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能,那是要吃的。」
祝纓看盧刺史,這個刺史是一個正常的刺史,他的年齡就很正常。同一個官位有年輕的有年老的,但是做到刺史這個位子上的,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得四十以上,五十多能混上個刺史都不算老。盧刺史就是這種正常的情況,他今年五十多了,在刺史任上已經做了幾年,之前已經經歷過一個州,現在是第一個。
祝銀道:「當然!」
盧刺史道:「我這裏還是能種一些的。」
盧刺史努力拿顧同說事,祝纓也會意,就說盧刺史也幫了她許多的幫,包括會館的事情。說到會館,盧刺史來精神了,道:「我看梧州會館有極好的糖霜,他們說是梧州獨有,可是真的?」
盧刺史這邊名帖送到,也不著急趕過去,然後祝纓過來了。
盧刺史道:「老了。顧同,代我送送你老師。」
她們還須再轉一次驛站,從水路轉到陸路。此時刺史府是章別駕在主持,貼心地派人在驛站里守候,帶頭的是蘇飛虎,後面跟著王司功。蘇飛虎一見面就叫:「義父。」蘇喆過來跟他叫「舅舅」。
祝纓看火候差不多了,順著他的話說:「您說的是,本就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吃得起好東西。梧州的田也要種糧,也不能都種了甘蔗,本來良田就少,產量一時也上不去。又何必霸佔著不叫別人干呢?」
景物越來越熟悉,船上的人開始整理自己的包裹,清點自己給親友夥伴帶的小禮物等。祝纓也下令清點自己的東西,鄭府等處的贈送有許多,此外還有自己採購的。
「對,是個好地方,福橘很好吃啊!哎哎哎,我並沒有連那個也要的意思。」
祝纓聽盧刺史的意思,也是想治下能多一些平價的砂糖,此外,他也不諱言地直接問:「子璋看我這裏,合適種甘蔗嗎?我這裏人口也不少,放心,不與你那裡爭利,我先在自己州里販賣。」
盧刺史嘆了口氣:「鐘相公,我以前見過的,那時他還在做刑部尚書。前年見他時精神還好,還以為今年能再見到的呢。」
「哎~漸入佳境。」盧刺史說。
顧同聽說是祝纓路過, 再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兩人一同趕到了驛站。
「看到老師就激動了。」
她忍住了衝動,等到祝纓安排了一下刺史府的事情,宣布晚上請大家吃飯,才跟著祝纓回到了后衙。
祝纓很和氣地與他們閑聊,狀似無意。此時一人仍然帶著天真的驚訝,隔挺遠一個地方的刺史,打死兩人也想不到祝纓想給他們其中一人當個上司。盧刺史在一旁看得直樂。
她在想著,自己是不是要到番學里去。去番學能結識新同學,可是這樣一來府里就只有郎睿了。不住校顯得特別,住校……
盧刺史才換了一領新衣,聽到報說祝纓來了,走到台階下相迎。兩個人都是正常的官員,所謂正常,就是穿得比周圍的人都好一點兒,一眼就能認出來主次。盧刺史知道祝纓年輕,看到一個「臉嫰」的官員在幾個隨從的擁簇下走過來,也沒覺得是認錯了人。
「子璋的事,也是我的事!」
「唉,你那裡又更偏僻些,不少人是不願意過去。」
這些說完,顧同又提供了一下盧刺史點的兩www•hetubook.com•com個人的風評:「還行,就是也不特別出色,叫乾的事也會幹。年紀都不大。都是刺史府的屬官。一個是司倉、一個是司兵。嗯……比咱們的那兩位……略好?」
席間氣氛非常的好,祝纓不飲酒,這是盧刺史事先問過顧同的,這讓他非常遺憾。許多本來談不好的事情,一上酒桌就容易談成了,主要是因為喝足了!不喝酒的人,很難讓人熱絡。
盧刺史道:「這是學到精華了,你老師教導你很仔細!這樣的老師可很難得。有些老師,心也是好的,自己本事就不夠,再心疼學生也沒用。依舊是教不出來。」
蘇飛虎又是另一種樣子,他的官話順溜了不少。祝纓問他:「住著還習慣嗎?」
祝纓道:「一會兒告訴你,先吃。」
祝纓道:「您這麼一說,我都要臉紅啦!」
盧刺史道:「好!」
他是非常樂意的。
不多會兒祝纓就選定了一個人,然後她就住口了,戚明恰如杭勤在國子監時一樣,絲毫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個餡餅套住了。
蘇喆有一點小小的為難。
離家越近,船上的小鬼們越興奮,金羽已經計劃好了回家也要跟哥哥吹一回牛了!他不但見到了皇帝,還在宮裡吃過飯了呢!蘇喆則是想著自己有許多話想同母親講,對了,還有書!
