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好個大傢伙
世界最大的象鳥

澳洲大蟑螂不會飛;紐西蘭大蟋蟀不會飛;加拉巴哥群島的鸕鶿(cormorant)可以說是鸕鶿中最大的,卻也是唯一不具飛行能力的鸕鶿;紐西蘭的鴞鸚鵡,體型之大足以傲視其他鸚鵡,但就是飛不動;南大西洋上氣候冷涼的昆哈島出產一種不會飛的蛾;現已滅絕的大海雀,是角嘴海雀(puffin )和小海鴉(murrelet)這一類海鳥的放大版。牠住https://m.hetubook•com•com在北大西洋上諸島,如果牠能夠像角嘴海雀和小海鴉一樣,能夠在天空飛翔,就不致因人類而走上滅絕之路;古巴曾有過不會飛的貓頭鷹,如今已滅絕;馬達加斯加島上曾出現世界最大的象鳥,除非在阿拉伯神話中,否則任憑使盡吃奶之力鼓動翅膀,象鳥還是飛不動的;紐西蘭上有過恐鳥(moas),體型和_圖_書約莫與象鳥相當,不過較為高瘦。如果把象鳥比擬成象,那麼恐鳥就跟長頸鹿差不多。
馬達加斯加島上也有相類似的鳥類適應輻射。在人類入侵前百萬年的時間,除了一種象鳥外(Aepyornis maximus),還有其他一些體型較小的象鳥存在過。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一本介紹滅絕鳥類的書本上說原因有二:「首先,並不是所有上述種類都並存於同和-圖-書一時代,在這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新種恐鳥出現,舊種恐鳥消失;第二,是因為紐西蘭所特有的多變環境因子,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可與之相比擬。鳥類會調整以適應原本該由哺乳動物扮演的角色,不過是因為島上從來就沒有來自這類溫血、四條腿動物的競爭。」
請記住,紐西蘭是一處絕大部份時間都沒有哺乳動物存在的地方。因此,恐鳥透過與無尾蝟一樣的途徑,經適應輻射hetubook•com.com而找到容身的生態區位。
乍看之下,紐西蘭的恐鳥和馬達加斯加島的象鳥,似乎可以拿來做為孤立巨大化和不會飛之間明顯關係的典型模式。但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整個發展過程相當錯綜複雜。這兩種鳥都屬於獨特的平胸鳥(ratite)中最為怪誕的一類。
紐西蘭在這方面的紀錄顯得特別突出,在不過與科羅拉多州相若的土地上,不會飛的巨鳥種類達十三種以上,其中多數一直存和-圖-書活到西元一千年前後,也就是玻利尼西亞的毛利人(Maori)移居當地的時期。雖然受到毛利人和歐洲移民之害,還是有一些種類苦撐到十八世紀才告滅絕。這些已滅絕鳥類的殘骸所構成的準化石和化石,顯示高大的Dinornis屬、稍小但腿粗壯的Pachyornis屬、中等體型的Euryapteryx屬,和矮小的Anomalopteryx屬之間雖有頗大的歧異,但係衍生自共同的架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