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廟後的山上有座圓形的露天劇場,有六十六層,可坐兩萬五千人。一世紀之初聖保羅來過,新約使徒行傳(天主教譯稱宗徒大事錄)第十九章說那兒的人原全供奉阿爾特米,家家買銀像和銀龕,現在被保羅傳了福音,信基督的人日多,做銀匠的工匠生意大減,大家抓他上劇場裡要公審他,後來被人勸阻了。這是聖經上的記述。我無意間竟然走到,不過晚了一千九百多年,沒趕上這場熱鬧。雖隨意漫遊,竟走到了世界七奇之一,事前既不知,事後也不曉。倒是被沒去過的老夏細心考查出來。依弗索還有座聖若望大教堂的遺跡。
靠海濱一帶有不少海鮮店,這兒天氣熱,雖是初春,蒼蠅已是嗡嗡成群。加上剛才聽來的「良言相勸」,更不敢進去,而且被臺灣海鮮店的價錢嚇怕了,也怕被重重的敲一竹槓。伊斯蘭教也有幾個派別。在土耳其可以喝酒。在沙烏地阿拉伯卻懸為厲禁。中國的回教徒可絕對遵守正宗的教規。
古蹟之處少不得有幾家矇人的特產或骨董商店,我高價買了塊古幣(全店僅此一枚),不過在我之後去的人也買了一枚,大概那玻璃櫃內隨時都有那「僅此的一枚」。
遺址列七奇
初登土耳其
土耳其的羊皮是出名的,港口的幾條街上就有不少專賣皮革的店,一件真皮的夾克不過四十美金,折合臺幣僅僅是一千一百元。可是在臺北要買同樣的貨色,一件要七八千元。這些店全派人站在門口招攬遊客。連海關的休息室兩旁也有皮衣的小店,羊皮是這兒的特產。
說來怕您難以置信,老朽剛環遊世界歸來,只不過花了二百七十五元——新臺幣。而且比參加旅行團還遊得仔細。您別以為我「蓋」,原來我買了四厚本(共一千五百六十頁)的『環遊見聞』。是楊乃藩先生寫的。書內並不光說風景,而且有每一地方的歷史背景、人情風俗,不止娓娓動聽,還宛然如畫。看得老夫如身入其境一般,真比去一趟和-圖-書都強。以前臺視請劉震慰兄主持「錦繡河山」有不少景色都是我去過的,有時連照片也是我提供的,但是他說的竟比我去過的還詳細,於是也引起了我寫遊記的興趣。
一九五四年義大利的墨索里尼當政,二次大戰爆發,意軍佔領此地,由意國教授 Biagio Pace繼續開掘,遺跡大為增加。有一條鋪石板的寬大道路,兩旁全是高高的石柱。當初柱頭上必有橫架的石樑,成為左右兩行石廊。這條大道原來直達海濱。不過一千多年以來海岸已加寬了八公里,拜占庭時代的聖母大教堂正在市的中心。那時有一個港口名叫Koiesso現在早無蹤影,已成了一片草原。滄海桑田原無一定。
距此地不遠有座小山名叫Bulbul,山下有個古代希臘的大廟遺跡。在二十多年前的記載,只說那是供一位女神的,可沒說名字。在近年的書上才有詳細的記述。遺址有個足球場大小,長一千七百三十五呎,周圍原有一百多根大理石的柱子,全高逾六十呎。現在可倒的多,立的少。大理石的地面上也雜草叢生,積水成窪。遙想當年——二千餘年之前——氣派之宏偉,誠為曠世奇觀。雅典的雅典娜神廟不及它的八分之一。聖母大教堂和它比起來更渺不足道了。秦始皇的阿房宮大殿也許彷彿似之,不過阿房宮是土木所建,一舉而焚,蹤影皆無。這所大廟供的神原是希臘古人的大地女神阿爾特米Artemis,雕像是女身而多乳——可撫育萬物之意。羅馬人來了,認為她就是羅馬的月神戴安娜Diana。在這位多乳的大地之母雕像的下半身雕滿獸頭,因大地之母也就是自然之神,各種動物也歸她管。羅馬的月神兼任獵神之職,與動物也有關係,所以她倆就合而為一了。
在依弗索的岸邊,有個名為Samos的島,是大數學家派的哥拉斯(註:畢達哥拉斯)的家鄉,他發明了圓周率,並且首先證明地球是圓的。他才真正是地中海裡的和*圖*書瓌寶。
一日五次祈
今年我國開放出國觀光,去的全是名城巨埠,絕沒有人肯花大把的鈔票去看上文所說的殘磚斷瓦。其實如先了解他的歷史背景也別有古趣。
