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三九 事未竟成

「人數有多少?」
那是遼東之地。日本人稱之「滿州」,中國人以「東北」稱呼的廣大土地,在燕國之東。
他是因為想在腰際或身前拔劍,所以未能如願。將劍連同劍鞘掄過頭頂,然後稍微蹲身,使用反動力就容易拔出了。
在圓柱前坐下來的他,說出這句話後深深喘了一口氣。他已是受了致命重傷的人,沒有力量再爬起來。這句話是他使出最後力氣說出的。
秦王以廊柱為盾,繞來繞去地閃避。
燕國亡命政權後來延續約四年。
為知己而不惜犧牲性命的壯士荊軻,自古以來深受人們景仰。
商鞅以來,秦已是法治國家,人們守法的精神極為徹底。因此,在這等緊急事態下仍無法任意指揮禁衛兵。縱使丞相出來發號施令,由於不是君王親自下詔,他們也不敢有所行動。
與滅亡之韓四周與他國毗鄰的情況相較,燕尚有可逃之處。
他的壯舉已歸失敗。
此時,唯一持有武器的秦王,卻因無法使用武器而遭荊軻追逼,而旁人袛能袖手旁觀。
渾身是血的荊軻靠著宮殿圓柱坐了下來,雙腿癱在地上。
匕首碰到銅柱,鏗鏘一聲彈回,掉落地上。
「其實我不難如願以償,完成任務……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想逼大王允諾把過去掠奪的土地全部歸還……」
荊軻一言不發地窮追不捨。
「我來做犧牲品吧!不過,我不願意死在國人刀下,我要和敵人猛幹一場再死!」
「那就派兩百騎去圍攻吧!」
「大王!快採背劍姿勢!」近臣中有人大聲叫喊。
為某人作傳時,不在正傳中說這個人www.hetubook.com.com的壞話,而在別處述及——這是《史記》之記述手法。
一絲疑惑突然閃過秦王政的腦際。就在這剎那——
對荊軻的行為,非給予報復不可。荊軻乃燕太子丹所派之刺客,這一點已查明屬實。
因此,不管荊軻事件發生與否,本來就要輪到燕國受到攻打,這件事充其量袛產生催化作用而已。
這個李信,數代後的子孫之一便是悲劇將軍李陵,司馬遷曾為與匈奴死鬥而被俘的李陵辯護而被處宮刑。
要是換成楚國勇士薄索,一定會趁荊軻抓住秦王衣袖的機會,往前衝出,有所協助吧?
《史記.刺客列傳》以生動手法描寫荊軻謀刺秦王而失敗時的情景,而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則記載:
到處亂竄,終於得到機會揮劍猛砍刺客的秦王,此時也氣喘如牛地等待荊軻說出後面的話。
這顯然是他的臨終之語。
荊軻和秦舞陽跪在寶座前。裝首級的木箱和地圖盒子分別放在兩人身邊。荊軻打開還在顫抖不已的秦舞陽旁邊的地圖盒蓋,取出裡面的東西。
「把秦舞陽帶來的地圖拿給我看。」秦王政對荊軻說。
秦對燕如此窮追不捨,根本原因在於太子丹。倘若貴王將丹殺死,以其首級呈獻秦王,秦王定會停止追擊,貴國將因而得保社稷。
這樣的事情不用別人教,燕國自己早已想到。何況丹是個非常敏感的人。
「哈!哈!哈!……」
荊軻於倒下的同時,將匕首扔向秦王。
原來就不甚健康的秦王,遭遇突發事件而悸動不已、頭暈目眩,當然也是很有可能的。
秦王一邊逃一邊想拔劍,卻遲遲拔不出劍https://m•hetubook•com•com身。
匕首藏在地圖最末部分的軸心內。
秦王企圖拔劍。由於佩劍太長,一下子拔不出來。在這突發事件之下,一向豪勇的秦王政非常狼狽。他越急,佩劍越拔不出來。因為他的左手握著劍鞘往前抵禦,所以右手不方便拔出劍身。
——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軻以徇……
接受荊軻饋贈、安排謁見事宜的寵臣蒙嘉被降職。
抓著匕首的荊軻,企圖撲向秦王。
(沒想到那個火暴脾氣的丹終於想通……難不成……!?)
(你不奉上,我遲早也會用武力奪取啊……)
這是《史記》中的記載,而《戰國策》中的記述則為:
《史記》如此記載當時的情形。
荊軻語畢,緩緩打開軸狀地圖。
被外國使節以匕首相逼,險些遇害而到處竄逃——這對始皇帝而言當然不甚光彩,因此以「覺之」一語帶過,是可以理解的。
但,荊軻並未因此怨懟對方。
紙的發明是在這之後約三百年的事情,這時候的文書一般都使用木簡或竹簡,此外就是如由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文字記載於絲帛之上)。由於絲帛乃昂貴之物,袛有王者或富翁才會用絲帛寫東西。
——圖窮而匕首見。
這一擊並沒有擊中。
他遂率領僅數十騎近侍,前往衍水。秦國青年將軍李信佈陣於衍水對岸。
李信的任務在於懲罰太子丹,而不在於推翻遼東的燕國亡命政權——這可以過些時候再做。
失敗理由極為顯然。
燕在易水之西大敗。
偵察兵做此報告。
荊軻是在宮殿內被殺的。車裂刑是對屍體所施加的吧?
