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價格,夠年紀的讀者大大可以回憶一下90年代至新世紀初,曾經火爆一時的那種專門的車載導航儀的價格。)
呵,今兒來的可真齊整!
這正是他熟知歷史的優勢啊!
顯然,對這一切尚未發生的事件根本一無所知的張鈞部長、已經離休的莫文翔部長和項目的提出者陳芳允院士都本能地選擇了最穩妥的前進方向,他們拉譚振華入夥,不但是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很多課題的技術攻關問題,因為譚振華,他不但是全球華人的首富,更是毫無疑問的,整個華人群體中最傑出的科技領軍人物,還擁有無可爭辯的切切實實的華夏國籍!
他本人也許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發明創造,但在他的「金手指」點撥下,整個華夏最近這些年來,在基礎科學和工程科學領域取得的進步,幾乎處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依然還是在航空航天部,只不過,這次換了一間大大的會議室,當譚振華在張部長的陪同下走進這間會議室的https://m.hetubook.com.com時候,迎接他的,是熱烈而經久不息的掌聲,甚至還有幾個不省心的傢伙,居然當眾吹起了響亮的口哨。
在那個時空,譚振華作為4014所的技術保障團隊成員,在某個衛星監控基地內全程參与了衛星發射項目,他還記得,當衛星信號傳來那一剎那的畫面——全體工作人員情不自禁爆發出的熱烈掌聲,以及一張張興奮激動到噙滿淚水的臉龐,他們有的白髮蒼蒼,有的正青春年少,但在那一刻,他們的臉上,滿滿的都是榮耀與驕傲!
華夏當年還是在「北斗一號」發射之前申請的頻段,2000年4月17日獲得了通過,國際電信聯盟分配了E1(1590MHz)、E2(1561MHz)、E6(1269MHz)和E5B(1207MHz)四個波段給北斗衛星導航實驗系統,但是,這與伽利略定位系統使用或計劃使用的部分波段存在重合!
吳達觀、孟秀珍、劉大想、張和_圖_書恩河、呂光傑、馬峰山、王清平、陳義堅、顧誦豐、他的老師宋文華和郭蓉瑋等等悉數在場,而那幾個吹口哨的愣小子么,卻是楊巍、唐長虹、吳廣輝……
米國佬,你們還想像另一個時空那樣,把民用GPS晶元按120美金一片的價格賣給我們么?
有本少爺在,做夢去吧!
尤其是后一次發射,不但需要趕上時間進度,更需要保證星、箭的成功率都必須是百分之百,絕不允許任何失誤!
「北斗一號」這套系統,設計製造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整套系統的可行性,所以當初建造的時候,從成本考慮,覆蓋的頻段很少,只有兩個核心頻段,且使用壽命較低,而現在距首星發射已經過去了6年,兩顆工作星都已經報廢,就連03年發射的那顆備份星都已經停止了工作,也就是說,華夏此時,並無衛星事實上佔據這幾個工作頻段!
他還記得,在那個2007年的春夏之交,指揮著整個行動的總師並不是眼前這位陳芳允陳院士,而是一位巾幗英https://www.hetubook.com.com雄楊慧,他甚至還知道,如果從眼前這位陳芳允院士算起,「北斗」的星火,傳到楊慧手上的時候,已經是第三代!
為此,彼時的華夏,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地展開了行動,首先,以最快的速度製造併發射一顆「北斗一號」衛星,搶佔住其中的兩個核心頻段,留下將來翻盤的本錢;緊接著,以最快的速度研製併發射一顆「北斗二號」系統的全頻段衛星,必須趕在歐盟的衛星發射之前,且必須在國際電信聯盟規定的最後截止日期之前!
譚振華既然決定了投資這個項目,那麼顯然,和歐盟合作的那個「大坑」,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準備跳下去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成功才是他最想要的結果,他相信這些華夏科研人員的技術實力和創造力,他需要做的,僅僅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將項目的進程把握在正確的軌道上就好。
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真好。
就是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彼時華夏hetubook.com.com航天系統的全體人員用智慧、汗水和敬業精神創造出了一個奇迹,項目於2006年12月重啟,僅僅4個月後,「北斗二號」首星於2007年4月14日發射升空,經過變軌、入軌最後定點成功,監控大廳接收到了衛星從兩萬公裡外的太空傳回的信號並成功解析,此時已經是4月16日晚8時,距離向國際電信聯盟申請的頻段失效僅剩4小時!
範本堯即將接過陳芳允傳遞來的星火,成為第二代「北斗人」並展開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這註定了他的職業生涯會在畫完一個完美的句號后結尾,而譚振華則將走進另一間會議室,去迎接屬於他的榮耀。
先不提這幾個頻段是最適合衛星導航系統工作的頻段,即便假設改換其他的頻段在技術上存在可操作性,從頭開始改變整套系統的主要工作參數,這也必然是一項耗時日久且耗費巨大的投資,因為整套系統幾乎需要全部推倒重來!
關於「北斗」系統的會議終於結束了,參加了會議的眾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https://www•hetubook•com•com接下來的重任,就被交到了陳芳允院士推薦的項目總師,今年58歲的範本堯肩上,他要在5年之內完成打造「北斗1號」整個實驗體系的任務,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他毅然決然。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則,衛星運行的軌道和信號頻率在使用前必須提前申請,且必須在申請通過後的7年內完成衛星發射入軌和信號接收,否則相關資源會被回收,該規則遵循「先申請、先獲得,先發射、先佔有」的原則。
這是一個足以被載入新華夏科學發展史的偉大成就,更創造了工程科研領域內的一個奇迹,但,這個奇迹與其說是華夏主動創造的,還不如說是被客觀現實給逼出來的,那麼,這樣的歷史,有必要在本時空重演一次么?
那麼,根據規則,至2007年4月17日零時,國際電信聯盟就要收回這些頻段,而由於歐盟已經為了「伽利略」系統進行了申請,所以,華夏的申請獲得批准的可能性幾近於零!
有北斗在,GPS系統只能是配角,所以晶元價1塊美金一片,不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