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二五 走鋼索的人

宰相之所以沒有推舉商鞅就任要職,理由在於他認為後者的才華由他代替發揮,對國家的貢獻,實質上相同。他並不是想以此居功的壞心眼的人。
惠王似乎無意起用商鞅。另一方面,他倒尊重宰相意見,認為這個年輕人應該殺掉。
商鞅死於公元前三三八年。
在由宰相府邸回宮的途中,惠王感慨地對近臣說:
吳起死後,楚國的改革回歸為零,商鞅亡後的秦國,由於他一手創訂的法律依然活著,所以在改革上並沒有任何停歇現象。
——我遲早會把你推薦給國君的,你再忍耐一段時期吧!
「老百姓不守法,是因為看到上面的人都不守法,因此倣傚的結果。現在我袛有拿太子來開刀了。」
由魏到秦,他再度為深謀遠慮的商鞅推動地下工作,到公子虔宅邸任管家。這個宅邸正在愁雲暗霧之中,相較於商鞅之意氣風發,公子虔過的是悲傷日子。對公子虔興起惻隱之心的范差,很快就轉變為喜歡上他了。
因為他由宰相主治醫師之處偷偷聽到,重病在身的宰相餘日不多了。
——孝公歿後,商鞅的下場一定夠瞧的!楚悼王死後的吳起就是最好的例子!商鞅還能逃過公子虔一派的制裁嗎?
——可惡到極點的商鞅,居然用這個方法羞辱我到底!
商鞅就是由衷喜歡冒險的人。
商鞅這個判斷,實際上與事實有所出入。
「進行得很順利。日前,我把那件事情的原委說出來時,他還感激涕零哩!」
——我算什麼!?
過度的法律至上主義,使商鞅沒有察覺出在范差心中產生的微妙變化。
「老傢伙也夠可憐,他好像由於耄耋和病重,所以腦筋有點不正常了。叫我起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這不是開玩笑嗎?」
「每一個人都離我而去,你卻願意為我效勞,我實在感激你。」公子虔說。
他並準備於孝公歿後,將商鞅碎屍萬段,並且誅滅其族,為此,他暗中糾合同道中人。范差明知此事,但並未向商鞅報告。
秦國新王惠王將商鞅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以儆傚尤。雖然他的身體分裂成數塊,但他訂的法和圖書律卻活在秦國,成為中國統一之基石。
商鞅有時會有如此感覺。自己想出來的事情全都成為宰相功勞,在這個情形之下,他能不自怨自艾嗎?
意圖在枱面上大大活躍的他,必須要有應對任何事宜的萬全態勢。范差就是做這項幕後工作的要員。
剩下兩個人之後,宰相以低沉之聲說:
他向惠王說的這段話,實際上是出自商鞅的指示。
看到惠王默不作聲,宰相於是又說:
宰相由於私下僱用商鞅,所以能夠順利完成職務。正因如此,他絕對不會願意將商鞅推薦給國君。為此而不平的商鞅,因而屢次興起離去的念頭。
由於跟隨已久的關係,所以商鞅非常瞭解宰相的為人。商鞅相信宰相知道自己距離死期不遠時,一定會推薦他給國君,然而,什麼事情都要操心的宰相,定然會有附帶條件才對。
因重病而面色憔悴、聲細如蚊的高齡宰相說這些話時,惠王袛以同情的臉色望著他。
(這麼有用的人實在很難找到第二個!)
從此以後,再也無人膽敢觸犯法律了。
「無驗(通行證)之人不得投宿客棧,這是商鞅大人訂的法律。違反這個規定的人會受嚴厲處罰,所以我們不能讓你投宿啊!」
形勢之所以變成如此,原因之一在於楚國背後擁有廣大南方,秦則有四川、西北兩地,而這些都是開發潛力極大的地區。
「我的秘書商鞅,雖然年紀尚輕,才華卻堪稱一流。我死後,務請大王起用此人,將一切國政交給他來處理。」宰相回答說。
「幹得好!范差!」
宰相果然病倒,魏惠王到他的府邸探望。國君到重臣府邸探病,往往袛在病情嚴重之時。
公子虔說過這樣的話。
被處割鼻之刑後的公子虔,已等於是不存在於這個世上的人,全然不受國人理睬。而在這段時期裡,卻有匿名人士按季寄來數額龐大的錢款到他手裡。公子虔的生活可以說是完全依靠這筆錢的。
難怪老宰相公叔痤為之咋舌,商鞅的確是難得一見的政治家。
「稟報大王……」
老謀深算的商鞅,對任何事情的設想當和-圖-書然都很周到。他把始終不便浮上枱面的心腹部下范差,送到公子虔之處。
爛熟就是衰退。隨著先進國家的衰亡,屬於落後地區的秦和楚等,都往前跨一大步,準備爭取霸權了。
出仕於秦的商鞅,與出仕於楚國的同鄉前輩吳起有頗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拿在中原先進地域磨煉的政治技術,在較落後地域大肆發揮並且成功的人。由於是外地人的關係,因而可以毫不顧慮當地習俗,也不用看名門豪族臉色,在這一點上,他們的情形十分相似。甚至在悲劇性生涯結局這一點上也很類似,袛是,商鞅在格局上較吳起更大。
——如果決定不起用,就把他殺掉!
