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交際

祝纓道:「又拿我打趣了,再這麼說的,得罰酒三杯。」
陳萌笑著搖頭:「來!」
施鯤道:「坐。」接下來說的就全是些家常話了,施鯤避開了祝纓的婚姻,只關心一下祝纓父母如何之類。
最後老吳才說了:「也有了些田,都是土產。往年大人大理寺的時候,咱們過得多麼的好呀,別的大人是受小人的孝敬,咱們吃的是大人的飯。倒反過來了。有心孝敬,當時也是有心無力,如今終於能夠了。」
「唔,也不錯。」
祝纓道:「有個節制才能長遠。」
朝廷小官,干到死了拉倒,朝廷高官,也得七十才能休致。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的也不是特別多,還是有人死在任上。官太高的,又捨不得休致,恨不能死在官位上。
逆子怒道:「他才不會做不了官!」扮個鬼臉,歪七扭八地跑了。
「是。」
趙振笑道:「那不一樣, 那是我要買了送人的, 你出了錢,算你的還是算我的呢?下回要是我自己過來,或你回家了,我到你家去, 你招待我, 我就不這麼算啦。」
施鯤道:「路上小心。」
項漁笑得有點勉強,說:「沒事兒。」
祝纓道:「是識字課本么?不是我的書,是劉先生寫的。」
各地風俗雖有不同,富貴人的習慣卻都差不多,都得寫無數拜年的帖子,發到各種人家去。誰到了京城,都得入鄉隨俗。誰都知道,正月的時候會收到無數的帖子,差一點身份的人帖子都打開都不打開就都引火了也說不定。但是還得寫。萬一你沒投帖,對方恰又記在了心上,這又是一種結怨的方法。
「哦!識字歌。」陳萌說。
祝纓道:「離京城近一些,不超十日路程。」
祝纓還是在末席坐了,說:「前途太遠。顧不著眼下的人,就到不了遠處。我最幼,資歷也淺,怎麼能爭這個先?」
祝纓捧場地笑了。
女僕魚貫而入,上了新餚。祝纓不飲酒,陳萌給她上了蜜水。他們說著些自己轄下的事情,賈公說:「某縣令真是傻子!」
祝纓說:「對。」又給幾個人解釋了一遍。
項大郎又在宅子里督促一回,也帶著兒子先離開了——怕趕上宵禁。
他那家是陳巒做丞相的時候的相府,地方大,位置好,門前的拴馬石都比別家多幾根,合適這樣的聚會。
胡師姐跑到門邊說:「大人,小吳大人的父親帶著全家過來了。」
皇帝的召見沒有佔用太長的時間門, 倒是在四夷館多花了一些功夫。從四夷館出來,日已偏西,祝纓仍是先回自己家裡,收拾停當了再去就施鯤家裡。
祝纓也就著便服,與陳萌往陳府去。陳府她是來過的,如今真有點物是人非了。祝纓道:「大郎過年不回鄉,世伯要寂寞了。」
僕人拿了張拜帖進來。
刺史們紛紛感慨縣令還是很重要的,手下出一個蠢縣令,真是愁死人!賈公又問祝纓遇到過沒有,祝纓道:「也有一個。」把尚培基給說了。
項大郎道:「咱們是同鄉,你們到了京城, 我招待你們些兒還要你們算錢,回鄉我就沒臉見人啦。」
————————
吳家一家都高興,這樣可以互相照就hetubook.com.com了。
陳萌笑道:「你來,你來。」
趙振也說:「上回逛街是你付的錢,我們還未曾還算哩!」
項漁低著頭,顯然不太像是這麼回事。
老吳也算個老封翁了,大理寺的吏職是不能再幹了的,於是讓長子先頂替。現在次子又回來了,同他講可能要換個地方當副官了!老吳左思右想,覺得小吳不是很可靠,還得舍了老臉,再來跟祝纓套套近乎。
他也是個忙人,來找他的人里除了刺史,又還有些旁的官員,乃至於一些將軍。他管著錢糧,如何分派不全由他做主,政事堂下了令,他要說一句「沒有」或者「轉運困難」,也夠別人喝一壺的,因此客人也多。
