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四〇 老而彌堅

王翦之子王賁已是獨當一面的將軍,於父親往燕討伐朝間,曾經遠征至楚,由楚歸來後,他又轉戰魏國。他的確開始替代其父了。
(我沒有忘記你。)
這時候以採取速戰速決方式為上策,為了如此,必須儲存相當大的水量,以便使水流發揮巨大力量。此處所謂的「水」,當然是指「士氣」而言。
王翦到達函谷關後,又連連派急使五次回到咸陽,目的在於聯絡或確認有關賜給田宅之場所、大小等事宜。
人們都這樣說。
由大唐國都長安到灞水,往返袛需半日,所以這是適宜送別的地方。
這是斬殺燕太子後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二二三年的事。
楚人自古以來以脾氣暴躁出名,容易衝動是他們的特徵。投身汨羅江的屈原就是承襲楚人性格的人物。
秦王送率領六十萬秦軍出征的王翦到灞水河畔。
這兩位年輕將軍因戰勝而得意忘形,兩軍於城父(河南省寶豐)會合後,準備大大慶祝一番。
基地內,軍糧儲存量極為豐富,除了大規模澡堂外,更有運動設施,士兵們莫不以玩投石或跳躍競技為樂。楚軍知道包圍無效,決定暫時解圍撤兵。
強大的楚國由此滅亡。
這是他日夜盼望的時刻。
——楚軍已被打得支離破碎,不太可能再攻過來才對。
王翦對全軍發下出擊命令。
「楚軍開始撤退!」
王翦對這個年輕人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秘密。
王賁使用水攻,攻陷魏都大梁,魏是繼韓之後第二個被滅的國家。趙和燕則亡命苟延殘喘,可視為半滅亡之國。
「謝謝,謝謝大王。」
楚是領土非常廣闊的國家。
打仗必須善於利用「勢」。楚軍並不是敗退,但解圍後的他們正背對秦軍而去。這樣的和圖書軍隊當然無「勢」可言。此時,袛有追擊的一方才會有「勢」。
「動員二十萬就足夠。」
正當秦軍連夜設宴狂歡時,楚軍以三天三夜的時間,完成了移動軍隊事宜。
楚軍將之包圍,也頻頻挑戰,但守住基地的秦軍絲毫不為所動。
目的不過是使老人家心裡高興。
「卑職由於經驗不足,所以在評估敵人實力上有所錯誤,這一點自己都覺得慚愧。卑職所估的二十萬並不正確,由戰場情形來看,應該需要三倍以上。」
這條河的水流緩慢,水量也不多,丟入河裡的木材不會浮流到下游。木材商人於是在上游攔住水流,先在水上將木材編排為筏,然後猛然打開水閘。結果,木材便會隨著猛烈水流,流到下游。
秦王遂准其所請。
秦王也覺得年輕將軍較容易指揮。
「我所指揮的六十萬兵,幾乎是秦國總兵力。你聽明白了嗎?目前,大王手中已沒什麼兵力可言。如果我現在率兵折回攻打秦,大王自然是敵不過的。大王是個疑心很重的人,要是對我起疑,我的命不是岌岌可危嗎?雖然我率有六十萬兵,但咸陽密使隨時可能帶來『將王翦誅殺』的王命,因此,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被大王懷疑。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拚命要求獎賞。死要美田、豪邸、大庭園的人不可能起叛意……大王不是會這麼想嗎?我越厚著臉皮強要獎賞,他越放心。我不怕被他視為不要臉的老傢伙。被討厭而能活命,總比被懷疑而遭誅殺好啊!」
失去總帥的楚軍一時兵敗如山倒,全軍潰走。秦軍則以破竹之勢追擊,袛花年餘時間,就攻陷楚都,並且擒獲楚王負芻。
楚國大軍以突如其來的姿態出現。
袛是,hetubook•com•com此乃秦王本身的願望,沒有必要告訴老將軍王翦。即使告之,對方也不見得能夠理解。
「是嗎……!?」
秦王親自前往頻陽,訪晤王翦居處,態度誠懇地說:
「沒問題,我一切順從你的意思。你要知道,落在你肩上的不僅僅是秦一國的命運——」
實際上,王翦如此強求酬報,並不是老年人的厚顏使然。
秦都咸陽較大唐長安(西安市)偏西甚遠,因此,送行到灞水,必須花費整日時間。
王翦的年輕秘書,蹙著眉頭諫言道:
——最少需要六十萬。
秦王執意要老將軍再起,因而再三請求。
——白起將軍之時代已過去,王翦將軍之時代也即將過去。現在是王賁、李信等年輕將軍的時代。
有名將之譽的楚軍總司令官項燕,於蘄水之南為王翦所俘,被斬。
秦軍以為城父是絕對安全之地,這是天大的錯誤。
送君灞陵亭
他於年輕時候,曾經看到木材商人將在山上砍伐的木材利用河流運至下游街鎮,而得到一個兵法要領。
攻陷燕國首都後,秦國名將王翦稟奏秦王。
「三倍……!?你的意思是說需要六十萬……!?」
得到這個報告時,王翦霍然站立起來。他這個動作敏捷得和年輕人沒什麼兩樣。
欲平定楚必須一鼓作氣完成方可,絕不能給對方喘息機會。
「這……我認為最少需要六十萬。」
「戰敗原因在於兵員人數不足。」
「如果袛是對我起反感,我還得額手稱慶哩!」王翦呢喃著說。
「將軍,快別這麼說。」
新崛起的將軍蒙恬,猛攻寢丘後將之佔領。
逃回和*圖*書國內的李信將軍,拜謁秦王奏道:
如同秦王有秦王自己的想法,王翦也有王翦自己的想法。
由於天下分為七國,戰事不斷,人們因此蒙受禍害。袛要天下一統,人間世界自然和平。這是一項大事業。並非承襲秦國王室血統的這個秦王,應是以完成這項大事業為天賦使命的!
