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不光是錢的問題,要造這根主軸,需要用到一項關鍵裝備——自由鍛壓機,華夏目前最大的自由鍛壓機就是江南造船廠里那台萬噸水壓機,可那台壓機已經是1962年製造的「老貨」了,它能勝任這份工作嗎?
好吧本書的讀者們恐怕已經對這個數字無感了,可你要知道,如果沒有譚振華的摻和,歷史上華夏在剛剛過去的1988年GDP也只有1.53萬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差不多4120億美元,還不到米國的十分之一,可就連這麼富裕的米國人也僅僅只有一座位於紐波特紐斯船廠的30萬噸船塢而已;蘇俄人也一樣,他們也只有一座該級別的船塢,位於烏克欄境內、黑海之濱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好傢夥,這又是一項投資高達好幾個億的大項目。」這是朱英福此刻心中閃過的念頭,不過他也發現,在和譚振華接觸久了之後,他自己竟然漸漸變得對「億」這個單位無感起來,自己這是「近墨者黑」嗎?
這麼說來,譚振華這回真是鐵了心要在船舶行業大動一番干戈了,那以他做的準備,假以和*圖*書時日,這30萬噸的貨船也算有了點眉目,可我的小譚總,你這第二種要造的船,臣妾是真的做不到了。
船用主軸的要求很高,精度高、剛性好還得耐用,是船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而因為其用料考究、製造難度大,所以造價也相當高昂,一根主軸,一般要佔到整船造價的六分之一!
再往深處細想,船大了,上面的很多零件個頭也大了,那麼,有些零件以華夏當前的能力,能造的出來嗎?
沈宏當時還對譚振華說過,如果想進一步提高華夏重工業的基礎能力,那麼一台1.5萬噸以上的油壓自由鍛機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因為油壓機比水壓機的工作行程要平緩很多,能大大提高精度,他說這話的時候師昌旭也在場,當即表示了贊同。
而且還有一樣,要造這麼大的船,除了需要挖出足夠大的船塢以外,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和裝備,比如屬於基本配置的900噸級龍門吊。
「我打算投資搞一台1.6萬噸的油壓自由鍛機。」這是譚振華的回答,「這件事我在做巡迴演講期間與沈宏沈老和圖書、師昌旭師老還有你的導師楊槱楊老都仔細商量過了,而且我已經和當年幫我搞112廠那台3萬噸模鍛改造項目的華清大學顏勇年教授交換過意見,他表示願意接受這個挑戰,而且楊老還答應我,幫我與船舶工業總公司協調,我希望能拿下一座中型以上規模的船廠來實施我這一系列的計劃。」
到時候30萬噸的干船塢修一座,900噸的龍門吊往那兒一放,要是那台1.6萬噸的油壓自由鍛機再蹲上。誰還敢說這是一家小廠?怕不是江南造船廠都得眼睛紅紅地盯著流口水啊!
這很好理解的對吧?船大,上面的零部件自然也大,要想把它們都湊在一塊兒進行組裝,你當然得有能搬動這些大塊頭的裝備對不對?
不過既然譚振華已經把很多事情都想在了前面、做在了前面,朱英福到覺得這30萬噸的巨輪也不是什麼不能嘗試的項目,他有些好奇地問道:「譚總,那你與楊老合計打算拿下哪家船廠啊?國內的船廠我還是比較熟悉的,說出來我也可以幫你參謀參謀,看合適不?」
這是譚振華的回答,彷彿輕hetubook.com.com描淡寫,可在朱英福聽來卻免不了一陣心旌搖曳。
雖然這個900噸的龍門吊從哪裡來將來也是個問題,不過朱英福已經無心詢問了,這原本不屬於他的工作範疇,而且看眼前這位的樣子,他恐怕也早就在想辦法解決了。
建造30萬噸的船塢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兒,朱英福雖然沒搞過,但最起碼他還是能估算出大致投資規模的——最起碼也得十億人民幣起跳!
譚振華明確地告訴朱英福道:「不行。」
他不由得有些自嘲,話說,人家譚大老闆那真是分分鐘幾個億上下的人物,可自己一個月才百十塊的工資,還是不要和他太近乎的好,免得被人家帶溝里去了。
「就是我們寧都的金陵造船廠。」譚振華答道:「也是一家有30年歷史的老廠了,1952年建廠,最開始只是一家修造船合作社,目前有些規模,有兩千多員工,技術人員三百餘人,能造5萬噸左右的中型船舶,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吧,當然與大聯、江南、滬東這些大船廠沒法比,主要是寧都市裡面有人聽說我打算投資一家船廠的事情,拐和-圖-書彎抹角地找上了我家門,這本鄉本土的,我也推脫不得,就答應了,現在正在走地方和部里的流程。」
所以這根主軸,要麼從國外訂購,要麼就需要……
用全焊接方法製造萬噸級水壓機,在全世界絕無僅有,體現了華夏工程人員面對困難勇於用創新的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也給這台水壓機留下了遺憾——相比國外同噸位的壓機,華夏的這台無論在鍛造精度還是最大可鍛造產品的尺寸方面都有所不如,而且未來對其升級改造以提高其能力的空間也基本被堵死了。
「金陵造船廠。」朱英福砸了砸嘴,要說他身為行業內專家,對華夏的各大船廠還是相當了解的,譚振華提到的這家船廠他也略知一二,在華夏的各大船舶企業中,連二線船廠都算不上,勉強能算三線小廠吧,說實話,譚振華把華夏首艘30萬噸巨輪的製造任務放在這家船廠,他還真有些放心不下,不過這年頭,掏錢的說話聲音才響亮,再說了,就這位譚老闆的風格,成噸的票子砸下去,這家原先不起眼的小廠就此騰飛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
「沒有30萬噸的船和-圖-書塢,咱們就造一個。」
因為這事兒他早就抽空諮詢過那台萬噸水壓機當年的設計者沈宏沈院士了,老爺子非常遺憾地告訴他,當年建造那台水壓機的時候,因為華夏當時的工業底子實在太差,所以在建造的時候,不得已採用了很多非常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比如,作為這台水壓機「三梁四柱」基本承力結構中的「四柱」,每根柱子直徑1米、長17.69米、凈重達到了80噸,要按國際通行的做法,這四根柱子必須經過鍛造以消除金屬內部應力和缺陷,可當時國內哪裡找那麼大的鍛機啊?你總不能為了新造一台鍛壓機,先去進口一台鍛壓機來吧?所以最後這四根柱子是電焊工人硬拿8節鑄鋼件電渣焊接而成的。(史實,筆者注)
比如主軸。
就以譚振華要求的這艘30萬噸級別的超級大船來舉例吧,這樣大的船,國際上一般有兩種用途——超級油輪VLCC或者超級礦石運輸船VLOC,按照當前的國際市場價格,一艘30萬噸級別的大船單價約在1億美元上下,按當前官方匯率大概4億人民幣,那單單這根主軸就價值67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