賓主盡興,盧刺史誇了一回顧同:「年輕辦事卻老到。不瞞你說,我看他一個新人過來,也怕這才到任的年輕人心裏揣著熱炭團兒,火太旺把人給燎了。他能沉得住氣,這就不錯。」
飯到這時就吃得差不多了,祝纓還要感謝盧刺史,盧刺史卻知道是自己欠的人情更多一些,也是儘力地展現自己的友善。兩人交換了名帖,又約了要經常通信。兩地離得並不遠,兩州聯動能解決不少事情。
兩天功夫,祝纓就回到了刺史府。一路上,人又稠了一些,王司功低聲道:「又多了一些男女來做工。」
祝纓道:「這不就跟您商量了嗎?您這兒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我得一縣令,您安置一個想安置的人。得是能幹事的,跟他差不多就行。」
祝纓道:「我有事相托的時候,您也仗義相助。何況又有府里做保,您不必如此客氣的。對了,還有些東西。」
期間,兩人也就鍾宜之死討論了一回,祝纓的意見是:「新補的丞相必是陛下信任的人。」盧刺史也持相同的意見。
「沒踩著莊稼吧?」
「定了。」
盧刺史派人回去捎話,讓一人押送一隻箱子過來。他說:「我將人叫過來你過目,看中哪個就是哪個。」
祝纓又取出一份禮物給顧同:「這是京中的新樣,也別虧待了自己。」顧同也大大方方地收了,又問張仙姑等人的情況,問完了一拍腦門兒:「您還沒回去呢,又哪裡知道了?哎!我高興得都糊塗了!」
他留意跟隨祝纓的人,只見裏面果然沒有小吳,心道:到底是早早跟了大人的人,竟得了一個不錯的地方。
「您過獎啦了。他初來乍到,我還擔心他手重手輕的沒個準星呢。」祝纓說。
她也是梧州官員,知道梧州的人事調動,小吳調走了是意料之中,死了一個鍾宜,普通百姓沒什麼和*圖*書
感覺,官員們不免惴惴。她又怕祝纓在京的時候趕上這個事。
現在好了,人回來了!
「哈哈,」祝纓笑得肩膀抖了兩下,「不是說橘子,是說福祿縣。我調走了,那兒現在缺一縣令。」
顧同更高興了:「那就更好了!老師的安危就交給你們了,你們一定要用心呀!」
到了這裏, 驛站再給盧刺史送信就很快了,祝纓在驛站里暫住了五天,第六天快到中午的時候, 祝纓正在看著林風和金羽兩個摔跤, 聽到外面馬嘶人語,彷彿是又有人住過來了。她也不以為意,這是一座大驛,往來的人不少。
她沒有帶戚明上路,戚明得等拿到了吏部的任命做好交割才能赴任。
「我這兒跟京城不一樣,從京城到我這兒還不算太遠,有人想一想咬咬牙也就來了。都到我這兒了,還在乎再往你那裡走一程嗎?只要踏入了名利場,就知道往上升有多麼難得了。只要升一級,我看也是願意的。」盧刺史不無試探地說。
祝纓道:「好,說回正事。盧公看中的是什麼樣的人?咱們這兒定下來就行文給吏部,過幾天人就到我那兒上任,你看如何?」
盧刺史此時正在驛站里安頓,他接到祝纓的書信之後就知道該著自己跑這一趟。他心思也細,想到了顧同,連夜派人把顧同叫到了刺史府,讓他與自己一同出行。
盧刺史高興地幹了一杯酒,放下酒杯,祝纓道:「雖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旁的地方的事兒插嘴了犯忌諱,你我都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盧公的事,就是我的事。」
