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〇九 兄弟相繼逃亡

所幸申生討伐東山成功。倘若敗北,他一定會受到和一般將軍同等之待遇,被問以戰敗責任,搞不好還會被處斬呢!
勃鞮有些感傷地說。這樣的差事給人的心理負擔多麼大!由於情何以堪,所以他不自覺地把臉別開。
對年邁的獻公來說,看到受了迫害而還一心為申生袒護的驪姬的樣子時,心裡定然更加不忍。結果,反而使他對申生的憤怒達到無法抑制的程度——這一切大概都在她算計之內吧?
「偏衣」是左右顏色不同的衣服。這件衣服一半是「公服」(君王之服)之色,意味的是:穿這件衣服的人,還沒有資格成為繼位者。此外,左右顏色不同,暗示的是「與君主斷絕」之意。
「這一定是驪姬搞的把戲,您一定要辯白,為自己鳴冤才行啊!」
當機立斷的重耳,一骨碌躍身狂奔出去。
「做兒子的人怎麼可以批評父親呢?」
容易看破世事的申生遂於這一年十二月,在曲沃自盡而亡。
他把一把寶劍放在重耳面前,說:
諸侯親征時太子隨行,是間或有之的事情,但太子親自率軍外征,這就純屬特例。
(據說,謀殺大王這個事件,和重耳、夷吾兩位公子也有干連,他們是有共謀關係的!)
申生是個溫文儒雅、欠缺積極個性的貴公子。他對事情很容易看開,為人太恬淡無慾了。
夷吾則據守屈城,與父親軍隊交戰達年餘之久。由於哥哥重耳不戰而逃,所以,晉國全體兵員都攻向這邊來。
「背著惡名亡命,還有人會理我嗎?我知道,除了死以外,我是沒有生路的。」
耐著性子,處心積慮地慢慢侵蝕堤防的根基部分,然後用力一推,堤防自然會轟然倒塌。而且,這樣比較不會傷及無辜百姓。
我到底何去何從
「未經稟報而擅自潛回居城,證明和-圖-書的確懷有叛意!立刻派兵討伐!」
《春秋左氏傳》之記述的確饒有趣味,不過,也較多斧鑿痕跡。
——機會來了!
這年,魯國發生政變。於此前一年因莊公去世而繼位的湣公,被其叔叔慶父殺害。後來,慶父之弟季友擁立湣公之弟申為王,殺掉造反之慶父而使政變落幕。這位申就是僖公。
再好的衣裳
鶴吃的飼料比軍隊伙食不知好多少倍!在這個情形之下,士兵心存不滿是可以想見的。
「鶴大臣」——人們如此稱呼這些鶴。
「這些不知好歹的東西!立刻下令逮捕吧!」
而兩人所採取的態度卻完全相反。
當時的天下情勢如此,討伐東山凱旋的晉國太子申生則回到任地曲沃,恢復了回國都絳謁見國君的正常生活。
宮廷戲子之一的施某人到曲沃時,對申生如此說。但申生並未表示同感,僅僅淡然回答:
兩位公子即刻逃回各自的居城。重耳逃到蒲,夷吾則逃到屈。
驪姬流著眼淚,袒護申生道:
重耳垂頭喪氣地說,好像疲憊不堪的樣子。其實,他袛是裝模作樣,心裡正盤算著如何伺機逃脫。
驪姬的目的並不在於使自己的兒子奚齊成為王位繼承人,而是要不靠兵力就把這個蹂躪了自己故國的晉搞得支離破碎。
「前些日子,大王夢到了你的母親。希望你回去後,立刻到曲沃廟堂做一次祭拜,並且把供物帶回呈獻大王。」
前面之記述以《史記》所載為依據。《春秋左氏傳》之記載則為——
《禮記》這本古代禮法書中記載:用餐前不可搓手,避免出汗,不能掉落黏在指頭上的飯粒,也不可將米飯揉成團狀,等等。
獻公勃然大怒。剛才險些遭到毒殺!他不否認自己這幾hetubook.com.com年來確實處處冷落這個兒子,可是,兒子怎麼可以謀殺父親呢?!
