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美國第二大城——芝加哥

我去年從華盛頓飛舊金山,飛機曾在芝加哥的中途機場(Midway Airport)停留,停留的時間只有一小時,而且時值深夜,除了憑窗俯眺那一大片燈火以外,當然什麼也看不見。想不到今年能夠在此耽了一個半月,對於這「天堂地獄」的美國第二大都市,世界第四大都市的風情,有一次領略的機會。
不錯,芝加哥不但在工商業的都市,同時也是政治的都市。芝加哥經常被共和黨和民主黨選擇做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推選總統候選人的集會之所。在美國歷史上,有十位總統都是在芝加哥舉行提名大會中推選而獲得勝利;他們是:Lincoln(一八六〇)、Grant(一八六八)、Garfield(一八八〇)、Cleveland(一八八四,一八九二)、Harrison(一八八八)、Theodore Roosevelt(一九〇四)、Taft(一九〇八)、Harding(一九二〇)、Franklin D.Roosevelt(一九三二,一九四〇、一九四四)、Eisenhower(一九五二)。其政治淵源之深,可以想見。芝加哥屬於伊利諾州(Illinois),伊利諾州的省會春田城(Springfield),是林肯的故鄉,二度被民主黨提名競選總統的司蒂文生,就是伊利諾州的州長。芝加哥也可以說是一個會議最多的城市,估計世界各地每年到這裡來參加會議的訪客,就有八十萬到九十萬人,芝加哥多的是大規模旅館,也是配合這個需要。
芝加哥的位置,實際上是中部偏東,但是美國人卻稱做中西部(Midwest),那是因為美國在開發初期,由東向西,到了芝加哥,以為已經靠近西邊。那裡料到在芝加哥之西,還有近二千哩www.hetubook•com.com,才到達新大陸的邊緣。芝加哥隸屬於伊利諾州(Illinois),和其鄰接的,有密西根(Michigan),威士康辛(Wisconsin),印第安那(Indiana)等州。都盛產礦藏、森林、農作物。芝加哥既處於美國的心臟地帶,而且又是最富庶的區域。在芝加哥的附近,是北美洲的所謂大湖區域(Great Lakes),伊利(Erie)、赫隆(Huron)、安大略(Ontario)、蘇彼利(Superior)、密西根(Michigan)諸湖,都是汪洋千頃,煙波浩渺,芝加哥就瀕臨於密西根湖畔。本來,密西根是與外洋不相連通的,但是經過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合作努力,開闢聖羅倫斯海道(聖羅倫斯海道(St. Lawrence Seaway),鑿運河、建水閘,投資數億,終於在今年完成,大西洋的萬噸巨輪,可以從加拿大的聖羅倫斯灣直駛到芝加哥的海軍碼頭碇舶。這是美加兩國這一區域人民百餘年來夢想的實現,艾森豪總統和伊麗莎白女王特地聯合主持通航典禮,可見其重要性之一斑。而芝加哥的工商界,更是歡欣鼓舞,興高采烈。因為水道的開通,使它從內陸的都市一躍而為直通外洋的都市。過去芝加哥和美國中北部各州及加拿大南部各省間,雖然都靠船隻往返,但其與世界各地之間的貨物運輸,卻都要從紐約、波士頓等海口起卸,再從陸路轉駁,現在則遠洋巨輪,直接往返,其便利可想而知。本來,芝加哥是全美鐵路的中心,幾十條路線向各地輻射,全城有六個火車站,每天進出的車廂達四萬五千輛之多。同時芝加哥又是全美飛機航線的中心,十三家航空公司都以此為主要站頭,四通八和*圖*書達,密如蛛網。芝加哥的中途機場,平均每九十秒鐘有一架飛機升降。而正在趕築將近完成的O'Harereild飛機場,其規模則十倍於中途機場。加上聖羅倫斯海道開闢完成,海陸空三方面的交通,都能無遠弗屆,無怪芝加哥市民要雄心勃勃,把芝加哥稱做北美洲的「十字路口」了。
芝加哥是發達相當迅速的一個城市,在一百二、三十年前,一八三〇年左右。這裡只有十幾家住戶,到一九五〇年時,人口已達三百六十萬,到了今天,卻又要超過六百萬大關了。而芝加哥的前途,還是方興未艾。當然,比起紐約來,芝加哥是略遜一籌的。不過不甘坐第二把交椅的芝加哥人,就想出許多「世界之最」的花樣來,以期爭一日之長短。譬如芝加哥的一條司丹脫大街(State Street),號稱世界最亮的街,街的兩側裝著胚芽形的既粗又寬的日光燈,其光度的標準,是到了晚上,站在這條街的任何一個角落,閱讀報紙,都可以清楚的看出。又如芝加哥有一個康萊特.希爾頓旅館(Conrad Hilton Hotel),被譽為世界最大的旅館,這家旅館是美國旅館大王希爾頓所經營,高二十五層,共有三千多個房間,如果一位客人每天換住一個房間,要十年才把全部房間住完。旅館的員工共有二千二百人,單單接線生便有七十五名。(但是芝加哥最有名的旅館卻不是康萊特而是屈來克(Drake Hotel)。蔣夫人、伊麗莎白、比利時國王等都住過這裡,最普通房間一天也要五六十元美金。)另外一個「商品市場」(Merchandise Mart),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建築物,這個市場前臨芝加哥河,就在我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的對面,十四層樓,總共有一萬多個房和*圖*書間,從房子的這一端走到那一端,總有衡陽街那麼長。