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潮起
第401章 以勢壓人

這,其實也是飛機製造商巨大現金流壓力的主要來源。
譚振華苦笑著搖了搖頭道:「曹老,你別問我這消息是哪裡來的,總之,它非常可靠,而且恐怕這樁生意華夏不但想做,甚至其中的某些人還是求著「麥-道」方面做。」
事實上,在譚振華重生之前的歷史上,「麥-道」公司正是由於現金流出現了巨大的問題而不得不在1996年12月15日屈辱地被「波音」一口吞下。
魔都飛機製造廠與「麥-道」方面的合作自1985年4月正式開始,在經過了7年技術含量不高的整機組裝作業后,到了1992年,終於有人想起,彼時已經去世的「運十」總師馬峰山在參与「MD-82」項目的引進中,當初一意孤行在合同中加入的一條:「麥-道」必須與華夏合作開發一款新型客機。
到1997年,華夏實力最強大的4家飛機製造廠終於聯手完成了「MD-90」首架飛機的製造下線,此時的「MD-90」,整機達到了70%的國產化率,且通www.hetubook.com.com過了米國嚴苛的「FAA」適航認證。
可是,當這家航空公司接受到訂單並開始採購這些原材料及配件的時候,它才收到了30%,也就是4.5個億左右的定金,再假設這飛機的利潤也有20%,就是3億美元,那就意味著,這單架飛機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採購成本就是2400萬美元,50架就是12億,刨去它收到的4.5億,不好意思,這家飛機製造企業它必須有7.5億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項目裏面,而這7.5億,就需要企業自己籌備,也就是擠佔了公司的現金流。
按照一般的慣例,由於購買飛機是一項相當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所以,客戶購買時一般都要結合融資機構並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也就是說,在簽訂合同后一般僅僅會支付不超過飛機總價30%的定金,然後在飛機下線、驗收、取證等各環節再分別支付相應比例的款項。
再聯想到它的第一個條件,「麥-道」公司在這次與華夏hetubook•com•com的合作中,僅僅用一個大飛機的裝配工廠,就獲得了華夏巨大市場的首發進入機會、更低的組裝成本還有正向的巨大現金流,簡直將能占的好處都佔盡了!
屋內眾人見到譚振華這副表情,也頓時腦補了其中的原委,這位譚公子對國際上的飛機製造企業了如指掌,說起各型飛機來如數家珍,顯然在這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那麼,以他的交際能力,有幾個上層的朋友、知道些內幕也實在稀鬆平常。
邵毅夫沉嚀片刻開口道:「振華,你剛才說了「麥-道」公司的兩個不太好接受的條件,但是,在我看來,如果不是僅僅從商業角度考慮,這兩條也未必不能為人接受,你還是接著解釋一下你的以勢壓人吧。」
更過份的是,「波音」公司甚至利用這份合同中的某些條款,向華夏提出了違約索賠!
這些尚未完全發生的故事,譚振華能知道的如此清楚,當然是拜託了他重生而來的金手指。他還記得,在他前世討論「運十」下馬得失那車載斗量https://m.hetubook.com.com般的文字中,就有這麼一條,被無數人進行過正反兩方面的引用。
在收到這些重達21噸的各類文獻資料、圖紙、工藝手冊后,華夏方面立刻開展了由魔都飛機製造廠牽頭、西京飛機製造廠、盛京飛機製造廠、蓉城飛機製造廠參与協作的,轟轟烈烈的工藝及材料的攻關工作,光配套設施的建設就花費了幾十億元。
而當時,為生產按照合同規定的20架飛機的所有材料,包括從「麥-道」進口的所有部件都已經全部入庫付款完畢,僅進口件就價值超過5億美金!
曹游標疑惑問道:「振華,你的這些消息都是從哪裡來的?可信度有多高?這樣的生意,簡直吃虧到了極點,怎麼還會有人做?」
於是,在華夏的堅持下,麥道授權了它旗下「MD-90-30」飛機的全套圖紙和生產工藝。
「錢!」
然而,或許是命運再次對華夏的大飛機事業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更或許出於某些人的陰謀策劃,就在「MD-90」上天的同時,「波音」公https://m.hetubook.com.com司完成了對「麥-道」公司的吞併,並立即利用當初華夏與「麥-道」所簽訂合同中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漏洞,宣布「麥-道」的授權無效,且要求華夏方面立即銷毀全部圖紙及按圖紙生產的零部件,停止繼續製造「MD-90」飛機。
眾人齊聲問道:「哪個字?」
屋內坐著的這幾位,除了霍振霆和譚振華這兩個年輕人,哪個不是在商場上跌打滾爬了多年,粘上毛比猴還精的主?要不他們憑什麼掙下巨萬的身家?
可是回過頭來再看華夏與「麥-道」的這次合作呢?「麥-道」公司在交付飛機零部件之前,就已經收到了華夏方面支付的全部款項,這筆生意的現金流好的不能再好!
譚振華笑了笑答道:「爺爺,諸位前輩,其實,我的勢說穿了也就是一個字。」
而且就算是霍振霆與譚振華這二位,一個是有位英明神武的老爸從小耳濡目染,另一個則重生而來見多識廣,智、情二商超人,所以,一眼看穿「麥-道」公司玩弄的把戲實在太容易了。
不過,也許因為說的這些內幕以www.hetubook.com•com及消息的來源都比較敏感,所以他才有不得不閉嘴的理由。
是以,譚振華的這副苦笑嘴臉倒讓人不由得對他說的話多信了幾分。
為了在禁令生效之前將總裝生產線上一架尚未完成的「MD-90」飛機搶制出來免於其被銷毀的命運,魔都飛機製造廠進行了一場堪稱史詩般悲壯的趕工,全體員工拿著不到魔都市平均水平一半的工資,日夜加班加點,終於在禁令時間到達之前將它製造了出來,為此,甚至有三名員工永遠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他們之中,包括一位副主任、一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獲得者、和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工人。
舉個不算太精細恰當的例子:試想一下,按當前的行情,一架百座級別的飛機大約單座的平均售價為30萬美元,那麼總價也就在3000萬美元一架,如果一家航空公司一年需要製造並售出50架飛機,總產值也就是15億美元。
而如果對於某些重要的大客戶,這個定金的比例甚至更低。
而這件事,僅僅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為華夏大飛機事業所挖的無數個大坑之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