商鞅遂將太子傅公子虔處以割鼻之刑,同時將為師之公孫賈處以臉面刺青之刑。
險些被魏惠王殺掉而倖免於死時,商鞅曾經欣喜雀躍地叫起來。范差當然為他慶幸。
但商鞅好像忘記吳起因撤銷楚國王族的閒差而死於非命的教訓,他已成了太子身邊侍從人員怨嗟的對象。
商鞅知道宰相終有一天會實踐這個諾言。但這件事情袛有等到宰相引退之時才能實現。實際上,引退時,宰相也袛有推薦商鞅一途而已,因為宰相一向之政治路線,完全出自商鞅指點。
「緩一些時候可以。實際上,由於太子是儲君,所以不便治罪。但太子之不是,罪在輔佐人員,這些人非受處罰不可。」
孝公歿後,公子虔派人士立即提出「商鞅有謀反嫌疑」之控訴,捕吏因而前往逮捕商鞅。
危哉,商鞅!
「我當時應該聽宰相公叔痤的話,把商鞅殺掉的!」
「老臣尚有一事密奏,恭請大王叫隨從人員暫時迴避。」
范差深深同情他。公子虔是王族之一,倘若未受此刑,是國內響噹噹的人物。而且他是個難得一見的美男子。但在他那張標緻臉龐之上的秀挺鼻子已被削平,醜陋的傷痕令人不忍目睹。
商鞅這段期間的活動相當耀眼。魏國將軍龐涓於馬陵敗於孫臏手下後,商鞅立即出兵魏國,除獲大勝外,更俘獲了魏國公子印。
「這……這,你可要緩一些時候https://m.hetubook.com.com再說。」
他處理事情的手腕實在令人佩服,對事物的見解更是既透徹又正確。公叔痤以宰相身份向魏惠王進言之事,實際上都是商鞅出的點子。魏國國政遂在宰相之私人秘書商鞅手中運轉——這是事情的真相。
宰相多次以幾近懇求的口吻對商鞅說。
拿太子身邊人物開刀的措施,對確立法律權威確實產生宏效,建立此一基礎的商鞅,其諸多改革遂能順利進行。
商鞅倉猝逃出國都來到函谷關,但沒有一家客棧願意讓他投宿。
「宰相神經有所錯亂之事,在下也聽朋友說過。據他說,老宰相似乎把伺候身邊的商鞅錯認為是很早以前在府邸做事的一名青年。這名青年確實是個奇才,袛可惜英年夭折。老宰相由於老邁的關係,所以錯以為商鞅就是當時的這名青年……我的朋友還為老宰相的神志不清而嘆息不已哩!」
商鞅著手的事業極其繁多,其中以立法最為重要。
喜歡冒險的商鞅,同時也是深謀遠慮的人。
「我終於查出來了!原來這筆錢是商鞅寄的。他送這筆錢不是已有數年之久了嗎?」
孝公治世之下的秦國,正在致力於招聘優秀人才。帶著范差出奔的商鞅,由於和孝公寵臣景監攀上關係,因而得以就任要職。不過,他沒讓范差浮上枱面。
由於自己的機智而逃過危機——商鞅最喜歡享受這種冒險滋味。
年邁的孝公,近來健康情形頗為不佳。
公叔痤深深為商鞅才華之高而折服。
一名御林軍將校跪在惠王面前說:
「哦……!?這是有可能的!」
諸侯行徑,原就十分冷酷。
袛要使公子虔感激涕零,由於此外無其他仇人,所以自己將能安如泰山——
據傳,魏惠王當時切齒扼腕地說了這句話。
對商鞅不存好感的人們,都在背後說這樣的話。
范差是個容易動情的人,他看到真正有才華的男人就會傾心。過去,他是喜歡才華出眾的商鞅,因而願意為商鞅效犬馬之勞。商鞅喜歡冒險,他就在幕後擔任冒險工作的一部分。
雖然兩者狀況頗為近似,而楚卻失敗,秦則成功地一統天下https://m.hetubook.com.com,理由何在?
