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離悲歌
——簡介陳譯《情斷北京城》

伊麗莎白的丈夫從北京寄給她的這一封信,也是他的「最後一封信」,目的是告訴她,他在中共政權的壓迫下,不得不接受一個中國女子為妻,雖然他至死深愛著伊麗莎白,從此卻連寫信給她也辦不到了。這是一樁中國丈夫與美國妻子的婚姻因為亂離而造成的悲劇。
賽珍珠(Pearl S.Buck,一八九二~一九七三)是個荷裔美國作家,卻以描寫中國的小說而聞名於世。西元一九三一年,她完成以中國農村為背景的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隨即於次年(一九三二)贏得美國www.hetubook.com•com哥倫比亞大學的普立茲文學獎;一九三八年瑞典皇家學院又以「由於她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的理由,頒給她代表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
然而,這個在中國土地上停留夠久,和中國人接觸夠深入,一再以中國的生活經驗作題材的賽珍珠,除了《大地》之外,還寫出諸如《東風、西風》、《兒子們》、《分家》、《母親》、《龍種》等傑出小說,並且將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譯為英文介紹給西方世界的美國作家。在西方世界,和_圖_書雖享有她的殊榮,在中國社會,卻反而沒有得到她應得的重視。這個現象,是我長久以來感到納悶的一個問題。
而傑洛德的父親,馬克李歐老先生,是一個蘇格蘭裔的美國人,到中國做事時,由中國友人介紹而娶友人的妹妹愛蘭為妻,他的妻子生下傑洛德之後,卻因熱中革命,最後慘遭殺害,馬克李歐只好帶著兒子回到祖國,終老於美國。這也是另一樁因為亂離而造成的婚姻悲劇。
翻譯一道,講求的是信(忠於原著)、達(流利暢順)、雅(優美傳神)。陳義和君畢業於文化大學哲學系,兼攻英文,和圖書他的外語能力加上哲學訓練,使他的譯作功力十足。此書於大華晚報「淡水河」副刊連載期間,正值兩岸開放探親之際,所以曾經膾炙人口,極受歡迎;如今結集成書,將是盛況可期再掀高潮吧!
臺灣社會翻譯出版賽珍珠的作品,除了「遠景」於一九八一年出版《大地》、《兒子們》、《分家》之外;就是周叔蘋女士翻譯的《賽珍珠短篇小說集》了。作品的出版尚且如此有限,有關賽珍珠的文學研究、作品評論,甚至作品介紹就更難得一見了。身為一介文人,這是我為賽珍珠叫屈,認為她沒有得到公平待遇的理由。hetubook.com.com也是陳義和君以他翻譯的《情斷北京城》(Letter From Peking)示我,並要我寫幾句感言,我樂於應命的原因了。
《情斷北京城》是賽珍珠晚期的作品,寫作時間應在《龍種》之後,當時賽珍珠已定居她的祖國——美國。故事開始於一九五〇年九月的某一天,一個住在佛蒙特山谷的美國婦女伊麗莎白收到她仍滯留在中國北京的中國丈夫傑洛德的一封信,賽珍珠以第一人稱主角觀點,並藉著主人翁的追憶,採用逆敘手法來交代整個情節。
有關這個問題,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在《大地》一書榮獲和_圖_書諾貝爾文學獎時,雖有不少中國人為此感到高興,卻也有不少年輕的知識分子認為賽珍珠有民族優越感,書中對中國農民的描寫毀多於譽,所以表示不滿。然而,就文學論文學,一篇小說藝術成就的高低,自有其評判的依據;不滿賽珍珠的人,顯然是因為民族情感所造成的「褊狹的民族主義」作祟,他們的意見是情緒化的,也是不可取的吧!
賽珍珠採雙線同時進行的方式,以中國社會的二次大變局,表現當「大我」處於動亂之世時,「小我」的無奈和悲哀。全書由於女作家天生的細膩多感,把這兩代的愛恨悲歡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讀之動容。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