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面說,一面還衝著譚振華招招手道:「來,譚小子這邊坐,到你張伯伯身邊來。」
賁放站起來打圓場道:「老譚你對振華別太嚴厲了,振華可是個好孩子,他在國外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你又不是不知道,還有啊,前不久你拿的那張獎狀,可還有他一份功勞呢,周所長你說是不是?」
他在門口微微一愣神的功夫便看清了屋內的這一群人,不過,不看不知道,一看,那真是嚇了一大跳。
他剛轉頭想溜,身後卻傳來了一聲暴喝:「臭小子,哪裡去?見到這麼多長輩連個招呼都不打,還有沒有禮貌了?」
1960年,正值華夏研究第一顆原子彈的關鍵時刻。
譚振華終於推開了門,用盡量歡快的語氣掩飾著內心的激動,然而在推開房門的剎那,他卻驚訝地發現,屋內並沒有老媽徐芸的身影,卻滿滿當當地擠了一屋子人。
老爸譚銘當然在場,鄰居家大叔賁放居然也在,這兩位出現在這裏倒也沒什麼稀奇,鄰居家串個門子也是常有的事兒,不過,周所長也在那可就稀奇了,而且不但他在,本所的技術一把手張老總工也在,還有軍代表王澤天、保密處處長劉大凱——嗯,劉大處長這也是剛升的官,屁股都還沒來得及坐熱——當然還有不會缺席這種場合的那個怎麼和圖書看都不順眼的瘸子。
「爸、媽,我回來了。」
張老總工也笑眯眯地說道:「是啊老譚,你說說你這兒子是怎麼養的?我要有你這樣的兒子,那還不得整天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由此可見,在工程科研領域,理論出處與實踐檢驗這兩條最重要原則的重要性。
而有資格閱讀他這本筆記的,全都是一群雷達界的大牛,也是工程實踐領域內真正的探索者,他們絕不可能輕易地相信這本筆記上所記述的內容,即便譚振華用腦袋擔保也不行!
老爸發話了,那可怎麼躲?他只好迴轉身來,換了一副恭恭敬敬的態度,向在座幾位打起了招呼,等最後輪到那個死瘸子的時候,卻見他捉狹地衝著自己擠了擠眼——他心中頓時警鐘長鳴,完了,這肯定是沒好事啊!
而對於前人沒有證明過正確的觀點呢?那就必須要用實驗來證明其正確性。
就知道果然是這件事啊,譚振華心中哀嘆,早就知道,這本秘籍一出世,必然引起江湖上的一片腥風血雨,你看這不就來了么?
就像張老總工說的,如果這本筆記真的是來歷不明,而他們依這本筆記描繪的技術路線前進,那要萬一是錯的怎麼辦?前功盡棄都是輕的!
由於沒有足夠的論據證明蘇俄專m•hetubook.com•com家留下的技術指標是錯誤的,華夏方面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驗算這些公式,要知道,這個計算量是極為巨大的,而當時的華夏,能用來幫助計算的,只有算盤和計算尺!
譚銘一面說著,一面將手中的一本黑色封面的軟面抄向他揚了揚。
隨著蘇俄與華夏交惡,蘇俄方面撤走了全部援華專家,當然也包括支援華夏原子彈研究的這一批人。
經過了整整一年時間和多達九次的驗算,以及華夏一位核物理學家用別的理論反證了蘇俄專家的錯誤,華夏最終採信了計算團隊的結果,也才有了華夏原子彈的成功試爆。
這麼一大堆人,擠在自家這個小小的房間里,一看就是在密謀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兒,譚振華連忙咳嗽了兩聲抱歉道:「咳咳,不好意思,不知道你們正在開會啊,我回自己房間去,你們繼續,繼續。」
望著熟悉窗口透出了昏黃燈火,他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心神,終於還是邁開了腳步。
譚銘訓兒子的態度再惡劣,那也是理所當然的,華夏傳統么,不過還是有人看不下去了。
當初他寫這本筆記的時候,一廂情願地以為,4014所的這些雷達大拿們,見到這本筆記畢竟必然會如獲至寶並按照他給出的路線研究發展下去,卻全然忘記了和_圖_書,工程科研領域最重要的兩項原則——理論出處與實踐檢驗!