太子申生的派閥由於失去主子,所以紛紛改投其餘派系,餘則逃亡國外。
「糟糕!」
「少主已無處可逃。該和太子申生一樣,用這把劍坦然自盡吧!」
當時在場的一個人,急遽把這個事件向正在都城駐留的申生稟報。申生知道這時辯白也無濟於事,所以立刻逃回曲沃。
因此,她持著不慌不忙的態度。
重耳發出此聲是躍過圍牆,而勃鞮則是提劍砍下。結果,這把劍袛斬斷了重耳的衣袖。
「我不相信申生公子會做這樣的事,一定是壞人利用他幹的勾當吧?」
實際上,這是她經過構思演的一齣戲。
再把肉餵給狗吃,這隻狗發出「嗚——」的一聲,旋即倒地不動。
驪姬出聲大哭起來:
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齊姜。她已去世,其墓地在曲沃。依照當時的規定,庶人祭祖不得以肉類為供品,袛准使用麥、稻等穀物,而申生之母由於是王族的關係,所以可以使用牛、羊、豬等肉類。這類供物叫做「胙」或「福」,習慣上於供祭後分給親戚享用。
「看樣子,我袛好如此囉!」
這已是離開驪山山麓被帶到晉國後第十六年的事情。她耐心等待著:獻公年老而氣力衰弱。
「我並沒有破壞老規矩啊!」獻公明言道。
於申生討伐東山的同一年,衛國國君懿公與入侵的狄族交戰而陣亡。
重耳成功地逃脫了。
光憑這一點,群臣就心裡有數,何況更有偏衣和金玦之事。獻公有意廢太子——再怎麼遲鈍的人也看得出來。
直到討伐東山四年後,也就是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六五六年)時,她才著手做最後的工作。
由於年邁而變得易怒的獻公,怒不可遏地喊道。獻公身邊有人聽到這個消息,便迅和_圖_書速地告知兩位公子。
自認沒有破壞老規矩而任命申生為將軍,豈不是不承認申生為太子嗎?
接到時,申生深深嘆息。
實際上,這不是驪姬所期望的。
夷吾抵死固守屈城,晉軍一時間也難以將之攻陷。
「父王已經年邁,起居上的一切,必須要有驪姬在身邊細心伺候。若證明驪姬有罪,父王勢將失去她。這麼一來,父王的餘生要怎麼過呢?不行!絕對不行!這不是我和驪姬互鬥的時候!」
懿公是個非常喜愛動物的人,尤其是鶴。他常用大臣乘坐的「軒」載運自己喜愛的鶴。
出兵之前,獻公賜偏衣和金玦給太子,命令他隨時穿戴這兩樣東西。
「父王是要把我廢去……」
太子申生和其弟重耳、夷吾等三位繼位候選人被放逐後的第五年,獻公決定討伐東山。
近臣如此進諫,申生卻搖頭說道:
「大王實在有欠厚道!您是太子,他怎麼可以對您如此呢?!」
夷吾遂決定棄城亡命。
「說的也是。」
這是當時流行的一首歌。
隔年(獻公二十三年),獻公任大夫賈華為將軍,再度以大軍攻打屈城。
因此,狄族越過國境時,雖然動員命令已經發佈,士兵卻無動於衷。
討伐軍派一位名叫勃鞮的太監,以使者身份來到蒲城。
為了進一步證實,叫來宮中小臣,令其喝酒,這名小臣也當場斃命。
「我知道少主心有不甘,可是,君命不得違背啊!」
而獻公不聽里克諫言,卻說:
獻公獲悉兩位公子出奔之事,立即發佈動員令:
東山是赤狄族的一派。
申生祭拜完畢後,帶著供物進京,準備呈獻給父王。由於獻公出外狩獵,申生因此暫時把供物寄放宮中。
重耳則一心想從蒲城逃出。
有人勸他亡命,而他卻回答:
(缺和*圖*書了一個……現在袛有讓剩下的三個互咬了。)
申生早已看出這個戲子是驪姬派來的人。他要是表示同感,口出怨言,這件事情不是會加油添醋地傳到父王耳朵裡嗎?!