我遇上了一位會說英語的學生,走過一個公車站,不料被從後而來的巴士把我撞了一個大轉身。這司機的魯莽也夠瞧的了,他向我做了個鬼臉,嘴裏嘟嚷了兩句,不知道他是道歉啊?還是念可蘭經祝福我。反正我沒受傷也就算了。語言不通,想吵架也辦不到,街上除了皮衣店多之外,遠不如基隆和高雄那麼繁華和熱鬧,而且還挺髒。中國人別自卑!以為我們髒亂,其實有許多國家真格的遠不及咱們的整潔呢!在世界上各處多跑跑,正可以培養我們的自尊心,由此而能連帶的產生自信和自強的決心。
十九世紀之末,在這兒開掘,出現了古城的遺跡。
我到的這幾天正有個國際的商展,找到了蘇聯館,商品是一件也沒瞧見,祇見不少放大到一扇牆高的大照片,全是飛機、坦克、大炮、人造衛星等物。別國是商展,它可是軍備展。聽說中共也參加了,可是遍尋不見。不知隱於何方。
一般人常以為我們當海員的粗俗,其實不然,風雅之士也頗不乏人,不瞞您說,我就是風雅群中的一員。跟海關人員打聽這兒有什麼古蹟名勝,他們告訴我可以坐公共遊覽車到依弗索(Ephesus)去,不過三四小時之遙,當天可以打來回。到候車處一看,去遊的人還真不少。車行途中,風光宛如華北,連草木都相似。到了之後,跟著大家走,原來這兒是一所古城,丘陵上殘階斷柱,觸目皆是。
我們船要沿著歐洲轉入地中海,到了愛琴海土耳其的伊斯密爾港Izimer,在這兒要卸貨、裝貨。得耽擱兩三天。愛琴海波平似鏡,西面就是希臘。這兒天氣暖得比北歐早得多。我來的時候正是初春。有不少的北歐觀光客在忍過了酷寒的隆冬之後,趕到這兒來享受溫暖的日光。
這hetubook.com.com
兒是回教國家,每天有五次的定時祈禱,到了一定的時候,不論任何人正做著什麼事情都該放下,遙向麥加聖地脫鞋跪地祈禱。不過據我看來,這些虔誠的信徒以五十歲以上的居多,若干穿牛仔褲的年輕人也沒有遵行。
街上有不少賣食品的。其中有種特別的烤肉,有個大銅筒子,裏面有一立著的中軸,有幾條放射形的橫枝,全掛上肉,軸會轉,大概熱力自下而上,銅筒的熱也會反射到所掛的肉上。烤好了,用快刀切成薄片,加上辣椒用麵餅夾著吃,味道不錯。我正吃著,忽然聽得一聲東北口音的國語在我身後說:「朋友,您要小心,這兒的東西太髒,留神吃壞了肚子,拉稀(北方土話腹瀉之意)。」我回頭一看竟是一位當地的土耳其老人,嚇了我一跳。他見我驚訝的樣子,笑道:「我四五十年前在哈爾濱長大,會中國話,您不覺得奇怪吧?」浪跡海外,遇上一位會國語的外國人都倍增親切之感。他的發音十分的好,不但像中國人,而且完全像吉黑二省的口音(比遼寧省的更接近北平話)。他問我:「你是那兒來的?臺灣還是大陸?二者的人又有何不同?」我說:「這很容易分別,只要會笑的,一個人能隨便上街,隨便和外國人閒聊,像我一樣的,就是那自由中國來的。板著臉不理人,兩三個一齊出來的就不是了。」
古道夾殘柱
事有湊巧,正好有位老朋友劉先生一向在船上工作,環遊世界不止一次。不過他以船為家,只能上海口。去過不少次的法國,可沒去過巴黎。於是在他用嘴、我用手的合作之下,擇記了幾段中國人難得去的地方——連楊乃藩先生都沒去過。想當初馬可波羅的遊記,也是由他說,另有一位作家寫的,不過那位寫者有點好「蓋」的毛病。所記的若干大城市都查不出來。我卻深以為戒,絕對忠實於劉先生所說,毫無添枝加葉——此心蒼天鑒之。
下文所用的第一人稱,那「我」字就是劉先生。
