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星灼
第1555章 一機兩吃

「特種飛機?一機兩吃?」
張鈞稍微想了想便點頭道:「譚博士,你說的這些,我們航空部有意識到,反潛巡邏機、電子偵察機、電子干擾機這些機型,我們部里也已經和空海兩軍達成了共識,計劃在現有的「運8」機體上持續改進發展,但加油機和戰略預警機,現有的「運8」機體明顯太小了,我們曾經討論過用C919的可行性,不過論證下來,認為C919也還是小,如果我們有波音707那樣的飛機就好了。」
「嗯?」
「規劃中的C929,是一架起飛重量達到了200噸的大飛機,參考米國,這型飛機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留空時間長、機內環境舒適的特性,所以呢,我認為,這型飛機是將來我們華夏用來解決特種飛機平台的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以我的計劃就是,一機兩吃。」
「你剛才說,戰略預警機你建議用脈衝多普勒加相控陣體制?」
「什麼都瞞不過張部長。」譚振華先小小拍了一記馬屁才繼續道:「我提出的以C929為機體搞戰略預警機的想法,與我和西京廠合作的項目並不衝突,西京廠那個項目,其目標是在「運7」的基礎上和-圖-書,發展出一型將來能上艦的小型戰術預警機,類似米國人的E2C那樣的指標,雷達也採用了較成熟的脈衝多普勒加機械掃描的體制,這可以快速地解決有無問題,將來也可以出口,但以C929為機體的預警機就不同,它可以採用更加先進的脈衝多普勒加相控陣體制,其龐大的起飛重量也足以支撐更大口徑的雷達,獲得更好的性能,目標是解決我們華夏的國土防空預警問題。還以米國人為例,該國共計生產裝備了68架E3「望樓」預警機,也是以波音707為機體改造的,「望樓」在海灣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這裡有一份不太完全的統計數據,在「沙漠風暴」戰爭期間,E-3共計完成了400次任務和超過5000小時飛行,是歷史上第一次有預警機雷達紀錄下了所有空戰經過,除了提供即時的敵軍動態,E-3也支援了整個戰役期間40次空對空擊落中的38次,而反觀伊克拉方面,其空軍在喪失信息權之後,幾乎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由此可見裝備預警機的重要性。」
「所以我才說,C929對我們華夏來說,意和*圖*書義重大。這個級別的飛機,至少可以解決我們戰略預警機和加油機這兩個關鍵平台。先說加油機吧,米國人現役的加油機是從波音707改進而來的KC135,其空軍現役再加上預備役、國民警衛隊裝備的加油機數量達到了641架之多,正是由於有這麼多的加油機,米國人才能保證在全世界各熱點地區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投入空中干涉力量,其戰鬥機甚至能夠執行跨洲際的作戰,這個能力我們華夏目前完全沒有,不過我認為,我們遲早要有,也必須要有,特別是我們華夏沒可能像米國人那樣建立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那以加油機保證我們戰機的航程,就更加關鍵,張部長你看,我們的南海海域面積廣袤又局勢複雜,即便是蘇27和「飛豹」的航程都無法覆蓋全部疆域,要想保證該地區的空域安全,加油機是必不可少的裝備。」
「米國人用4發的波音707改,那是因為當年研製這個平台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推力足夠的發動機,而且那個時候的發動機可靠性能欠佳,這麼做,也確實能增加一定的安全性,張部長,看國際航空業這些年的發展,4發動機的https://m.hetubook.com.com平台因為經濟性能欠佳,將越來越被市場邊緣化,這麼說吧,我認為,如果米國人現在打算淘汰E-3「望樓」,重新研製一型新的預警機,那他們肯定也會採用雙發的方案,嗯,比如用波音767的機體來改,這樣是費效比最高的方案。」
張鈞嘆道:「預警機的重要性我當然知道,譚博士,你是4014所子弟,又對我國的預警機事業如此關心,肯定也知道,我們國家為了能擁有預警機,曾經做過多少努力吧?」
張鈞沉思片刻,再次點頭道:「譚博士你這個建議很好,很重要,我會立刻組織部里的相關技術力量展開這個課題的研究,嗯,還有,你剛才說戰略預警機也可以用C929的機體?對了,提到預警機,如果我的消息沒錯的話,譚博士你與西飛廠那邊,就有一個項目已經做了好幾年了吧?難道你還打算再搞一個新的預警機項目出來?」
「是的,就以我們華夏目前最迫切的需求來說,特種飛機,我們至少需要解決加油機、戰略預警機、反潛巡邏機、電子偵查機、電子干擾機、指揮通訊機這些對未來作戰有著極大加成作用的飛行平台問題和*圖*書,海灣戰爭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現代戰爭,首先是爭奪制電磁權、制信息權的戰爭,喪失了這兩個權利的一方,很難獲得戰場上的勝利,伊克拉人的慘痛失敗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張鈞想了想,忽然有些擔心地問道:「但以米國人的經驗,這種大型空中平台都是4發的啊,而我們的C929卻是雙發的,這樣會不會不夠安全?」
張鈞道:「這麼說來,我們部里還需要立刻推進整個空中加油系統的研發工作了。」
「是的,我的建議是,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將這個課題列入我們航空航天部的重要研發項目列表中,張部長你看,我們的C929先天條件很好,以設計參數來看,如果改成加油機,除維持自身飛行所需燃料之外,還可以一次性攜帶大約90噸的額外燃油升空,這個量足足可以為12架「飛豹」或者10架蘇27加滿機內油箱,這將使得這兩型戰機的作戰半徑獲得翻倍的增長,其戰略意義無比重要。」
張鈞想了想,也覺得譚振華說的有道理,便點頭道:「譚博士你的觀點也認同,那,現在我還有一個額外的問題。」
「是的,我知道一些。」譚振華坦率地點頭道和_圖_書:「從70年代在蘇製圖4轟炸機機體上加裝843雷達改裝成「空警一號」開始,我們國家就一直試圖擁有預警機,但很可惜,多次努力均以失敗而告終,這其實是因為,當年,我們華夏無論是載機還是雷達兩端,技術水平都不高,二者結合的效果,當然只有更差,但現在不同了,張部長,通過消化吸收「BAC」客機和「C919」這兩型客機的引進技術,以及這些年來我們的基礎水平的長足進步,我對我們國家自行製造C929這個級別的客機還是有信心的,我們的很多分系統在純民用領域也許與西方先進水平還有些差距,但至少已經做到能用,夠用,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已經可以滿足軍用的標準,故而在研製一架合乎西方適航標準的客機的同時,以全部國產化分系統同步研製一型特種飛行平台,我認為是完全可行的,張部長你看,我們甚至連發動機都有現成的解決方案,經過多個型號先進渦扇發動機的仿製、改進后,我相信,燃氣渦輪院和西航發那邊完全能夠在3年之內拿出國產化的D-18T,這樣一來,以C929機體發展起來的特種平台,我們就能做到完全不受制於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