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細菌引起的疾病
三、中耳炎

患中耳炎時,最好請耳鼻喉科醫師治療。醫師會根據病人鼓膜的狀態、發燒情形、聽力好壞及是否排出液體等等來作適當的治療。千萬不要隨便到藥房買個抗生素或止痛藥吃一吃就算了事。中耳炎治療期間,一般約在一週左右。
中耳炎如果沒有加以適當治療,鼓膜可能會漲破而排出液體。這種液體如果呈現黃色而稠黏狀,表示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如果呈清澈和_圖_書水狀,則可能因過敏或中耳壓力改變而引起。液體排出後,耳痛會漸漸消失,熱度也會逐漸減退。但若病情繼續惡化,發燒會再起,聽力減退,耳朵繼續排出液體,則可能會轉變成慢性中耳炎或併發更厲害的「乳突炎」。
中耳發炎以後,體溫會逐漸昇高而呈發燒現象,全身也會覺得很倦怠。體內的白血球也集中來和侵入的細菌作戰,因和_圖_書此濃液越積越多,中耳腔也逐漸漲痛起來,聽覺也會受到影響。嬰兒有中耳炎時,會痛得無端哭鬧。因為外表看不出異樣,嬰兒又不會表達意見,因此不易診斷出來,碰到這個情形時,要提醒醫師詳細檢查耳朵。
中耳位在顱骨(顳骨)內的一個空腔囊,它有三塊構造極為巧妙的聽小骨,可以將鼓膜傳來的音波傳送到內耳。中耳除了內側銜接內耳,外m.hetubook•com•com側隔著鼓膜與外耳道為鄰之外,內側下方還有一個管道通到鼻咽腔,稱為耳咽管,又名「歐氏管」。耳咽管的主要功用是保持鼓膜內外的壓力相等,防止因壓力差引起的鼓膜破裂或不通。耳咽管在嬰兒時期,因為較成人為直為短,嬰兒吐奶、嗆奶或感冒時,細菌容易經由耳咽管侵人中耳腔,引起中耳發炎,因此嬰兒比成人易患中耳炎。
在家中,如果小和圖書孩突然出現耳痛及發燒,一時找不到醫師,可先用熱水袋熱敷,其熱度以攝氏六十三度以下為宜。若家中備有退燒藥物,可先服用,可以解熱也有鎮痛效果。如果耳朵排出液體,可用棉花稀鬆地塞在耳朵口來收集濃液,把外面的液體洗乾淨,然後儘速找耳鼻喉科醫師診治。
耳朵進水時,只要鼓膜正常,原是不易引起中耳炎。但是如果池水內所含的細菌數目太多(人多的公共游泳池和-圖-書大多如此),而鼓膜又有破損時,引發中耳炎的機會就很大了。有些人喜歡用原子筆或髮夾掏耳朵,也容易傷到鼓膜而引起中耳炎。
炎炎夏日,泡在清涼的游泳池內,真是無比愜意的事。尤其是國小的幼童,他們初次自由活動,不必父母伴隨在身旁,又剛學會游泳,嚮往游泳的那一分勁兒,就更甭提了。但是樂極生悲,水泡得多了,耳朵的毛病也多了起來,較為常見的,就是中耳炎了。
上一頁