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時的情報戰
第一節 美國的情報戰

他在進一步評論日本在中途島的失敗時說:「對日本來說,這是自十六世紀末期被朝鮮李舜臣的軍隊擊敗以來的首次慘敗。」
歷史又重演了。日本海軍重蹈了德國海軍的覆轍。
「美國許多情報機構過高估計日本的經濟力量,這一錯誤主要是由於對下述兩個因素估計不當造成的:
誤差(%):八百八十二
但出發不許拖延。七時半,起飛的十六架飛機立即編隊,一直向布干維爾島上空飛去。為了避開日方雷達探測,機群在海上低空飛行了大約二小時。截擊前幾分鐘,狙擊機隊和掩護機隊分別上升到三千五百米和六千米的高度。九時三十三分,「雙軀惡魔」P-三十八機群穿過布干維爾島的綠色海岸線,在林海上空飛行。一分鐘後,九時三十四分,在臨近卡伊裡以北三十五英里的上空時,突然,在左前方三十度發現兩架雙引擎飛機。
因此,羅徹福特有必要證實一下「AF」就是中途島。珊瑚海海戰後不久,五月十日,他到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情報參謀萊頓進行了商談:
這樣,羅徹福特的計謀圓滿達到了目的,終於解開了一個謎:「AF」就是中途島的隱語。
海軍大臣(山鳥)田五月二十八日在臨時國會上作戰況報告時說:「此次作戰打垮了費了好大力氣才整頓好的澳大利亞方面的敵盟國艦隊主力。敵人的這次慘敗,不消說使澳大利亞全國上下狼狽不堪,而且給美英兩國的打擊也非常之大。美英當局正極力掩蓋這一損失,但真相終究是要大白的。很明顯,到那時,美英兩國必將舉國陷入悲痛之中。」
「根據海軍部長諾克斯的情報,陸軍P-三十八閃電式戰鬥機隊,為了在中途伏擊山本長官的座機,於一九四三年四月十八日從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機場起飛。因為山本長官素來以嚴守時間聞名,所以我們制訂了一個地點和時間都極為準確的伏擊計劃。當山本長官在六架零式戰鬥機護航下乘坐一式陸上攻擊機以二百英里的時速來到布干維爾島卡伊裡機場時,早就等候在那裡的P-三十八趕上前去,一舉將其擊落。
美國的情報工作確實是很出色的,例如,它早在半年前就察覺到德蘇之間將要開戰。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期的戰略情報上卻出現了缺陷,尤其是在判斷戰爭末期日本和蘇聯的情況時更是如此。
因此,當時日本海軍當局確信擊落山本長官座機是偶然性的,遺憾的是現在已經真相大白,這種偶然論只不過是日本單方面的幻想。
杯弓蛇影的一夜過去了。決定命運的一天——六月五日——到來了。
英國海軍部以這筆意外之財為本錢,建立了直屬的密碼破譯小組和無線電偵收機構——方位測定站。這樣,英國海軍就能夠偵收德國的電報,測定發報源的方位,破譯密碼,事先識破德國艦隊的企圖,及時作好準備。因此,勝敗是不言而喻的。
美國
現在找不到證據說明美國首腦部一開始就伺機進行報復,設法要將被視為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禍首的山本長官置於死地。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失去最卓越的指揮官,是個無法估量的損失。山本長官就是這樣一個罕見的人物,這是敵我雙方公認的事實。
為了預先發出敵人攻擊的警報,海軍部隊向加利福尼亞州海岸以西四百英里海面派出巡邏部隊。在陸上,第四軍和西部防衛部隊向美國人民發出警告,要求他們一發現穿美式軍裝的日本人,就立即報告。因為日裔美國人除三名穿軍裝執行特殊任務的以外,都已送到其他地區,所以不會同日本兵混淆。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們在掛著燈火管制窗簾的房間裡,提心吊膽地度過了一夜。
現將參加這次海戰的主要兵力作一下比較:
甚至天皇也破例地頒發了敕語。十七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將把天皇敕語電告了全軍:「此次作戰,係關乎國家興隆之重大作戰,望作戰部隊努力奮戰,以期獲得日本海海戰般的輝煌戰果。」

果然,日本海軍使用過「AF」這一代號。這架水上飛機,在位於中途島和夏威夷中間的弗倫奇弗裡格特礁,從潛艇得到了油料補充,在一封電文裡提到通過「AF」附近。
實際(注):    一三四〇六
當羅徹福特報告日本海軍機動部隊的作戰計劃等問題時,甚至一向舉止穩重的尼米茲也清楚地顯露出興奮的神色。儘管如此,華盛頓仍持懷疑態度。最大的擔心就是怕上日本的圈套。
的確,美國方面在六月十五日前,對日本艦隊的動靜瞭如指掌。但十五日後,就完全不同了。美海軍情報專家J.V.海馬克上校嚴厲地批評說,斯普魯恩斯連與日本艦隊的戰鬥迫在盾睫都不知道,犯了完全忽視偵察的重大錯誤,如果雙方使用同等的兵力作戰的話,美國艦隊勢必被擊敗。海馬克上校說:
由於氣候的影響,未能發現日本艦隊接近,但是在航空母艦戰鬥開始的前一天,在距中途島七百英里的海面發現了敵人的進攻部隊。
時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美國為了分析判斷我國進行戰爭的能力,設立了以下非常完備的情報機構:
因此,選擇不早不晚的時機,就成了這次戰鬥成功的關鍵。反覆研究了幾次,最後還是歸結到時機問題。受命制訂計劃的哈里斯准將提出的這個計劃,原則上取得了米徹爾海軍少將和哈爾西司令的同意。但實際上,在當事者中間,甚至抱百分之一希望的人也沒有。
第二個「馬格德堡號」事件
一、日本在印度洋的作戰業已結束,艦隊正在返航;
日美的兩個隱語
實際(注):    三一八〇
「戰略經濟情報這東西,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必須首先對超出常人想像的廣泛因素進行綜合;必須搜集有關一個國家的全部因素,即不僅包括產業和天然資源,還要包括教育水平,社會組織,人民習慣等。即使還處於初級階段,也要利用社會科學的各種方法來分析。對於某一因素即使不能對它的數量方面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是要給予重視的。」
制訂計劃時,預計歐洲戰爭的結束日期在一九四五年七月一日至同年年底之間(德國投降是五月八日),並估計日本投降將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十八個月之內,也就是可能堅持到一九四七年。基於這種推測,羅斯福為確保蘇聯提供對日作戰的軍事援助和給盟國以政治支持這一雙重目的,同斯大林進行了交易。正如事實所證明的,這個判斷是錯誤的。但在當時情況下,卻是能向羅斯福提供的最新、最權威的判斷。當然,在這種判斷中是沒有把使用原子彈考慮在內的。
可見這個判斷充滿了「自信」和主觀臆斷。
年份: 一九四四
「約翰.W.米歇爾陸軍少校指揮的P-三十八機群向卡伊裡地區進攻,上午九時半過後,擊落了由編成密集隊形的零式戰鬥機護航的兩架一式陸上攻擊機,還擊落了三架零式戰鬥機。我一架P-三十八尚未返回,四月十八日看來是我方勝利日。」
筆者在此不想詳細分析這次失敗的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之一難道不是由於患了過於自信的「勝利病」而忽視戰勝對方不可缺少的條件嗎?這個條件就是詳細瞭解對方的情況(情報搜集)和隱蔽自己的企圖(情報保密)。
誤差(%):三十四
四月十七日中午之前,這份已破譯的電報報告了海軍部長諾克斯。從當時日本所處的地位和所具有的能力來觀察,可以說,這一切「在理論上」都是不可能的。
進攻中途島的部隊行動也很清楚——用紅鉛筆從塞班島畫出一條紅線,並標明:「五月二十八日出擊。」
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時,一份電報(美海軍部二二四六室破譯的日本海軍的密碼電報)放到海軍部長諾克斯和作戰部長金的辦公桌上。剛從參議院開會回來的海軍部長瀏覽了一下這份電報。內容是山本司令乘飛機到前線視察的詳細日程。
二、日本沒有進攻澳大利亞的意圖;
三、敵機動部隊沒有在附近海域行動;
相反,美國的飛機很多都是舊式的,幾乎大部分飛行員都沒有飛行經驗。有的剛從航校畢業,有的還沒有從航空母艦上起飛過,更有甚者,有的機槍射手還是第一次在飛機上射擊。
機影杳然萬事休
「這個過程只有二十秒鐘左右。因敵機襲來,我機又做了一個急轉彎,這時便看不到長官座機了。我急切地等待恢復水平位置,心中充滿了憂慮,擔心事情的結果,儘管其必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我定睛再看時,座機已無影無蹤,只見原始密林中升起了沖天的黑煙。啊,萬事休矣!——」
「想盡一切辦法,必須在三天內修好?」
實際(注):    七一二八(注)
在太平洋的大海戰中擊退日軍
年份: 一九四二
誤差(%):    十四

