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個時空,「921工程」正式立項的7年後,1999年11月,華夏發射了首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之後又陸續發射了4艘無人飛船,在充分論證了一系列技術之後,於2003年10月15日發射了華夏首艘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實現了華夏民族數千年以來的飛天夙願。
這個計劃的三步分別是「神舟」、「嫦娥」以及「天問」。
這枚火箭因「921工程」而生,自然而然地被命名為「921火箭」,也就是譚振華現在提出來的,願意承擔研製經費的這枚。
因為他們相信,火星再遠,只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以身為基,為後來者鋪就前進的道路,那麼,後來者必然不會辜負他們的付出和希望,總有一代人能抵達!
1987年2月,國防科工委組建「863計劃航天技術專家委員會」(代號863-2),委員會包括兩個專家組,暨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組,代號863-204;載人空間站系統及其應用組,m.hetubook.com.com代號863-205。這兩個專家組的成立,標志著華夏中斷了11年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重啟。
1970年4月24日,對華夏的航天人來說,是一個值得被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華夏自主研製的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使華夏成為全球第5個成功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趁著衛星發射成功,舉國歡騰之際,當時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錢學深提出,華夏要搞載人航天!他的建議獲得了時任華夏領導人的同意,項目於1971年4月獲得批准,代號「714工程」,項目中的載人飛船被命名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曙光一號」。
不過,身為航天領域資深專家的任新銘還知道,除了已經獲得了批准的「921工程」三步走計劃之外,航空航天部還有一個規模更加宏大,執行時間跨度更長的「三步走」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實現載人航天並建立空間站,只是和_圖_書其中的第一步!
經過初步論證的「921火箭」的設計要求為:最大起飛推力約2700噸,近地軌道運載(LEO)能力約為70噸,地月轉移軌道(TLI)運載能力約27噸,使用環保燃料,由此也可以大致推算出,該火箭的起飛質量,將百分之百地超過2000噸!
但很可惜,當時的華夏,無論是國內形勢還是技術儲備、資金能力都不足以支撐這樣一個龐大的計劃,項目在1975年被迫下馬。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后,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為了將這44.8噸的載荷發射到月球軌道,當年的米國研製了人類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質量最大的火箭——「土星5號」,這枚火箭的的高度超過110米,直徑達到了10米,其中根部直徑達到了13米,起飛質量3038.5噸;總推力達3和_圖_書408噸,近地軌道運載(LEO)能力118噸,地月轉移軌道(TLI)運載能力為45噸。
眼前不就有一個主動站出來的年輕人么?
項目雖然下馬了,但華夏航天人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追逐夢想的步伐,11年後,奠定華夏未來科技發展綱要的「863」計劃從國家層面開始推行,並把發展航天技術列為其中一個重點推進大項。
「神舟」自不必說,就是實現載人航天並建立空間站,而「嫦娥」的目標,當然是載人登月,「天問」則將目標瞄準了遙遠的火星!
從1987年專家組成立伊始,便開展了詳盡的方案論證工作,到1992年,方案論證工作告一段落,形成了完整的項目發展報告並呈報政務院審批,同年9月21日,報告正式獲批,至此,華夏的載人航天事業從方案論證階段轉入正式研製階段,按華夏傳統,該項目按批複時間被命名為「921工程」。
不得不佩服米國人領先的科技水平,早在60年代,就能研製出推力如此巨和圖書
大的火箭,能一次性地將所有載荷都打到TLI軌道上,而華夏目前在役的「長征」系列火箭中推力最大的型號「長征3」型也只有剛剛超過200噸的起飛重量,火箭直徑3.35米,具有1.45噸的地球同步軌道(GTO)的運載能力,不客氣地說,被米國人甩得連尾燈都看不到。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任新銘,以其無可爭辯的資歷擔任著「921工程」中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組組長一職,這個專家組在工程正式立項后,已經轉職成了天地往返系統的工程技術委員會,目前,這個委員會最主要的任務當然就是進一步完成對華夏重型運載火箭的項目論證工作。
「921」不僅僅是一枚火箭,而是一項重大工程,暨華夏載人航天工程,要說明這個工程的由來,需要追根溯源到十多年前。
要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計劃,需要幾代人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任新銘知道以自己的年紀,恐怕都不和_圖_書一定能看到第一步的成功,但他和他的「老夥伴」們卻義無反顧地全身心投入到了這個計劃當中。
「921工程」確定了華夏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相比華夏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長征」系列,這枚規劃中的「921」火箭,完全可以說具有革命性的進步,因為,這枚火箭從設計之初,就是奔著登月去的!
之所以得出這些數據,是參考了米國人的「阿波羅計劃」,在該計劃中,執行登月的飛船分為指令艙、登月艙和服務艙三大部分,其中指令艙質量5.5噸、登月艙質量15.3噸(包括從月球上起飛所需的10.4噸燃料)、服務艙質量24噸,合計載荷為44.8噸。
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看不到尾燈也沒關係,知道需要努力前進的方向就好,而且當任新銘知道,居然有一個他認識的小夥子投資了一樣堪稱國之重器的裝備,並即將在最近這一兩年內建成投產的時候,他知道,很多條件開始一一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