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魔笛

雪山魔笛
作者 : 童恩正
類別 : 科幻小說
字數 : 9.85萬字
本書目錄
作品簡介
五萬年前的客人
古峽迷霧
失去的記憶
雪山魔笛
石笋行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
在時間的鉛幕後面
選編後記

本書收錄七篇作品,分別為:《五萬年前的客人》、《古峽迷霧》、《失去的記憶》、《雪山魔笛》、《石筍行》、《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之死》及《在時間的鉛幕後面》。

考古界著名學者童恩正先生以其考古題材的科幻小說享譽科幻界。1960年,童恩正發表了他的考古題材科幻處女作《古峽迷霧》,隨後又相繼發表了《五萬年以前的客人》(《少年文藝》1962年第3期)、《雪山魔笛》(《少年科學》1978年第7—8期)、《石筍行》(《少年科學》1982年第10期)、《在時間的鉛幕背後》(《科學文藝》1989年第3期)等。可以說,考古題材的科幻創作貫穿於他的整個創作歷程。

《古峽迷霧》從想像在歷史上消失了的巴國的最後歲月開始,將人們帶進了一個遙遠的古代世界,那裡有血腥,也有感動。但是,這畢竟不是一篇歷史小說,當讀者的想像還停留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時,作者又把人們的視野拉回到現實:配合長江三峽水庫建設的考古發掘工作開始了,勘探古代巴國遺跡成了任務之一。而這一任務又引出了考古隊領導楊傳德教授的一段往事:在巴國遺跡的探尋史上,正義與邪惡曾展開過一場較量,邪惡還逍遙法外。踩著前人的足跡,楊傳德教授一行人揭開了歷史的秘密,並找到了還正義與邪惡以本來面目的證據。愛國主義是童恩正科幻創作的一條主線,從《古峽迷霧》中便可見一斑。

一塊浮在污泥上的石頭引起了野外夏令營的小學生的注意。經專家研究發現,這是外星智慧生命在5萬年以前發來地球的一枚火箭,由於意外,成了地球的一顆「人造衛星」。但在又一次意外中,這顆衛星突然從視野中消失,成了「謎星」。小學生撿到的這塊石頭,是這枚火箭墜落時的碎片。這便是《五萬年以前的客人》所講述的故事。這顆「謎星」在歷史上確有記載,叫「天乙星」,它在歷史上的突然消失引起人們無數的遐想。童恩正以這樣的故事解釋了這一科學現象,也表達了人類終將征服宇宙的信心。

據說,《雪山魔笛》分上、下兩集在《少年科學》上發表時,引得無數人的關注:雪地上的腳印到底是誰留下的?世界上真的有山精存在嗎?魔笛的威力為何這樣大?童恩正的考古題材科幻總能將歷史、傳說、想像與科學融為一爐,給人難以磨滅的印象。

似乎只有涉及到外星人,科幻特徵才能更好地凸現出來。與《古峽迷霧》和《雪山魔笛》比起來,《石筍行》即是如此:它既有史實根據,科幻色彩也很濃郁。《石筍行》本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詩人想藉助詩破除關於石筍低下是「海眼」的迷信說法。然而到了宋代,這石筍就不見了。近代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它,卻又得而復失。而童恩正將其想像成天外智慧生命在考古工作者的意外觸動之下飛回了本來屬於它的國度……

童恩正的歇筆之作《在時間的鉛幕背後》依舊是考古題材,只不過作家更多地融入了關於人性變遷、時空永恆這樣的哲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