巡洋艦:  八
於是,計劃改變了。原先,當地的參謀們認為,這份情報大概是根據臘包爾一帶的傳說綜合成的,詳細的時間表是靠不住的,因此,選擇在山本司令著陸後換乘驅潛艇時給予狙擊,比較有把握。當然參加攻擊的人不知道通過破譯日本密碼而得到的山本司令一行的行動計劃是很準確的。連朗菲爾中尉他們也猜測,大概還和往常一樣,是當地間諜搞到的情報。
於是,九艘航空母艦總動員,艦上排列著四百三十九架艦載機,幾乎投入了全部艦艇和飛機,在馬里亞納海域尋找戰機,意圖一戰挽回戰局。然而,Z旗枉然艦上飄,天皇期望全落空,最後只落得一敗塗地。
那麼,在戰術方面又如何呢?
誤差(%):    九(注)
陸軍理論認為,要粉碎日本的抗戰決心,進攻日本本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缺乏知彼之明
由此看來,如果抓住敵兵力如此分散的好時機發動攻擊,馬里亞納海戰的結果則勢必與實際大不相同。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曾說:
此後,過了約一年的時間,一九四四年九月舉行第二次魁北克會談時,美英聯合參謀總部提出建議,將結束對日作戰的日期定為德軍投降後十八個月之內。根據情況的需要,隨時修訂。此外還商定,一旦歐洲的軸心國軍隊投降,美英除用太平洋方面的現有兵力在蘇聯協同下作戰之外,將把它在歐洲的全部兵力投入粉碎日本的戰爭。聯合參謀總部的這個建議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批准。
「這個錯誤就是幾乎完全忽視了偵察。潛艇以出色的技術擊沉了日本一艘航空母艦,並向斯普魯恩斯司令做了報告,除此之外,斯普魯恩斯司令連與日本艦隊的戰鬥迫在眉睫都不知道。
這種不自量力,玩忽職守,為「勝利病」沖昏頭腦的人,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終於自掘墳墓,這大概是必然的結果。
太平洋戰略情報處(海軍)
四、由麥克阿瑟將軍和尼米茲司令指揮作戰。
這次海戰是互相對抗的兩支艦隊在對方艦隻未進入視野時所進行的一次史無前例的戰鬥,也是世界海戰史上首次航空母艦對航空母艦的作戰。水面艦隻未向敵艦發射一發炮彈。整個戰鬥是由艦載飛機唱的一台獨角戲,雙方始終都是以飛機進行攻防戰的。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二三九一八
實際(注):    六三三五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估計:五百七十九萬五千桶
「當我機降低高度緊貼原始密林飛行時,敵機與我護航戰鬥機展開空戰,數量四倍於我之敵,無情地迫近龐大的一式陸上攻擊機。我機迅速來了個九十度和-圖-書以上的躲避轉彎。——一號機向右,二號機向左,兩機分離開來,其間距離增大了。作了兩次躲避轉彎之後,我向右方眺望,想看看一號機如何。哎呀!在距離大約四千米處,一號機緊擦著原始密林噴著煙和火焰,慢速向南下方墜落。我腦子裡想:完啦!飛行參謀室井站在我的斜後方的過道上,我拉了拉他的肩膀,示意讓他注意長官的座機。這是我們同他的永訣。
美國海軍為了洗刷這次慘敗的恥辱,在情報戰線上也活躍起來了。例如,直屬美太平洋艦隊的珍珠港通信情報單位,在開戰時,只不過約三十名隊員,而到一九四二年五月就猛增到一百二十名。他們主要是努力破譯日本海軍密碼「D一普通密碼本」(美國稱為「JN-二十五」)。
為什麼會這樣呢?
遠東攻擊目標科(陸軍)
擊落山本長官座機的功臣,美國陸軍上尉仲馬斯.朗菲爾用如下的話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塞班島原有三名中將:海軍的南雲忠一、高木武雄和陸軍的齋藤義次。另外,還應該有一名,就是這裡的陸軍部隊最高指揮官,第三十一軍司令官小磯英良中將。但不知為什麼十五日敵軍在塞班島登陸時,他去雅浦島(東加羅林群島)視察,不在島上。
但是,實際結局卻是:兵力甚少、技術甚差、「沒有取勝資格」的美國勝利了,「理應取勝」的日本反而慘敗了。
莫里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戰史》中說,在此之前,一九四二年來到一九四三年初,日軍被迫使用潛艇對瓜達爾卡納爾方面進行物資補給。於是,相繼發生了「伊號第三」及「伊號第一」兩艘潛艇在海岸附近被擊沉的事件。對此,美軍連日進行潛水作業,特別是從「伊號第一」潛艇裡找到了價值極高的機密文件。
第二天,二十五日,新的喜訊使珍珠港沸騰起來。
代號「復仇」的戰鬥
的確,中途島海戰可以說是一次「明眼人」美國與「盲人」日本的戰鬥。海戰結束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說:「如果美國海軍未能在早期得到日本艦隊行動的情報資料,或者在美國海軍正分散時被敵人捕捉的話,那麼,中途島海戰的結局將是另一個樣子。」
兩架零式戰鬥機緊咬住我,向我反擊,我只能聽天由命,閉上眼睛猛然把機頭拉起,就在這一剎那,我看見山本座機觸到密林的樹梢上,機翼被捲入紫色火焰、火光和破片當中。機翼掉了,機體像個紅火球鑽進密林——我那九死一生的心愛飛機的方向舵上,留下了兩個彈痕——」
飛機開始滑行了。兩架狙擊機隊的飛機因輪胎和燃料系統發生故障而掉隊。
在美英蘇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談(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一日)的前夕,美國聯合戰爭計劃委員會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建議說:「為制訂計劃,希望將結束對日作戰的日期定在德國戰敗後十八個月,即一九四六年七月一日之後。」
「勝利病」的惡果
從戰略上來看,這次海戰的結果,正如莫里森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戰史》一書中所說的:「珊瑚海海戰在太平洋作戰史上譜寫了新的更加光輝的篇章。」可以說是美方取得了勝利。因為這次海戰使日本進攻莫爾茲比港部隊未能到達目的地而被迫返航,開戰以來一直順利進展的我進攻作戰,首次遭到挫折。這就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由一帆風順到步履艱難的一個轉折點。
Z旗也無濟於事
時期:一九四四年十二月
在此五天前,即六月十八日,在白宮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杜魯門總統批准了下列對日作戰計劃:
開戰後不久,發生了一起事件。一艘在澳洲方面擔任佈雷任務的日本潛艇,在返航時消息中斷。當時,把此事與其他許多潛艇事件一樣,作為在公海返航途中發生事故、去向不明處理的。
誤差(%):三百九十七
「——如不破譯山本司令長官行動計劃的電報,是不可能瞭解我方企圖的,而破譯該電報,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總之,結合敵人其他廣播和報導來考察,許多人判斷這個事件是一次偶然的遭遇。」
過高估計的典型例子,可以舉出我國石油的儲藏量。許多情報機構推測開戰當時我國的儲藏量是七千五百萬桶到八千萬桶,估計這一儲備量足以維持兩年(實際上即使保守地估計戰時需要量,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年半)。後來的數字,如下表所示,也估計得過高。
另一方面,美國也是半斤八兩。他們把敷設艦誤報成巡洋艦,把掃雷艇誤報成運輸船,把運輸船說成水上飛機母艦,盡全力進行了攻擊。
三、日本的部分兵力正計劃在臘包爾南方作戰;
估算表中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五年的數字,是美國陸軍情報處對美國陸海軍以及美英其他各國所提供的情報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原來,一九四四年春,根據美英兩國的軍事情報處和經濟情報處的協定,對日本航空機生產的估計工作,決定由華盛頓的美陸軍情報處負責抓總。因此,在估算時產生這種程度的誤差,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
中途島基地的最大希望是首先發現日本艦隊,「先予敵一擊」。因此,派出二十二架飛艇在基地七百英里海面上巡邏。
這一失敗必然導致被稱為「絕對防衛圈」要衝的馬里亞納群島的失陷。至此。完全改變了敵我戰略態勢,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落入敵人手裡。不僅如此,它還使日本國民發生了動搖,對於戰爭的前途感到嚴重不安,最後連那個自命不凡的東條內閣也不得不辭職。
「二、沒有充分考慮到日本人在工業和政治上的管理不善給戰時經濟帶來的影響。
誤差(%):    十五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帝俄找到了在波羅的海觸礁沉沒酌德國輕巡洋艦「馬格德堡號」的船體。俄國潛水員為埋葬沉艦的船員,在搜索遺體時,打撈出一具德國海軍中尉的屍體,中尉還緊緊抱著一個裝有絕密文件的鉛盒子。在艦底附近進一步搜索時,又發現一本密碼本,這本密碼本雖然受水浸泡而膨脹,但字跡仍能辨認出來。
日本海軍萬沒想到,自己的密碼本會在達爾文港海面完全落入敵人手中,而照舊一直使用這些密碼本。日本海軍的不幸遭遇,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的「馬格德堡號」事件一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戰史》的作者莫里森博士說:「中途島海戰的勝利,是英明地利用情報的勝利。」
另一方面,日本的作戰遠比預料進展得順利,多年來一直夢寐以求的大東亞共榮圈正在迅速擴大。因此,日本認為要確保佔領地的安全,最好是進一步擴大外圍陣地。其具體作戰方案之一,就是企圖攻克距澳大利亞四百英里的新幾內亞東南部的要衝莫爾茲比港,以便向前推進航空基地,大大加強對澳方面的航空作戰。
一、從沖繩、硫黃島、馬里亞納群島及菲律賓各美軍基地繼續實施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
「總說什麼保守機密,其實洩露一點也沒啥。若是美國人出來的話,那正好。那樣就可以像老鷹捉小雞一樣,輕而易舉地幹掉它——」
「——對日本不幸的是,美國通過破譯日本的無線電密碼,掌握了山本長官乘飛機到布干維爾南部的時間。考慮到山本長官一絲不苟的性格,我們從亨德遜機場派出了一個續航距離長的戰鬥機中隊,在山本座機飛近著陸場時,按計劃準確地將它擊落了。對日本海軍來說,失掉很幹練、很潑辣的指揮官山本司令所遭到的一大打擊和一次慘敗差不多。」
經濟戰爭局
日本(包括阿留申方面)
作戰分析委員會
「能否指示中途島基地指揮官西馬德海軍中校,要他拍發明碼電報,就說淡水蒸餾設備發生故障,不能使用——」
負責執行「復仇」作戰任務的米徹爾海軍少將收到如下情報和命令:
獵獲「孔雀」的時機
美國海軍的情報專家做「自我批評」說:美方珍珠港慘敗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只重視「敵人的意圖」而忽略了正確估計「敵人的實力」這一判斷敵情的基本原則。
這一點另當別論,我們先談一下日美雙方圍繞珊瑚海海戰的戰果展開的一場激烈的宣傳戰。
「然而,由於一九四四年六月的軍事形勢處於一種相反的狀況,所以,前面提到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美軍方面對馬里亞納的攻擊完全是突然襲擊。並且,斯普魯思斯司令對於日本艦隊的所在地點瞭如指掌(至少六月十五日前是這樣)。美潛艇就在日本機動部隊的眼皮底下跟蹤巡邏,把塔威塔威(菲律賓南端的小島)停泊地附近和菲律賓海防守得水洩不通,並且在塞班島周圍一帶也佈置了警戒。早在十三日,『小銀魚號』潛艇就報告發現小澤部隊駛離塔威塔威。另外,沿岸監視部隊隨時用無線電報告日本主力部隊穿越菲律賓群島的情況。十五日,小澤部隊在從聖伯納迪諾海峽駛入外海時,被守候在那裡的潛艇發現,當即向斯普魯恩斯作了報告。那時,斯普魯恩斯知道戰機已經迫近。」
美國以打倒日本為目標的長期計劃工作,早在一九四二年八月就開始了。當時正進行對日反攻作戰,其開端是進攻瓜這爾卡納爾島。一九四三年一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談(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會談)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這個問題首次表明了如下見解:
在珍珠港的一個地下室裡,門上用了雙層鎖,裡面有二十四名戰術情報單位的人員埋頭查閱堆積如山的文件。這裡的頭頭羅徹福特海軍中校,他高高的個子,穿一件一般人在輕鬆地吸煙時穿的紅上衣,是個幽默爽朗的人。他曾作為翻譯軍官駐過日本,在美海軍通信情報方面,是個僅次於薩福德海軍上校的老手。羅徹福特的眉宇之間顯露出一種要為珍珠港失敗(錯誤判斷了日本夏威夷作戰部隊的動向)雪恥的悲壯決心。
戰略情報處
「戰爭期間,我們對日本經濟有兩種見解。一種見解是,日本經濟脆弱,正在走向貧困的頂點,另一種見解是,日本的生產能力很大,儲備也充足;到戰爭末期仍可以有相當多的剩餘。由於這兩種見解不同,對特殊項目的估計就不同。
誤差(%):    四十八
在珍珠港,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在海軍工廠的混凝土門柱上架起了機槍。卡車在天黑前停在工廠門前,作為封閉工廠大門的堡壘。港內艦船上的所有防空武器也都配齊了人員。
五月十四日尼米茲和夏威夷方面陸軍部隊指揮官艾蒙茲將軍聯名宣佈進入「抗擊日本艦隊侵襲」的戰備狀態。十五日命令所屬艦船集結。當時,尼米茲指揮下的航空母艦只有「約克城號」、「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三艘,而且都在遙遠的南太平洋活動。