竇尚書道:「連年大熟,你都沒準備?」
祝纓於是起身告辭。
吳氏與小陶也幫腔,說的全是謝祝纓的話。卻又都不提給小吳選官的事兒,只說由吏轉官之後家中受益等事。
都是「自己人」賈公也就不客氣了:「這裏面,也就只有大郎與你,前途無量啊!」
祝纓謝了座,坐下了才說:「可能是我運氣好吧,總能遇著了。」
宴設在大廳里,他們到的時候已有人到了,一人一席,歌舞昇平。
手上還要持著笏板,兩條胳膊架著。宮廷還特別的大,進宮朝賀除了特許所有人都得步行。祝纓甚至懷疑鍾宜是不是給累傻的。
祝纓邀他坐下,道:「人丁興旺啊。」
「賑災的錢糧,你不能再扣。」
說著,他抄起算盤要打兒子。
從次日開始,各衙陸續封了印,京城裡年味更濃,各種官員終於得到了解放,四處亂躥。宮裡也更忙了,皇帝要賜各官員過年的錢物,還要收官員們上的賀表。
「我當然懂!」項漁不服氣地反駁,「咱們做買賣的人,做官的瞧不起咱們么!他們要為難咱們,咱們賠錢都算輕的,重的命都沒了。得孝敬。可是大人不一樣!大人是好人,也從不敲詐商戶、作踐下人。你怎麼拿對付別人的那一□□來對付大人了?還拍馬屁!我在刺史府里住好久了,都沒看到像你這樣乾的!」
老吳更是千恩萬謝,說:「小人一家幹了幾輩子雜役,遇著了大人才有這小子的今天。要說大理寺底下的一些小事兒,咱不輸別人。官面兒上的事兒,這都是雛子,全賴大人。這小子骨頭輕,必不是個安份的性子,能平安到現在,全是大人的庇佑。」
祝纓恭恭敬敬地在廳里朝施鯤行禮,施鯤道:「你總能給自己找到機會。坐吧。」
屁大點兒的孩子,敢嫌他爹丟人了?
陳萌道:「我們也是說不準的,這些事得看機緣。沒有機緣,就在京外各地任上來迴轉著。我已預備好了再轉個十年了。」
竇尚書哭笑不得。
祝纓試圖軟化他的感情:「尚書也做過刺史的……」
意外之喜。
這話不假,外任刺史雖然肥稱,想進一步必得進京。刺史已算高官,皇城哪有那麼多的高位虛席以待?
祝纓拜訪別人,別人也拜訪她。
竇尚書道:「那好吧。你可真是不吃虧。」
祝纓看項漁有點悶悶不樂的,問道:「這是怎麼了?」
兩人逮著機會就得爭一爭。于https://www.hetubook.com.com祝纓,她不可能在京城呆太久,得見縫插針找機會。于竇朋,祝纓這貨總有邪招,萬一再拿只白雉糊弄了皇帝,讓皇帝同意再免兩年的麥稅,戶部找誰哭去?向戶部要錢糧花用的時候,別人可是不管這些緣由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戶部尚書不行。
「他有孫子就忘了兒子了,樂得不理我呢。」
老吳憨笑。
————————————
祝纓道:「他也聰明伶俐,也肯做事。」
項大郎道:「那不一樣!大人這裏比一點買賣重要得多。大人瞧著看還有什麼疏漏的地方,只管吩咐我。小人們在京城,孤苦無依,大人來了之後才終於有了為咱們做主的人,您就是咱們梧州人的依靠!」
施鯤之前收到了祝纓印的書,隨手翻翻,順手不知道放到哪裡去了。他今天剛回來,還沒來得及找,當著祝纓的面就不提這茬。他只問祝纓:「那些孩子,是質子嗎?」
陳萌對祝纓也是高看一眼,他親自來了:「日子到了,你可別忘了,就在我家裡!」
祝纓又問梧州會館現在如何,有無後續,項大郎笑道:「都能應付得來。蔡娘子要不是縣令的娘子,本也不至於那麼怕她的。」
「想給他修個觀,放幾個人陪著,閑時去住一住我也能放心。」
別人連「哪天不做官了」都給她籌劃好了,祝纓還在勤勤懇懇地做一個為著仕途奔波的倒霉刺史。
「我現在是尚書了。」竇尚書毫不動搖。對啊,是當過刺史的,那時節也是跟各部打官司的。怎樣?他又不是刺史們派到戶部的姦細!