祝纓道:「我正有一事相求。」
「您過獎了。這樣,只要您願意,由會館那兒帶人過來開設糖坊。打您這兒招學徒,征賦納稅您照顧著點兒,怎麼樣?」
「戚明。」
祝纓道:「是啊,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樣了。」
祝纓也還如以往,留下丁貴、小黃帶人裝車慢行,自己則帶著人先行趕回梧州城。
盧刺史驚訝地道:「竟然是真的!我看如此氣度,就猜必是子璋,你這般年輕我又不敢認了。」說著,也拱了拱手。
顧同跑了出來,對著盧刺史那邊看了一眼,祝纓確定了此人的身份。她搶上一步,先拱個手:「盧公。」
盧刺史豎起手掌道:「那就說定了?」
祝纓道:「這是不是就叫循序漸進了?」
「那是子璋你出京后第一次任的地方吧?也花費了不少力氣,還吃了不少苦頭?都一樣的,我年輕的時候也是。當時想,我要升走了就好了!真走了以後,提到那個名字,心裏就不一樣。」
顧同巴不得這一聲,裝模作樣給祝纓送了回去。
「哈哈哈哈!」
祝纓讓摔跤的學生停下來,快到中午了,一會兒就得吃午飯:「一會兒我要在那裡不回來,你們就自己吃。」
盧刺史看了祝纓一眼,祝纓點點頭,盧刺史道:「不說這個啦!咱們離京這麼遠,著急也沒用,各司其職才是正理。」
「是!」顧同又說了一些自己在縣裡的情況,又向祝纓請教。
「是。」
祝纓含笑聽著,說:「能夠知道實情,事情就成了一多半了。唯有知情,才能找到對的路。」
回程她不太著急趕路, 從驛站將文書發到京中和圖書之後, 她又讓驛站給盧刺史那裡送個信,詢問盧刺史是在刺史府還是外面視察春耕了,是否方便見一面, 她去盧刺史那也行,主要是替鄭侯給盧刺史捎了封信過來。
蘇飛虎道:「我隔幾天就出去打一回獵,還行。」
————————
祝纓笑道:「有美味我一定不會走的。」
到了驛站,盧刺史恰巧在「會客」,客人很年輕,正在與盧刺史說一些規劃之類的事情,又是稅,又是賦的。盧刺史順口給客人介紹了一下:「這是戚明,這是伍成。」戚明是司戶、伍成是司兵。
祝纓卻知道,盧刺史的地方比梧州更北一些,他要往北方販賣比梧州能省去許多的路費,顯然比梧州糖更方便打開銷路。
盧刺史的私家廚子本地菜做得比驛站好吃不少,祝纓北上南下跑了幾趟了,這個驛站也經過幾次,都沒有這次的筍子好吃。除了筍,又有火腿、鮮魚等菜色,在這個時節,又有鮮嫩的蔬菜。
一路上,春耕已進入了尾聲,手快的已經種完了。祝纓看田間的情況,知道章別駕等人主持得不錯。對前來迎接的王司功道:「一派欣欣向榮啊!」
盧刺史先問了祝纓的辛勞,祝纓又說了抱歉打擾之意,然後取了鄭侯的信來給他。盧刺史道一聲謝,先不拆信,而是問鄭侯身體。祝纓說:「老君侯仍然健旺,不過近來更愛與老友、孫輩等相處。」
祝纓道:「我是信得過盧公的,但是盧公的後任么……」
然後又告訴一人,這是梧州刺史。梧州,一個漸漸浸出油水的地方!刺史居然這樣年輕!兩人有點小吃驚。因為他們的年紀也與祝纓相仿,且自認已經是比較成功的人了。
可惜了一桌好菜。