秦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法律規定,宮中群臣不得佩戴任何武器。雖然宮殿下有整排武裝禁衛士兵,但除非君王親自下令,他們是不准進入殿內的。
秦王瞇起眼睛望著地圖。他確實甚為心滿意足,但他細瞇眼睛,並不表示由衷欣悅。他的細長眼睛睜開時,比一般人大了許多。他不希望自己的大眼睛露出自己所有的心事。因此,無論喜怒哀樂,一旦感到亢奮,就細瞇眼睛——他有這個習慣。
信中說的是:
險些遇害的秦王,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秦王因這起事件而大為震怒,於是增加駐留趙國兵員,以便展開對燕之攻勢。——史書記載多以荊軻事件為秦國征討燕國之開端。
由所佔領之薊城攻出,追擊燕王和太子的是一位名叫李信的年輕將軍。
徐夫人所製匕首!——刀刃上塗有劇毒!
就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侍醫夏無且將所持藥囊朝荊軻扔過去。
荊軻說出這句話後,瞄一眼階前的秦舞陽,無力地呵呵大笑:
秦王揮劍砍向荊軻。扔出匕首後,荊軻已手無寸鐵,因而連挨了八劍。
事後,秦王立刻論功行賞。
這是發生於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二二六年)之事。
但是,滔滔歷史潮流,豈是容易攔住的?
——秦王目眩良久。
當然也有人受到處罰。
燕王喜和太子丹,率領燕國精兵,據守遼東之地。
看那階前的秦舞陽!——自詡十三歲就殺過人的這名「勇士」,不是正在那裡渾身發抖、伏在地上嗎!?
這是在匕首幾乎刺到秦王的時候。看到藥囊飛來時,荊軻迅速側身閃過。由於這個短暫中斷,秦m•hetubook.com•com王得以逃過刀刃追擊。
同樣為亡命政權,在代之地以趙王自稱的嘉,由於對燕之窘狀看不過去,因而致一密函給在遼東的燕王喜。
——秦王不怡者良久。
荊軻伸出右手抓住匕首柄,左手去握秦王衣袖。這衣袖甚長,他刻意往前靠近一步,抓到了袖端,猛然一刺——由於秦王身著寬袍,所以匕首並未刺到秦王。
「大約三十騎。」
太子丹遂在衍水之上為秦軍所俘,並且被斬。
燕國則在趙王嘉的支援之下,企圖在易水之界拚死抵禦。
「太子丹渡衍水前來!」
秦軍由趙北上攻燕。秦國將軍為身經百戰的王翦。
當時還有楚、齊、魏等國存在。攻滅趙時,秦軍也沒有追擊逃至北方邊境代的公子。不隨便攻打被認為「天下」的地域之外,是意圖一統天下的秦之方針。
這句話的意思是:秦王於事前有所察知,因而將荊軻逮捕後,處以車裂之刑。
李信知道丹渡河前來的目的。
荊軻緊抓袖端不放。一心為達目的的他,當然不想讓秦王跑掉。結果,秦王猛然後退,隨著裂帛之聲,衣袖斷了。
「之所以事未竟成……」
督亢地圖是畫在絲帛之上,滾捲成軸。
而這次卻屬例外。
這件事情未見記載於〈高祖本紀〉中,而在與高祖交戰的〈項羽本紀〉中有所敘述。雖然是在危急情況之下,但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從車上拋棄,為顧及高祖聲譽,這等事情當然不能說出。因此,在以他為主角的傳文中當然不能有所記載。
取得丹之首級後,秦軍無心戀戰,很快就收兵歸國。
不戰而取——這一點倒使他極為欣慰。已是超級大國的秦,現在的目標在於兼併六國取得天下。不動兵就能和*圖*書擴大版圖,是最理想不過的了。未動用的兵員可以派任到別處。
這一天的最大功臣當然是扔投藥囊的侍醫夏無且。他因此而獲賞黃金兩百鎰。這個重量相當於七十公斤。當時捉拿樊於期的懸賞是黃金千金,相當於兩百五十公斤,也就是說,投擲藥囊之功勞,被評價為取得樊將軍首級功勞的三分之一。
秦舞陽不但毫無用處,更因神色倉皇,以致引起對方狐疑!
但是,秦於其時已攻滅韓,並且俘獲趙王。雖然趙國公子嘉亡命至代之地而自稱為趙王,實質上趙已形同滅亡。
笑聲甫畢,他的頭往前垂下,斷了氣。
喊了「大王!快採背劍姿勢!」這句話的人也獲頒獎金。法治國家的信賞必罰做得相當徹底。
他一邊如此想著,一邊看著地圖上的山河。
「大王請看。燕國奉獻此地,以後也願以秦國屬臣身份呈獻貢物,所求僅盼能守住祖先宗廟。燕國特此送來樊於期首級及督亢地圖,以示誠意。」
秦王政錯愕至極,抽身站起來。
秦王照做,劍身終於順利出鞘。這麼一來,短小匕首再也敵不過長劍。秦王持劍砍中了荊軻的左大腿。
漢高祖敗戰時,因自己兒子礙手礙腳,遂於逃走之際將之從車上丟出一事,就是一個例子。
秦王順利拔刀出鞘,持劍砍中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於倒下的同時,將匕首扔向秦王。這一擊並沒有擊中。匕首碰到銅柱,鏗鏘一聲彈回,掉落地上。
隔年,燕國首都薊城淪陷。這是秦發兵後不到十個月的事情。
在這之前,荊軻解開軸圖帶子,將軸頭部分遞給秦王。秦王接過之後,以懶洋洋的神態,次第拉開軸圖觀看。
秦開始忙於攻楚,沒有閒暇與偏遠地區的亡命政權周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