路上,項漁依舊不開臉,項大郎道:「又怎麼了?」
小吳忙說:「不敢的不敢的。」
王別駕搖了搖頭:「你當我們亂說的?那可不是!咱們這些人里,也就你們倆能進皇城。」
另一個一王別駕就請教這個縣令準確的名字的來歷。
「是。」
祝宅此時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了。不但宅子里的人忙, 項大郎帶著不少幫手也過來了。到了祝宅, 將兒子往宅子里一放, 他就開始指揮卸車。
老吳之後,又是另一個早就約好的人——陳萌。
一份于吳家來說的大禮送到,除了土產,也少不了一些稍貴重的東西。老吳更是單給張仙姑送了一套首飾,老頭心裏門兒清,張仙姑有份量。
項大郎與他們推讓一番,見他們態度堅決,只得與他們算還了錢財,四人這才鬆了一口氣。與項大郎客氣兩句,他們又開始寫拜帖了。
他們都笑了,賈公道:「你幾品?」
汪生和方生也都說:「就是這樣。」
「梧州種得最早,旁的州都看著呢!你這裏宿麥遲上稅,他們也有樣學樣,我這戶部倉里老鼠都得餓死了。」竇尚書說。
兩人約好了辦完正事要小聚的,陳萌還打算給祝纓多介紹一些熟人。這些熟人里,有一些人譬如賈刺史,還是陳巒親自給雙方搭的線。見著陳萌,也都催促陳萌要擔起責任來,將大家聚一聚。
「安全嗎?」
施鯤道:「你想得倒遠,你這……哦,你才三十歲啊!年輕可真好,可以謀划長遠。羈縻的事急不得,一急就易出錯。誰不想將羈和*圖*書縻化作編戶呢?急功近利不行!你前面做得都很好,不要在後半程急躁。事情做壞,前功盡棄,無數心血毀於一旦。無論將來如何,你都是首倡者,青史之上這一筆不會少了你的。誰收尾,不要在意,嗯?」
祝纓道:「忘不了。」
「我一定不催你交!只要你如實道來,我也可為你奏請免一部分。」
賈公道:「以前更窮啊!你的本事大家都看在眼裡,必是前途無量。」
老吳攜老妻,連同兒女們以及孫子外孫之類,再準備一車禮物,跑到了祝家。
祝纓往末席去坐,陳萌卻叫了一聲:「三郎,來。」他讓祝纓坐在他的左手邊的位子上。祝纓十分推辭,賈公道:「該著你坐的!我們要是現在就搶著坐,就是不識數啦!」
其他人則幫著掃塵、清理廢舊,再將新年的一些陳設擺出來。項大郎也帶了一些新年要用的陳設,紅紙是必須的,他又帶了許多燈籠。祝家簡樸,平常用的燈籠式樣也簡樸,項大項帶了數盞仿宮燈,往屋裡一掛,更顯出喜慶來了。
祝纓回到家裡,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景像。她對著項大郎喜悅的面龐,說:「錢還在其次,你泡在我這裏,不得耽誤你多少買賣?」
————————
「瞎子就算遇著了也看不見,」施鯤說,「不知道吧?還有被機會砸得滿頭包的。」
楚王好細腰。
賈公等都討要,因為根據消息,皇帝對這本書還挺喜歡的,讓收好了,又多給劉松年賜了一套文具,都是貢品。又將一部御制的新書賜給了劉松年。施相公也讓人找出那本書來,讓他得意的幾個門生讀一讀,以便與皇帝說話的時候萬一提到可以接得上話。
所以許多刺史是一直在刺史任上輪著轉,轉到死了算完。一些別駕、長史也是這樣。
祝纓道:「還有一些,原是想給我家一些隨從識字用的,我現將這一批書騰出來贈與諸位。」
老吳趁機問了一小句:「大人安排他到哪兒呢?」
趙振等人放下筆出來迎接,聽項大郎把好話都搶著說了,都是附和。
逆子!