「那不會,我看他很好,」盧刺史作了個請的手勢,「我才到,屋內雜亂,見諒見諒。」
兩人就甘蔗的事情又說了一通,有些是盧刺史之前問過顧同的,有些是顧同也不知道的——他已經離開梧州有一陣了,最新的情況他也不太清楚。
一到祝纓的住處,顧同先跪下來結結實實磕了兩個頭。祝纓道:「這是幹什麼?」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任是什麼樣的,盧刺史有點難回答這個問題,只好厚起臉皮來說:「也是為了百姓……」說著,搓了搓手。百姓吃著了平價的糖,他也是有利的,比如各種稅,比如官辦一個糖坊。這種事是心照不宣的「造福百姓,成就自己」。
祝纓有了點數,又叫隨行的人來與顧同見個面。這裏面也有顧同認識的,也有他不認識的。認識的如祝煉、蘇喆都同他相見,顧同也準備了些小禮物給他們:「盧大人叫我,來得太倉促了沒帶什麼東西,這些隨便拿著玩吧。」
祝纓受教,又誇盧刺史會說話,比自己有墨水,自己就想不到這麼貼切的詞兒,很是遺憾書讀得少了。
盧刺史道:「子璋有賢臣之風。」
盧、祝一人交換了一個眼色,盧刺史道:「你們辛苦了,去休息吧。」
此事敲定,祝纓馬上就啟程了——比預計的時間已經晚了一點。
顧同連著被指了兩次,指一次,就得把筷子趕緊放下來,索性不動筷子了,抓起酒壺給盧刺史斟酒,等著被點第三次。一邊倒酒一和圖書邊說:「大人,千萬憐惜福祿百姓。福祿那個地方,好日子沒過幾天呢。老師到任之前那個縣令,咱們都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兒,常年不在縣裡,跑到府城養病……」
林風他們的答應聲中,祝纓去找盧刺史了。
祝纓道:「正在建新坊,一年比一年多。糖這個東西,它得看甘蔗。」
「這倒是,那就定了?」
兩人風捲殘雲,吃飽了之後才開始講。顧同先說他的經歷:「要是依著我自己,上手就幹了。可我見過您是怎麼乾的,我忍住了!到了之後,我先悶聲不吭,就看他們都是什麼成色……」
祝纓也表示贊同。盧刺史當面感謝祝纓,說種宿麥的事情上她幫了不少忙。
「好,那就他了!為什麼選他?」
被顧同一提,祝纓有一點點想家了。又過三天,這三天里祝纓和盧刺史幾次見面,也說路上見聞,也說一些共同認識的人。盧刺史不但知道金良、唐善,還知道溫岳,他與溫岳的父親還是舊識,直說溫岳的父親死得可惜。
哪個刺史沒幾個想安排的人呢?都是只恨官位不夠多,自己人安排不下去,祝纓肯提供這樣一個地方,盧刺史樂意之至。
祝纓指著顧同道:「盧公知道他的老家,福祿縣,我在那兒做過縣令的。」
祝纓回頭對趙振等人說:「你們的事又來了!」
盧刺史道:「名師高徒,子璋你是精明強幹之人,學生也不差。」
祝纓打算見一下盧刺史, 自從把顧同放到盧刺史手上,她還沒見過這位呢。如果順便能夠再看顧同一下也不錯。
兩人一番協商,祝纓這兒給夏郎中那裡去個消息,先定戚明做縣令。盧刺史也向吏部行文,再要個人補戚明的缺。文書發出,盧刺史回房用隨身攜帶的鑰匙打開小箱子,裏面空空如也。盧刺史一笑,任由箱子敞開,他也不鎖。
盧刺史心一抖,暗道:來了!
