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與馬兒一道流轉

從事過三十七種職業的水上勉,一九四五年五月接到召集令,以國民兵應|召派往京都伏見「中部第四十三部隊輜重輓車教育班」照料馬,七月除役,回福井縣青鄉國民學校高野分校繼續任教。三個月的看馬生涯讓水上勉完成了兩部與馬相關的作品,一九七二年的《兵卒之鬃》獲得了第七屆吉川英治獎,這部《馬兒啊!在大地上安息吧!》(簡稱《馬兒》)則完成於第二年(一九七三)。
水上勉這部作品是採用有距離感的記述方式,以避免深入善六的心理層面,造成濫情的描述,反而更能平衡敘述人馬的關係,也讓讀者在有距離的觀照下獲得深層的感動。從這點來看,水上勉的這部作品是相當成功的。只可惜譯文沒有充分掌握原文的風貌,過度意譯,又加上不必要的成語,使原有的韻味遜色不少。儘管如和_圖_書此,從書中仍可感受到原著的深層意蘊。
《馬兒》這部作品處理的時間是一九四五到一九六三年,共十七年。這十七年正是日本從戰敗被盟軍佔領,經韓戰脫離盟軍而獨立,經濟上也從戰爭廢墟中復甦,進入高度成長的時期。《馬兒》的主人翁看來似是在輓馬隊照料馬的肥田善六,但從另一角度而言,真正的主角應該是被照料的馬「敷島」,因為「敷島」的命運完全隨戰後日本社會變遷而起伏。戰後日本百廢待興,加上物資匱乏,重建家園一切均須依靠最原始的肉體勞動。在這情況下,駿馬「敷島」便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善六也因為馬而在一生中過著十分得意的生活,以不可能結婚的外在條件竟然也結了婚。然而,韓戰爆發,給日本帶來了軍需景氣,勞動力也由機械取代了獸力,「敷和圖書島」遂趨於沒落,淪為寺社祭典的裝飾馬,已喪失馬原有的功能。善六雖因「敷島」外在的虛飾仍傲其鄉里,但內在生命力的喪失,已注定善六的沒落。在一九五、六〇年代,電影是最華麗的行業,「敷島」參與了這華麗的行業,終因違反馬的野性,作者水上勉很巧妙地以受傷來結束「敷島」的生存空間,同時也結束了善六的生命。在整個故事中,善六都隨「敷島」的興衰而起伏,因此可以說善六隨馬兒一道流轉。
妻子離善六而去,鄉人說是善六愛馬勝過愛妻子,妻子也以此推卸責任,但善六知道這說辭並不對,也沒有做太多的辯白,勿寧因此更促成了他和馬的連帶感,甚至形成人馬命運共同體。於是,「敷島」老病而亡,善六也隨之自縊而死。邊緣者的連帶結合竟然如此堅實牢固!
縱然m•hetubook.com.com同處邊緣地位,人際間的溝通依然不易順暢。水上勉在作品中一再強調,人與人的心意相通,困難亦不少於人與獸之間。水上勉似乎先拋出此一難題,再試圖用人與獸的關係加以解決。善六成長於忌諱牛馬的鄉間,卻又被迫進入負責看馬的輓馬隊。處於這種情境,他只好以奴婢的心情服侍「陛下的馬」,把自己的人格壓到最底層;人馬的溝通幾近於零。然而,很明顯的,無論人或獸,互相扶持,互相同情,才是產生共感的基本要件。善六對「敷島」的疏離是在忌諱馬的先入之見與被迫服侍馬的情況下形成的,但在服勞役的歸途中,善六疲憊至極,幾乎倒斃於途,「敷島」卻主動扶持他,使他得以度過困境。這是人|獸產生共感的第一回,而且由馬發動。日本戰敗,輓馬隊就地解散,馬則出售給鄉https://m.hetubook•com•com人殺之充飢。在作品中,表面上看來,善六似乎出於一時的慈悲心發作,把遣散費幾乎全部投入,用以購買「敷島」,但深入探查,並非這麼單純,人|獸之間的共感顯然已經非常堅實,否則在眾人訕笑下,善六不可能這麼堅定,而這次是「敷島」有難,由善六伸出援手。彼此的共感更深了一層,也由此構成相互依存的命運。
李永熾
在故事中,無論善六或馬「敷島」,都處於邊緣地位,也就是受社會排斥的對象。善六身軀不滿五尺,在外觀上已注定不能獲得他人青睞;在職業上,也是當時不受重視的郵差;當兵也被徵召入軍隊中最低層的輸卒。總之,無論在哪一方面,善六都屬於邊緣中的邊緣。而「數島」儘管在馬群中屬於英挺的一類,但在軍中和圖書已進入汽車、飛機等機械化的時期,也變成無關緊要的存在,只能與社會的邊緣人相處。在善六的故鄉,因鄉人忌諱牛馬,「敷島」依然是被排斥的對象。戰後物資匱乏,由於善六與「敷島」的辛勤,一時之間獲得了鄉人的青睞,卻仍然無法完全克服鄉人內心的歧視。水上勉以親身在社會底層輾轉從事各種行業的體驗,呈現出人際間難以超越的鴻溝。
但是,水上勉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習性。善六這類邊緣人所表現的不是積極的反抗,而是逆來順受,只想藉默默的辛勤工作以改善自己的邊緣地位。「敷島」雖英挺,卻是輓馬隊中最溫順的,而輸卒也各個都溫良和善,幾乎很少口出惡言,可是儘管人馬皆辛勤工作,其處境在人間社會依然沒有獲得多少改善。這種悲劇是日本人的習性所造成的悲劇,還是人的偏見難以克服的結果?實在難以探究。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