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譚振華帶著這些成果找到了陳筧遠校長的時候,陳校長是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譚振華居然用了如此之短的時間,就搞定了這麼複雜的一件事。
當然,按照所謂「被華夏掌握了的技術就不能稱之為核心技術」定律,由旭化成、東燃化學以及米國Celgard三大巨頭壟斷的鋰膜市場,也從那一年開始了土崩瓦解的過程,至譚振華重生的2017年,華夏企業已經佔據了超過50%的市場規模,昔日的巨頭們除了在暗中咬牙切齒,剩下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搬一把搖椅,在夕陽下回憶昔日的榮光……
國產鋰膜,直到2008年之後才終於有所突破。
前文曾經說過,華夏從來也不缺少傑出的科學家和工程學家,這些人更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一直默默地在各自的領域內積累著知識和能力,他們缺乏的,其實是更加廣闊的眼界和與國際同行進行深入交流的機會。
說一句題外話,其實最近大家的耳朵里快聽出老繭來的2020年春季第一爆款商品沒有之一的口罩,其核心材料「熔噴布」,從廣義上來說就是https://m•hetubook.com.com一種高分子微孔材料,它是用聚丙烯(PP)纖維採用「熱粘和」(無紡布的製造方法)的辦法製造的,纖維直徑大約0.5~1微米,表面積大,孔隙率高(≥75%),低阻、高效、高容塵,所以才能夠起到阻擋病毒或細菌入侵呼吸道的作用。
譚振華表示我打算在寧都石化修一座「專家樓」,領導你看給多少地皮我就修多大的樓……
就像機載PD雷達,賁放無疑是國內該領域的佼佼者,但多年的積累離轉化成真實的工程應用成果卻一直無法實現,如果讓他一直這樣下去,以他的能力和悟性,也許終究有一天能取得突破,但,那需要多久?誰也無法預測,誰也說不清楚。而當他看到了IAI的那部EL/M-2021B之後,縈繞在他心頭多年的疑惑便豁然間煙消雲散,譚振華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現在安裝在「飛豹」戰機上的那部雷達,其性能遠遠超過當初4014所引進的EL/M-2021B!
那譚總你就乾脆別只修一棟樓了,我在寧都石化旁www•hetubook•com.com邊給你整塊地,你修個化工園區吧……
轟轟烈烈的園區建設很快就開始了,看著工地上的施工機械歡快地吐著黑煙忙碌,譚振華的心中無比滿足,這,才是他喜歡的場景,嚮往的生活啊!
什麼?你們還想回憶昔日榮光?
另外,能不能再給批一個國家級「高分子微孔膜實驗室」的牌牌,讓咱這棟樓也看著高大上一點?
微孔膜是如此重要,可是,在1987年的華夏,幾乎完全不具備生產能力,這是受到了華夏整體化工機械製造能力的限制,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當王集山提出了鋰膜的標準要求之後,全國上下,竟然沒有一家企業敢接這個活。
他不知道的是,因為他這小翅膀的胡亂煽動,鋰膜這一鋰離子二次電池領域技術含量最高的制高點,已經提前30年踏上了華夏人的足跡——在上一個時空,要到90年代中期,華夏才終於點亮了高分子微孔膜的科技樹,並在世紀之交實現了中試生產;而在整個微孔膜領域中技術要求更高的鋰膜,卻依然面臨無數待解決的難題。
公元2000年,華夏的https://m.hetubook.com.com鋰離子充電電池年產量僅有3500萬隻,而且還基本上都是沒有得到專利授權的山寨貨,因此出口極為有限,大部分廠家都只能窩在家裡互相廝殺,關鍵材料鋰膜則全部依賴進口,隔壁倭國的年產量卻高達5億隻之多,佔據了超過90%的全球市場份額!
微孔膜的用途極為廣泛,是氣體過濾、液相分離中的重要組件,讀者朋友們家裡安裝的凈水器就是微孔膜的典型應用,而在工業上,它在污水處理、海水淡化、醫藥衛生等各方面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這裏需要特別解釋一下,雷達中的運算核心,也就是CPU的運算能力對雷達的整體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信號的解析其實是一個數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CPU需要進行大量的傅里葉變換運算,80-90年代的雷達,都還是採用通用CPU來進行這些計算的,90年代後期的雷達則更近一步,採用了DSP晶元來執行這一工作,DSP晶元,其實可以大致理解為一種特殊的CPU,是專為解決數字信號處理演算法而研製的晶元,針對性更強,因為和*圖*書效率更高。
和譚總合作就是爽快啊,時不時的就能從他這裏撿到好東西,還都是不花錢的,還都是折騰了半天也沒搞定的……譚總你就說吧,你要多少專家的名額?不對,應該是你能給多少專家的名額?
不過說實話,化工部哪裡還需要說服啊,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做夢都想不到呢!
但是這麼一個在現在已經司空見慣的產品,其技術含量卻是相當高的,首先,你要麼直接拉成表面粗糙度達到微米甚至納米級的膜,要麼拉成極細的纖維再通過編製或者熱粘和的手段製成膜,這還是第一步,有了這一步之後,你還要根據不同的用途,為其做后道處理——鑒於用途不同的材料性狀也不同,對微孔大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編織、粘和或者拉伸,都是常見的工藝,之後需要做塗層、熱處理等必不可少的工序,這些工序對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的要求都很高,畢竟是要在高分子薄膜上做出微米甚至納米級的微孔來,而且還得保證這些孔的尺寸大致相同、分佈均勻,還得保證這些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不會輕易改變性狀,而到了另外條件時又必須改變性m.hetubook.com.com狀——想想就知道了,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問過譚二少爺他答應嗎?
當然,小譚譚貢獻的那本「秘籍」以及他提供的新一代CPU也在這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吧,「寧都石化」這家譚振華參了大股的企業,可有一樣拳頭產品,名叫聚丙烯。
而譚振華這次從倭國弄回來的「醫用口罩原材料生產線」,就宛如在黑夜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一方面解決了現實的高分子微孔膜生產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消化吸收該技術,也在這一領域為華夏的化工機械行業指明了一個發展方向。
說回正題,譚振華搞回來了這項技術,陳筧遠當然要履行當初的諾言,出面說動化工部,調集全國的專家全力以赴地進行一場集中會戰,力爭在最短的時間里,將這項技術徹底消化吸收並變成華夏自己的技術儲備和能力,有可能的話,還要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嗯,當然,光拿好處不付出,在譚振華這裡是行不通的,所以這些專家們必須與「東燃化學」派來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幫助譚振華把安裝在「寧都石化」的這條生產線安裝調試完畢並保證其能夠貫通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