一.四 馬里亞納海面海戰

旗號的含意是:帝國興廢,在此一舉,望各員更加奮戰。
誤差(%):一百零五
另外,掌握這次作戰成敗關鍵的南雲部隊對敵情判斷如下:
而且,每天都派出了特別執勤飛機,這一則為了監視日本艦載機進行拂曉攻擊時的起飛點,二則為了在敵人萬一躲過我方飛機的偵察而侵入時警戒其可能使用的會合點。
海軍理論是以封鎖的手段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和英國一樣,海上交通線非常脆弱,經不起攻擊。島國要進行現代戰爭,其國內資源貧乏,必然依賴進口,日本不正是為了確保來自南方的重要戰略物資,才不惜對美開戰嗎?但是,如果美國收復菲律賓並給予日本海軍和航空兵以沉重打擊的話,美軍就能夠以菲律賓為基hetubook.com.com地進行作戰,切斷日本從南方資源地帶輸入戰略物資的運輸線,迫使日本陷於不能進行戰爭的困境。
然而,戰爭結束不久,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四日,同盟社華盛頓電援引美國陸軍部消息,作了如下報導:
華盛頓和珍珠港保持緊密聯繫,互通情況,交換判斷敵情的意見,有時對不同看法進行研究。例如,珍珠港方面認為南雲部隊可能採取稍偏北的航線,而後從東南航線接近中途島。
當時,一艘開到澳大利亞的潛水母艦「霍蘭號」,派了熟練的潛水員潛入海底,查明日本潛艇的殘骸位於梅爾維爾島西北部。他們派潛水員當然不是為了收容和厚葬艦內的屍體。美國從日本潛艇中撈上來的重要文件又是如何利用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澳大利亞國防部長比茲利曾說:「日本的密碼,開戰後不久,在珊瑚海海戰之前,就被美國情報軍官破譯了。」由此看來,他們打撈的目的是不容置疑的。除軍機密碼本未撈出來外,戰略密碼本、戰術密碼本和商船密碼本等都撈出來了。
攻擊三艘航空母艦之後,「大黃蜂號」派出了十架偵察轟炸機。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搜索,其中一個飛行員報告:一艘航空母艦、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正北進中。根據這份明瞭簡潔而準確的報告,第四艘日本航空母艦被擊傷。如果沒有這個飛行員的準確情報,「飛龍號」恐怕會生存下來,他日必將東山再起。
敵國石油委員會估計:七千五百五十三萬三千桶
不言而喻,這種推測是根據綜合判斷日本現有的和潛在的戰鬥力的結果做出的。
從戰略上看,尤為重要的是,由於航空母艦「翔鶴號」受傷後需要修理,受到重創的航空母艦「瑞鶴號」的飛行隊需要重新組建,因此,這兩艘艦未能參加一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戰。
十二艘潛艇在中途島西面和北面進行了巡邏部署。這些潛艇的主要任務是攻擊敵人,同時也有一個任務,報告出現在附近的敵兵力的重要情報。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四七一〇
斯大林乘戰爭即將結束的混亂局面,向社魯門提出要求:「日本陸軍向蘇軍投降的地區,應該增加北海道的北半部,即自東岸的釧路至西岸的留萌一線以北地區。」
戰術情報單位終於出色地完成了一項艱鉅的工作——破譯了反映日本艦隊計劃全貌的日方通信。從而查明了日本方面各部隊、艦船,指揮官以及航線和攻擊時間等一切問題,瞭解到攻擊時間是六月三日至五日之間。
敵艦隊逃竄,盟國艦隊正在追擊
尼米茲以溫和的語調對維修人員說,但態度卻很嚴肅認真。維修人員聽到司令說「三天時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最後,還是負責人普菲茵斯達格好容易控制住內心的猶豫,斬釘截鐵地答道:「是!司令,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日本方面雖然沒有表示出特定的地點,但是有一個名稱出現的次數逐漸增多了,有時作為目的地,有時作為需要特定裝備的地點,這個地點在密碼中總是使用「AF」這一代號。
誤差(%):九十
第二天,美國的一艘巡洋艦又榮幸地受到戰列艦的禮遇。當時,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敵人向這方面派來了戰列艦,但也不能說就沒有戰列艦。而且,往好處解釋,向來就是日本軍令部和報導部的寬大方針。於是,「大本營發表的消息不準確」這種街談巷議便傳開了。
天剛一黑,就立即發出警戒警報。工廠停止生產,一部分工人守候在廠房頂上的機槍旁,另一部分工人去準備消防水龍帶。整個工廠電燈完全熄滅,而且禁止出入。聽到警報後停止操作的工人們,守候在防空壕附近。他們有的打盹兒,有的抽煙,談論著敵人好像近在眼前的進攻。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估計:五千七百四十萬三千桶
這樣,打倒日本的計劃就最後決定下來了。
然而,戰後才清楚,這艘「伊號一二四」潛艇,在澳海軍基地達爾文港外海面遭到美驅逐艦「埃索爾號」以及三艘澳驅潛快艇的圍攻,沉沒在五十米深的海底。這件事發生在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黃昏。
誤差(%):七十七
過高估計了戰爭經濟力量
美國海軍怎能對這一寶貴的獵獲物置之不理呢?
二、敵方尚未察覺我方意圖;
六月二日的努力沒有什麼結果。六月三日又照例開始巡邏。
另外,尼米茲在一九六〇年出版的《大海戰》一書中,清楚地肯定了這一件事:

錯誤百出的戰術情報
與此同時,日本方面以前面提到的那種偶然論進行自我安慰,自我欺騙。
估計日本將在德國戰敗後十八個月投降
經過這樣一番努力,兩個任務部隊於六月三日下午,在命名為「幸運點」的中途島東北三百英里處集結點匯合,為從側翼襲擊日本航空母艦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戰機成熟。
「——太平洋方面的作戰暫時有可能轉入消極狀態。但是,在政治上敵方可能有空襲我本土的企圖。」
尼米茲司令並沒有因國家機密而拒絕答覆,他坦率、認真地回答道:「當時我們可以破譯日本方面所有的密碼,我們完全掌握了山本司令被擊落那天的行動計劃。」
一般說來,儘管機構完整,但不能否認情報成果的誤差還是相當大的。當然,在估量具體項目的產量上,有的還是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如下表所示,從美陸軍情報處對日本飛機工業的作戰飛機的估算方面就可以看出。
三、經關東平原,向日本的工業中心地區進攻。攻擊日期大體定於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
六月六日,斯普魯思斯司令指揮的進攻馬里亞納群島的部隊,從馬紹爾群島朱羅島出發,向西北方向前進。同一天,歐洲戰線的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艾森豪威爾總司令宣佈開闢第二戰場。
美軍收復阿留申群島的基斯卡兩天之後,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七日,盟軍佔領地中海要衝西西里島,美英首腦舉行了第一次魁北克會談。在取得的一致意見中,有下列一段話:
當然,海軍方面是不贊成這個計劃的,但是,鑒於參謀長聯席會議作出決定時需要得到全體人員的一致同意,並考慮到海軍力量可以在登陸之前擊敗日本,因而海軍也就勉強同意了。此外,陸軍方面相信,要取得對日本戰爭的最後勝利,蘇聯的合作是必要的。
「山本司令將於四月十八日清晨經新不列顛島北端的臘包爾,去東南方最前線航空基地佈於維爾島南端的卡伊裡(日方稱為布因),但不是直達卡伊裡,而是在巴萊爾島機場(緊靠布干維爾島的南方)降落,然後乘驅潛艇到達對岸的卡伊裡。預定到達巴萊爾島的時間是上午九時四十五分。山本司令帶領參謀人員,乘坐一式陸上攻擊機,有六架零式戰鬥機護航——P-三十八機隊要想盡一切辦法擊斃山本司令及參謀人員!山本司令以遵守時間聞名。總統重視這次戰鬥。結果速報華盛頓!這份電報不得轉抄和保存。戰鬥結束後立即銷毀!」
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五日,小澤治三郎中將率領的第一機動艦隊的旗艦「大鳳號」的桅桿上飄動著太平洋戰爭中第二次出現的Z旗。
美國海軍的指揮官們決心不再重犯珊瑚海海戰的錯誤。從海戰開始前幾天起,就在中途島七百英里範圍內進行巡邏飛行。當時最優秀攻擊機的攻擊半徑為二百到三百英里,因此,如果在七百英里內進行巡邏,就可以在攻擊前二十四小時向美軍發出警報。
朗菲爾應|召回國。在到達機場時,接到命令:「在憲兵的陪同下直接去陸軍部,途中不准和任何人交談。」這是為了保守破譯密碼的機密。朗菲爾中尉晉陞為上尉,獲得了勳章,甚至收到了總統的賀電。但直到戰爭結束後,一九四五年九月一日才公開發表他的這個戰功。
羅徹福特做了下面四點估計: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這樣清楚。尤其是華盛頓有些人估計日軍的實際攻擊目標是阿拉斯加或者美國西海岸,金司令認為可能是夏威夷,而陸軍方面則擔心空襲舊金山。
年份: 一九四一

驅逐艦:  六十五
但是,在波茨坦會談(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八日至八月二日)中,杜魯門看到蘇聯並無謀求和平的誠意,便以日本本土應全部由麥克阿瑟受降為理由,拒絕了蘇軍佔領北海道的要求。
另一方面,當時日本艦隊的情況怎樣呢?
在太平洋方面有三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和「約克城號」,估計這些艦隻在南方海域,其中一部也許已返回夏威夷。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八九八〇(注)
他立即召集作戰參謀哈里斯准將等幾名主要幹部開會,研究了擊落山本座機的作戰問題。戰鬥機隊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米徹爾看了大家一眼,一開口便說:「不管怎麼樣,也必須抓住這隻鳥,給我訂個計劃!」這個計劃必須建立在周密地計算時間、距離、速度及敵我戰鬥兵力的基礎上,不能有絲毫差錯。
但是,美國正像利用「魔術」竊取戰前日美談判中的日本外交電報一樣,也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他們採用的是什麼手段呢?
米徹爾海軍少將向哈爾西報告:
總之,人似乎有一個共性,就是一旦相信自己的力量(兵力),就會忽視瞭解敵人(情報)。這一點,日美雙方都不例外。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
關於這一點,美戰略轟炸調查團綜合經濟效果處一九四六年十二月撰寫的題為《戰略轟炸對日本戰爭經濟的效果》的報告附件第一款「美國關於日本經濟的情報分析與比較」的第三項做了如下說明:
六月二十三日拂曉,防守沖繩的陸軍部隊最高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留下一首絕命詩後,剖腹自殺。
在米歇爾少校的指揮下,挑選了十八架P-三十八。其中六架是由朗菲爾中尉擔任隊長的狙擊機隊,其它十二架為掩護機隊。山本座機如果真不負盛名,準時行動的話,那就必須在卡伊裡以北五十英里附近攔截。從亨德遜基地到巴萊爾島的直線距離是三百英里,但因為要避開敵人的搜索路線飛行,所以,必須按四百英里計算。據判斷,大概將在九時三十五分遭遇。估計山本座機的高度為三千米,因此,狙擊機隊應在三千五百米高度,掩護機隊則應在六千米高度。
這次海戰的英雄斯普魯恩斯司令回憶說:「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其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得到了第一流的情報。其次應歸功於尼米茲司令的判斷和處置,他根據情報充分地發揮了他的大膽、果敢、聰明和天才。」
「我們的戰鬥態勢不能說非常好,是四架對八架的劣勢。不過,多虧上帝保佑,我們贏得了寶貴的兩分鐘。如果被敵人早發現半分鐘,我們肯定會在短時間內報銷。
對於從航空母艦起飛的攻擊者來說,海上目標僅如豆粒般大小,很難識別出其艦型。
海軍情報處遠東科
如果說不是偶然的,那麼他們是獲得了什麼情報制訂了這個周密的伏擊計劃呢?是直截了當的密碼破譯呢?還是象中途島海戰那種情報與推理的總和呢?抑或是間諜情報呢?——
除了這種兵力上的極大懸殊之外,雙方飛行員的技術與戰術也無法相比。我國很多飛行員是「日華事變」以來的老手。自攻擊珍珠港以來,他們在南方及印度洋連戰連捷,是「無敵」的空中戰士。並且,當時我和-圖-書零式戰鬥機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這次作戰並未就此結束。隊員們奉命嚴守秘密,除朗菲爾以外,其他隊員以後連續幾天無目的地向布干維爾島周圍出動。這樣做是為了讓日方相信,擊落山本司令的座機不是由於破譯密碼後進行的有計劃的戰鬥,而完全是偶然遭遇的事件。