用塗有蜜汁的簪子引來蜜蜂——這袛是驪姬復仇工作的序幕。
那邊有山頭,這邊也有山頭
獻公歸來後,宰人(宮中負責炊事之官員)把這些供物端出。獻公伸手就要抓食——當時尚無使用筷子之習慣,吃東西都是用手抓取的。
當時的霸主齊桓公,率領諸侯軍隊,替衛攻打狄。
狄軍遂蹂躪衛國,懿公死於亂陣之中。
依據現在的地圖,山西省曲沃縣到絳縣的直線距離大約有二十公里。這樣的距離在今天根本不算什麼,但對當時的人而言,確實是一段遙遠路程。因此,走這趟遠路所帶回的食物會腐敗是可以理解的。
獻公將申生之太傅杜原款處斬,理由是對申生之教育失敗。
「哦!這多麼可怕!兒子企圖謀殺父親,天底下怎麼可以有這種事情呢?申生公子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其實,他之所以如此狠心,原因在於看不慣我受大王寵愛!大王,求求您讓我們母子離開此地吧!跑到他國就能避開他的毒手,不然,我們母子遲早會被他害死!倘若大王不准,我寧願自盡!這總比被他凌虐而死好啊!」
這是霸主應做的事。
勃鞮驚叫一聲,抓起眼前的寶劍轉身緊追。
夷吾據守屈城,決心抗戰到底。
這個國家也會破破爛爛
「可惡,我差點送掉這條老命!申生這個畜生!」
獻公說著,把酒灑到地上,結果,地面立即鼓起來——這不是表示酒裡有毒嗎?
她的目的在於使獻公、申生、重耳、夷吾這四個人既分裂又互相勾結,在爭鬥之下,將晉國陷於無法收拾的狀態。
驪姬https://www.hetubook.com.com趁此機會,將毒藥灌入供物。
一天,驪姬對進宮的申生說:
被任命為討伐軍總司令的是太子申生。對此,大臣里克表示異議,進諫道:
光著腳的重耳跑過庭院,掄起寶劍的勃鞮緊跟在後。重耳這時已四十三歲,他幾乎被年輕的勃鞮追上,最後終於在千鈞一髮之際越過圍牆。
沒有人預測得到戰爭時可能發生的局面,將軍必須隨機應變下達命令。因判斷錯誤而敗北時,將軍也必須負起責任而被問斬。
「大王請等一下!」在旁邊的驪姬說,「曲沃到這裡的路程甚遠,要是東西已壞,不是鬧著玩兒的事情。我看,最好試一試吧!」
如里克所言,太子不但有祭祀任務,更不得對之問罪,所以,習慣上絕不被任命為外征將軍。
穿久了也會破爛
「我有好幾個兒子,我還沒有決定哪一個做繼承人啊!」
「太子有祭祀祖先之重要任務,而且,任命太子為將軍,這是史無前例之事。請大王取消此項命令。」
「呀!」兩人同時發出尖銳的叫聲。
(我處處謹慎,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
光著腳的重耳跑過庭院,掄起寶劍的勃鞮緊跟在後。重耳這時已四十三歲,他幾乎被年輕的勃鞮追上,最後終於在千鈞一髮之際越過圍牆。
「金玦」是一種裝飾品。這個東西類似環,卻不像環那樣整個圈連在一起。這是將金條彎成環狀,兩端之間略有距離。這暗示的是「沒有相連」之意。
驪姬極其巧妙地煽動獻公。
申生的孝心多麼令人欽佩!
「派鶴群去迎戰嘛!」士兵們賭氣地說,「那些鶴都有官階和俸祿,而我們卻沒有。幹嗎要去拚命呢?」
夷吾原本準備抗戰到底,而怕受池魚之殃的屈城居民卻紛紛開始逃亡。沒有居民就無法打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