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譚總,要說挖泥船這種專門的工程船,對我們華夏這樣面積廣大、河流湖泊眾多、海岸線漫長的國家來說,應該算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裝備之一了,河道疏浚、港口建設都離不開,但是,這種裝備的先進技術被荷欄、西漢斯以及比利時三個國家基本壟斷,就連造船強國倭國也不能獨立設計製造,前些年我們也曾經與相關國家和企業進行過談判,希望能引進他們的技術,但是他們幾乎是一口拒絕的,連已經相對過時的技術都不肯給我們,米國人甚至還把一定噸位以上的挖泥船乾脆列入了「巴統」禁止出口目錄,就拿你買的那兩條船來說,排水量8000噸,每小時能挖泥2500立方米,勉強夠得上中型標準吧,可我聽說,當初你買這兩條船也頗費了一些周折,連買成品的船都那麼困難,可想而知,我們想要得到相關的造船技術,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譚振華皺眉道:「那船我也見過,怪是怪了點,可有那麼複雜嗎?」
這些項目隨便發展起一個,和-圖-書那就是滾滾而來的金錢,也是譚振華計劃表中的後續選項。
他這個想法當然得到了海軍上下的一致歡迎,講真,「擁軍」擁到這份上的,自打新華夏開國以來,譚大老闆這可以算頭一份,但這樣一來,被列入「魯班」和「墨翟」號未來計劃的工作量也就大大增加。
譚振華當初為了買到「魯班」和「墨翟」這兩條船還專門下功夫研究過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所以知道朱英福說的是1966年華夏從荷欄買挖泥船的舊事,不過那可都過去20多年了啊,怎麼華夏在這方面就沒有一點進步嗎?
譚振華清楚地記得,就在他重生之前,華夏國家商務部剛剛發布了新的規定: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對大型挖泥船進行出口管制!
朱英福繼續苦笑:「譚總我跟你說個大實話吧,挖泥船這裝備算是我們華夏老大難的問題了,我們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就我個人而言,如果要我來搞這樣一條船,恐怕光為了確定船的各項技術規範都得花上好https://www.hetubook.com.com幾年的時間,要不然當年國家也不會捨得用4噸黃金換一條荷欄的過時挖泥船回來了,實在是天津衛新港的建設沒它不行,而我們國家自己也真沒能力搞定。」
這可是為數不多的華夏對他國實行「技術禁運」的裝備!
譚振華不禁好奇地問道:「朱所長,那你能跟我講講,這船,究竟麻煩在哪裡嗎?」
這兩條船之前屬於突擊工作,船上的兄弟們原本也都是海軍出身,碰上當時的情況,那自然可以豁出命去沒日沒夜地玩命幹活,但那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最終,人員還是需要按期修整的,設備也需要定期的保養和檢修,所以算算進度和工作量,哪怕就算只滿足最基本的吹填要求,這活兒也得在南沙幹個十年八年的——可譚振華的野心大著呢,光造幾個小小的半永久性建築怎麼夠呢?譚大老闆動了那麼多腦子、花了那麼多本錢,這都是投資啊,這麼大筆的投資下去,只做義務勞動也不是二少爺的風格對不對?
海面下就是成群
https://www.hetubook.com.com結隊的魚兒在到處遊盪,可以開闢成優良的大漁場;海底下則有儲量極為豐富的油氣資源等待開採;而且此處遠離大陸,基本沒有受到什麼污染,海水清澈,珊瑚礁重生,簡直就是現代人最嚮往的旅遊勝地,只要再投點小錢建設整修一下,絕對比那什麼馬爾地夫之流更吸引人!
30年後,將對他國執行「技術禁運」;30年前,本國最優秀的船舶設計師之一當面對他坦言,自己對這船一點門道都摸不到,這實在是……
「真的造不了?」
「真的造不了,連一點頭緒都沒有。」朱英福苦笑著答道,接著又無奈地解釋:「譚總,這可不是我說喪氣話,別說我這裏弄不出來,你就算跑遍整個華夏也找不到一個人能弄出來。」
當然誰都知道,要想把這些紙面計劃變成現實,不但需要將這些島礁牢牢地實控在手中,還需要挑選合適的島礁進行基礎建設,而要建設這些島礁,挖泥船就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裝備。
再加上他對於已經名義上屬於他的黃岩島和圖書未來的龐大規劃,很顯然,僅僅依靠「魯班號」和「墨翟號」這兩條8000噸排水量的小船,是遠遠不夠的。
朱英福無比坦率地答道:「船還好,結構因用途而稍微有些特殊而已,麻煩就麻煩在它上面的那一套泥水系統。」
譚振華默默點了點頭,當初他買船,那是走通了當選米國總統布希的路子,硬是拿加州全體華裔的選票換來的,這筆買賣現在看來挺值,兩條船這次在南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論是吹填永署礁,還是在接下來吹填其他島礁的行動中都體現了其價值,但越是有用,也就越讓譚振華覺得,這東西不拿在自己手裡不行——而且這次在他的摻和下,南海一口氣奪占的島礁數量有點多,除了永署礁是本輪吹填建設的重點之外,還有超過20餘座規模稍大的適淹礁譚振華打算陸續給弄一塊一定面積的干出面積出來,這樣就可以在上面建設半永久性的建築了,守礁的戰士們也就不用在簡陋的高腳屋裡風吹日晒水淹地苦熬。
只是他沒想到,挖泥船會這麼難,在他的前世,絕大多數人www.hetubook.com.com都是在知道了華夏在南海「造島」之後才開始關心這種號稱「地圖編輯器」的船的,也因此使得「天鯨號」這條一度排名全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三的挖泥船廣為人知。這條國產挖泥船每小時能挖6000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小時能挖出一米深、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土,然後吹填到15公里之外,而且不光能挖泥沙,還能挖珊瑚礁和岩石,也就是說,「天鯨號」一條船比「魯班」、「墨翟」加在一起幹得活還多兩成——已經夠牛逼了吧?但這還不是最牛逼的,還有一條華夏建造的非自航式挖泥船「新海旭」號此時正在壕沙幫土豪們建造人工島,這條船每小時的挖泥量是20000立方米,榮登全球最大非自航絞吸式挖泥船榜首,一個就能打現在的「魯班」號十個!
譚振華很清楚,「3.14」之後,他這算在西方世界「徹底暴露」了,想再買到新的挖泥船,可能性極小,而且這種關鍵裝備怎麼能一直被別人拿捏在手中呢?當然要想辦法自己搞出來才放心對不對?這是他向朱英福提出的搞兩條挖泥船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