這樣,戰列艦十一艘,航空母艦八艘、巡洋艦二十三艘和驅逐艦六十五艘,再加上輔助艦艇,共計一百九十艘的大艦隊,北起千島,南至關島,構成了長達一千八百英里的大弧形,在太平洋上向東挺進。
海軍報導部課長平出英夫大佐發表了一篇題為《決定興衰之戰》的文章,詳細描述了這次雙方航空母艦的壯烈決戰,把在珊瑚海上大放光芒的海軍魂,作為禮物獻給海軍紀念日——五月二十七日。
這個堪稱為打倒日本設想的基本理論,著眼於日本這個島國必須依靠從海外獲得必要物資進行戰爭這一特點。如果切斷其生死攸關的海上交通線,日本就不得不舉手投降。
當時,日本艦隊剛剛結束對印度洋錫蘭島的襲擊。這件事究竟是意味著日本的主要戰線已移向印度洋方面,還是意味著日本海軍將很快返回太平洋作戰呢,弄清這一問題,對美方今後的作戰關係極大。
九時三十八分,周圍又恢復了原來的寂靜。
我參謀本部得知這一情況後,還自以為是地胡亂猜測,妄評事態對我有利:
這兩份情報資料都及時地用上了,日本的三艘航空母艦被擊沉。這好像美式足球的前鋒默默衝垮對方為本隊得分一樣,這個飛艇的飛行員得到的情報,使它的戰友一舉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戰局。
二、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實施九州登陸作戰(「奧林匹克作戰」)。另外,加強海上封鎖和空襲。
「二八七四三 二五三五四 一九八三九 二七二九一 八三六七——密碼專家們埋頭在數字群中。隔壁的大廳裡,電子工業的專家們完成最初的『電腦』組裝。」
如果當時杜魯門判斷錯誤以致北海道北半部被蘇軍佔領,今天將是一種什麼局面呢?仔細看一下被分割的德國和朝鮮的現狀,那確實是不難想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會談,沒有哪一次象雅爾塔會談這樣成為爭論的焦點。人們指責說,在德國和日本全面失敗後幾年裡,給世界帶來麻煩的許多病症,大部分應歸咎於雅爾塔會談。提出這種指責的人認為,羅斯福在雅爾塔會談中,在許多方面都向斯大林屈服了。
「日方如果事先識破美方的企圖,在美軍到來之前,隱蔽地將其全部航空母艦部隊集結起來的話,情況就會和中途島海戰完全一樣。這樣,趁美第五艦隊分散在幾個方面的機會,日本的航空母艦部隊也許可以在第五艦隊的另一半趕來救援之前,攻擊塞班島西方的兩隊航空母艦群,並且日軍也許可以把敵人的兩隊航空母艦機動群打得落花流水,就像一九四二年六月四日美軍使南雲司令的機動部隊遭到決定性的失敗一樣。
《雅爾塔協定》就是羅斯福和斯大林通過這種交易簽訂的關於遠東問題的協定。根據這個協定,蘇聯以在歐洲戰爭結束後二至三個月之間參加對日戰爭為條件,獲得丁豐厚的禮物,將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割讓給蘇聯,將旅順港作為海軍基地提供蘇聯使用,開放大連為自由港,蘇聯可租借滿洲鐵路等。
五月二十八日,以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為骨幹的第十六任務部隊,在哈爾西的後任斯普魯思斯的指揮下從珍珠港出擊。
日方公佈這次海戰的戰況這五次之多,報紙報導的標題十分聳人聽聞,甚至可以比得上攻擊珍珠港時的報導。
甘瑟指責說:「如果說在雅爾塔會談中向蘇作出讓步的責任必須有人來承擔的話,那就是向最高統帥部提供悲觀的判斷資料的情報機構。」我想這種指責應當指向參謀長聯席會議。不,也許正如美國總統隨從參謀長勒希將軍所說的那樣,應該把矛頭指向美國陸軍首腦,因為正是他們始終主張強行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並堅持要實現蘇聯的對日參戰,終於促使總統下了決心。
這樣,不論是海軍工廠的工人,還是艦上的乘員,整個珍珠港的美國海軍都動了起來,為使「約克城號」趕上作戰,豁出性命,晝夜突擊。
美方能夠如此迅速地把分散的兵力集結到作戰海域,這清楚地證明了搞到的戰略情報是正確的。
為此歡欣鼓舞的不只是美國人民。英國首相邱吉爾回憶說:「這次遭遇戰具有與戰術上的重要性不相稱的效果。從戰略上講,這是美國與日本交戰以來所取得的初次勝利,我從心裡感到高興。——勝利的消息如同興奮劑傳遍了全世界,給美國以至澳大刑亞、新西蘭以巨大的欣慰和激勵。」
又過了一個星期,得到了一些表明日軍企圖的片斷資料,但從日本艦隊的通信情況來分析,還得不出任何明確的結論。
從五月二十日聯合艦隊命令中提到的敵情判斷來看是模糊不清的。它判斷:
五月二十四日,潛艇部隊駛離珍珠港,以便對中途島以西海面進行警戒。
於是,在這次首腦談話中,出人預料地決定了這次福自天降的驚人戰鬥,並給它起了個古色古香的名稱——「復仇」。這樣,便立即找來了美陸軍航空部隊司令阿諾德將軍和P-三十八的專家。他們在海圖上粗略地計算了一下距離,使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P-三十八看來可以捕捉到山本座機。諾克斯部長和作戰部長金按照總統命令,立即向珍珠港的尼米茲司令下達了「幹掉山本」的命令。接著,這一命令又由努美阿的哈爾西司令傳達給所羅門地區航空部隊指揮官米徹爾海軍少將。
時期:一九四五年七月
「約克城號」的損傷非常嚴重,完全修復無論如何也需要幾個星期。但是,情況不允許這樣慢騰騰地幹,因為日本艦隊已開始進攻了。
因此,就連美國本土也嚴密注視著日本艦隊的行動。陸軍無論如何不能完全打消日軍的真正攻擊目標是美國本土西海岸這個念頭,六月四日夜,他們搞得神經非常緊張。士兵被禁止外出,美國西海岸的廣播電台停止播音,而且在舊金山一帶響起了長達九分鐘的「預備警報」。
擊沉擊傷敵軍艦十七艘至二十二艘
戰列艦:  〇
亂數表是從四月一日變更的,所以破譯這一密碼並不容易。但是,一部分事實已經通過肖特蘭基地的電報掌握了,以此為線索,破譯小組奮戰三天兩夜,成功地破譯了山本長官從臘包爾到肖特蘭的日程。
驚恐萬狀的美國
四月十八日那天濕度很高,多雲。上午七時二十五分,停在跑道上的十八架P-三十八翹著雙尾翼,威風凜凜。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這次出擊的目的。米歇爾戴著長舌戰鬥帽,臉呈古銅色,緊閉著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起飛。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七三〇八
年份: 一九四三
實際:四千一百六十九萬六千桶

那麼,盟國方面是怎樣預測對日戰爭的結束時間呢?
日本方面決心首先擊潰敵機動部隊,然後進行登陸作戰。由於從臘包爾出發南下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船隊七日已進入敵攻擊圈,因而,在命令船隊北上的同時,就命令機動、護航兩部隊和基地航空隊全力殲滅敵艦隊。
五月二十七日,另一部隊出現在遠方海面上,這是弗萊徹司令率領的第十七任務部隊正向珍珠港接近。珊瑚海海戰中遭到嚴重破壞的航空母艦「約克城號」,艦尾拖著數英里長的重油航跡返回珍珠港——

朗菲爾中尉是這樣記錄當時激動的心情:

一.三 密碼被破譯,山本長官粉身碎骨

敵國石油委員會估計:三千二百萬桶
就在「約克城號」駛入珍珠港的前一天,即東京時間五月二十七日,受命擔任先鋒的南雲忠一中將率領的機動部隊,已從廣島灣的柱島停泊地出擊。輕巡洋艦「長良號」當先,十一艘驅逐艦隨後,接著是重巡洋艦「利根號」和「築摩號」,桅桿象古塔一樣的戰列艦「榛名號」和「霧島號」,最後跟著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和「蒼龍號」。正好趕上這天是東鄉平八郎司令在日本海海戰中殲滅俄國艦隊三十七週年的海軍紀念日,使人感到這似乎預兆著這次作戰的幸運。

