般,治了流氓、管了豪強,百姓的感受就會好許多,他們都覺得:還是得這樣的縣令來管一管事!
祝纓命人取了金銀給他,趙蘇道:「不敢。晚生家中尚有衣食,大人整頓福祿縣,晚生已然受益了。」說完,留下白雉便飄然而去。
「宿、宿疾,快、快過去了,每年天氣炎熱的時候就會犯疹子。」
花姐來把脈,祝纓就問:「怎麼了?我瞧著心情也不太好的樣子。」
「父老」們行完禮,祝纓請他們坐下,「父老」們又謝了座,才小心地挨著椅子坐下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