「梧州地瘠民貧,能吃飽飯就不錯了。沒有太多的儲備。」
說話間門又有人到了,不多會兒人就齊了。他們重新敘了座,祝纓還不是最末,因為還有一個別駕、一個長史在她的後面。除了主人陳萌,客人一共六個人。
祝纓道:「惶恐惶恐。」
頭一個是老吳。
祝纓看時辰不早了,點了幾個人帶上禮物隨她去施府。她將祝煉留了下來,讓他「代我招呼阿漁」。
老吳是個實在人,不等祝纓坐下,先帶全家跪了下來。祝纓道:「這是做什麼?快起來!」
此外還有新鑄的青錢等,是預備著賞人的。又依著風俗扛來了兩株大大的竹子,號稱「搖錢樹」,倚在牆角。
老吳道:「吏同官天差地別。吏在背後笑話這個官兒傻、那個官兒呆,叫他自己做,也是做不好的。看人挑擔不吃力。」
項漁沒說話,一路別彆扭扭地回到會館,他才對項大郎道:「爹!你別弄得那麼諂媚的樣子!」
————————
祝纓道:「是番學的學生,將來還要他們回寨子里去。真能學出個模樣來,憑本www•hetubook•com.com事考入官學也行,既然已經領受了官職又納貢,就不能光是客客氣氣地當個外人。」
「哦。出門是長了些,天氣暖和了咱們就能回去了。」
趙振等人都在宅子里幫著寫帖子, 項大郎又派了人來帶他們去逛街。荊生道:「大人忙碌, 我們豈敢再偷懶?已見識過京城繁華, 且又買了伴手禮, 足夠了。」
陳萌搖頭道:「還是根基太淺薄。」
吳氏與小陶也是祝纓熟人,都笑道:「託大人的福。」
祝纓也不含糊,說:「我知道你們的為人,今天這禮我收下了,以後就不要這樣了。我還想給他安排個地方,從縣丞做起,以後前程就要看他自己了。對上面疏通也是人情,你出手太重,我就要想想這厚禮是從哪裡來的了。是盤剝百姓的嗎?」
「我從三,你瞧瞧朝廷中樞里,有幾個從三的位子空著給我的?再往上就更難了。進一個,就得出一個,出誰?都說由青到紅難,紅了之後也不容易!你們就不同了,大郎,家學淵源,陛下也惦記著他。你年輕,地方上政績斐然,相公們又青眼相待,現在進京安排得下。地方上乾的再好,不在陛下眼前也沒用。還是要進京。」
掰了半天,來年祝纓是照著之前商定的交麥稅,但是祝纓與竇尚書商定:「糧我交了,萬一日後梧州受災……」
禮物也是不可少了。
祝纓一揖,從廳里退了出去,在轉角的地方又看到了一個只有一點印象的官員,應該是某個州的別駕,因為此人站班的時候站在她的側後方。她對那人點一點頭,那人也回她一個拱手。兩人交錯了開來。
他們又說一個好縣令得是什麼樣的,陳萌指著祝纓說:「三郎這樣就極好!」
項大郎道:「想家了。」
陳萌道:「都是自己人,不必拘束。」
項大郎在外是個和氣生財,在家對弟妹也還厚道,對兒子就板起了臉:「你懂個屁!咱們家是商人,奉承的不是人品是官印!記著了,不管什麼品性的官兒,咱看的是官衣給錢。敬重人品,是哪天他不做官了,咱們還跟現在似的對他!」
趙振道:「在家裡也見過你家二郎、三娘, 都是好人,我也信你是個慷慨的好人,會對人好。可也沒這麼好吧?咱都看大人的面上。你看大人的面子對我們好,我們也要看大人的面子,不能叫你太破費,也給大人招閑話。」
鍾宜該感慨的多少年前就感慨完了,只剩鼓勵了祝纓幾句,祝纓也沒指望他對自己有多麼的親近。鍾宜說要「戒驕戒躁」,祝纓就回一個「謹領訓」,在鍾宜面前,祝纓從不求出彩。
廚娘是最忙的。整個祝宅二十來口人,過年期間門的吃喝都得先預備出個大概來。廚娘是項大郎給找的,採買食材的事情項大郎也已著手在辦了。即使如此,廚娘還是恨不得能長出八隻手來。祝銀等人又跟著幫忙。