一.二 情報的勝利——中途島海戰

美國海軍利用從第二個「馬格德堡號」——「伊號一二四」潛艇上得到的密碼本,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以前,不僅查明了日本下一步作戰目標是佔領莫爾茲比港,壓制澳大利亞,甚至還正確地掌握了南下的日本艦隊的編制和行動,以及日本運輸船隊自臘包爾出發的日期。
但是,集結足夠的兵力對付日本這一進攻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一月份,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被日本潛艇的魚雷擊傷後,仍在美國西海岸修理。參加過四月十八日空襲東京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雖全力返航,但好容易才在四月二十五日到達珍珠港,幾乎不可能十分及時地趕到所羅門群島南方的珊瑚海。能夠馬上使用的航空母艦,只有在南太平洋活動不長時間的「約克城號」和剛由珍珠港駛來的「列克星頓號」。美重巡洋艦「芝加哥號」和由英國海軍少將J.C.克雷斯指揮的「澳大利亞號」和「霍巴特號」兩艘巡洋艦,分別由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和澳大利亞趕來參戰。
一九四四年春,陸軍方面闡明了打敗日本的基本戰略設想。陸軍的主張是:單靠封鎖和航空攻擊未必能夠打敗日本,只有進攻其本土,才能使日本投降。這個設想立即遭到了陸軍直屬航空部隊的反對,海軍對此也加以批評。
這次海戰,是航空母艦之間的首次戰鬥,因此,常常發生錯誤是不容否認的。但是,實際上出現的錯誤並不是在戰術問題上,而是在原則問題上。搜索敵人取得準確的情報,是自有戰爭以來的一個原則。雖然出現了航空母艦,但這一鐵的原則並沒有過時。
關於對日作戰方案,美國已經反覆討論了幾個月,但判斷上仍有許多分歧尚未解決。海軍和陸軍航空部隊的首腦部門相信,僅靠海上封鎖圍困日本和對本土實施不容喘息的大規模空襲,就足以迫使日本投降。然而,陸軍方面一般主張應做好進攻日本本土的準備,如有必要,斷然實施進攻作戰。對這種主張,海軍和陸軍航空部隊的首腦部門也沒有足夠的信心提出挑戰。
據說,戰後不久一個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來日本時,原聯合艦隊的一名參謀詢問一個調查團團員說:「你們是怎樣搞到山本長官座機情報的?」美海軍軍官只回答:「靠滴滴打(電波)搞到的。」說完笑了笑,再沒說什麼,淵田美津雄和奧宮正武合著的《機動部隊》一書中說,山本長官陣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肖特蘭基地指揮官所發出的有關山本視察的電報。那份電報使用的是低級密碼,電文的內容是:「山本長官四月十八日上午八時四分視察肖特蘭基地。」(四月十四日夜發報)。
四、空襲中途島、殲滅敵基地航空兵力後,即可殲滅敵機動部隊。
在這次海戰中,日本飛行員在這一點上犯了很大的錯誤。
「麥克阿瑟(盟軍西南方面指揮官)敏銳;尼米茲(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多謀善斷;哈爾西(美第三艦隊司令)精幹;馬歇爾(美陸軍參謀總長)深思熟慮,頗有威望。」(《機密戰爭日記》六月八日)
在「幸運點」上待機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以頭版通欄大字和_圖_書標題大肆報導了誇大的戰果,報紙的銷售量因此猛增了一兩倍。
同年九月,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的意見,作為對日作戰的總目標,制訂了在一九四五年內首先在九州登陸,最後在關東平原登陸的計劃。
實際:二百八十三萬六千桶
這一事件給日本國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和驚愕,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到戰局的嚴重性。當時,我海軍稱這一事件為「甲級事件」(古賀司令長官殉職為「乙級事件」),調查得出的結論卻是一種「偶然論」:
關於迫使日本投降的策略問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中存在著根本的意見分歧。海軍和陸軍航空部隊斷定,依靠對日本本土進行猛烈轟炸和海上封鎖,就可以迫使日本投降。而陸軍卻堅信迫使一個國家,即使是一個島國屈服的唯一方法,就是必須依靠強大的陸軍。陸軍不僅強烈主張進攻日本本土,而且認為需要蘇聯援助才能達到此目的。
他懷著激動心情繼續寫道:
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正確地判斷敵人的企圖。從下面的事例中也可以清楚地窺見一斑: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宣告結束。這就迫使美國盡快地決定對日作戰的方案。
然而,日本艦隊果真會像羅徹福特情報單位搞到的,而且為尼米茲確信的情況那樣行動嗎?美國考慮到萬一的情況,疑慮還很多。
接受這一重要任務的米徹爾海軍少將,曾擔任航空母艦「大黃蜂號」的艦長,該艦曾在派出多里特爾率領的機群空襲日本本土時,在中途島海戰中威震天下。現在,他又奔赴所羅門前線,是身經百戰的航空兵的總頭目。他的司令部設在塔薩法隆加的椰林裡。房屋一半埋在沙子裡,地板上積滿了泥水。米徹爾海軍少將指揮著由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混編的航空部隊。
總之,敵人在太平洋上懼怕山本長官,恰如敵人在非洲戰場上懼怕德國的隆美爾這個不好對付的對手一樣。
在研究南雲司令的機動部隊時,似乎費了一番周折。僅權知道這個機動部隊於五月二十七日出發,從西北畫了條指向夏威夷的斜線,註明:「這條線可以否定。」還在這條線偏南畫了一條直接指向中途島的新線。
俄軍司令部十分明智,立即把這些極為貴重的戰利品送給英國海軍部。此後不久,世界上最出色的情報工作便展開了。
敵國石油委員會估計:二千七百八十五萬九千桶
「一般說來,較低的估計是正確的。因為它所依據的是對總體情況比較切合實際的看法。

戰史證實了這種見解。一般說來,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領土中心部位、尤其是包括首都在內的地區教侵略軍佔領之後,才結城下之盟。陸軍的這種理論,在塞班島戰役後強調得更厲害了。因為居住在那裡的很多日本人寧死不降。這種「瘋狂的行為」使很多美國軍官深信,迫使日本投降的最好捷徑就是實際佔領日本本土。
夏威夷的情況遠比美國西海岸緊張得多。到處流傳著日本大艦隊正向夏威夷開來的消息。為了準備收容死傷人員,陸軍裡的住院患者除情況特殊者外,都搬出了斯科菲爾德陸軍醫院。民防義勇隊員也做好了戰鬥準備。陸軍部隊指揮官要求住在檀香山市商業區的婦女和小孩疏散到安全地帶去。
五月二十九日,間接支援進攻中途島的近籐中將所屬部隊和山木長官直接指揮的主力部隊從廣島灣出發。
五月二十六日,哈爾西的第十六任務部隊(以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為骨幹)從所羅門群島駛入珍珠港。因哈爾西患皮膚病,斯普魯思斯少將被任命接替他的職務。
從這次戰鬥的過程來看,日美兩軍指揮官似乎都深信會及時從對方得到所需的情報。然而,看來他們都不知道這些情報是通過什麼途徑得來的。
陸海軍聯合情報處
這天上午九時二十五分,里德海軍少尉駕駛的飛艇在到達中途島西方約七百英里上空時,發現前面有一片黑點。船!很多船!
一九四五年六月初,太平洋戰爭很明顯對盟軍絕對有利。當時德國已經投降,盟國用在歐洲戰場上的兵力正做轉移準備,以便投到太平洋戰線上來。馬尼拉已於二月收復,美軍已開始使用硫黃島,攻陷沖繩也近在眼前。而且,由於盟軍加強以潛艇和飛機實施封鎖,幾乎切斷了從南方資源地帶到日本本土之間的聯繫。從馬里亞納基地起飛的戰略轟炸機,正在一個一個地摧毀日本的城市和軍需工業。美國艦隊幾乎把日本艦隊擊垮,並驅逐出太平洋,美國航空母艦部隊的艦載機,甚至飛到日本內海進行活動。日本在軍事上已瀕臨失敗的邊緣。
這是一份純屬日常事務的電報,在戰略上並沒有什麼重要意義。諾克斯和金照例到總統那裡聚餐去了。在飯桌上,諾克斯提到了剛才那份山本司令行動計劃的電報。羅斯福閃出一個念頭,擊落山本座機,幹掉這個傑出的指揮官。諾克斯也認為可乘此機會剷除美海軍最憎恨的山本,以報珍珠港之仇。
遠東石油聯合委員會估計:一千二百二十四萬四千桶

一.五 對日本戰爭能力的判斷


陸軍情報處的估計: 一三七九四
在一旁聽著的尼米茲司令咧著嘴笑了一笑,表示同意:中途島照此發了電報。兩天後,全神貫注偵聽日方通信的羅徹福特戰術情報人員,終於收到了日本海軍報告「AF」缺乏淡水的電報。
朗菲爾他們想:成功的唯一希望就是山本嚴格遵守時間這一博得好評的性格。如果把這一嚴守時間的習慣帶到這次前線視察中來,那可就太好了。山本座機如果在預定的時間出現在布干維爾島海岸線上空,那麼,百分之一的把握未免估計過低。
羅斯福拒絕了海軍的意見,採納了陸軍的方案,一心希望使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美國同意把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給斯大林。這種失敗,歸根結蒂是由於美國對日本的情況判斷不充分,是由於羅斯福錯誤地評價了斯大林,它導致日蘇間在領土問題上至今還留有一條尾巴。
敵國石油委員會
戰後不久,當時的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在接見記者時,有人問他:「能夠擊落山本司令座機,是什麼原因呢?」
感到滿意的哈爾西立即回電:「祝賀你們成功!在獵獲的家鴨中,似乎夾著一隻孔雀。」