儘管重生以來,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長久的離家再返回,但,為什麼這一次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呢?
他話還沒說完,譚銘就打斷了他的話氣哼哼地說道:「臭小子你還不說實話,你是我生的我養的,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麼屎,剛才的話你就騙鬼去吧,還公開渠道收集整理的,騙誰呢?我就不信米國佬能這麼大方,連相控陣這麼頂尖的技術都公開了?臭小子我告訴你,你這本筆記里牽涉到的內容太敏感,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所對雷達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探索,你今天不把事情說明白,可能會給我們所、給我們國家造成極為重大的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兩項原則的重要性。
譚振華想明白了這些,同時一個難題也自然而然地橫在了他面前,如何向這幾位證明這本筆記內所有的內容都是正確的呢?
走進了熟悉的大院,沿著習以為常的路徑,譚振華回到了9號灰樓前,不知為什麼,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腳步有些沉重,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近鄉情怯」?
為了驗證這些技術指標,二機部迅速組織了人手對這些參數進行了驗算,而第一次驗算的結果顯示,蘇俄專家留下的技術指標錯了!
然而,在蘇和-圖-書俄專家撤走後,華夏卻發現,他們通過種種手段千辛萬苦保留下來的蘇俄專家的講課筆記中,有幾處技術指標與理論推導出的參數差異很大。
周所長聞言頓時應和道:「賁工你說的不錯,我說老譚啊,你這兒子可真是爭氣啊,學業一流,是咱們大院里第一個留學生吧?而且上的還是米國名校斯坦福,又那麼能掙錢,我都聽小道消息說了,你兒子的身家啊,都快趕上咱們華夏國庫了,我要有你這麼個兒子,做夢都能笑醒。」
張老總工招呼彈譚振華在自己身邊坐下才笑眯眯地說道:「振華啊,你爸那臭脾氣是全所聞名的,幾十年了也沒個長進,不過想來你也不會怪他的對不對?不過他剛才說的話也沒錯,來,跟你張伯伯說說,你這本筆記到底是怎麼來的?你肯定應該知道,這本筆記裏面有太多關於技術路線的講述,這要是我們參照了這本來歷不明的東西走岔了道,麻煩可就大了。」
可當他寫這本筆記的時候,手邊既沒有足夠的參考資料來供他查閱並標明他引用的論點與論據的正確性,也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來證明他在筆記中提到的某些方案的驗證結果是否如理論上推導的一樣,畢竟他在這本筆記中所記述的大多數內容,都還是4014所尚沒有觸及的前沿科技,他總不能在筆記和*圖*書里寫上「這個實驗我做過了,結論正確,嗯,至於實驗進行的時間么,大概在二十年之後吧?」
果然,等他挨個打完了招呼,再度想溜的時候,老爸又是一聲斷喝叫住了他:「別急著溜,你先給我說清楚,你這本筆記是從哪裡來的!」
好在這種情況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此時雖然事發突然,倒也沒讓他太慌張:「爸,這本應該是我托賁叔叔帶回來的筆記吧,當時我交給他的時候就說過了啊?這裏面的內容,是我在米國上學的時候,從各種渠道的公開資料里彙集整理的,我覺得應該對咱們所的雷達研發有一些啟發作用,所以就……」
譚振華那可是人稱誠實可愛小郎君的,見狀還不立馬乖巧地靠過去?然後他偷眼看自家老爸的時候,發現老譚啊,別提多彆扭了——一邊是心裏已經樂開了花,一邊還得假裝自己的兒子不成器,那快要綳不住的表情,是要多彆扭有多彆扭。
張老總工這麼一說,譚振華頓時想明白了一件大事,原來,自己竟然犯了一個絕不應該犯的巨大錯誤!
寫過畢業論文的兄弟們都知道,在論文里引用他人已有成果的所有論點和論據,必須在論文的附頁里註明其出處,這一方面是對創立了這個論點的前輩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說明了,這個論點和論據,都是被人證明過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