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蓄勢待發的理論
面積效應

第一個模式是物種-面積關係。西太平洋諸島上,威爾森知之甚詳的螞蟻,呈現出一種相當規律的物種-面積關係:大島上螞蟻種類多,小島上螞蟻種類少。而據達林頓所報導的,安地列斯群島上的步行蟲、爬蟲類及兩棲類生物,則表現出另https://www.hetubook•com•com外一種物種-面積關係;印尼群島上的陸鳥展現的物種-面積關係更是與上述兩種不同。這三個例子都顯示出,大島上的生物種類比小島上多。當我們將生物種類數對應於個別https://www•hetubook•com•com島嶼面積,並且繪製成圖表時,則會發現圖表上所有的點排列成一直線。你可能還記得,雖然這條線是直的,不過科學家還是稱之為曲線:每一條物種-面積關係曲線的斜率都可以用小數表示,而且因島而異。
現在和_圖_書把斜率的問題用白話再說一遍:有些群島的情況是,大島的生物種類比小島多出很多;但有些則只比小島多一點點。麥克阿瑟與威爾森也承認,普瑞司頓在一九六二年的論文中,對這一點已經多所闡述,雖然他談的主要是樣本區而非隔離區。麥克阿瑟兩人提出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物種-面積關係等式與普瑞司頓歸功於厄忍尼斯的,一樣都是S=cA^z。指數z代表曲線的斜率,也就是每一組島嶼的生物種類和島嶼面積兩者間相互關連的程度。我們研究安地列斯群島上的甲蟲也好、印尼群島的鳥類也好,西太平洋群島上的螞蟻也好,所得m.hetubook.com.com到的z值都不相同。而研究結果也顯示:雖說大島上生物種類多於小島,但在程度上,某種固有的一致性確實存在;以麥克阿瑟和威爾森提出的例子來看,物種-面積關係曲線平均斜率約為零點三——這對於你我不過是個數字,但對於研究面積與生物多樣性之互動關係的人來說,卻是個測量基準。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