「糖霜哪裡都有,不過梧州確實做得更順手些。您想要?」
祝銀很快端了一隻大托盤:「拿來了,我說有幾個正在長個兒的半大小子,怕他們餓著。」
顧同耐著性子先去自己的房裡,將行李一扔,洗了把臉、對著鏡子攏了下頭, 整整衣衫就出來等著盧刺史一道走,並不搶在盧刺史面前。
都是老油子了,誰都知道一個人只有一張嘴,兜里的錢也有限,買了這個的就買不了那個的。盧刺史的意思,梧州糖的產量還供應不了這麼多的地方,他就先在自己的州里也開設糖坊供應本州,不搶外地的市場。一時半會兒也排擠不了梧州的糖。
盧刺史道:「我一個人能吃多少?梧州的糖價確實令人高興,能多一點就好了。」
花姐等人接著消息,都在前衙迎接她。章別駕說著:「可算盼著您回來了。」這個「盼」字有點客氣的意思,花姐就是真的「盼」了。
也不認識的,如祝銀等人,她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顧同已經做官去了。顧同看到他們更高興,說:「老師終於有配得上身份的隨從了。以前隨從也太少了!」
「好。」
要見盧刺史,她自己也有禮物相贈,鄭侯那裡也託人捎了條腰帶給盧刺史。又是一番的禮讓。盧刺史道:「本地的燒筍味道鮮美,子璋經過這裏幾次,m•hetubook.com.com
未必嘗到的都是正宗。我帶了廚子來,現在正是春筍往外冒的時候。就在我這裏設宴,子璋千萬不要推辭。」
祝纓道:「我亦不知,我啟程之前他還好好的。前幾天在驛站看到邸報,也吃了一驚。」
王司功道:「是。」
盧刺史手裡握著幾個人準備安排的人,想著祝纓說的話,就從中選了兩個,都是北方人,都是盧刺史在任上發現的還可以的官員,目前兩人都在刺史府里任職但又沒有混成心腹。特別出彩的地方也沒有,勝在本份肯干,也不隨便抖機靈、幹些挑唆之類的事情。
兩人對上了身份,顧同也適時上前一步,長揖到底拜見老師。祝纓早就看到他了,他略瘦了一圈,人也黑了一點,臉上都是笑。祝纓道:「不錯,很有精神。」
————————
祝纓笑道:「不錯,就是這個樣子。」
顧同道:「大人過獎了,下官也是跟著老師身邊勉強學了一鱗半爪。」
兩人在驛站里消磨了三天,等到了盧刺史那兒叫來了兩個候選人,一人帶著一口尺長的小木箱子,天真地到了驛站,以為自己在執行一項了不得的秘密任務。
一到屋裡,裏面一點也不亂,行李都放好了,盧刺史與祝纓一主一賓相對而坐,盧刺史也對顧同做了個手勢,顧同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坐了下來。
那就是有事都交給兒子了?盧刺史明了。他又問:「子璋可知鐘相公是怎麼回事?」
盧刺史道:「你這麼年紀已是這麼能幹,詞意練達切中肯綮。再文辭斐然,我們這把老骨頭就沒地方放啦!」
祝纓與他擊了一掌:「一言為定。」
盧刺史想看鄭侯的信,祝纓想跟顧同再私下說話,盧刺史打個哈欠,祝纓順手推舟說:「已經打擾很久了,盧公一路舟車勞頓才到驛站,不打擾您午休了。」
顧同笑道:「我就知道在您這兒舒服。」
祝纓道:「他更知道民生。」
祝纓道:「多謝。福祿這個地方,我看它與別處不同,總想它越來越好。」
盼著祝纓平安歸來。
盧刺史的飯菜很不錯,但是這種席就不是為了吃飯。顧同技藝不夠,沒能在間隙里搶著吃飽。祝纓倒是有這手藝,無奈那是當陪客時用的,一旦自己是主客,談事情是最重要的。她能得到的最大優待就是能不飲酒。飯沒吃上幾口,菜也只嘗了些新鮮!。
「起來,坐下來好好說話。哎,阿銀呢?給我們弄點兒實在的吃喝來。」
顧同好奇地問:「這位是?」
「日理萬機,也是耗神。」
盧刺史道:「好啦好啦,我想一想。」
雖然是個縣丞,可是離京城近啊!
「是。可惜京城裡信得過的人不願來。您看中的人會不會嫌棄福祿偏遠?強扭的瓜不甜。」
然而, 不多會兒就有驛卒跑了過來:「大人,盧大人到了。」說著,將盧刺史的一張名帖遞了過來。
顧同插言道:「您一位再自謙,我們就要無地自容了,給下官留一點情面吧。」
祝纓道:「你現在是縣丞,縣令不會空缺太久的。得想好這個!上官也有許多種,萬一來個不喜歡有人搶風頭的,你就要應付他了。」
一人告退,盧刺史問祝纓:「哪一個?」
祝銀道:「咱們有一十個人!府里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