那是為各個工廠、各家商行,陳列新出的樣品用的,每家廠商租用一、二間,各地的批發商到這商品市場來,參觀各家的樣品,接洽選購,就可免得到各廠家去分別接洽。因此進出這座大廈的人,也就絡驛不絕。芝加哥還有一座建築物,可以稱之為世界最美麗的商業建築,那就是列格雷(Wrigley)大廈。列格雷是美國人最愛吃的口香糖,一包賣一分錢,可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居然發了大財,這座大廈本身高十八層,尖塔高三十層,塔頂一個大四面鐘。整座大廈分為兩幢,中間隔一條街,在這兩幢高樓之間二十幾層樓的頂端,還有一個「過街樓」,互為連接。全部建築物係白色,到了晚上,四面八方的燈光打在整座房屋上,色調柔和優美,偌大高樓,好像全用白玉琢成一樣,美好無比。列格雷大廈的對面,是號稱世界最大的報紙芝加哥論壇報的大廈。相去不遠,還有一塊世界最大的廣告牌,這塊廣告牌是用鐵架搭建,大約相等於一幢六層樓洋房的大小,是一家電視公司的廣告。到了晚上,霓虹燈亮了,遠在幾里以外,還可看得清楚。當然,芝加哥最著名的「世界之最」還得推那世界最大的屠宰場。筆者在小學裡唸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它的大名。
我們從洛杉磯到芝加哥選的是TWA的班機,按照預定時間是晚間十一時起飛,翌晨八時到達。起飛以後,夜幕已經籠罩,本來這一帶是美國自南北橫亙著的崇山峻嶺區(Rocky Mountains),著名的大峽谷(Grand Canyon),據說也在中途,可惜黑夜之中,什麼也看不見。上了飛機,吃過晚餐,燈熄人靜,單調的引擎聲正是催眠良劑,呼呼入睡。第二天清早,天色初明www.hetubook.com.com,飛機卻降落了。我們在酣夢中被吵醒,機長報告,因為引擎故障,所以在此臨時降落,約一小時後再飛。並招待我們下機吃早點,這個地方,名叫丹佛(Danver),也是一個名城,艾森豪總統常到這裡來度假,高爾夫球場一定是很出眾的。我們在機場等了二小時,起飛的時間還是杳無消息。航空公司說,因為故障無法立時修復,已經另向別地方調一架飛機來,好容易飛機到了,把行李等重新裝上去,才繼續行程,總計已經耽誤了四個半小時。後來TWA的公共關係室,還特地寫了一封信來,表示歉意呢!
可惜該場近年來已不對外開放,所以這次也無緣一遊,不免怏怏。因為芝加哥的四周是豐饒的土地,所以芝加哥有兩個世界最大的農產品交易所。一是芝加哥貿易局,那是世界最大的穀物交易所,最主要的交易對象是麥及玉蜀黍。這座大廈位於一條狹窄的街道的盡頭,設計得凝重莊嚴,屋頂是「穀神」的塑像,猶之我國的「神農氏」。另一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蛋類、奶油及其他農產品的交易所。此外,美國的五十二個第一流的大銀行,其中本行設在芝加哥的也有五個。而美國聯邦政府的機構,除了華盛頓外,設置最多的,就要算芝加哥了。
在科學上,芝加哥有一件事情值得十分驕傲,那就是芝加哥大學在一九四二年,最早裝置成功「原子反應爐」,由此製造出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芝加哥的市中心區,被稱為「Loop」,Loop的範圍,長寬各約五個Block,雖然是彈丸之地,芝加哥人卻譽之為「世界最富的地區」,「世界最忙的地區」,這裡城開不夜,電影院、飯店,都是二十四小時通宵營業。在Loop中的幾家大百貨公司,如Marshall Field Co和_圖_書、Cars們Pirie Scott & Co等,都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百貨公司。Marshall Field的一面美國國旗,逢到慶典節日在店內懸掛,從七樓直垂到底層,淨重一七六磅,星條旗的每一條,寬達四呎,算是「世界最大的國旗」。在這附近還有一家Lytton's百貨公司,規模雖遜於前述兩家,可是名氣卻也不小,那是因為店主Lytton,活到一〇二歲才故世,可以算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百貨公司老闆了。
提起芝加哥,還有一最,也是大家所知道的,那便是世界最大的火災——芝加哥大火。芝城大火是在一八七一年的十月八號,據說是由於O'Leary太太的一條耕牛潑翻一盞油燈而引起,這次大火把芝加哥的精華區域完全毀滅,燒死了二百五十人,損失財產達二億美元。在這火災區域,只有一座小教堂和一座水塔奇蹟似的巍然獨存。由於大火的慘痛教訓,今天芝加哥的所有建築物外都有「防火梯」,任何設計,最要緊考慮的便是「防火」。康萊特旅館有其自己的「救火部」,芝加哥另一家著名的旅館Palmer House,其原來的建築開張才十三天,就被大火所完全毀掉,因此新造的大廈,一切建築材料、傢具,全部都是最講究的防火設備。芝加哥新造的大廈,也以防火為第一義,著名的Inland Steel大樓,整個巨廈完全用鋼鐵和玻璃造成,是世界著名建築物之一。在我們看來,芝加哥人「談火色變」,簡直有些矯枉過正了。
新換的飛機,從丹佛起飛以後,經過的那一帶,是美國中部的大平原,田疇漠漠,密西西比河蜿蜒如帶,幾小時都是同一樣景色,反而覺得太單調了。繼續飛了三個多小時,終於在芝加哥的中途機場降落,來接我們的友人,已經鵠候五個多小時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