在解釋m.hetubook•com•com某一處古蹟之前,理應先講一點它的歷史背景,依弗索在遠古之時被希臘人居住了一千年之久。傳說是有位女戰士Amazon所發現的。以後被Lydia王Croesus(以富出名)、波斯王Cyrus、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紀元前三世紀)等相繼佔領。紀元前一三三年歸了羅馬帝國,改為亞細亞省的省會,東西羅馬分裂之後,這兒歸於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船員們在海上日久,好些水手一心只想找女人,見了老母豬都覺得有三分秀氣。一上岸就先請教於海關人員,他們笑笑的說:「我們這兒是伊斯蘭教的國家,是沒有娼妓的。」不過那些水手回來說,他們找到一條破爛街,有不少妓|女戶,衣服全穿得極少。不過瞧著太不清潔,怕傳染上毛病,不敢問津。後來一打聽,這兒性病果然猖獗。
紀元四百三十一年時,天主教早已成為大羅馬帝國的國教。在這落成不久的聖母大教堂召開第三次大公會議,各地主教到了一百五十位。為什麼單要選在這兒開會呢。因為主要是討論聖母的問題。在天主教中因耶穌就是天主的肉身,那麼耶穌之母當然也就是天主之母了。當時有個聶斯脫留派很反對此說,主張耶穌有神體和肉體二人,聖母所生的僅是肉身的耶穌,所以聖母不能算做天主之母。這次大公會議把聶斯脫留宗主教開除了,充軍埃及。他的門徒逃到波斯,向東發展到回紇、大唐(開國之初)以及印度。在唐朝稱為大秦景教。道教中的孚佑帝君呂洞賓在世之時,和景教有密切的來往,清代挖出的大秦景教源流碑就是呂岩(洞賓的名字)寫的。碑文中還提到郭子儀。後來唐武宗好道教,把一切外來的宗教——如佛教、景教、祅教、摩尼教等全一鼓而滅之。佛教根基深厚,武宗之後又恢復了。別的教派就從此消滅。現在在新疆一帶古回紇之區還發現了不少景教式(有十字架)的古墓——那時伊斯蘭教尚未傳入。至今在敘利亞有景教徒約十五萬,在印度有一百八十萬和圖書。所以這座大教堂雖不是宗教上的聖地,卻在天主教歷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甚而牽扯到中國,以至於唐進士呂岩先生。
這座阿爾米特——也就是戴安娜——大廟是列入古代七奇之內的。那六奇包括如下:埃及的金字塔、Mansoleum墓、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奧林匹亞的宙斯雕像、Rhodes港口大銅人、亞歷山大港口燈塔。我到戴安娜大廟遺址時正有不少機械在那兒挖的挖、修的修,將來必然更為壯觀。
總而言之,此地飽經兵燹,不過其間也有不少繁榮平安的日子。所以在此有希臘式和羅馬式的石頭建築。拜占庭帝國數百年後,國力衰退,疆域日小。依弗索在一〇七一年就被塞爾柱土耳其(同時還有奧圖曼土耳其)所佔。一四五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拜占庭滅亡。以後塞爾柱土耳其亡於元順帝的宗族鐵木耳所建的蒙吾兒帝國殺人三十萬,用骷髏堆了一座金字塔。此後仍歸了土耳其。不過這兒希臘人很多。在一次大戰之前,土耳其蘇丹把此處劃給希臘。凱末兒革命之後,又要了回來。所以這兒的風俗習慣有許多全和希臘的差不多。
依弗索聖母大教堂是有來歷的。耶穌釘在十字架時吩咐聖若望(新教譯為約翰)說:「你要把我的母親當做你的母親」,那時若望不過十幾歲。此後聖若望到依弗索傳教,從此教徒大增。在天主教歷史中說,若望以後做了依弗索的總主教,把聖母瑪利亞也接了來。所以天主教的恭敬聖母開始於聖若望。聖母在此住了很久(許有二三十年),五十四歲時死的。關於她的墓有兩個傳說,一說是在依弗索,另一說是在耶路撒冷。聖若望壽命很長,活到九十多歲,有個第十世紀的手抄本上說,他在暮年之際被囚在附近的一個小島Patmos上。寫成默示錄(新教稱啟示錄)。現在這小島上尚有一個紀念他的小教堂。
在土耳其有不少羅馬時代的廢墟,骨董當然不少。土國不許出口。於是有不少打撈船在愛琴海裡撈寶,因為古代的沉船常滿載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