祝纓也是亂躥的人之一,她又去求見了鍾宜,見這位丞相就是在白天了,竟也能排上了號。鍾宜是三個丞相里年紀最大的,他比皇帝的年紀還要大上一點,一晃快二十年過去了,他鬚髮已白了大半,眼袋拖得老長。
賈公突然問祝纓:「聽說,陛下和-圖-書看中老弟你的一本書?」
但是蔡娘子的事兒一出,他們幾個不免心驚。四人商量過了,祝纓不是刻薄人,項大郎不是吝嗇人,但終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時節叫項大郎給他們付錢是不妥當的。貪了這個小便宜,喪人品。說小人一點,現在貪這一點,叫刺史大人厭惡上了,以後就沒有以後了。
另一位吳刺史道:「也是腦子不好使!」
祝纓道:「這是……」
祝纓對老吳道:「這下可以放心了吧?」
項大郎這回聽話了:「是。」
換衣服花了些時間門,祝纓才又輕鬆地出現在老吳面前。
祝纓是個難以評價的人,施鯤一向討厭多事,喜歡「無為」,祝纓偏偏是個「好事之徒」總能給他整出點新活兒來。好在不煩,一般都是干出眉目甚至是有了結果才會拿出來說,最低也是有了可行的預案。
「我也不佔別人便宜。」
陳萌道:「你手頭還有么?再給我幾本,成不?」
祝纓看他的樣子,精力似有不足,面上不動聲色,仍是恭敬地拜見。
項大郎無奈地道:「尚是什麼人?你們與他不一樣,咱們自己人,何必算得這麼清楚?」
祝纓也失笑。
祝纓道:「請他們前面堂上奉茶。」
祝纓聽到外面又有腳步聲,想是施鯤還有別的客人。果然外面幾聲低語,施鯤問:「什麼事?」
祝纓道:「行,這事兒我認了。我看也差不多了,就先這樣,有用的我會找你的。忙你自己的年,阿漁來一趟不容易,你們父子好好聚一聚我才高興。」
祝纓起身聽他訓完,道:「是。」
項大郎道:「小孩子家家,你懂什麼?」
凡此種種,能想到的他都給想到了。
祝纓謙虛了幾句,說福祿縣到現在也不能算是富裕。
「從四。」
他這時機拿捏得巧,這天下午祝纓在家裡試新衣。一個從四品的官員,掌管一州,她正式的衣服就有許多套。品級低的時候,衣服的名目也少,品級高了,各種禮儀里數得上名號的衣服也多。新年朝賀,得穿著十分正式的大禮服。
祝纓不多打擾,與他達成共識之後也就撤了。她路過京兆府,看裏面實在太忙,每逢年節,京兆府就全體緊張。思考了一下,她將見裴清的事往後推了幾天。
祝纓道:「家父年輕時吃了不少苦,不如同齡人健旺,近來又好修道,常往山中去。好在梧州炎熱,山中清涼,倒還好。」
祝纓道:「這風氣。既然沒有糟心事,你就痛痛快快過個年。」
除了鍾宜,其餘如竇尚書等人,她也都拜訪了。竇尚書與她還有一個官司要打——稅。梧州的宿麥是一批一批地推廣的,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宿麥入稅這件事戶部必然上心。祝纓進京時與戶部對的是今年的賬,竇尚書要說的是來年的數額。
施鯤府上,祝纓投了帖子。門上也認得她,她現在又是個刺史了,門上請她在門房裡坐下避風,並不壓她的帖子,很快進府通報。施鯤也給面子地接見了她。
十分沉重。
祝纓問道:「我年輕,不懂這些事兒,還請您賜教。」
祝纓不由想到了魯刺史,自己做縣令的時候他是刺史,自己做刺史了,他還是刺史。不是能力欠缺,還真是……命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