現在,日軍進攻阿留申群島的路線已清楚,用深紅色鉛筆劃了條線,旁邊注明:「估計已於五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時出擊。」
一九四二年四月中旬的某一天,華盛頓發出了完全出乎意外的指令。美艦隊司令兼海軍作戰部長金,要求羅徹福特根據目前偵收到的日本海軍通信情況,就日本艦隊的企圖提出一個長遠的估計。
美方取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偵察。美國海軍情報專家J.V.海馬克上校就此事論述如下:
但是,實際戰果是日方損失了小型航空母艦「祥風號」,美方則損失了大型航空母艦「列克星頓號」。因此,日方僅取得了微小的勝利。雙方的損失幾乎相等,飛機,尤其是飛行員的損失,日方反倒為大。
隊員們很清楚這一指示是什麼意思。他們理解到這是一個嚴令:即使用機身和敵機衝撞也要達到目的,決不允許白白地放跑敵機。

實際:五百四十三萬四千桶
「那有什麼好的!我認為,把那個傢伙(指山本長官)套上鎖鏈,牽著他在華盛頓的賓夕法尼亞路遊街,由你們在後面踢著他走,那才最好不過呢!」
決定命運的長官行動電報
解開「AF」之謎
珊瑚海海戰的意義
對這一代號,羅徹福特的情報人員們絞盡了腦汁。其中,有一個人突然想起三月份日本水上飛機攻擊珍珠港失敗時的通信中也曾使用過「AF」。於是,大家一齊細心地查找偵收到的堆積如山的電文,終於找到了要找的東西。
六月四日,日出後不久,一架飛艇報告發現日本航空母艦部隊,敵艦載機正向中途島飛來。雖然報告的敵位置與實際多少有些出入,而且四艘日本航空母艦只發現兩艘,但是這兩份報告都是極為重要的情報。因為對中途島基地指揮官來說,起到了預先警報的作用,對航空母艦部隊指揮官來說,則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這意味著在日本攻擊機群歸艦之前,航空母艦失去行動自由;在斯普魯恩斯司令想鑽敵航空母艦的空子時,可以推算出攻擊機群的歸艦時間。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說明日方尚不知道美國的航空母艦部隊埋伏在附近海域。如果日本艦隊發現了這一情況,就絕對不會攻擊中途島,而首先必將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
重視偵察
「這一點和中途島海戰相差很大。在中途島海戰中,雖然飛機極少,但在離中途島七百英里的預定戰場上,派出了二十二架巡邏機。然而,在馬里亞納海戰中,只不過從水上飛機母艦派出了五架水上飛機。除此之外,也只是從馬里亞納南方一千海里的阿德米勒爾提群島派出了十二架作戰飛機。如此少的偵察機,難道就可以掌握日本艦隊的位置和行動嗎?在這一海戰期間,日本方面的指揮官卻自始至終掌握著美主力部隊的位置。」
陸軍情報處遠東科
五月二十八日,進攻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及基斯卡島的部隊已從大湊(青森縣)出發,進攻中途島的部隊也從南方的塞班島出發了。
實際(注):    二一〇五八
五月三十日,以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為中心的弗萊徹第十七任務部隊出發。直到出發前一分鐘,工廠的工人還在艦內拚命進行搶修。
然而尼米茲司令本人卻說:「美國破譯了日本的密碼電報,所以我們完全掌握了關於日軍計劃的情報。我們搞到的情報是日軍的作戰目的、日本艦隊的編制概況、接近方向及實施攻擊的大概日期。正因為如此清楚地掌握了敵情,美國的勝利才成為可能。對付日本的威脅,美國海軍兵力實在相差太遠了,所以,這個情報使美軍指揮官事先知道了一場難以避免的災難。」
「一、對於日本經濟的整個形勢判斷錯誤。美國曾判斷日本已經做好的各種準備可以進行一場最低限度的戰爭。很少有人認識到日本的工業在戰爭一開始就嚴重缺乏原料。
——我扭轉機身對準山本座機的前進方向連續地掃射。就在兩架飛機即將錯開的瞬間,我看見對方右發動機著火,接著右機翼也著了火。一式陸上攻擊機一旦起火,就無法挽救。而且這樣的低空,降落傘也無濟於事。我的機頭差點撞在因起火而失速的山本座機的屁股上。
戰列艦:  十一

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為判斷敵情也費盡了心思。
誤差(%):    三
究竟為什麼陷入這樣悲慘的境地呢?
日本為掩蓋其主攻方向是夏威夷或美國西海岸的意圖,也許故意發出這種內容的電報,讓尼米茲空歡喜一場。開戰時,在襲擊珍珠港的前夕,日本不也搞了欺騙美方的假電報嗎?這次說不定也是玩弄這類把戲。
驅逐艦:  二十五
其後,圍繞如何才能盡快地並以最小的代價迫使日本投降這一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提出了所謂陸軍理論、海軍理論和空軍理論。
日本方面對美國艦隊這種動向是怎樣判斷的呢?
到了四月底,以前不清楚的問題逐漸清楚了。臘包爾南方作戰的矛頭已明顯指向莫爾茲比港。對此,美國艦隊已向珊瑚海運動,其他作戰雖然還不清楚,但似乎在中部太平洋的可能性較大。
的確,中途島https://www•hetubook•com.com海戰的結局,對我們來說是「難以置信的敗北」,從美國方面來看,卻是「難以置信的勝利」。
年份: 一九四五
各方面都佔優勢的日本艦隊,為什麼被打垮了呢?
「最終擊敗日本,將採取十分類似從歐洲大陸進攻英國本土的有效方法來實現。其手段就是封鎖(攻擊艦艇和船舶)、轟炸(殺傷其兵力、摧毀防禦設施和軍火工業並打擊其士氣)和急襲(從海上實施攻擊)。我們一九四三年的目標,是以陸上基地的航空兵力奪取可以用來攻擊日本的地域。對日本本土的攻擊,乃是遙遠的將來的事情,這種攻擊,說不定將是不必要的。」
在雅爾塔同蘇聯方面舉行會談之前,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三日,美英代表在地中海的英軍基地馬耳他舉行了預備會議。美英聯合參謀總部為了就兩國戰略問題預先取得一致意見,於一月三十一日舉行了會議。
「這個時間同預定的時間分毫不差。司令長官的座機起火墜落,因為飛得很低,機上人員沒有一個人能夠跳傘逃命。幾乎在同時,司令長官的參謀人員乘坐的另一架飛機,也被P-三十八擊落了。」
事實正是如此,以這次慘敗為轉機,太平洋戰爭的潮流開始朝著相反的方向急轉直下。
當時乘坐二號機的參謀長宇垣纏中將,一九四三年四月一八日,在戰場日誌《戰藻錄》中,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在座機上戰死的情況作了如上記述。這件事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富有戲劇性的事件之一。
聯合情報委員會(參謀長聯席會議下屬機構)
美軍在塞班島登陸的前一天,六月十四日,美第五艦隊的佈局,和兩年前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艦隊異常相似。當時,日本艦隊向中途島進攻,作夢也沒有想到美航空母艦部隊正嚴陣以待,大難即將臨頭。進攻塞班島的部隊也為了進行一次急襲而正在進擊中。另外,和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艦隊一樣,斯普魯恩斯的兵力分散在廣闊的海域裡。海上預備隊和進攻關島的部隊正在馬里亞納東方行動,等待強攻塞班戰役的結果。米徹爾率領一半航空母艦部隊正向塞班島西方的掩護點航行,而克拉克指揮的另一半航空母艦部隊正在五百英里外的遠方北上,準備急襲硫黃島和父島。
同年六月,聯合戰爭計劃委員會綜合研究了迫使日本投降的各種方案,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建議。這個建議是採納了陸海空三軍意見的妥協方案。
與歐洲戰爭相比,對日作戰沒有什麼大問題。雙方批准了進攻硫黃島和沖繩的計劃,對進攻日本本土,解放馬來亞以及美英海軍在太平洋的合作問題進行了預備性討論,同時研究了戰爭的長期戰略。
空軍理論是對日本的城市和工業地帶進行不間斷的轟炸,以此來剝奪其繼續進行戰爭的決心和手段,迫使日本不得不投降。雖然以馬里亞納群島為基地的轟炸機可以攻擊東京,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戰略轟炸的效果,有必要佔領距離日本更近的基地。

