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部內部,對「921火箭」的基本性能已經達成了一致,但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尚未達成共識——芯一級火箭的技術路線。
不過這種意見目前並不是主流,原因就在於,華夏從未搞過這型發動機,如果從頭開始,最後能否成功存在很大的疑問,研製的進度也完全無法把握。
前文曾經介紹過,華夏現有的火箭,芯一級火箭都是所謂的「毒火箭」,採用的是偏二甲肼推進劑和四氧化二氮的氧化劑,對比較為成熟的「長征2號」,新近研製成功的「長征3號」增加了一個氫氧第三級以承擔地球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換句話說,華夏對這兩種火箭發動機有著較為豐富的研製和實踐經驗。
那麼,如果讓他參与項目並投資「921火箭」,將毫無疑問地力推液氧煤油這種全新的火箭動力系統,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手上的資源優勢!
平心而論,譚振華對航天技術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但是有些事他還是知道的,比如,被廣大軍迷親昵地稱之為「hetubook.com.com
胖五」的「長征5」重型運載火箭,曾經走過一段曲折的發展道路,氫氧芯一級的方案發展並不順利,即便最後實現了成功發射,也一直在「保成功率」和「保運力」這兩個指標之間搖擺不定,其實最後「胖5」的芯一級雖然堅持了氫氧發動機,但它的助推器還是使用了液氧煤油動力的YF100發動機,而且「長征5」系列最大8噸的TLI運力也導致它根本無法承擔載人登月的重任,該任務將由「長征9」型超重型運載火箭執行——可直到他重生回來的那年,「長征9」依然還只是一個模型而已。
譚振華的話說完了,從字面上來理解,他的意思很簡單,無非也就是希望國家放開他進入火箭研究領域,允許他搞一套液氧煤油動力系統的火箭出來,可任新銘卻從中聽出了另外的一層含義——他知道航空航天部內的主流意見,但他的建議是,重新討論芯一級火箭發動機的重點研究方向,並不一定要追求技術的領先,而要綜合考慮技術、成https://www.hetubook.com.com本、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畢竟研發一款「土星五」或者前蘇俄「能源號」那樣龐大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對華夏來說還太遙遠了。
再比如,在他重生之前的那段時間,馬斯克和他的可回收「獵鷹」系列運載火箭恐怕無人不知,而最大的「重型獵鷹」火箭,LEO運力達到了63.8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達到了26.7噸,火星軌道運力達到了驚人的16.8噸,為當時人類現役的航天器之冠,而這型火箭並沒有採用特別先進的發動機,卻使用了27台「老式」的「梅林-1D」液氧煤油發動機並聯作為芯一級和助推器的動力!
可回收並二次利用,價格便宜的火箭發動機和燃料,最後的結果就是,「獵鷹」成了全球發射價格最便宜的火箭!
譚振華顯然看出了這一點,他解釋道:「任老,我雖然對航天一竅不通,但是我有一點意見卻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如果再往深處想,譚振華甚至還可能知道,任新銘本人就是芯一m.hetubook.com.com級採用氫氧發動機方案的推動者,而他這是在用極為隱晦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贊同!
客觀來說,氫氧火箭發動機具有推力和比沖大,推質比高的特點,比較適合航天發射的要求,但由於其實現的技術難度大,燃料需要低溫儲存,發射現場的保障工作複雜等原因,造成其研製和使用的費用都非常昂貴,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專家組內部,也有人建議走另一條技術路線,也就是發展液氧煤油發動機。
有了這台機器,雖然米國人搞的10米直徑火箭未必能造,但5米直徑卻完全可以想象了,而「921火箭」就是基於這種客觀實際情況制定出的基本參數。
任新銘點頭道:「譚博士你說。」
這種方案對比米國人的用一發「土星五」運送所有載荷的方案顯然多了一些風險,但以華夏當前的技術儲備及未來可以預見的研發能力,卻幾乎是唯一切實可行的方案。
反正自打他重生回來,做法就是非常明確的:走後人的路,讓後人無路可走。
「嗯,你想說明什麼?」
在天地往https://www•hetubook•com•com
返系統專家委員會最為傾向的一種方案中,將先後發射兩枚「921火箭」,把約45噸的載荷發射到TLI軌道,並在那裡進行組裝,然後執行載人登月再返回的任務。
因此,包括任新銘本人在內,對「921火箭」提出的發展思路都是,採用氫氧燃料為該火箭的芯一級動力,目標是研製一款大推力的氫氧火箭發動機來充任芯一級的主發動機。
這,讓任新銘頗為躊躇——因為他覺得,這是在嚴肅的科研技術路線爭端中,摻雜了一些不那麼嚴謹的商業因素,而這是他不喜歡,不願意的。
「我想說明的是,第一,既然是民用項目,就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參與進這項事業,我們的目標是走出地球甚至走出太陽系,這不僅僅是我們航天人的事業,也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事業;第二,任何民用項目,都會非常強調成本問題,投入最少的資源以達成目標,是民用項目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這與當年我們以舉國之力搞「兩彈一星」有著根本的不同,航天是一項投資巨大、回報緩慢、技術門檻極高
和*圖*書的事業,在我們擁有足夠領先的能力之前,完全可以先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任何一個好老師,也都是從好學生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這一切都證明了,這條路是正確的,是可以達到目標的,那既然如此,他為什麼不能提前抄襲一把「後人」的創意呢?
這件堪稱國之重器的裝備,就是譚振華當年與冶金部達成協議,由華清大學機械系副主任顏勇年教授擔綱主持建設,沈宏院士居中協調的6萬噸模鍛油壓機!
「按照我的理解,「921火箭」未來的主要任務,是用來執行一系列我們華夏的空間探索任務,應該包括建設空間站、月球探索甚至深空探索,這些任務在我看來,都是民用的,是為人類走向深空而做的基礎研究,雖然這一領域是未來大國進行國力較量的主戰場之一,但畢竟並不涉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生死存亡的問題,對么?」
但現在,事情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可能會影響全局的意外變化——譚振華,他從烏克欄南方設計局搞來了一整套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資料。還有大、中、小三種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