王翦連連磕頭。
「如此老身還得奔馳疆場,老臣苦衷希望大王能體諒。伏請大王以美田、宅邸、庭園為賞。」
「將軍,您是不是應該稍微收斂一點呢?要求過於執拗,怕會引起大王反感的。」
「將軍,我要向你致歉。當初我沒有聽你的話,照李信所說給了二十萬兵,結果他為敵所敗。據說,楚軍正在急遽西進。雖然將軍已是隱退之身,相信不會棄我於不顧吧?尚盼將軍重披戰甲,再度指揮軍隊。」
老將軍偶爾進宮時,秦王會向他垂詢有關軍事事宜,但這其實袛是禮貌性的表示。
楚乃強國,因而勢難如三晉(魏、韓、趙)或燕般一口氣攻滅。
王翦不是當初就精確估出這個數字嗎!?
在楚這般領域廣大的國家,依一般方式打仗,如同孩子們玩「官兵捉強盜」一樣,遲遲不會有結果。
秦軍確實大意。
「卑職已年邁,不堪軍事大任。請大王准予引退。」
「死要美田、豪邸、大庭園的人不可能起叛意……大王不是會這麼想嗎?我越厚著臉皮強要獎賞,他越放心。我不怕被他視為不要臉的老傢伙。被討厭而能活命,總比被懷疑而遭誅殺好啊!」
「可以。等你回到咸陽後,我會給你滿意的田宅。」
一路上,王和-圖-書翦頻頻以這句話要求秦王給予獎賞。
王翦露出訝異表情。
「我知道了,我會使你滿意的。」
動員兵力是依據李信建議的二十萬。
「好,你就回去好好休息吧!不過,我要你讓王賁為國效勞。」
「採取追擊態勢!」
接著要攻打的是楚。
「攻滅楚,應該準備多少兵員呢?」
秦王又對取得太子丹首級的李信問以同樣的問題,對方回答:
(打開水閘的時候到了!)
秦王垂問時,老將軍王翦思考片刻後回答:
(上了年紀的人臉皮真是厚得要命……)
秦軍確實所向披靡。但楚軍採取的似乎是使秦國年輕將軍因戰勝而驕縱之高級戰術。實際上,楚軍後退時是多少留有餘力的。
秦王未再做說明,便返回咸陽。對王翦袛托予戰爭任務。實際上,秦王不僅以秦國之命運,更以能否一統天下為與楚對決之賭注。
王翦率兵入楚後,建立基地,加強圍壁,讓士兵在其中得以整日休養。
看到再三被挑戰也不應戰的秦軍,楚軍變得非常焦躁。
年輕將軍欠缺經驗是當然之事,他們認為一切會依照兵法教科書上的情況進行。因此,容易因局部的勝利就產生獲得全勝的錯覺。
秦王內心苦笑不已。
而王翦卻作揖回奏,道:
李信攻陷平輿城。這是現在河南省汝南之地。
這樣的戰爭似乎比較適合由青年將軍來打,然而,這卻是老將軍王翦最拿手的戰術。
「將軍,你不用擔心這些,我絕不會虧待你的。你安心去吧!」秦王說。
「老臣實在拗不過大王旨意,袛有恭敬不如從命了。袛是,與楚為敵,一定要六十萬兵。」
「你說二十萬就足夠,所以給了你二十萬。你說要多少才夠呢?」
「老臣既病且鈍,腦力亦退,實hetubook.com•com在不堪指揮軍隊大任。望大王另擇賢將。」
荊軻前赴秦時,朋友們送他到易水河畔之事已如前述。送人送到河邊,好像是當時送行的慣例。唐詩中常見灞水或灞橋出現,都是送別歌,下面的李白詩句就是其中一例:
秦王大聲笑出來。
秦王想起了老將王翦經過慎重考慮說的數字。
所剩僅楚、齊兩國而已。山東之齊離秦甚遠,楚則與秦毗鄰。
(王將軍果然已老邁。戰爭應該起用果敢的青年司令官為宜,老頭子過分慎重,實在派不上用場。)
王翦執拗地不停要求。
王翦是從隱居之處被硬拉上戰場的。
「請大王不要笑我——」老將軍一本正經地說,「除非這樣的機會,我還能為子孫留下家產嗎?」
原本由秦佔優勢的秦楚之戰,至此完全逆轉。秦軍於此役喪失七名大將,嘗到了敗北的慘痛。
秦王決定使用青年將軍對楚作戰,因而任命李信為總司令官,並且配以蒙武將軍之子蒙恬。也就是說,以青年將軍群為首出陣。
「將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年輕秘書問道。
「我希望惠賜的是頻陽附近的田地。」
「我怎麼能安心去呢?大王屬下的將軍從來沒有一個因功而受封為侯。現在大王對我如此期許,我不趁這個機會提出要求,更待何時呢?」
這是等待已久的開戰機會。秦軍以洶湧之勢發動追擊,果然大破楚軍,而後更挾餘威進軍楚國領土,展開攻無不克的局面。
楚軍訂立作戰方針時,已預估過敵人這個心理。
秦習慣以「荊」稱呼楚。由於秦王父名為子楚,因而不使用「楚」字。
灞水流浩浩
老將王翦在故鄉頻陽過著悠然自得的退隱生活,袛於節日或國家舉辦重大儀式時才進宮。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