范差伺候公子虔的態度可謂忠實之極。公子虔對范差給他的貼心伺候,確實心存感激。
(這個人夠可憐……)
執法何其森嚴!
有些人喜歡把自己置於危地,以享受冒險樂趣。但其前提是不能使自己因而喪命。因為老命都丟了的話,其他還有什麼好談的呢?因此,越是冒險心強的人,行事越是慎重。喜歡飆車卻又不做仔細的行前檢查,不能稱作真正喜歡冒險的人。
這一次的遊走鋼索沒有成功,商鞅終於從鋼索上掉了下來。
「我明白了。」惠王回答。
商鞅遂受封於、商之地,並被列為秦國最高功臣。
他把范差叫來問道:
而商鞅卻以置自己於這等危地為無上之樂。他享受的是,靠自己的聰明和機智,成功地脫離險境時的勝利感!
——倘若看出大王沒有意思起用我,你就向大王啟奏老宰相神志不清,所以把我誤以為是某人。
「國君已是命在旦夕的人。你對公子虔的馴化工作進行得怎麼樣?」
被割掉鼻子的公子虔,由於羞憤,後來一直閉門不出,絕不與外人接觸。其家僕傭人也全都離他而去,而范差卻在此時投效公子虔。
起先,人們根本不守商鞅制定的法律,連太子都持以藐視態度。
商鞅可謂或多或少決定了中國之方向的人。因為秦國基業在他的手中完成,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完全奠基於此一遺產之上。
「無驗之人不得投宿客棧,這是商鞅大人訂的法律。違反規定的人會受嚴厲處罰,所以我們不能讓你投宿啊!」商鞅等於是作繭自縛了。
商鞅等於是作繭自縛了。
「萬一賢卿有個三長兩短,國政該怎麼辦?」惠王垂問道。
法律乃是使國家營運機能轉化為目的的手段。法律一旦確立,縱使立法者不在,法律還是能夠有效運轉。
商鞅係衛國人,據傳為衛公側室之子。年輕時代學過政治學的他,隨後成為魏國宰相公叔痤之執事。
聽到商鞅說這句話時,孝公嚇了一跳。
宰相引退,不一定袛有「急流勇退」的理由。由於健康的考慮,也是極有可能的。宰相患了不治之症,和_圖_書這正意味著自己即將被推薦——商鞅想到此點而暫時不做出奔打算。通曉政治心理學的他,並沒有忘記事前該做的部署。
這名御林軍將校名叫范差。
他一度逃入魏國,但由於魏國畏懼招惹秦,因此而被逐出。轉向自己的領地逃亡的他,企圖組織住民加以抵抗,結果終在秦軍圍攻之下,於黽池被殺。
當時,各地小國已被淘汰,袛剩戰國七雄爭霸。由超級大國晉分裂而成的魏、趙、韓三國,呈現著制衡的對立之勢。
商鞅是個很容易看破事情的人。他知道自己在魏國已不可能再有發展,因而到了秦國。實際上,容易看破事情就是深謀遠慮的結果。
結果,他並沒有如此做。
「倘若大王不欲起用商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一旦此人出仕他國,對我國的影響將不堪設想。千萬不能讓他走出國境,希望大王切記這一點。」
姓公孫名鞅的這個人,由於後來成為商之領主,因而另名商君或商鞅。由於後者較為一般人熟悉,所以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沿用「商鞅」之名。
范差在商鞅的指令之下,到最近才把這件事情說了出來。聽到真相時,公子虔感激涕零。但這並不是商鞅所期待的真正感激、以此忘懷前仇的眼淚。
范差回答。這句話一點不假,他是據實報告的。
(這可能是我過去給予恩惠之人的回報吧?既然對方不欲人知,我就不必刻意去調查。這個人的名字總有一天會知道吧?)
商鞅於是交代范差:
這一點正是由於吳起和商鞅的角色不同所致。吳起由於是兵法家的關係,所以一切以軍事觀點為重,而法家出身的商鞅則以法律為重。
法家以訂立法律制度為最高理想,但縱然有嚴罰主義、連坐制度、獎勵密告制度以及信賞必罰等措施,倘若法律不為人們遵守,終究也將無濟於事。
事實上,公子虔更加憎恨商鞅。
聽到這名御林軍將校的話後,惠王決定不殺商鞅。既然是老宰相在神志不清狀態之下所說的話,就沒有必要濫殺無辜——他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