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菊

一週後,我赫然發現乃木將軍的辭世歌,與三年前田桐節信末那首她丈夫重太郎的辭世歌有類似之處。
重太郎自然而然地吟出那首「願奉吾血伴一瓣」的和歌。
武士的時代結束了。時代雖已終結,自己仍必須懷著武士之血,走過這條白色的路。維新拒絕田桐節體內的武家之血,然而,田桐節卻無法拒絕自己體內的武家之血。這是她被迫肩負的一條永遠的路。
對照乃木希典的「吾皇」與田桐重太郎的「碩菊」,「已去」與「已謝」,「謹隨」與「願奉吾血」——換句話說,田桐重太郎臨終的和歌亦可如此解釋:
——曙光淡淡照在格子門上,白色菊花燃燒了最後的生命。田桐節曾說「白牆之路太長」,她在早晚皆會經過的武家宅院長石牆上,看見自己的一生。
那天晚上,田桐重太郎死於七點過後。七點時我在格子窗上看到的軍裝人影,正是田桐重太郎本人。若重m.hetubook.com.com太郎的死是對天皇殉忠,自盡之際理當穿上軍服以示隆重。
事實上,我等待了三年,才明白田桐節所述的事件真相。
當然,對田桐節最重要的,莫過於如何讓重太郎腦中的明治之世提前告終。田桐節憑自己的一張嘴,巧妙突破這道難關,但事先自然必須做好相應的布置。
明治四十五年,經由姑丈介紹,我進入銀行工作。那年夏天,於天皇駕崩的同時迎接大正元年。
經由田桐節的轉告,田桐重太郎的聽到的歷史提早三年,明治天皇已於三年前駕崩。身為一名無法盡忠報國的軍人,重太郎秉持最後的骨氣,為這憑空捏造之死慷慨就義。
——黎明前夕,田桐節朝丈夫枕畔的菊花伸出手。
那軍人也為田桐節這齣戲助了一臂之力。自從協助田桐節生子的那晚起,他想必和_圖_書也心知將來必須幫田桐節殺夫。六點半時,孩子聽到有人死了和葬禮等等對話,指的便是明治天皇。田桐節為了讓丈夫聽見,才在門口談論。軍人每天都登門造訪,報告天皇駕崩後的種種情況。
當然,三年前明治天皇尚未駕崩。但是,天皇之死難道不能造假嗎?至少,像田桐重太郎這樣一個終年臥病,又與街坊不相往來的人,要讓他相信天皇已逝,想必不是難事。田桐重太郎與外界唯一的聯繫,便是妻子田桐節。
此時,田桐節備妥最後一項布置,一朵菊花。
明治天皇大葬是九月十三日,當晚,乃木希典夫妻便追隨天皇自盡。
從妻子口中得知天皇駕崩的那一刻起,重太郎想必已考慮自盡。身為軍人,多年來卻備受屈辱煎熬,兒時便聽聞身為士族的父母兄弟殉忠而死,他的血,他那忠字當頭的血已轉為報效天皇,化為對扭曲的維新時代的慟哭。當然,對丈夫這和*圖*書樣的心理,做妻子的勢必是以平日剛強的話語相激:若你還有一點身為軍人的自尊,就該明白現下應當做什麼。
當指尖最初碰到白菊時,田桐節清楚意識到,自己連指尖也流著父親的血——身為一名真正武士的父親的血,因而無法原諒薩摩的父親的血。
——天子希望我死。
而田桐節給孩子們的鈴鐺,便是假造通知天皇之死的號外鈴聲。每當發生大事便在街頭迴盪的鈴聲,會形成一種大街小巷議論紛紛的壓迫感。
我在大正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記上寫下這番想像,結束此一事件。
在那之前,伊藤博文去世。報紙以各種形式報導他的死亡。田桐節只讓丈夫看到國民服喪的情形與暗示某重要人物之死的部分,並於事後將這些剪報燒毀。她在丈夫死後花費一小時湮滅證據,才到屋外叫住碰巧經過的我。
而我至今都忘了這一點——軍人口中的菊花,便意味著皇室。那麼,「和-圖-書碩菊竟已謝」一句,不就意味著明治天皇的死?
這樣的隱語純屬巧合嗎?不,不可能。儘管階級差距甚大,但乃木希典是軍人,田桐重太郎也是軍人。乃木將軍以對天皇的忠誠結束一生,田桐重太郎的立場固然不同,不,正因愚蠢的失誤,他的忠誠反倒強烈得近乎執著。
屍體被發現時身著睡衣,且衣衫不整,多半是田桐節替換的。從事裁縫工作的田桐節,在丈夫軍服上動了方便拆線的手腳,待他死後將軍服拆解,再讓他穿上染血的睡衣。然後,把那濺血的軍服,縫在她向當晚來訪的軍人借來的軍服裡。田桐節在我面前懷抱的,便是這樣一套雙層的軍服。
乃木希典的辭世歌為:「現世神已去,謹隨吾皇後塵行」。
碩菊(某重要人物)謝了(逝世),自己至少應為其中一枚花瓣獻上鮮血,以殉其死。
在那一瞬間,田桐節的手已化為刀刃。
(或許,此刻自己正是代替於鳥羽之役戰和*圖*書敗的父親,討伐一朵菊花。那朵以神為名的虛偽的花,令真正的賊軍高舉其大旗,以維新之名,行顛覆武士歷史之實。父母因那朵花而死,在那朵花底下所流的血,此刻,我要以丈夫的血償還。)
望著菊花不可思議的死亡,重太郎耳中再度響起天皇恩賜的溫言嘉許。
田桐節的話,是扔進丈夫黯淡心理沼澤的石塊,黑暗波紋上鈴聲縈繞。
(全書完)
前一晚,殉忠的決心在重太郎心中徘徊,翌晨醒來,往枕畔一看,前天妻子插在花瓶中的一朵菊花,已被晨光摘下,花瓣全散落在榻榻米上。分明一絲風也無,花朵卻盡散雪白的生命。在剛醒的重太郎矇矓的意識中,那潔淨的白猶如一座塵山。那簡直可說是炫目的強烈色彩,想必穿透了重太郎的雙眸。
這麼一想,那起自殺事件的種種謎團便盡皆消失。我花了一整晚,重讀三年前的日記。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