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島嶼通
天然分界耐人尋味

終於有人把這個耐人尋味的間隙填上了。原來,涅格羅河以東住著第三種懶猴,學名為白頭狐尾猴(Pithecia pithecia)。發現於二十世紀,近代的專家們重訪該區時。
狐尾猴屬的兩種懶猴似乎也被河流隔離。Pi和-圖-書thecia irrorata這一種發現於亞馬遜河以南,和馬德拉河以西的地區(即巴西區);那種尚未命名,有著紅色絡腮鬆的懶猴,則出沒於亞馬遜河以北、涅格羅河以西的地區(厄瓜多爾區)。我們可以和*圖*書推斷那種就是今天學名被稱為僧面狐尾猴(Pithecia monachus)的懶猴。
雖然如此,仍有一些種類的猴子有跨這幾條河而形成分佈重疊的現象,尤其在接近河流源頭,河面寬度較窄,而較易穿越。雖然和-圖-書這個四區域的簡圖過於簡略,但卻讓原本雜亂的生物學資料,產生有意義的模式。由華萊士整理出來的數據透露出一個訊息:這些動物知道哪兒是邊界。
有一種蜘蛛猴,僅見於亞馬遜和涅格羅匯流點東北的奎亞納區;另一類蜘蛛猴則和-圖-書只在亞馬遜河以南,馬德拉河以西的秘魯區出沒。另外有三種狨類,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在其所屬的勢力範圍內討生活,華萊士也因此能畫出牠們之間的界線。他對物種分佈方面的興趣,很早就已經有了。
依照華萊士的觀察,懶猴不曾出現在東邊的奎亞和_圖_書納區。真的從未出現嗎?果真是如此,那又是為什麼呢?華萊士提出的數據,在這兒露出耐人尋味的間隙。如果紅色絡腮鬍的懶猴,從未在涅格羅河東邊出現過,那麼是否有另一種懶猴居住在那兒?華萊士沒提過。他雖然孜孜不倦又鉅細靡遺,但終究不能無所不知。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