當時美國人對山本司令的憎恨比對希特勒還厲害。這是因為,山本是策劃「偷襲」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禍首,而且他還傲慢地揚言等待在白宮同美方媾和,所以極大地激起了美國人的憎恨。對全體美國人來說,山本簡直就是侵略者的化身。戰後,人們才認識到,對山本長官的憎恨過於苛刻而不適當,人們發覺日本的政治和戰爭中的秘密背後,包含著悲劇。所謂悲劇,就是山本長官不得不打一場自己不願意打的、而且是毫無勝利把握的戰爭。
過高估計了戰爭經濟力量
日本艦隊遭到完全出乎意料的打擊,「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相繼失去了戰鬥力,艦上出現一幅悲慘的景象。孤軍奮戰的「飛龍號」僅向「約克城號」回敬了一炮。終於精疲力盡。四艘航空母艦全部消失在東太平洋的波濤之中。
輕而易舉地破譯了一部分山本長官視察前線基地電報的美海軍密碼小組,一定馬上開始工作,努力從大量偵收電報中尋找與長官行動有關的電報。他們終於拽到了一份。那是四月十三日傍晚發出的。這份由艦隊司令部發出的決定命運的長官行動日程表,用的是五位數字的亂數式密碼。克洛斯特爾曼在《空戰》一書中曾敘述過這一亂數密碼:
在海戰中,敵我航空母艦部隊曾一度相距只有一百三十公里,但雙方對敵方的位置一點也不知道。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日美兩軍指揮官都未能充分掌握準確的敵情。
第一次是在戰鬥第一天,七日,把一艘外號叫「胖貴婦」的供油艦當成航空母艦,把護航的驅逐艦誤認為巡洋艦,結果以三十六架飛機的大機群進行攻擊。實在太幼稚了!這位「胖貴婦」悲慘地撅起大屁股,漸漸消失在波濤之中。這就是供油艦「尼奧肖號」。
里德認為這是日本的整個艦隊。於是,報務員拍發了電報:「發觀敵主力部隊——」但是,里德發現「敵主力部隊」的報告並沒有多大參考價值。尼米茲司令把此報告同羅徹福特的戰術情報單位搞到的日本的計劃相對照,認為:「里德把進攻中途島部隊錯認為主力部隊了。」因此,打電報給弗萊徹司令說:「我認為日本的航空母艦部隊可能仍在明日從西北方攻擊中途島。」
「戰爭是一種驅使人心發狂的怪物,其症狀之一就是凶殘的復仇情緒。日軍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激起了美國人強烈的復仇念頭,矛頭所向首先是那個發佈第一號作戰命令『登新高山』的大日本帝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登新高山』這個日本軍方隱語的聲音,在美國作戰指揮首腦部門引起了反響,它引出了『幹掉山本』的口號。山本是打牌的名手,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的名字就曾轟動過華盛頓軍界,而且任何人在他看來都不足掛齒。如今,又要同這個可恨的對手真刀真槍決一死戰了。性格坦率的將軍們不僅出於復仇心理,而且也懷著一種充滿友愛的感慨,暗暗地說:『把山本幹掉!』——」
六月十一日,戰機已經迫近,我偵察機發現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敵機動部隊。接著,共計四百六十九架飛機向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襲來。雖然為時稍遲,但聯合艦隊司令部正確地判斷,這很明顯是企圖進攻馬里亞納群島,並立即準備發動「阿」號作戰(給美軍的進攻以迎頭痛擊的作戰)。但大本營始終主觀地堅持敵人的進攻目標是帛流群島方面(即西加羅林群島)這一妄想,認為敵機的襲擊只是單純的機動,只不過空襲兩三天而已並判斷敵人沒有進攻馬里亞納的企圖,因此,不同意聯合艦隊司令部的意見。最後,直到十三日,才勉強發佈了「阿」號作戰預備令。
五月三日,日本海軍陸戰隊按計劃成功地佔領了所羅門群島南部的土拉吉島。第二天,四日,航空母艦「列克星頓號」的飛機便來襲擊,擊沉我驅逐艦等小型艦艇四艘。
所以,可以說美國「沒有取勝資格」而「理應失敗」。
這就給羅徹福特解決了問題——「AF」一定是中途島方面的名稱。從那以後,他便把中途島作為日軍進攻的目標而重視起來。
戰時曾任美國駐蘇軍事代表團團長的陸軍少將迪思指出:「美國的軍事計劃人員一開始就成了兩個觀念的俘虜而盲目行事。這兩個觀念是:讓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為了對日作戰而將蘇聯領土作為基地來使用。」美國著名的軍事評論家鮑德溫遺憾地表示:「由於這種願望,加上一九四五年初對日本抵抗力量估計過高,就造成雅爾塔會談中軍事判斷的差錯,結果簽訂了無法挽回的政治協定。」
但還有各種各樣難以確定的因素。例如,關於日軍六月二日下午六時在中途島西方約六百五十英里這一特定地點的預定活動,任何人都沒有把握,看來這個地點肯定是一個集合點,但難以正確掌握其特徵。甚至羅徹福特的優秀戰術情報單位,無論怎樣苦心鑽研,也未搞清楚它的某些細節。
五月七日到八日,在珊瑚海展開了戰鬥。
巡洋艦:  十三
「德國失敗後,為了迫使日本盡快投降,必須從全面的觀點出發決定對日戰略。制訂這個計劃應以德國投降後十二個月內結束作戰為目標。」
航空母艦: 三
四、有跡象表明日本打算在太平洋作戰,但時間和地點還不清楚。

「看!一式陸上攻擊機不是露出模模糊糊的黑色機身,振動著機翼急匆匆趕來了嗎?真像事先商定好這次聚會時間似的——」
船塢的水還未抽乾,「約克城號」的修理工作便開始了。穿著齊腰的長靴站在船塢底下的不是別人,正是尼米茲司令。
外國經濟局
美國情報機構之龐大遠不是我國對美情報機構所能比擬的。美國通過這一套組織所得到的情報,其準確性又如何呢?
美海軍牢記珊瑚誨海戰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偵察是取勝之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中途島海戰中,忠實地遵守了這一戰訓。而日本海軍則完全與此相反。這樣看來,珊瑚海海戰對美國艦隊來說,可以算作中途島海戰的一次必要的預演。
與此同時,在遠隔七千英里的華盛頓海軍部作戰室內,作戰參謀們打開巨大的太平洋海圖,聚精會神地就「AF」及「AOB」作戰進行最後一次研究。
而且,還悠閒地沉浸在對敵軍將領的評論中:
山本長官戰死的消息,在美國也引起了種種猜測,有人認為是飛機事故,有人說山本是因戰局不利而引咎剖腹的。總而言之,有一點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山本長官之死給盟軍方面帶來了最大的利益(對日軍來說則是最大損失)。

一.一 阻止日本的進攻

但是,美國即使持不需要蘇聯參戰的態度,蘇聯是否就會退出舞台呢?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恐怕蘇聯是不會老老實實退縮回去的。
然而,在戰爭過程中人們卻不是那樣看的。其中,像綽號「雄牛」的猛將哈爾西等人,認定山本長官是「僅次於裕仁天皇和東條首相的第三巨頭」。據說接到山本座機按計劃被擊落的報告時,有一位海軍將領曾拍手叫好,哈爾西看到這種情形馬上惡狠狠地說道:
像這樣超過實際四倍到九倍的估算,已經不能稱為「情報」了。犯了這種過高估計的錯誤,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擁有十五艘航空母艦的美機動部隊,與數量少、乘員訓練不足的日本海軍相比,處於絕對的優勢。在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損失了航空部隊的骨幹力量,其後繼人員按美海軍的標準來說,都是缺乏訓練的。因此,美軍穩穩當當地獲勝毫不足奇。儘管如此,美國還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如果雙方使用同等兵力的話,美軍必定失敗。
與此相關聯的還有一個不容我們忽視的問題。
一、我如果開始中途島進攻作戰,敵艦隊則有可能出動進行反擊;
「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必須給我完成任務!」
航空母艦: 八(輕航空母艦四)
為完成上述偵察任務,航空母艦進入和敵人相接觸的海域後,立即進行最大飛行距離的空中偵察。
五月十二日,天皇降詔嘉獎這次英勇的作戰。
最初的計劃是決定趁山本司令坐上驅潛艇駛離巴萊爾島時,連人帶艇一起擊沉。狙擊隊指揮官朗菲爾中尉聽了這一說明後叫道:「這太異想天開了。我連驅潛艇和獨木舟都分辨不出來。能不能找到,沒有把握。在海上即使把艇擊沉,本人也未必會死。要幹的話,莫如讓我在空中幹。」
美方戰略上取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情報戰方面佔據了優勢。如果我國的企圖、行動不被敵方察覺,那麼攻佔莫爾茲比港定能按計劃取得成功,海戰的結果也必定與實際情況相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